带你找回童年记忆(另一种童年告别)

高楼大厦平地起,城市变得越来越雷同,于是许多人开始怀念乡村的美好,在那艰苦的生活中有一种乡土的别样美丽。但是农村人不会这么想,他们拼了命的工作,在自己的家乡盖起了一栋栋小洋楼:没有理由你住在楼房里,却让我住在土房子里供你欣赏。于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失去了生它育它的土壤,已经不可能再被重现了。我们成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最后见证者。

带你找回童年记忆(另一种童年告别)(1)

80年代末的时候,小卖部还不是小卖部,它有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叫做“合作社”,那时候的小山村最大的庆典或者说娱乐活动就是隔壁村的每年四月初四的庙会,庙会本身是一种宗教的祭祀活动,吸引人们的是庙会普遍具有的娱乐性。庙会最大的活动是唱戏,那时候,老太太领着一大堆的小孙子小孙女去看戏,孩子们不爱看戏,但是那些棉花糖呀、布娃娃呀也足以让他们每年都对这个盛大的节日翘首以盼了。

带你找回童年记忆(另一种童年告别)(2)

戏台子底下,不提前占个位置,就只能去后面站着了,所以很多人都会在戏开场前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可是如今,却是唱戏的比看戏的都多。

带你找回童年记忆(另一种童年告别)(3)

至于小媳妇大妈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节日,她们排练节目,秧歌队呀、锣鼓队呀,得了第一名听说奖励一些米呀、面呀、油呀之类的东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个村里都会派出一个代表队,一来为村里争光,而来改善一下家里条件。而小孩子们呢,也就有热闹可看了。

带你找回童年记忆(另一种童年告别)(4)

那几年,也是戏曲最火的年代,就像没落前的回光返照。《梨园春》就是这种现象的缩影,当时,我们这新开了一个梨园学园,当年我身边还有辍学去专门学唱戏的女孩子,当时我羡慕的不得已,不过学唱戏是要很高的学费的,家里贫穷的我,自然不可能张嘴跟爹妈提这件事,但是,我们会自己自己七八个小姑娘聚在一起,咿咿呀呀地唱,当时唱得最多的还是《花木兰》中 的《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杨春扫雪》,因为这是一个鬼怪故事,小时候的我们最爱的就是这种题材了。

带你找回童年记忆(另一种童年告别)(5)

玩泥巴,也是这种活动在我们那边并不常见,除了谁家里盖房子需要用黄泥去垫地基之外,我们村里是见不到黄泥的,所以一听说谁家盖房子,村里的小孩就会偷偷溜过去,顺走一点泥巴玩的不亦乐乎。

夏天小河里游泳,饿了回家啃个馒头继续游,这是小孩子们的游戏,不过到了晚上,村里们的小媳妇呀妇女们呀才会到河里洗澡,晚上的河边是有数不清的萤火虫一闪一闪在飞的,点亮了整个夏夜。不过现在河道污染,已是无人下水了。萤火虫,也再为来过了。

带你找回童年记忆(另一种童年告别)(6)

动动手指一键网购的现在,谁还去庙会上找小货郎买东西呢?庙会已经失去了对我们的吸引力。这是时代发展之必然。与庙会一样,所有的传统的东西,都在逐渐消失。

《梨园春》的巅峰是它的五年擂主争霸赛,当时我们一家老幼守在电视旁看它的直播,如今再看《梨园春》,整个镜头扫下来,你会发现很多的空位,而那个梨园学园早就关闭了,我那个同学,小学二年级去学戏,四年级就又回来读书了,如今孩子都俩了。

带你找回童年记忆(另一种童年告别)(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缅怀失去的,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必要,毕竟连我们自身,也终有一天也会化作尘埃,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