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

老公的心理阴影-被狗追着咬

“心理阴影”这个词很常见,经常被网友们用来调侃一个人遭遇突如其来的尴尬时的心理状态。实际是指一个人被人或者事物伤害后造成对类似的人或事物产生抗拒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成年人的世界里更容易听到有关心理阴影的事情:刚认识老公那会在公园散步,迎面走过来一个阿姨和一只没有栓绳子的泰迪,我说这狗狗好可爱呀,然而并没有听见老公的回应,只见他小心翼翼走在我旁边,神色紧张,直到一人一狗走过去好远才跟我说他怕狗,还被我嘲笑了好久。

他说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养狗,也不会碰狗,不管多大的还是多少的狗,只要看见一定会躲的远远的。原因就是在他小时候逗狗玩,被一只大狼狗追了一条街,最终还是咬了。从那以后见狗就躲,有多远躲多远,他说他对狗有心理阴影。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1)

心理阴影其实就是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不仅仅包含身体上的伤害而产生的恐惧,还包含了沉重的情感打击后的情感障碍,统称为心理创伤。

根据一项对成年人的心理创伤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的成年人的心理创伤都是在孩童时期受到重大伤害造成的。这种伤害会在心里一直埋藏下去,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电视剧《在远方》中的姚远,经常会在睡觉的时候做梦,梦的内容一直都是重复一个场景:在一片山林中,儿童时期的姚远四处寻找自己的父母,着急的喊着爸爸妈妈。然后突然惊醒,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2)

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路晓欧受邀去孤儿院给孤儿院的孩子上课,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说道爸爸妈妈的时候。孤儿院的院长和老师皆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紧张,并对晓鸥说在孤儿院爸爸妈妈这个几个词是忌讳,绝对不能说。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3)

晓鸥用学到知识帮助孤儿院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后,陆陆续续7名小朋友哭着跑出办公室,这一幕被院长看到后指责晓鸥,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伤害,“这么小的孩子他懂什么呀”,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揭孩子的伤疤。晓鸥反驳院长,希望能重视孩子的心理创伤问题,尽早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面对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才能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4)

事实证明,当天晚上就有孩子告诉院长,自己把最害怕的事情都藏在心理,不敢告诉院长和老师,孩子自己连想都不敢想,所以在晓鸥问他们的时候才会哭,平时不敢晚上睡觉的孩子在这晚上竟然睡得很踏实。

剧中有几个词“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心理阴影滞留”,毫无疑问,路晓鸥的做法是正确的,让孩子首先敢于面对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才能找到可以干预的方法,并且一定是在孩童的时候就要进行疏导。


何为心理创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恐惧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社交恐惧症”、“恐婚症”、“电话恐惧症”、“深水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等等,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类似的恐惧症越来越躲,医学上把这种恐惧症归结在神经症的症状中。

弗洛伊德在多次临床观察后总结出,各种精神症症状无一例外都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所受到的创伤。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5)

心理创伤是人在孩童时期受到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伤害或者持续的打击伤害产生的精神后果,这种创伤打破了孩子原有的心理防线,改变了孩子的生活状态,在孩子固有的安全感和自我认知感都遭到破坏。

这种外在的伤害直接作用在孩子的内在,也就是心理上,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这种心理创伤。在遇到与遭受创伤类似的场景或者事件时产生焦虑、本能逃避、甚至是偏激乃至极端的反应,这种反应也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


家长那些不自知的行为容易对孩子心理造成创伤

近年来的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家长也认识到科学育儿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帮助的途径。怀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各种各样的“育儿经”成了初为家长的我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事情之一,一定程度上把孩子当成一个作品来培养。家庭育儿方向也发生了调整:安全>健康>情商>技能>智商>心理

因此相对于身体创伤对心理的影响,情感打击才是伤害孩子的利剑。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于是一点也不会在意有没有在有意或者无意的时候给孩子的心理是否造成了伤害。

1.“你走吧,妈妈不要你了”

