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这么多年魔兽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就算为了信仰)

玩了这么多年魔兽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就算为了信仰)(1)

《魔兽》电影终于上映了,在经历了前期一波一波的宣传和节奏,我们最终还是品尝到了这张暴雪画了足足十年的“大饼”。据悉,该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已经突破10亿。

不论是魔兽粉,还是普通观众,我们都用实际行动支持了“魔兽”这个品牌,让它依然端坐在神坛之上,傲视群雄。然而,看得人多了,不同的声音也就多了。这其中难免会出现批评。

不管是脑残缺弦的“魔兽就是傻X,抄袭CF”,还是有理有据的“我认为……此处……”,但凡是批评,似乎都面临着“残酷迫害”。一部分“魔兽卫道士”盘踞在网络之中,随时准备把“不同的声音”消灭在襁褓之中。

“滚,你懂个屁……这部戏就是粉丝向,看不懂别来……这是我的情怀,没人求你看,傻X!”这是他们最常用的语言。

今天,我们不妨借《魔兽》的余温,聊聊这部电影为何变得如此娇贵,以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

玩了这么多年魔兽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就算为了信仰)(2)

(一)《魔兽》为什么变得如此娇贵?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最残酷的命运莫过于出生前就已经被父母定下了繁花似锦的前程。因为那意味着他一辈子都将在巨大的压力中挣扎。

同样的“悲剧”正发生在《魔兽》身上,因为它头顶“魔兽”“暴雪”的耀眼头衔,身披历经时间打磨的经典故事,在它四周更是围绕了全球无数玩家的期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绝对不可以失败”的游戏改编电影。

就算它没拍好,我们可以拿“时长限制”说事;就算票房不济,我们可以拿“情怀”反驳;就算两者都不行,我们还可以把“锅”甩给导演、编剧、传奇影业、隔壁扫地的阿姨。但如果有人胆敢批评电影本身,等待它的只有恶语相向。

《魔兽》作为一部电影,理应接受“好”与“不好”的评价,但为什么此刻的它,犹如萨格拉斯一般娇贵,动不动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呢?

(1)它承载了太多的期待

玩了这么多年魔兽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就算为了信仰)(3)

期待——简单的两个字,在“魔兽”群体里可一点儿都不简单。

从《魔兽争霸3》到《魔兽世界》,就算你没有玩过,也肯定听过。它早已经从游戏上升到了文化,尤其是在中国……当国产游戏山河日下之时,暴雪用“魔兽”瞬间征服了无数玩家。

“Sky夺冠”“3C澄海”“网瘾战争”“九易大战”等一系列围绕“魔兽”所发生的事件,都一再证明了该品牌对于中国玩家有着巨大影响力。被Wower们奉为经典的“我们比其他人多了一个世界”更是代表了所有“魔兽人”的感情寄托。

可想而知,《魔兽》电影对他们来说,真的真的非常重要。

问题在于,普通观众并不能够理解这份强烈的羁绊。他们有的因为看不懂而提出困惑,有的则以常规角度提出质疑,有的则纯属开启“狂犬”模式与“情怀”一较高下。

此时,部分Wower们反而先沉不住气了,满怀期待的他们无法接受任何批评——这TM是我的青春啊,是我的人生啊,是我的世界啊,你们所有人应该拍手叫好啊!怎么还有瞎哔哔的呢?!

期待为愤怒提供了能量,部分“魔兽卫道士”仿佛喝下了“玛诺洛斯之血”,不加区分地对一切反对者发动剿杀,那些心怀善意的建议者在头破血流之后,打着绷带选择撤退;那些本来就心存挑事儿的喷友,简直乐开了花……来来来,咱们大战300回合。

(2)争论的根源并不在于电影 而是魔兽玩家们多年来所受到的压迫

玩了这么多年魔兽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就算为了信仰)(4)

围绕在“魔兽”周围的争论似乎都享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从“魔兽”出发,但又偏偏要脱离“魔兽”。

不管是曾经的《魔兽世界》中国代理权之争,还是知名动画《网瘾战争》所引起的轰动,Wower们不管愿不愿意,都会被拉入社会舆论的漩涡,“光腚和板薯”在前,“痒视”的镜头在后,还有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砖家叫兽”,一边叫嚷着“网络有罪,游戏有毒”,一边手持“滋滋”有声的电击棒……

在那个舆论不太公平的年代,魔兽玩家遭受了太不公平的对待,他们被标签、他们被妖魔、他们成为了反面教材。

俗话说:“经历过压迫的人,身上往往具有较强的反击性。”Wower们则正是如此,他们多年来捍卫着自己的爱好和信仰,出于习惯,在对待“恶意”的问题上或许有些敏感。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会发现任何关于《魔兽》电影的争论,很多时候都会以这样一句话来结尾:“你不懂,滚!”

