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精选每篇文章大意(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五)

林清玄散文精选每篇文章大意(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五)(1)

《书林清话》是中国近代论古籍版本目录的专著。共10卷,叶德辉撰。1920年叶氏观古堂刻三次修改本,1935年其子启倬编入《郋园先生全书》,又据此版重印。叶德辉(1864~1927),湖南长沙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吏部主事。叶德辉精于版本目录学、喜藏书、编书,以刻书闻名,他的名言是“老婆不借、书不借”。叶德辉曾编纂了《观古堂书目丛刻》、《书林清话》、《古今夏时表》,并校刊《元朝秘史》,《书林清话》算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有系统的书籍史,用笔记体写成,叙述唐宋以来刻板、活板、套色各种印刷方法。梁启超曾评价《书林清话》“论刻书源流及掌故甚好。”

(来源:古籍公众号 ID:weiguji)

《书林清话》以笔记体裁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中国历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从书籍和版本的各种名称宋、元以来历代官刻、私刻、坊刻的源流,各时代突出的著名刻本,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历代刻书的规格,所用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潢、鉴别、保存的方法,乃至有关刻书、抄书、藏书、卖书的遗闻掌故,皆有论述。此书材料丰富,取材于历代诸家目录、题跋,兼及前代史书、笔记、文集诸书,自加按语,是研究版本目录学的入门之作。

(来源:古籍公众号 ID:weiguji)

卷五(来源:古籍公众号 ID:weiguji)

明时诸藩府刻书之盛明时官刻书,推南北京监本为最盛。南监多存宋监、元路学旧板。其无正德以后修补者,品不亚于宋、元。观《南雍经籍志》所载四部板片,真三朝文献之所系矣。北监多据南监本重刻,《十三经》、《二十一史》之外,罕见他书。据其时周弘祖《古今书刻》所录北国子监书仅四十一种,而经史并不著录。《书刻》漏略欤?抑弘祖时板已散逸欤?弘祖书世鲜传本。(吾已影写重刻。)其胪举内府部院及直省司府州学所刻书,乃知当时刻书成为一种例事。如北京都察院刻《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奇》及《万化玄机》、《悟真篇》之类。又如《太古遗音》,则宁藩所著曲套;《神奇秘谱》,则宁藩所著棋经。堂堂风宪有司,而刻书如此之轻诞,是无怪《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等书乃为司礼监专其事矣。司礼监所刻书见于《经厂书目》。世所传经厂大字本《五经》、《四书》,颇为藏书家所诋斥,非尽谓其校勘不精也。夫以一代文教之事,以奄人主之,明政不纲,即此可见。惟诸藩时有佳刻,以其时被赐之书,多有宋元善本,可以纟番雕,藩邸王孙又颇好学故也。今就所存之书录之。如:蜀府。洪武甲戌(二十七年。)刻《自警编》九卷,见《丁志》。刻刘向《说苑》二十卷,见《陆跋》。(楚府刻《说苑》下。并刻《新序》十卷,载《古今书刻》。)成化己亥(十五年。)刻《静修先生文集》三十卷,见《丁志》。(弘治刊本。)嘉靖乙未(十四年。)刻《史通》二十卷,见《缪续记》。(即陆深刻本,云为蜀藩刻。)万历丁丑(五年。)刻《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九。

宁藩。明初刻《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见《瞿目》。正统间刻《重编白玉蟾文集》六卷,《续集》二卷,见《阮外集》。(云南极遐龄老人翟仙重编。翟仙乃明太祖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之号。)

代府。天顺间刻《谭子化书》六卷,见《瞿目》。

崇府。成化丙申(十二年。)刻《贞观政要》十卷,见《丁志》。嘉靖癸卯(二十二年。)刻《孝肃包公奏议集》十卷,见《瞿目》。

肃府。成化己亥(十五年。)刻《刘因静修先生集》三十卷,见《陆志》。(明弘治重刻本。德辉按:此与蜀府刻本年月同,疑《陆志》误。)

唐府。成化丁未(二十三年。)刻元张伯颜本《文选》六十卷,见《瞿目》、(云有弘治元年唐世子跋。)《陆续跋》、《缪续记》。

吉府。正德乙亥(十年。)刻贾谊《新书》十卷,见《张志》、《瞿目》、《陆志》。(云即正德九年陆氏刻本,板归吉府。)刻正统本《四书》二十六卷,见《丁志》。万历丁酉(二十五年。)刻《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见《缪记》。万历(缺年月。)刻老子《道德经》二卷,关尹子《文始真经》(九篇。)一卷,亢仓子《洞灵真经》(九篇。)一卷,文子《通玄真经》(十二篇。)一卷,《尸子》(二篇。)一卷,《子华子》二卷,《鬻子》(十四篇。)一卷,《墨子》(十四篇。)一卷,《公孙龙子》(六篇。)一卷,《鬼谷子》(十三篇。)一卷,列子《冲虚真经》二卷,庄子《南华经》二卷,《荀子》三卷,《扬子》(十三篇。)一卷,《文中子》(十篇。)一卷,《抱朴子》二卷,《刘子》(五十五篇。)一卷,黄石公《素书》(六篇。)一卷,《玄真子》(三篇。)一卷,《天隐子》(八篇。)一卷,《无能子》(三十四篇。)一卷。见《袁簿》。

晋府宝贤堂,亦称志道堂,亦称虚益堂,又称养德书院。嘉靖乙酉(四年。)重刻元张伯颜本《文选注》六十卷,见《缪续记》。嘉靖丙戌(五年。)刻《宋文鉴》一百五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二十、《孙记》、《钱日记》、《丁志》、《陆志》、《莫录》。嘉靖己丑(八年。)刻《唐文粹》一百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九。嘉靖甲午(十三年。)刻安国桂坡馆《初学记》三十卷,见《杨志》、《丁志》。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元文类》七十卷,见《丁志》、《缪记》。(德辉按:吾藏晋藩所刻书皆全,实非善本。)

益府。嘉靖壬寅(二十一年。)刻张九韶《理学类编》八卷。万历初元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丁志》。崇祯庚辰(十三年。)刻宋陈敬《香谱》四卷。(据元至治壬戌刻本重雕。)《茶谱》十二卷,内分二十一种:唐陆羽《茶经》上中下三卷,(全卷之一二三。)唐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全卷之四。)宋蔡襄《茶录》一卷,(全卷之五。)宋朱子安《东溪试茶录》一卷,(全卷之六。)吴文锡《茶略》一卷,内有孙大绶《茶赋》上下卷,(全卷之七。末有“咸淳己巳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一行,当是据宋本重刻。)明屠本《茗笈》上下篇一卷,(全卷之八。)《香水清供录》一卷,(全卷之九。)曹士谟《茶事拾遗》一卷,(全卷之十。)《续集古今茶谱》五种,内宋黄儒《品茶要录》一卷,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宋赵汝砺《北苑别录》一卷,宋沈括《本朝茶录》一卷,彰郡程百二《品茶要录补》一卷;(全卷之十一。)《续集古今茶谱》六种,内明许次纡《茶疏》一卷,明陆树声《茶寮记》七类一卷,明田崇衡《煮泉小品》一卷,明冯可宾《[[{山介}茶笺]]》一卷,明屠隆《茶笺》一卷,黄龙德《茶说》一卷,(全卷之十二。)见何厚甫培元《经眼书目》。

秦府。嘉靖甲午(十三年。)刻黄善夫本《史记》一百三十卷,见《钱稿书跋》、《缪记》。嘉靖庚戌(二十九年。)刻《天原发微》五卷,见《陆志》、《丁志》。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刻蔡沈《至书》一卷,见《张志》、《陆志》。隆庆六年刻《千金宝要》六卷,见《孙记》。