初为人母的新手家长百分之九十都会在宝宝出生后学会一项“通用技能”,就是在宝宝哭闹不止、闹情绪的时候说“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你走吧”、“再这样不听话你自己走吧,妈妈没有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等等,然后就会惊喜的发现,孩子瞬间不闹了,变得特别乖,甚至为自己掌握这个技能沾沾自喜。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6)

殊不知,在孩子幼儿时期,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安全感全部来源于父母。从出生起,父母的样子和形象就已经深刻的刻画在孩子的脑海中。有关幼儿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表明:12岁之前的孩子父母的存在占据孩子生活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对100个孩子的调查数据表明:12岁之前的孩子最恐惧的事情就是失去父母,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父母对孩子说过类似于“不要你了”的语言。

《无条件养育》作者艾尔菲·科恩把家长的这种行为称作“爱的撤回”,也就是情感抛弃。最容易破坏孩子心中唯一的安全感,看似孩子会马上听话,实际上是孩子为了保全安全感的一种应激反应,对孩子的实际愿望和自主意识都是一种遏制,内心变的恐慌。

2.“家庭暴力”

⑴父母家庭暴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家庭暴力已经是公认的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家庭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首要条件就是要为孩子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不论是哪种家庭暴力,不论家庭暴力的对象是谁,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暴力中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没有人顾及孩子内心的惶恐和害怕,甚至出现害怕回家的现象。

举例:我的小学同学小李就是我身边特别典型的受家庭暴力影响的人,在她小时候几乎每一天都是在父母的争吵中度过,甚至还要被迫做选择是跟爸爸还是妈妈。那时候的她几乎不怎么说话,也不允许周围的人谈论爸爸妈妈,否则就是跟同学大打出手。在她心里父母就是一个禁忌。一直到她毕业也没有见过她提起父母,现在的她依旧独身一人,不信任任何对她好的人,总说他们一定会伤害我。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7)

根据美国一项家庭暴力调查数据:百分之九十五家庭暴力会有孩子亲眼目睹,父母不避讳孩子是否在场。

⑵孩子被家暴

对孩子的家庭暴力一般是指父母因为孩子犯错或因为第三方原因向孩子实施暴力,通常有打骂孩子、羞辱孩子、把孩子赶出门等方式。

根据未成年人犯罪数据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十六左右的未成年人罪犯有受到家庭暴力的伤害。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8)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9)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会在孩子心中种下“报复”的种子。不论是哪种家庭暴力,不论是否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都会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忧郁、抗拒、逃避、甚至是报复的心理。如果不加以疏导,有一定的几率走向极端。

3.亲情缺失

亲情缺失一般是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或者母亲或者双亲的同事陪伴,对父母的爱极度缺乏。映射在现实中就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或者孤儿,他们对父母的爱的渴望和恐惧的矛盾心理造成孩子在成年后仍然会“做噩梦”,害怕面对,逃避现实,强迫自己不参与任何与父母有关的活动或者话题。

现在的学校都很重视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教育,从而举办各种亲子活动,最近看到了很多有关亲子活动中,总有孩子孤身一人。当主持人说投入妈妈的怀抱时,总有孩子迷茫、不知所措、嚎啕大哭。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10)


已经形成的心理创伤如何疏导之“三步走”

对于孩子,很多成年都觉得他们只是孩子,他们的思想没有那么复杂,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就像《在远方》中陈院长一直觉得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但晓欧明确表述了“很多孩子在十一二岁甚至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人格定型,再不干预就来不及了”。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11)

的确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也是复杂的,几乎跟成年人查不了多少,所有的伤害对孩子来说他们都懂得怎么把伤害降低,但是由于环境因素和孩子的阅历少,很多孩子会把伤害埋藏起来,不敢直面,也就是“阴影滞留”。

很多人一直认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不敢面对甚至帮助孩子逃避已经发生的创伤。这种错误的“爱护”方式会导致孩子内心中的创伤越来越深刻,潜藏的越来越深,直到孩子的人格完成定型,之后再采取强制干预已经为时已晚。

第一步:多沟通,直面恐惧

根据孩子受到创伤的程度和日常反应,针对性的对孩子所受的创伤进行分析,并营造受伤时的气氛场景,让孩子深刻的再现当时的场景。沟通时一切开始的桥梁,不论是心理疏导还是情景重现都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充分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一面。