此时此刻,某人针对电影对提出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在部分“魔兽卫道士”眼中,质疑的行为本身就足以点燃积压在他们身上的陈年旧火。他们不屑与你解释,也懒得做出纠正,他们选择最直接但又最粗鲁的方式与你交流。

“长久以来的期待”与“积压在心中的愤怒”,让一部分魔兽玩家失去了理智,他们不愿意自己心爱的事物收到一点儿委屈,所以他们用尽所能保护它,即便这个过程需要彻底释放出内心的洪荒之力!

《魔兽》电影不应该如此娇贵,但它却被一部分“情绪过激,需要释放”的偏执爱好者推上了尴尬的境地。

突然想到电影的中的一段台词——

“我可以保护你。”

“我不需要你的保护……”

(二)客观理智的态度 才是对《魔兽》最大的支持

作为一个Wower,我明白“魔兽”两个字所蕴含的历史沉淀和优秀品质,所以我对它充满信心。

在这个世界上,守护珍贵事物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晓之以情,也可以动之以理,只有最笨的人才会动不动就使用“咆哮”技能,就算真的把对面骂得一脸懵逼又如何?说不定在别人眼里——

玩《魔兽》的怎么都是一群暴徒?估计这个游戏也好不到哪里去……

拜托,这肯定不是咱们想要的结果,对吧?

(1)用蛮横和粗口来捍卫信仰 最终都只会适得其反

玩了这么多年魔兽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就算为了信仰)(5)

作为一个Wower,我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对艾泽拉斯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所以我应该对所有“初来乍到”之人多点儿耐心。

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每一个观众都去啃那本“砖一样厚”的《编年史》,我们也没有权力要求每一个观众能够抓到片中的所有彩蛋梗,我们更没有权力要求他们对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熟门熟路。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这仅仅就是一部电影,他们会因为导演没有交代清楚背景而困惑,也会因为角色塑造不够丰满而吐槽。没办法,这就是全世界的观影通则……

作为魔兽玩家,在面对“不明真相”的评论时,我们是否应该沉下心,运用自己大脑中的“艾泽拉斯数据库”为大家给予充分的解答呢?

用蛮横的态度与恶劣的粗口来捍卫信仰,只会招致更多的反感。与其这样,还不如秉承“壮大革命队伍”的理念,能拉一个入坑,就算一个。眼瞅着“燃烧军团都要再临了”,人民内部矛盾何时才是尽头呢?

(2)真正的热爱 敢于在批评中成长

玩了这么多年魔兽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就算为了信仰)(6)

作为一个Wower,我明白每个人都有批评“魔兽”的权利,就像我可以随意批评其他事物一样。

《魔兽》电影的问世,意味着该品牌不再局限于游戏领域,它既然选用了“电影”作为其推向大众的载体,势必会遭到大众化的评价。而这些大众化的评价,又因为缺乏对游戏的理解而与玩家所期望的产生不符。

可并不代表这些评价就通通是“狗屎”。

《魔兽》的故事在导演的努力之下,已经做到了“雅俗共赏”,但它的确存在人物塑造不够丰满,部分情节过于突兀的情况。

《魔兽》还原了游戏中的许多场景,让老玩家无限感动,但缺乏大规模动作拍摄经验的导演的确让这部电影的战争场面缺少一些味道。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它越来越好,就应该正视这些问题,而不是随随便便用“老子的情怀无懈可击”一笔带过。《魔兽》电影可以是“小众人群的狂欢”,也可以是“大众文化的盛宴”,全看我们如何对待它所存在的问题罢了。

真正的热爱,敢于在批评中成长,《魔兽》作为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只有承认它的不足,才会有接下来的改进。那些只愿意谈论其“如何如何完美”的人……

讲真,他肯定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司机。

玩了这么多年魔兽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就算为了信仰)(7)

《魔兽》电影来了,又走了……

作为一部承载了如此多意义的电影,如果它仅仅引起的是“魔兽人”和“非魔兽人”之间的口水战,未免太过可惜。

它是情怀,它更是桥梁,为了更好地传递“艾泽拉斯精神”,它需要经历摸爬滚打,也需要遭受冷嘲热讽。我们或许真的应该放下那过度保护的双手,只有《魔兽》不再娇贵,它才能够真正托付起我们的信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