周藩。洪武庚午(二十三年。)刻《新刊袖珍方大全》四卷,见《丁志》。(弘治翻本。)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宋董嗣杲《西湖百咏》一卷,见《陆志》。(钞本。)

徽藩崇德书院。嘉靖乙未(十四年。)刻会通馆本《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见《缪续记》。无年号刻《素书》一卷,《鬻子》一卷,《公孙龙子》一卷,《亢仓子》一卷,《元真子》一卷,《天隐子》一卷,《无能子》一卷,见《陆志》。

沈藩。嘉靖丙午(二十五年。)刻宋张景《医说》十卷,见《森志》、《丁志》。嘉靖辛酉(四十年。)刻《焦氏易林》二卷,见《丁志》。(云:前有沈藩西屏道人书于敕赐勉学书院之修业堂翻刊序,卷后有淳辛丑直斋题识。)

伊府。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四书朱注》二十六卷,见《丁志》。

鲁府敏学书院,亦称承训书院。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刻《诚斋易传》二十卷,见《缪记》。(云题敏学书院刊。)嘉靖乙丑(四十四年。)《刻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见《黄记》、《陆志》、(旧钞本。)《丁志》。

赵府居敬堂,亦称味经堂。嘉靖柔兆执徐(丙辰三十五年。)刻朱子《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袁簿》。(云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无年号刻严粲《诗缉》三十六卷,刘三吾《书传会选》六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二、《丁志》。刻晁迥《法藏碎金录》十卷,见《瞿目》、《丁志》。刻《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遗篇》一卷,《灵枢经》十二卷,(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刻明崔铣《洹词》十二卷,(板心有“赵府味经堂”五字。)见《丁志》。刻《脉经》十卷。(吾有藏本。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

楚府。无年号刻刘向《说苑》二十卷,见《陆跋》。(并刻《新序》十卷,载《古今书刻》。)

辽国宝训堂。无年号刻《昭明太子文集》五卷,见《孙记》、《缪记》。(云首行云“大明辽国宝训堂重梓”。)

德藩最乐轩。无年号刻《汉书》一百卷,见《莫目》。(余有藏本。小题在上,大题在下。板心上方有“德藩最乐轩”五字,下有刻工姓名。每页二十行,行二十一字。白文无注。)

潞藩。崇祯丙子(九年。)刻《述古书法纂》十卷,见《丁志》。大抵诸藩优游文史,黼黻太平。修学好古,则河间比肩;巾箱写经,则衡阳接席。又不独郑藩世子载育之通音律,西亭王孙睦挈之富藏书。为足增光于玉牒也已。

○明人刻书之精品明人家刻之书,其中为收藏家向来珍赏者,如丰城游明大,翻雕元中统本《史记集解索隐》一百三十卷,见《缪记》、《森志》、《陆集》。(云明正统九年举人,景泰二年进士,天顺末官福建提学佥事,又九年而后卒。是书行款纸质与建安余氏勤有书堂所刊相似,疑为大官福建时所刊。)刻《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三十六卷,附《宋季朝事实》二卷,见《张志》、《森志》、《丁志》。

吴郡沈辨之野竹斋。刻《韩诗外传》十卷,见陈编《廉石居记》、《杨谱》、《丁志》。刻《画鉴》一卷,见《杨续录》。(沈辨之,名与文,明嘉靖间人。藏书家多误以为元刻。又沈刻书亦有繁露堂名。吾藏所刻顾《近书》一卷,前序有吴郡沈与文校刻五小字,在翻叶阑边末有“吴郡沈氏繁露堂雕”亚形印。)

昆山叶氏 竹堂。(此文庄公盛后人,仍用先人堂名。)刻《云仙杂记》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廉石居记》、《瞿目》、《丁志》。隆庆六年刻陶《清异录》二卷,见《张志》、《瞿目》。(后有“隆庆六年壬申叶氏べ竹堂绣梓印行”十五字。)

江阴涂祯。弘治辛酉(十四年。)仿宋刻九行本桓宽《盐铁论》十卷,见《森志》。(德辉按:《孙目》有影写本,与顾千里校张敦仁刻本,皆明人重刻涂祯十行本也。)

锡山安国桂坡馆。嘉靖癸未(二年。)刻《颜鲁公文集》十五卷、《补遗》一卷,见《孙记》。嘉靖甲午(十三年。)刻宋绍兴本《初学记》三十卷,见《范目》、《天禄琳琅》九、《丁志》、《陆志》、《杨志》。(按:明晋藩及徐守铭宁寿堂本,皆从此出。)

震泽王延恩褒四世之堂。嘉靖丁亥(六年。)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见《朱目》、《丁志》、《陆志》、《缪续记》。(据云后序目后有“震泽王氏刻梓”篆文木记,集解序后有“震泽王氏刻于恩褒四世之堂”隶文木记,索隐后序有延跋,末云“工始嘉靖乙酉腊月迄丁亥之三月,林屋山人王延识于七十二峰深处”。)

吴郡金李泽远堂。嘉靖戊子(七年。)刻《国语韦昭解》二十一卷,见《邵注四库目》。(德辉按:此亦出宋本,较黄丕烈士礼居仿宋刻注文有多数字者。)

吴门龚雷。嘉靖戊子(七年。)刻鲍彪校注《战国策》十卷,见《瞿目》。(按:此与金李刻《国语》皆同时仿宋刻本,取校孔继汾诗礼堂本,胜处颇多。)

吴郡袁嘉趣堂。嘉靖癸巳(十二年。)仿宋刻《大戴礼记》十三卷,见《天禄琳琅》九、《孙记》。嘉靖乙未(十四年。)仿宋刻《世说新语》三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六、《陆志》。嘉靖己酉(二十八年。)仿宋张之纲本《文选注》六十卷,见《天禄琳琅》十、《朱目》、《丁志》、《缪记》。

顾春世德堂。嘉靖癸巳(十二年。)刻《六子全书》:老子《道德经》二卷、《南华真经》十卷、《冲虚至德真经》八卷、《荀子》二十卷、《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十卷、《中说》十卷,见《孙记》。嘉靖甲午(十三年。)刻王子年《拾遗记》十卷,见《杨志》、《杨谱》。

澶渊晁栗宝文堂。嘉靖甲午(十三年。)刻《昭德新编》三卷,晁冲之《具茨集》一卷,见《丁志》。嘉靖丙午(二十五年。)刻晁说之《晁氏客语》一卷、《晁氏儒语》一卷、晁迥《道院集要》三卷、《法藏碎金》十卷,见何厚甫培元《经眼书目》。

南平游居敬。嘉靖丙申(十五年。)刻《韩文》四十卷、《外集》十卷、《集传遗文》二卷,《柳文》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见《丁志》。(德辉按:嘉靖丙辰(三十五年)莫如士重刻,卷数行格同,吾有藏本。)

