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县在昆山排名(三十而立)

伴随着舒缓喜庆的音乐声,一张张黑白或是彩色的照片次第在大屏幕上闪现。已是满头银发的原昆山市委书记吴克铨端坐在嘉宾席上,看着那一帧帧熟悉的画面,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三十年筚路蓝缕,三十年砥砺奋进。昨夜,一个幸福的夜晚,吴克铨和众多“昆山之路”的拓荒者、实践者们欢聚一堂,共同追忆回望那段峥嵘岁月;那一刻,这座城市仿佛也在温柔触摸三十年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9月28日的昆山到处张灯结彩。在昆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昆山撤县设市30周年主题晚会上演。

昔日的老领导们来了;各条战线的劳模先进们来了;扎根昆山创业发展的台商代表们来了……在“庆生”的喜庆时刻,这座城市没有忘记她的“英雄”们。相逢一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深情的拥抱,大家共话今天昆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彼此勉励祝福,在内心汇集奋斗前行的磅礴力量。

百强县在昆山排名(三十而立)(1)

主题晚会上,包括昆山市委原书记吴克铨、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宣炳龙在内的40位突出贡献人士受到表彰。

时光倥偬。自1989年撤县设市,昆山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三十年间,昆山以只争朝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奋勇前行,从苏州排名垫底的“小六子”,一举逆袭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冠军。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0多倍,去年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38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80亿元的县级市,囊括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五项第一”

2005年,昆山一举摘得全国百强县第一,从此连续14年从未让这顶“桂冠”旁落。撤县建市30年来,昆山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和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全国第一个县域国家级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首创台企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全国第一张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增值税发票……每一项耀眼“第一”背后,都是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发展故事。

昆曲之乡、台资高地、百强县之首……如今的人们津津乐道于“第一县”的诸多头衔。是什么因素让昆山在短短三十年间实现“逆袭”,华丽转身的?老书记吴克铨认为,最关键的就在于一个“闯”字—-在没有路的地方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样板。

百强县在昆山排名(三十而立)(2)

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发表致辞。

1984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建立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这个在苏州经济垫底的“后进生”自然没份。刚赴任昆山县长的吴克铨焦急不已。他经过调研分析,大胆决定自费创办开发区。而当时,昆山的财政“家底子”只有300万元。吴克铨和筹建团队成员们多方奔走,从银行等商贷了1200万启动资金。同年8月,工业小区在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农田里诞生。

以吴克铨倡导创办的工业小区为起点,昆山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1992年8月,前身为工业小区的昆山开发区成为全国县(市)中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昆山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光电、装备制造等多个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昆山市连续荣登“全国百强县”之首。纵观昆山的崛起之路,吴克铨认为,敢为人先、共同奋斗是“昆山之路”的精神内核,也是鼓舞激励数百万昆山人民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这位见证昆山三十余年沧桑巨变的老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交谈中,他指着昆山文化艺术中心说到,在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地,“昆山变化太大了,太大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同样有点“认不清”昆山的还有台商——南宝树脂(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聪。这位自诩为地道“昆山人”的老总清楚记得自己1996年刚来昆山创业时的情景,“城区小得很,一到晚上7点多街上就没有什么人了,想吃个饭唱个歌都难找到地方。”

23年过去了,昔日的江南小城已经跃变成为颜值和内涵兼具的现代科创新城。在昆山,孙德聪的事业蒸蒸日上,他的企业从最初的10人发展壮大到今天的200多人,树脂原料产品畅销全球各地,公司年销售收入超4亿元,还在昆山创建了投资总部。提及昆山,孙德聪心怀感恩之情,他说,昆山是一个“守规矩”的城市,“有温度”的城市,政府爱商、亲商、富商,行政高效,让台商们有“家”的感觉,孙德聪介绍,因为对昆山有认同感、归属感,很多台商都在昆山买房,“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比比皆是。” 像孙德聪一样,如今10万台商台胞扎根昆山,共创共赢。

百强县在昆山排名(三十而立)(3)

主题晚会节目表演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撤县设市30年来,昆山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殚精竭虑、勤勉付出,为昆山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

昨晚的主题晚会上,包括昆山市委原书记吴克铨、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宣炳龙、好孩子集团创始人宋郑还、昆山台协会创会会长林伯丰,外国专家後藤昌彦、理查德·布罗德海德在内的一批突出贡献人士走上舞台,接受中共昆山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卓越贡献奖”。为讲述“昆山之路”故事,永葆“昆山之路”精神底色,昨晚,电 视剧《昆山之路》同期举行启动仪式。

“昆山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聚集了全国千分之五的外资,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二的进出口,成为全省6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今日之昆山,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优化营商环境23条政策和1330模式全面施行,激荡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动力。”

晚会上,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深情回顾了昆山撤县设市30年来的光辉历程。他指出,三十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昆山谱写了一部“绝地求发展、白手打天下”的创业史诗,唱响了一曲“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奋斗赞歌。昆山三十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凝聚着昆山人民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从“唯实、扬长、奋斗”到“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从“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到“四闯四责”,“昆山之路”精神在接续奋斗中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昆山的每一次前行,都离不开这份精神力量;昆山的每一个进步,都来源于这份精神力量。

杜小刚强调,未来昆山全市上下要牢记“四闯四责”要求,奋斗不息、奋楫不止,要勇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试点走在前列的热血尖兵,创唯一、争第一,勇闯“无人区”。推动一大批产能合作、科技合作等“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全面推进,引领着“昆山之路”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走向世界。

使命未竟,征衣不解。时间回到28日上午,当天,当一缕阳光照进窗户,几乎所有昆山人的手机上接收到一封信。这封由中共昆山市委、昆山市人大常委会、昆山市人民政府、昆山市政协联合发出的公开信号召300万昆山人民,要“四闯四责”接续奋斗,推动“昆山之路”越走越宽;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四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紧扣“四闯四责”总要求,全力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大力实施18项三年提升工程,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勇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试点走在前列的热血尖兵而拼搏奋斗。(胡永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