比如:孩子怕狗,那么就要了解清楚孩子怕狗的原因时什么,当时是怎么样的情况才让孩子受的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掌握合适的尺度和制定相应的疏导措施。《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中提出的强制干预也是同样的道理。

举例:闺蜜的儿子是我所知道的最怕黑的孩子,今年5岁的他从来不敢一个人在黑暗的环境中,除非有家人一直陪在身边,否则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摆脱黑暗。有一次天黑了,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怕黑,刚开始孩子犹犹豫豫的不回答,在我一再保证不会告诉其他人孩子才告诉我,他说妈妈经常在他不听话的时候把他一个人关在黑暗的房间里,很多次了,所以他才会怕黑。我告诉他,妈妈是想让他比别的小朋友厉害,才这么做,并且黑暗并不可怕,你是男孩子,妈妈也会怕黑,你要勇敢的保护妈妈,对吗?孩子睁着眼睛盯着我看了许久,仿佛下了大的决心一样,跟我说,他以后会保护妈妈。

第二步:情感关怀

有心理创伤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来说心理波动更为敏感,只要是能波及他创伤的因素都可以放的无限大。因此在孩子面对自己的恐惧之后要做的就是针对心里的性感缺失部分进行性感培养。让孩子感受到跟他认知不同的情感。

举例:电视剧《我爱男闺蜜》黄磊饰演的方俊陪妹妹去产检,刚出门看见叶珊跟一群人在门口等着他们,陪他们一起去产检,方俊感动的不知所措。在医院时方俊说“我以为电视上演的别人住院时都有好多人陪着是电视演出来的,没想到是真的”。

晓鸥妈妈看孩子(在远方晓鸥为孤儿做心理疏导被指责)(12)

对于方俊兄妹来说,从小失去父母的他们心中虽然抗拒亲情,但是又无比渴望亲情。情感关怀可以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弥补心理创伤带来的情感缺失。

第三步:利用创伤心理正确发展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指南有篇文章写过,孩童时期的重大心理创伤会影响孩子未来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

比如:从小遭在父母吵架、打架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成年后对于家庭的重视超过常人,要么无视家庭,认为家庭是一切的导火索。

在情感关怀中有所改善的孩子,就要针对他的改善做出有利于未来发展和人格培养的举措。缺乏什么就引导他珍惜什么,害怕什么就努力抓住什么。


儿童心理创或“毁灭”孩子的未来

1.“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对孩子并不适用

“时间时最好的疗伤药”这句话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只不过这句话并不适用在孩子身上,一般时指成年人在遇到感情问题的时候无所适从,那么就选择性过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悲伤的情绪会越来越淡,最终变为平常心。

但对于孩子来说,心理创伤的伤害是无比巨大的打击,因为他们内心中可以选择的方式并不多,如果没有人在旁疏导,那么会陷入无比“恐慌”的心理深渊,不可自拔。

2.无视孩子的心理创伤,认为是孩子矫情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到这样一幕,孩子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委屈或者令孩子恐惧的事物,很多家长都认为只不过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或者微不足道的事物,一定时自己的孩子太矫情,而选择训斥或不理不睬,然后丢下孩子一个人独自面对。

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数据分析,在所有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中有百分之11.7的孩子是在自己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事物并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取帮助,从而走向极端路线,令自己摆脱困扰。

3.因心理创伤为理由包容孩子的一切行为

《在远方》陈院长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为孩子的心理创伤找理由来包容,才导致姚远成年后仍然做噩梦,害怕别人提及自己的父母。在现实中,这种看似爱护孩子的家长,最终都将把孩子推向极端的边缘。

孩子的内心本身就是抗拒逃避状态,只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必然会有波及自己最脆弱的伤痕,这时候如果一直在庇护中长大的孩子,心理的抗拒就越强烈,一点点小事在他眼中就是仇恨。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将来的爆发只不过时倒计时。

静儿妈咪寄语:孩子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对孩子家庭教育培养的同时,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疏导同样时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成长形成最终人格,心理创伤就是人格的阴影,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