余姚闻人诠。嘉靖己亥(十八年。)刻《旧唐书》二百卷,见《天禄琳琅》九、《孙记》、《丁志》。

金台汪谅。嘉靖乙酉(四年。)刻《史记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见《钱日记》、《钱稿书跋》、《朱目》、《丁志》、《陆志》。(钱大昕《养新录》“史记宋元本”一则云:“明嘉靖四年莆田柯维熊校本,金台汪谅刻,始合《索隐》、《正义》为一书。前有费懋中序称陕西翻宋本无《正义》,白鹿洞本有《正义》,是柯本出于白鹿本。同时震泽王氏亦有翻宋本,大约与柯本不异。”钱泰吉《甘泉乡人稿》五“校史记杂志”一则云:“小题在上,大题在下,柯王两本皆然。然柯本大题旁注,不若王本并作大字,尤为近古。”又云:“柯本《索隐》序后有‘绍兴三年四月十二日右修职郎充提举茶盐司办公事石公宪发刊,至四年十月二十日毕工’三十八字,凡三行。始知柯本从绍兴本翻刻也。”又云:“《福建通志》卷三十六,正德十二年舒芬榜进士柯维熊工部郎中。”)

福建汪文盛。嘉靖己酉(二十八年。)刻《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见《钱日记》、《孙记》、《丁志》、《缪记》。(丁云:“《钱竹汀日记》云:汉书嘉靖本卷首题福建按察司周采、提学副使周、巡海副使何乔校刊,末题嘉靖己酉年孟夏月吉旦侯官县儒学署教谕事举人廖言监修。今细按周采等衔名,实自后加。其中汪文盛、高氵、傅汝舟名字,尚有铲削未尽者。氵,字宗吕,号髯翁,侯官人,著有《石门诗集》。汝舟,字虚木,氵同县人,有《傅山人集》。”德辉按:汪本书名大题后云“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汪文盛、高氵、傅汝舟校”,凡十九字,作两行书。其中各卷亦或题二周一何名,盖汪、高、傅为地方乡绅,周、何则地方官也。官主刻,绅主校,故皆题名也。)刻《五代史记》七十四卷,见《丁志》。(书名大题后云“宋欧阳修撰,徐无党注,明汪文盛、高氵、傅汝舟校”。每页二十四行,行二十二字。版式与所刊《两汉书》同,惟字略肥。天一阁、<百百>宋楼所藏皆此本。文盛所刻《仪礼注疏》、《两汉》及此书,皆高、傅两人同校。)

苏献可通津草堂。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刻王充《论衡》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九、《孙记》、《朱目》、《陆志》、《森志》、《缪续记》。刻《韩诗外传》十卷,见《莫目》。(德辉按:此与沈辨之野竹斋刻本实同一版本。细审野竹斋木记,似是将原有木记削去补刻,而通津本则出于自然。世皆以沈本误作元刻,余窃疑其更在通津本之后。传世已久,疑莫能明矣。)

东吴郭云鹏济美堂。嘉靖癸卯(二十二年。)刻《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三十卷,见《丁志》。(云:后有云鹏自跋,并“嘉靖癸卯春元月宝云堂梓行”小木记。)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刻《曹子建集》十卷,见《丁志》。无年号刻《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录》二卷、《集传》一卷、《后序》一卷,见《孙记》、《陆志》、《丁志》。(云:每卷尾有“东吴郭云鹏校寿梓”篆文木记,版心有“济美堂”三字。德辉按:此与徐氏东雅堂韩集板式行字相同,盖同出宋廖莹中世彩堂本,但韩集犹刻于柳集之后,而世盛称东雅堂《韩集》鲜称此本者,何也。)刻《欧阳先生文粹》二十卷,《补遗》十卷,见《天禄琳琅》十、(云:云鹏跋,题宝善堂梓行。德辉按:此与所刻李集木记同,非仅济美堂矣。)《丁志》。(作《欧阳先生遗粹》。)

俞宪朱鸣馆。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西溪丛语》三卷,见《黄记》、《陆志》、《陆跋》、《莫录》、《缪记》。

东吴徐氏。嘉靖间仿宋刻《仪礼注》十七卷,见《陆志》。(德辉按:徐刻《三礼》罕见。黄丕烈士礼居仿刻之《周礼注》,亦其一也。盖《三礼》皆据宋本,与武英殿仿岳氏《五经》之一《礼记》,行字相同。但岳本有释音,徐本无释音,以此为异。吾藏明刻《仪礼》与此同,《周礼》有释音与《礼记》同,盖翻岳本也。)

东吴徐时泰东雅堂。刻宋廖莹中世彩堂《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陆志》、《缪续记》、《丁志》。(云:眉间有雍正丁未长洲陈景云记云:“近吴中徐氏东雅堂主人徐时泰,万历中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崇祯末,堂已易主,项宫詹煜居之。煜后以降贼名丽丹书,里人噪而焚其宅,堂遂毁。今仅存池塘遗迹而已。”德辉按:据陈记,则时泰通籍在万历。其刻书必在通籍后,而郭刻柳集疑当在时泰前,故天启中柳氏有重刻本,韩板乾隆时犹存江苏洞庭东山王氏。吾藏二本,一本明印,一本后有乾隆十一年洞庭东山王金增师李氏修板跋。)

嘉禾项笃寿万卷堂。隆庆庚午(四年。)刻《郑端简奏议》十四卷,见《丁志》、(云:末有“隆庆庚午九月雕工毕”一条。)《缪续记》。万历甲申(十二年。)刻《东观余论》三卷,见《天禄琳琅》九、《孙记》、《陆续跋》、《丁志》。

嘉禾项德宛委堂。刻元陆友仁《研北杂识》二卷,见《陆志》、《丁志》。天启甲子(四年。)刻《奇姓通》四十卷,见《缪记》。(德辉按:德疑笃寿兄弟之子。笃寿之兄名元淇;弟名元汴,字子京,流传书画名迹所谓项墨林天籁阁是也。笃寿子德桢,万历己未进士。孙鼎铉,万历辛丑进士;声国,崇祯甲戌进士。见《嘉兴府志。进士题名》。元汴子穆,字德纯。穆季弟德明,字鉴台。亦见《府志。列传》。又德新字又新,见朱彝尊《明诗综。小传》。又德宏,见朱彝尊《曝书亭集》“兰亭神龙本跋”。均以德为名,则德必其从子行也。)刻《避暑录话》四卷,见《莫目》。(吾藏此本。)

马元调宝俭堂。万历甲辰(三十二年。)刻元稹《长庆集》六十卷,白居易《长庆集》七十一卷,见《森志》、《缪记》。

邓文远堂。万历丁巳(四十五年。)刻程大昌《演繁露》十六卷、《续》六卷,见《丁志》。无年号刻《唐文粹》一百卷,见《孙记》。刻王桢《农书》三十六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六。

高承埏稽古堂。刻《刘宾客佳话录》一卷,《剧谈录》二卷,《云仙散录》十卷,《隋唐佳话》三卷,见《缪记》。《南部新书》十卷,《友会丛谈》十卷,见《缪续记》。(德辉按:吾县王山长岱《浮槎文集》五“高寓公先生传”云:高公讳承埏,字泽外,号寓公,晚号鸿一居士。系出齐公子高后,以王父字为氏,至宋武烈王讳琼发迹于汴。至忠节公世,则随跸南渡。元末,九世孙文忠公逊志,自萧县避地嘉兴,因系籍焉。长补诸生,己卯得隽,庚辰捷南宫,廷对三甲,官终工部虞衡司主事。戊子感怀赋诗,绝笔而逝,时年四十六。传甚详,兹略摘其仕履。己卯为崇祯四年,庚辰为五年,卒于戊子,则顺治五年。所刻书又有唐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李浚《北窗续录》,梅彪《石药尔雅》,元伊世珍《[[郎环记]]》,高德基《平江纪事》,唐姓佚名《灌畦暇语》,明陈继儒《偃曝餘谈》、《墨畦》,袁宏道《关中游历》等书。总题《稽古堂日钞》,见顾修《汇刻书目》。以不见于诸家书目,附记于此。)刻《子夏易传》十一卷。(吾藏此本。)

