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枣糕哪家正宗(河南枣糕王PK80后西少爷)

五道口枣糕哪家正宗(河南枣糕王PK80后西少爷)(1)

“枣糕王”和“西少爷”门前都排起长龙,谁能一直笑下去呢?图片由陈立和网友提供

五道口枣糕哪家正宗(河南枣糕王PK80后西少爷)(2)

记者 张渝 北京报道

核心提示44岁的河南信阳人陈立,在有“宇宙中心”之称的北京五道口“占地为王”——不是别的王,是枣糕王。店门前忠诚的长队已经存在5年了。他也是五道口的小食品商铺之“王”——附近成百上千个店面里,能坚持过3年的,一个巴掌就数过来了。

可现如今,陈立遇上对手了:几个西安交大毕业的80后,在他隔壁开了家“西少爷肉夹馍”,同样客如云来。它是从微信朋友圈的“电网”之上火起来的。传统VS时尚,枣糕PK肉夹馍,这俩邻居,手持两本截然不同的生意经,狭路相逢,充满戏剧性。到底哪种商业模式才是王道?

【场景】往日一店独大,如今“新锐”争锋

今年4月之前,在卜蜂莲花超市前的广场上,能五年如一日制造排队到马路牙子上的长龙“奇迹”的,也只有他“枣糕王”老陈。可今时不比往日,“西少爷”横空出世了。

很多人还记得几个月前火遍朋友圈的《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不错,这是一篇貌似IT男“苦逼”经历的营销软文,不少人欲一睹庐山真面目,从微信世界来到了“西少爷”实体店,一尝,味道还真不赖!一传十十传百,西少爷创造了100天销售20多万个肉夹馍的纪录。

“五道口这儿,从1992年年底到现在,我都能给你说上它的变迁。”大河报记者向老乡老陈问起对“西少爷”的想法,老陈眯着眼睛,先追忆了一番过往。

“‘西少爷’嘛,还得拭目以待,毕竟他开店只有几个月,按我的观点,以食品为主的小店面,周期是三年,三年之后,你就基本能活下来了,然后再是两年一轮回。”老陈说,在他记忆里,在五道口这地儿,能坚持过三年的食品门面店,“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有人说我们店排队火不过1个月,可1个月后,我们仍然是供不应求;有人说,我们活不过半年,但我们开了5家门店。现在仍有人说我们活不过一年。”“西少爷”的创始人之一罗高景近日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笑称,时间会证明一切。

【故事】河南老北漂的五道口光辉岁月

陈立为啥有资格说这话?就凭一个到京26年的老北漂,能在小餐饮店更新换代速度堪比电子产品的五道口,建立起人们对枣糕的忠诚。

老陈出身信阳农村,高考失利后揣着几十块钱登上了赴京的火车。之后,他做过工人、干过销售,1992年,他来到了当时还是郊区的五道口,次年开店修理电器。

老陈的电器生意持续了十年,后来还在这12平方米的小店面里,卖过烟酒、久久鸭脖、炒栗子、煎饼、南瓜糕……

“我干什么火什么,卖啥都排长队,如今还有人专门从密云、怀柔过来找我卖的煎饼。”面对同是河南老乡的大河报记者,老陈很放松,他是个很“钻”的人,爱琢磨细节,这也是后来卖枣糕能持续红火的原因之一。

【声音】说一千道一万,做生意还得靠产品

“要说网络营销,我可比他们都要早。”陈立笑呵呵,早在十年前他做电器维修时,他的一手好活,就曾数次登上过清华大学的内部论坛,得益于早期的网络传播,他的电器维修店在五道口很是有名。

在他眼里,新生邻居“西少爷肉夹馍”,则是借用了时下最流行的传播模式,提高了认知度,但能不能做下去“不好说,毕竟周期太短了”,在老陈的五道口生涯中,周遭从蜂蜜大麻花到土掉渣烧饼,从八宝香烤鸭到绿豆饼……都没火太久。

他至今都没把枣糕王的品牌注册,也没有任何公司化运作。他日复一日亲自进货、煮枣发酵,然后把半成品发往其他枣糕店。他的运作模式还停留在作坊阶段。五道口店是陈立至今唯一的一家自营店面。

陈立坦言,2009年北京有几十家枣糕店,但现在没剩几家了,原因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东西没做到位,“不论你吹的哪阵风、用的啥模式,那都是噱头,做生意,根本还是产品。”

“西少爷”几位创业者都是西安交大本科毕业,此前均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是IT人。他们号称在用一种做产品的思维方式进入传统行业。

他们也确实尝到了甜头。

“枣糕王诚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罗高景表示,“我们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化的餐饮服务提供商,同样需要这种诚恳的产品精神。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就是要把产品的用品体验做到极致,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我们相信极致的产品会带来口碑,产品即营销,这才是我们持续火爆的原因。”

为研发出理想的肉夹馍,“西少爷”们总结出了一套控制肉夹馍质量的流程,比如煮10斤肉的时候要加多少水、放多少调料能保证煮出来的肉味道最好……

“一个生意的好赖,原因很多,再小的生意和再大的生意,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陈立讲究的是平衡,与“西少爷”半年就开四个店的速度相比,老陈沉默地守着自己唯一的店铺,亲力亲为。

“为什么那些火爆的传统餐厅都不做O2O?答案很简单:生产力跟不上。”老陈分析,传统的餐饮行业严重依赖地势,往往开在人员密集的区域,光门店的生意每天都已经来不及做了,“就我自己的情况,如果兼顾O2O,会造成生产来不及、品质降低、人力成本增加等问题。”他算得很仔细。

【动态】“西少爷”遭遇“中国合伙人”危机

就在不少人对“西少爷”拭目以待时,创始人之一宋鑫离开公司。11月13日,宋鑫在知乎上发布“致孟兵的一封信”声讨孟兵。宋鑫表示,“西少爷”孟兵欠钱不还,当初公司创立发起过众筹,前后两次共85万,到现在一年多了,公司财务报表没看到过,分红更是没有人拿到,就连众筹人老婆生孩子急需用钱本金都拿不回来,多次联系无果。

14日晚,“西少爷”另外两位创始人罗高景、袁泽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公开信回应宋鑫指责,称其全文污蔑。主要当事人孟兵则以“新品研发”为由,表示不再对该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而此时的宋鑫,虽然拥有“西少爷”30%的股权,但他现在是“新西少”创始人,已经开到了第三家店。

有人说,“西少爷”拆伙时间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外衣下迈不过的“钱权坎”。网易财经则分析认为,“西少爷”之所以分家,可能本质的原因不在于股权众筹上的问题,也不在于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问题,主要是在于创始人内部的团队管理和发展方向问题。

比起长年坚守五道口的枣糕王,年轻的“西少爷”们显然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