吴氏西爽堂。无年号刻《晋书》一百三十卷,见《杨志》。刻《三国志》六十五卷,见《缪续记》。

万玉堂。刻《太玄经》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五、(误入宋版。)《瞿目》、《森志》、《缪续记》。

吴郡杜诗。刻鲍彪《战国策校注》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四。(误入宋版。)

元和吴元恭。刻《尔雅注》三卷,见顾广圻《思适斋集》。(顾有翻刻。)此皆刻书有根据,不啻为宋椠作千万化身者也。其余丛刻书,以顾元庆《四十家文房小说》为最精,胡维新《两京遗编》次之,程荣《汉魏丛书》又次之。吴《古今逸史》时有脱讹,何允中《增刻汉魏丛书》殊少抉择。至晚季胡文焕《格致丛书》,陈继儒《秘笈》之类,割裂首尾,改换头面,直得谓之焚书,不得谓之刻书矣。

○明人私刻坊刻书明刻精本,已具于前。其他私刻坊刻之书,以年代相近,存于今者视宋、元刻本为多。今以书院、精舍、书堂等类,分别记之。一曰书院。则有:紫阳书院。成化三年刻《瀛奎律髓》四十九卷,见《杨志》。

义阳书院。嘉靖辛卯(十年。)刻何景明《大复集》二十六卷,见《莫目》。

无锡崇正书院。嘉靖壬辰(十一年。)华麟祥刻《事类赋》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九、《丁志》。

广东崇正书院。嘉靖丙申(十五年。)刻《四书集注》十四卷,见《范目》。(《范目》误丙申为丙辰,又误书院为书堂。)嘉靖丁酉(十六年。)刻《汉书》一百二十卷,见《朱目》、《缪记》。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见《范目》、《陆志》、《朱目》、《缪记》、《森志》。

九峰书院。嘉靖丙申(十五年。)刻元好问《中州集》十卷,《中州乐府》一卷,见《黄记》、(金本。)《丁志》。(旧钞本。)

芸窗书院。嘉靖甲辰(二十二年。)刻《侯鲭录》八卷,见《缪续记》、《丁志》。(作芸川书院。)无年号刻《荀子》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六。刻《扬子》十卷、《文中子》十卷,见《缪记》。(云板心有“芸窗书院刊”五字。)

鳌峰书院。无年号刻《侯鲭录》八卷,见傅沅叔增湘藏书。(云小字本,十一行,行二十一字,有“鳌峰书院之记”六字木记。)

籍山书院。万历庚子(十九年。)重刊《经史证类大全本草》三十一卷,见《丁志》。(云大观二年艾晟序,后有“大德壬寅孟春宗文书院刊行”木记,盖知南陵县事楚武昌朱朝望据元本重梓者也。)

正学书院。刻《国语补音》三卷,见《杨志》。

东林书院。刻《龟山杨文靖集》三十五卷,见《瞿目》。

龙川书院。刻《陈龙川先生集》三十卷,见《丁志》。一曰精舍。则有:建溪精舍。洪武壬戌(十五年。)刻《傅汝砺诗集》八卷,见《瞿目》、《陆志》。(云后有“洪武壬戌渝川百丈山前建溪精舍新{开木}”一行。)

詹氏进德精舍。弘治壬子(五年。)翻刻南山书院本《广韵》五卷,见《森志》、《陆续跋》。

余有堂凤山精舍。正德丁卯(二年。)刻《论语集注》十卷,见《森志》。

南星精舍。嘉靖乙酉(四年。)刻《嵇中散集》十卷,见《孙记》、《陆志》。(《志》作南星书屋。)

崦西精舍。刻《宋之问集》二卷,见《瞿目》。(云板心有“崦西精舍”字。)一曰书堂。则有:古杭勤德书堂。洪武戊午(十一年。)刻《皇元风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见《杨谱》、《缪续记》。(误作元刻。)刻杨辉《算书五种》七卷,见《杨志》。

遵正书堂。洪武壬申(二十五年。)刻《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餘前集》二卷、《后集》二卷,见《缪续记》。(《记》载书中印记云:“洪武壬申孟夏遵正书堂新刊”两行十二字。德辉按:此本从元泰宇书堂本翻刻。)

广成书堂。永乐甲辰(二十三年。)翻刻元南山书院本《广韵》五卷,见《森志》、《陆续跋》、《杨志》、《杨谱》。

书林魏氏仁实书堂。景泰六年刻《性理大全》七十卷,刻王幼学《朱子资治通鉴纲目集览》五十九卷,见《孙记》、(云序例后有“岁在上章敦孟夏书林魏氏仁实书堂新刊”分书木记。上章敦为景泰六年庚午也。)《天禄琳琅》五、《瞿目》。(均误作元版。)弘治甲子(十七年。)刻《楚辞集注》八卷、《后语》六卷、《辨证》二卷,见《缪续记》。(云后有“书林魏氏仁实堂重刊”一行。)弘治乙丑(十八年。)刻《道德经》二卷,列子《冲虚至德真经》八卷,见《森志》。(每半版十二行,行二十六字,注双行。)

歙西鲍氏耕读书堂。天顺辛巳(五年。)刻宋鲍云《天原发微》五卷,见《瞿目》。

玉峰书堂。成化四年刻明寇平《全幼心鉴》八卷,见《缪记》。(云一小儿捧一牌,曰“玉峰书堂”四字。)

阳书堂。成化四年刻《长安志》二十卷、《长安志图》三卷,见《黄记》、《杨录》。

罗氏竹坪书堂。成化癸巳(九年。)刻《子午流注经》三卷,见《森志》。

崇仁书堂。成化甲午(十年。)刻《春秋胡传》三十卷,见《范目》。

刘氏明德书堂。弘治七年刻《卫生宝鉴》二十四卷、《补遗》一卷,见《森志》。无年号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杨谱》、《杨志》。(大题下跨行木记云“刘氏明德堂京本校正”,卷末木记云“刘氏明德书堂新刊”。)

刘氏文明书堂。弘治辛酉(十四年。)刻《广韵》五卷,见《杨志》。

集贤书堂。弘治乙丑(十八年。)刻周藩《袖珍方大全》四卷,见《丁志》。(云末有正统十年熊宗立识语,又有“弘治乙丑仲春吉旦集贤书堂新刊”木记。)

陈氏存德书堂。正德戊辰(三年。)刻《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十卷,《陈氏小儿病原方论》四卷,见《森志》、《缪续记》。

锡山秦氏绣石书堂。嘉靖丙申(十五年。)刻《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别集》三十卷,见《陆志》、《丁志》、《森志》、《缪记》。无年号刻《汉武故事》二卷,见《钱记》。

崇文书堂。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宋陈应行编《吟窗杂录》五十卷,见《缪续记》。(云序末有“嘉靖戊申孟夏崇文书堂家藏宋本刊行”字。)

新贤书堂。嘉靖壬戌(四十一年。)《新刊四明先生高明大字续资治通鉴》二十卷,见《孙记》。

吴氏玉融书堂。刻《事林广记外集》二卷,见《陆续跋》。一曰书屋。则有:南星书屋。嘉靖乙酉(四年,)刻《嵇中散集》十卷,见《陆志》、《孙记》。(孙作“南星精舍”。)

许宗鲁宜静书屋。嘉静戊子(七年。)刻《吕氏春秋》十六卷,见《森志》。无年号刻《尔雅注》三卷,见《范目》、《丁志》。刻《国语》二十一卷,见《缪记》、《丁志》。(误作宜静书堂刊本。)刻吴或《韵补》五卷,见《瞿目》。(钞本。)

前山书屋。嘉靖甲午(十三年。)黄省曾刻《水经》四十卷,《山海经》十八卷,见《天禄琳琅》八。(云惟《山海经》板心上方有“前山书屋”四字,而《水经》无之。)

义兴沈氏楚山书屋。嘉靖中刻宋朱弁《曲洧旧闻》十卷,见《瞿目》。(云板心有“楚山书屋”四字。)

九洲书屋。无年号刻《初学记》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九,又《后编》十七、《缪记》。一曰堂。则有:梁氏安定堂。正统丁巳(二年。)刻《韵府群玉》二十卷,见《森志》。

善敬堂。正统戊辰(十三年。)刻《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二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见《森志》。

鳌峰熊宗立种德堂。正统五年刻《类证注释小儿方诀》十卷,天顺甲申(八年。)刻《外科备要》三卷,(末题种德堂,未著姓名。)刻《新编妇人良方补遗大全》二十四卷,成化二年刻《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己丑(当是成化四年。)刻《增证陈氏小儿痘疹方论》二卷,见《森志》。刻《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后有木记云“鳌峰熊氏种德堂识”八字。)刻《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素问内经遗编》一卷,见《丁志》。

叶氏南山堂。天顺壬午(六年。)刻《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见《丁志》。

书林刘宗器安正堂。弘治甲子(十七年。)刻《针灸资生经》七卷,见《森志补遗》。正德六年刻《新刊京本详增补注东莱先生左氏博议》二十五卷,见《张续志》。(无元号年月。吾藏本前有木牌记,末题正德六年。)正德丁丑(十二年。)刻《类聚古今韵府群玉续编》四十卷,见《孙记补遗》。(云序后有“正德丁丑书林安正堂刘宗器”题识,末卷后有“正德丁丑仲秋京兆刘氏安正书堂新增刊行”木长印。)正德己卯(十四年。)刻《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二十卷,见蕙风{移}藏书。(卷后有木牌记云“正德己卯仲夏月刘氏安正堂”刊。)辛巳(当是正德十六年。)刻《象山先生集》二十八卷、《外集》五卷,见《天禄琳琅》六。(误入元版。云后有“辛巳岁孟冬月安正书堂重刊”木记。)嘉靖二年刻朱公迁《诗经疏义》二十卷,见《吴记》、《瞿目》、(云前题“书林刘氏安正堂重刊”,后有“癸未年仲夏安正堂刊”墨记。)《丁志》。嘉靖三年重刊《宋濂学士文集》二十六卷、《附录》一卷,见《丁志》。(云序后有“嘉靖三年春月安正堂新刊行”一条。)丙戌(当是嘉靖五年。)刻《增刊校正王状元集诸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三十卷,见《陆志》。(误作元刻。云目后有“龙集丙戌秋月刘安正堂刊木”一行,卷末有“丙戌岁孟冬月安正堂新刊”一行。)庚寅(当是嘉靖九年。)刻《韩文正宗》二卷,见《瞿目》。(云卷末有墨图记,云“庚寅年季夏月安正堂新刊行”。)刻陈傅良《止斋集》二十六卷、《附录》一卷、《遗文》一卷,见《丁志》。嘉靖九年刻明陈《春秋胡传集解》三十卷,嘉靖壬辰(十一年。)刻宋刘达可编《璧水群英待问会元选要》八十二卷,见《范目》。万历壬辰(二十年。)刻宋秦观《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见《袁簿》。万历辛亥(三十九年。)刻《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一百二十五卷,见《缪续记》。(云书前牌子末云“万历辛亥岁孟夏月重新整补好纸版,每部价银壹两整,安正堂梓”。)

皇甫氏世业堂。正统庚辰(十五年。)刻《博雅》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二。

赣州府清献堂。嘉靖元年刻《埤雅》二十卷,见《范目》。嘉靖癸未(二年。)刻巾箱本《书经集注》十卷、《序》一卷,见《丁志》。(云后有木楷书记二行,曰“嘉靖癸未季春月刊行于赣州府清献堂”。)

南康府六老堂。嘉靖丁亥(六年。)刻陈灏《礼记集说》三十卷,见《范目》、《瞿目》、《丁志》。(不悉刊刻年月。)《四书集注》二十六卷,见《范目》。

书林叶一兰作德堂。嘉靖乙巳(二十四年。)《新刊演山省翁活幼口议》二十卷,见《森志补遗》。

雷氏文会堂。嘉靖乙□□□夏吉旦新刊《济世产宝论方》二卷,见《森志》。(钞本。德辉按:此书前有嘉靖己未王子冲序,则“乙”下缺字当是“卯”字,在作序前四年。)

浙江叶宝山堂。嘉靖癸丑(三十二年。)刻《重订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十二卷,见《缪记》。(云后有牌记两行,云“嘉靖癸丑仲冬浙江叶宝山堂”。)

张之象猗兰堂。嘉靖甲寅(三十三年。)刻自注《盐铁论》十二卷,见《森志》。

宝云堂。嘉靖十一年赵继宗刻宋赵偕《宝峰先生文集》二卷,见《丁志》。(云版心上刊有“宝云堂文艺”五字。)

陈奇泉积善堂。隆庆辛未(五年。)刻《纂图互注老庄列三子》二十卷,见《森志》。万历己酉(三十七年。)刻《京本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二十八卷,见《丁志》。

徐守铭宁寿堂。万历丁亥(十五年。)刻《初学记》三十卷,见《孙记》、《森志》。刻吴淑《事类赋》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九、《学部图书馆目》。(云项氏刻本,板心有“宁寿堂”三字。德辉按:此当是误徐为项,否则徐板项得之印行也。)

吴公宏宝古堂。万历癸卯(三十一年。)刻《博古图》三十卷,见《天禄琳琅》八。

新都吴氏树滋堂。万历丙午(三十四年。)刻《秦汉印统》八卷,见《天禄琳琅》八、《孙记》。

周氏博古堂。万历己酉(三十七年。)刻《世说新语》三卷,见《孙记》、《缪记》。

董氏万卷堂。刻《隆平集》二十卷,见《瞿目》。(云序后有墨图记,云“董氏万卷堂本”。)

书林龙田刘氏乔山堂。万历辛亥(三十九年。)刻《注解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四卷,万历壬子(四十年。)刻《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四卷,见《森志补遗》。

海虞三槐堂。天启间刻《侯鲭录》八卷,见《丁志》。(引鲍以文跋。)

叶益荪春昼堂。崇祯庚辰(十三年。)刻《陶靖节集》六卷,见《缪续记》。(云板心有“春昼堂”三字,叶益荪刻,林有跋,异卿手书上板。后有“崇祯庚辰中秋既望闽中林宠异卿书于金陵清凉寺”两行。)

新都吴继仕熙春堂。无年号刻《六经图》六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三。(云卷后识云“图象俱精,字纸兼美,一照宋本校刻无讹”。)

熊氏卫生堂。无年号刻《新刊铜人针灸经》七卷,见《森志》。

明德堂。无年号刻《卫生宝鉴》二十四卷、《补遗》一卷,见《森志》。(云系万历间刊本,末有“皇明岁次乙未明德堂刊”记。德辉按:若万历刻本,乙未当在二十三年。)

双柏堂。无年号仿宋刻丁黼本《越绝书》十五卷,见《陆志》、《陆续跋》。

如隐堂。无年号刻《洛阳伽蓝记》五卷,见《张续志》、《瞿目》、《缪续记》。一曰馆。则有:豫章王氏夫容馆。隆庆辛未(五年。)刻《楚辞章句》十七卷,见《朱目》、《森志》、《杨志》、《缪续记》。

翠岩馆。万历戊子(十六年。)刻《素书》一卷,见《陆志》。

潘元度玉峰青霞馆。重刻《大唐新语》十卷,改题《唐世说新语》,见《杨志》。

辨疑馆。刻《易林》四卷,见《陆志》。(吾藏此本,不佳。明刻此书无善本。)

清真馆。刻《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见《瞿目》、《陆志》、《丁志》。一曰斋。则有:书户刘洪慎独斋。弘治戊午(十一年。)刻《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范目》。正德戊辰(三年。)刻《山堂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七、《丁志》、《陆志》、《缪记》。(是书前有正德戊辰莆田守郑京序,称“佥宪院宾出是书示区玉,玉以义士刘洪校雠督工,复刘徭役一年以偿其劳”。每卷有“建阳知县区玉刊行,木石山人刘宏毅刊,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书户刘洪改刊”等字。十六年为辛巳,盖阅十年而始刊成。)正德戊寅(十三年。)刻《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见《范目》、《天禄琳琅后编》十五、《廉石居记》、《陆志》、又《天禄琳琅后编》四。(误作宋版。是书前序后有墨图记三,曰“慎独斋”,曰“五忠后裔”,曰“精力史学”。每卷首或刻“建阳慎独斋”,或刻“建阳木石山人刘宏毅”,各卷不同。)刻《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见《丁志》、《缪记》。正德己巳(四年。)刻《资治通鉴节要》二十卷,见《孙记续编》。正德辛巳(十六年。)重刻《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目录》一卷,见《森志》。嘉靖癸未(二年。)刻巾箱本《西汉文鉴》二十一卷,《东汉文鉴》十九卷,见《缪记》。(云后有牌子,云“龙飞嘉靖癸未京兆慎独斋刊”。)嘉靖己丑(八年。)刻《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森志》。(德辉按:是书据《范目》有弘治戊午刻本,此又复见,或前后重刻,或前板后修,皆未可知。惟吾在厂肆曾见弘治本,绝似元椠,惜未见嘉靖本也。)嘉靖壬辰(十一年。)刻宋刘达可《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八十二卷,见《丁志》。(宋本注。)嘉靖甲午(十三年。)刻明邵宝《容春堂集》六十六卷,见《丁志》。无年号刻胡寅《读史管见》八十卷,见《陆志》。(宋刊本跋。)刻《明一统志》九十卷,见《缪记》。

桂连西斋。正德庚午(五年。)刻汉《董仲舒集》一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八。(云有“正德庚午桂连西斋印行”木记。)

顾起经奇字斋。嘉靖乙卯刻《类笺王右丞诗集》十卷、《文集》四卷,见《范目》诗集类、又见《缪续记》。(云后有“嘉靖三十四年涂月白分锡武陵家塾刻”一行。)万历元年刻《标题补注蒙求》三卷,见《丁志》。(云板心刊“奇字斋”三字。)

杨氏归仁斋,亦称清白堂。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刻《事文类聚》一百十七卷,见《杨志》、《丁志》。(按四库著录元麻沙本,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余藏万历丁未邹可章重刻此本))刻陈子《资治通鉴纲目外纪》一卷,金履祥《通鉴前编》十八卷,朱子《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商辂《通鉴续编》二十七卷,见《丁志》。(明归仁斋书林刻本。)

纯白斋。万历元年重刻《荆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外集》三卷、《附录》一卷,见《丁志》。

武林冯绍祖绳武观妙斋。万历丙戌(十四年。)刻《楚辞章句》十七卷,见《丁志》。

泊如斋。万历戊子(十六年。)刻《宣和博古图》三十卷,见《孙记》、《缪续记》。刻《考古图》十卷,见《天禄琳琅》八、《陆续跋》。

豫章璩之璞燕石斋。万历乙未(二十三年。)刻王世贞《苏长公外纪》十卷,见《缪记》。

真如斋。万历庚戌(三十八年。)刻刘嵩《槎翁诗》八卷,见《丁志》。(云目录后有“万历庚戌王正吉山阴王应遴堇父监梓于真如斋中”木记。)

乔可传寄寄斋。万历辛亥(三十九年。)刻《路史前纪》九卷、《后纪》十三卷、《国名纪》九卷、《发挥》五卷、《餘论》十卷,见《缪记》。

双瓮斋。万历丙辰(四十四年。)蔡达甫刻《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徐勃辑《外纪》十卷,见《丁志》。(云板心有“双瓮斋”三字。)

金陵奎壁斋。崇祯六年汇刻《忠经。孝经。小学》十卷,见《缪续记》。(云前有崇祯六年谕旨,又有牌子,云“莆阳郑氏再订金陵奎壁斋梓”十二字。)

单恂净名斋。崇祯戊寅(十一年。)刻宋岳少保《忠武王集》一卷,见《丁志》。(云华亭陈继儒辑,门人单恂订本,板心梓“净名斋”三字。)

歙岩镇汪济川主一斋。无年号刻《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见《孙记》、《瞿目》、(误作王氏。)《杨志》、《丁志》。

霏玉斋。无年号刻《重刊分类补注李诗全集》二十五卷、《文集》五卷,见《缪记》。一曰山房。则有:徐育万竹山房。嘉靖甲申(三年。)刻《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见《缪记》。(云胡序板心有“万竹山房”四字,目录后有“姑苏后学尤桂朱整同校正”字。)

乔世宁小丘山房。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刻《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目录》一卷,见《森志》、(云板心有“乔氏世宁小丘山房刻行”等字。)《丁志》。

武林冯念祖卧龙山房。万历丙戌(十四年。)刻元徐天祜《吴越春秋音注》十卷,见《天禄琳琅》八。(德辉按:目后有木牌记,云“万历丙戌之秋武林冯念祖重梓于卧龙山房”。后板归杨尔曾,丙戌改戊戌,冯名改杨名,二本吾皆有之。)一曰草堂。则有:椒郡伍氏龙池草堂。嘉靖丁酉(二十五年。)刻《张说之文集》二十五卷,见《孙记》、《瞿目》。(云明初椒郡伍德手录本,作记属子孙付刻。至嘉靖间,其后裔刻之。序后有“嘉靖丁酉冬十月朔旦椒郡伍氏龙池草堂家藏本校刊”一行。)

玉兰草堂。无年号刻陶九成《南村辍耕录》三十卷,见《缪记》。(云边阑下每叶有“玉兰草堂”四字,再下则载匠人姓名。)一曰书林。则有:书林刘宽。宣德乙卯(十年。)刻朱子《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四。

书林余氏。正统辛酉(六年。)刻《十八史略》二卷,见《森志》。

书林龚氏。正德己卯(十四年。)刻黄震《黄氏日钞》九十七卷,见《浙录》、《杨志》。

书林童文举。万历三年重刻袁表校刻《脉经》十卷,见《森志补遗》。

书林董思泉。万历辛巳(九年。)刻《墨子》六卷,见《杨志》。(云:“首签题‘鹿门校刻墨子全编’,上层有书林董思泉识语,称得宋本请茅鹿门雠校。首有万历辛巳茅坤序,称别驾唐公得墨子原本,将归而梓之云云。然则鹿门第为唐公作序,并未与雠校之役。其中古字古言,多为书估所改。如‘丌’本古‘其’字,皆改为‘亦’字,可笑之甚。鹿门虽陋,恐不至此。”又云:“日本宝历七年源仪重刻此本,以诸本之异同者校勘于书眉。不惟胜此本,且胜毕氏所据之道藏本。惜乎源氏无卓识,不刻其所引之一本,令人叹息也。”德辉按:吾有源刻本,又有嘉靖癸丑陆稳序唐尧臣刻本,乃知茅序即用陆序原文,改题茅坤姓名。书估作伪欺人,杨氏误信之,殊可笑也。)

书林詹氏。无年号刻《京本校正注释音文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十五卷,见《丁志》。一曰铺。则有:国子监前赵铺。弘治丁巳(十年。)刻《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须溪精选后集》八卷、《别集》一卷,见《丁志》。

正阳门内巡警铺对门金台书铺。嘉靖元年翻刻元张伯颜《文选》六十卷,见《范目》、《丁志》。(德辉按:此即嘉靖四年同柯维熊刻《史记》之汪谅。)

杭州钱塘门里车桥南大街郭宅纸铺。无年号刻《寒山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附慈受《拟寒山诗》一卷,见《瞿目》。(云明刻本。德辉按:《黄记》有宋本与此同,惟“纸”字空白。此必翻本,以街名牌记皆似宋式也。)其他牌记尚有:蓝山书舍。洪武庚辰(即建文二年。)刻《武夷蓝山先生诗集》八卷,见《丁志》。(云序后刻有“洪武庚辰秋蓝山书舍刊”长方木记。德辉按:成祖篡统,革除建文元号,此岂追改耶。)

刘氏博济药室。宣德癸丑(八年。)刻《类证活人书括》四卷,见《森志补遗》。

维杨资政左室。万历己卯(七年。)刻《吕氏春秋》二十六卷,见《杨谱》。

蒋德盛武林书室。万历庚子(二十八年。)刻《敬斋古今 》十二卷,见《陆志》、《缪记》、(旧钞本。)《丁志》。(书室误云书屋。)

太元书室。刻桓宽《盐铁论》十卷,见《黄记》。(校明钞本。)

尹耕疗鹤亭。嘉靖壬寅(二十一年。)重刻《诚斋先生易传》二十卷,见《丁志》、《缪记》。

顾汝达万玉楼。嘉靖庚戌(二十九年。)刻宋本《南唐书》三十卷,见《缪记》。

赣郡萧氏古翰楼。嘉靖间刻《妙绝古今》四卷,见《缪续记》。(云板心有“萧氏古翰楼”五字。)

芙蓉泉屋。嘉靖十八年刻《韩诗外传》十卷,见《陆志》。

东里董氏茭门别墅。嘉靖壬子(三十一年。)翻刻宋绍兴府洪适本《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见《丁志》。

龙邱桐源舒伯仁梁溪寓舍。万历二年刻《中兴以来绝妙好词》十卷,见《范目》、《瞿目》、《丁志》。(云末有墨图记,云“万历二年七月既望龙邱桐源舒氏伯明新雕梁溪寓舍印行”。)

吴兴花林东海居士茅一相文霞阁。万历庚辰(八年。)刻《蔡中郎集》十一卷,见《丁志》。

吴郡顾凝远诗瘦阁。崇祯乙亥(八年。)仿宋刻《济北晁先生鸡肋集》七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丁志》。(云板心有“诗瘦阁”三字,卷后有“明吴郡顾氏于崇祯乙亥春照宋刻寿梓至中秋工始竣”二行。)

清平山堂。无年号刻叶祖荣《类编分类夷坚志》十一卷,见《缪续记》。(云当是南宋建阳书肆类集刊本,明人重刻之,板心有“清平山堂”四字。)

众芳书斋。隆庆元年刻《绘图增编会真记》四卷,见《缪续记》。

清梦轩。无年号刻苏辙《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见《瞿目》、《丁志》。(云目录后有“清梦轩藏板”五字。)

三衢近峰夏相。嘉靖壬子(三十一年。)仿宋刻《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见《陆志》、《丁志》、《缪记》。

扬州陈大科。万历丁酉(二十五年。)刻《初学记》三十卷,见《邵注四库目》。(德辉按:吾藏此本,雕印甚精。)

金陵王举直。刻《雅颂正音》五卷,见《黄记》、(云明初刻本。)《陆志》。

金陵周对峰。万历辛卯(十九年。)刻《新刊簪缨必用翰苑新书前集》十二卷、《后集》七卷、《别集》二卷、《续集》八卷,见《丁志》。

姑苏叶氏戊廿。无年号刻《王状元荆钗记》全卷,见《黄记再续》。(云卷末有“姑苏叶氏戊廿梓行”八字。德辉按:此书似是元末椠本,以叶氏名戊廿证之,亦元时人名俗尚。)

沈启南。无年号刻《晏子春秋》八卷,见《杨谱》。(按孙星衍为毕沅校刻此书,及自刻《岱南阁丛书》,均据此本。据云万历乙酉年刻。)以上或刻一种,或刻二三种。其中刻书独多,为刘洪慎独斋、刘宗器安正堂,而皆建阳产。自宋至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使有史家好事,当援货殖传之例增书林传矣。

卷六(来源:古籍公众号 ID:weiguji)

宋监本书许人自印并定价出售宋时国子监板,例许士人纳纸墨钱自印。凡官刻书,亦有定价出售。今北宋本《说文解字》后,有“雍熙三年中书门下牒徐铉等新校定说文解字”,牒文有“其书宜付史馆,仍令国子监雕为印板,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钱收赎”等语。南宋刻林钺《汉隽》,有淳熙十年杨王休记后云:“象山县学《汉隽》,每部二册,见卖钱六百文足,印造用纸一百六十幅,碧纸二幅,赁板钱一百文足,工墨装背钱一百六十文足。”又题云:“善本锓木,储之县庠,且藉工墨盈余为养士之助。”见《天禄琳琅后编》四。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库刻本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屯田事曾童《大易粹言》,牒文云:“今具《大易粹言》壹部,计贰拾册,合用纸数印造工墨钱下项,纸副耗共壹仟叁百张,装背饶青纸叁拾张,背青白纸叁拾张,棕墨糊药印背匠工食等钱共壹贯伍百文足,赁板钱壹贯贰百文足。库本印造见成出卖,每部价钱捌贯文足。右具如前。淳熙三年正月日雕造所贴司胡至和具。”此牒在本书前。吾曾见宋刻原本,今《天禄琳琅后编》二载壹贰叁等字,均作一二三。不知牒文原式数目字借用笔画多者,乃防胥吏添改。若作省写,失其意矣。明仿宋施宿等《会稽志》,前有记云:“绍兴府今刊《会稽志》一部,二十卷。用印书纸八百幅,古经纸一十幅,副叶纸二十幅,背古经纸平表一十幅,工墨钱八百文,每册装背□□文。右具如前。嘉泰二年五月日手分俞澄、王思忠具。”此书见《陆志》。其数目字省写,或由传刻改之,或钞手省写所致,未可知也。又旧钞本宋孔平仲《续世说》十二卷,前有记二则。其一云:“沅州公使库重修整雕补到《续世说》壹部,壹拾贰卷,壹伯伍拾捌板,用纸叁百壹拾陆张。右具如前。”其一云:“今具印造《续世说》一部,计六册,合用工食等钱如后:一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五百三十四文足:大纸一百六十五张,计钱三十文足;工墨钱,计二百四文足。一衤票褙青纸物料工食钱,共二百八十一文足:大青白纸共九张,计钱六十六文足;面蜡工钱,计二百一十五文足。以上共用钱八百一十五文足,右具在前。”又有绍兴二十七年三月日校勘题名。见《张志》。后一则数目用本字,或亦传钞所省也。明正德己卯重刻宋庆元元年二月刊《二俊文集》,前有记云:“《二俊文集》一部,共四册。印书纸共一百三十六张,书皮表背并副叶共大小二十张,工墨钱一百八十文,赁板钱一百八十六文,装背工糊钱,(按:此下有脱文。)右具如前。二月日印匠诸成等具。”明影宋绍兴十七年刻王黄州《小畜集》三十卷,前记一则云:“黄州契勘诸路州军,间有印书籍去处。窃见王黄州《小畜集》,文章典雅,有益后学,所在未曾开板。今得旧本,计壹拾陆万叁仟捌百肆拾捌字。检准绍兴令诸私雕印文书,先纳所属申转运司选官详定,有益学者听印行。除依上条申明施行。今具雕造《小畜集》一部,共捌册,计肆佰叁拾贰版。合用纸墨工价下印书纸并副板肆佰肆拾捌张,表背碧青纸壹拾壹张,大纸捌张,共钱贰佰陆拾文足。赁板棕墨钱伍百文足,装印工食钱肆佰叁拾文足,除印书纸外共计壹贯壹佰叁拾陆文足。见成出卖,每部价钱伍贯文省。右具如前。绍兴十七年七月日。”(《孙记》旧影写本有此书,数目字均用本字,文亦未全。)以上诸书牒记,并载《陆志》,可见宋时刻印工价之廉,而士大夫便益学者之心,信非俗吏所能企及矣。

○南宋补修监本书先少保公云:“淳化中,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云:“监本书籍,绍兴末年所刊。国家艰难以来,固未暇及。九年九月,张彦实待制为尚书郎,始请下诸道州学取旧监本书籍镂板颁行。从之。然所取者多有残缺,故胄监刊六经无《礼记》,正史无《汉书》。二十一年五月,辅臣复以为言。上谓秦益公曰:”监中其他阙书,亦令次第镂板,虽重有费不惜也。‘由是经籍复全。“盖宋自淳化以后,历朝皆刻书,版存国子监。绍兴南渡,军事倥偬,而高宗乃殷殷垂意于此,宜乎南宋文学之盛,不减于元也。

○宋刻经注疏分合之别北宋各经注疏皆单行,其合并为一,阮文达元刻南昌学《注疏》后作《校勘记》,据日本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引黄唐刻《注疏》跋绍兴题年,谓合注于疏在南北宋之间。(按《考文》,《左传》一引《礼记》三山黄唐跋云:“本司旧刊《易》、《书》、《周礼》,正经注疏,萃见一书,便于披绎,它经独阙。绍兴辛亥,遂取《毛诗》、《礼记》疏义,如前三经编汇,精加雠正。乃若《春秋》一经,顾力未暇,姑以贻同志。”)《杨志》载有宋椠《尚书注疏》二十卷,云:南宋绍熙间,三山黄唐题识,是绍熙壬子刻,阮氏《校勘记》为山井鼎所误。然森立之《经籍访古志》亦载有此本。卷末有题记,文独完全,云:“六经疏义,自京、监、蜀本皆省正文及注,又篇章散乱,览者病焉。本司旧刊《易》、《书》、《周礼》,正经注疏,萃见一书,便于披绎,它经独阙。绍兴辛亥仲冬,唐备员司庾遂取《毛诗》、《礼记》疏义,如前三经编汇,精加雠正,用锓诸木,庶广前人之所未备。乃若《春秋》一经,顾力未暇,姑以贻同志云。壬子秋八月三山黄唐谨识。”其刊刻年号亦作绍兴辛亥。(识语题壬子,后刻书一年。)其书即足利所藏,是森氏所见之书,为当日山井所见之书。同一绍兴所刻注疏,何至杨所见独为绍熙。辛亥、壬子相距一年,刻成始识,情事之常。而绍熙误作绍兴,则去之太远。窃疑杨所见不甚可据,故误绍兴为绍熙,非《考文》误以绍熙为绍兴也。况杨所见十册内有钞补二册,非森氏所见之全,则其所据之本不足以难阮氏。而杨之以不误为误,不足令人徵信矣。

○宋蜀刻七史嘉中,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书》舛谬亡阙,始诏馆职雠校。曾巩等以秘阁所藏多误,不足凭以是正,请诏天下藏书之家悉上异本,久之始集。治平中,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王安国上《北周书》。政和中,始皆毕,颁之学官,民间传者尚少。未几,遭靖康丙午之变,中原沦陷,此书几亡。绍兴十四年,井宪孟为四州漕,始檄诸州学官求当日所颁本。时四川五十馀州皆不被兵,书颇有在者,然往往亡缺不全。收合补缀,独少《后魏书》十许卷。最后得宇文季蒙家本,偶有所少者,于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刊行。语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书》下。宋以来藏书家称为蜀大字本。元时板印模糊,遂称之为九行邋遢本,盖其书半叶九行,每行十八字也。元以来递有修板。明洪武时,取天下书板实之南京,此板遂入国子监,世遂称为南监本。洪武至嘉靖、万历、崇祯又叠经补修,原板所存无几矣。入国朝,顺、康、雍、乾四朝尚存江宁藩库,间亦出以印行。嘉庆藩库火,与吴《天发神谶碑》同付祝融一炬。计自绍兴刻板至嘉庆火,几七百年,木板之存于世者,未有久于此者也。物之成毁有定,岂不信欤。

○宋监重刻医书宋国子监镂刻经史外,最重医书,且听人购买。吾所藏明仿宋本王叔和《脉经》十卷,前有公牒,略云“国子监准监关准尚书礼部符,准绍圣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据国子监状,据翰林医学本监三学看治任仲言状。伏睹本监先准朝旨,开雕小字《圣惠方》等共五部出卖,并每节镇各十部,馀州各五部,本处出卖。今有《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王氏脉经》、《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等五件医书,日用而不可缺。本监虽见出卖,皆是大字,医人往往无钱请买,兼外州军尤不可得。欲乞开作小字,重行校对出卖,及降外州军施行。本部看详,欲依国子监申请事理施行,伏候指挥。六月二十六日奉圣旨,依。抄如右,牒刊奉行”云云。盖当时朝廷本重医学,故请乞必得依行。惜原刊五书,所谓大字本、小字本者,明人未得遍翻。仅存此《脉经》,略见其梗概而已。

○宋刻纂图互注经子宋刻经、子,有“纂图互注重言重意”标题者,大都出于坊刻,以供士人帖括之用。经有南宋刻巾箱本《纂图附释音重言重意互注周易》九卷,《略例》一卷,见《森志》。(云半叶九行,行十七字,注双行,行十八字,长三寸一分,幅二寸。)《纂图附释音重意重言互注尚书》十三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二。(云麻沙本,阙笔至字止,乃光宗时刊。)婺州本《点校重言重意互注尚书》十三卷,见《陈跋》、《瞿目》、(云卷止四寸,宽不及三寸。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匡、恒、慎、敦等字皆阙笔。)《黄书录》。(云上有“彭城楚殷氏读书记”印,知是虞山故物。又有“传家一卷帝王书”小圆印,亦若专为《尚书》设者,是一奇也。)《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尚书》十三卷,见《缪续记》。(云半叶十行,行大字十九,小字二十四,高六寸六分,广四寸二分,白口双边。)《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一、《陈跋》、(云每叶十二行,行十八字。德辉按:当作每叶二十行。)《黄续记》、(云宋刊本。)杨录。(云半叶十行,行大十八字,小二十四字。士礼居旧藏本残三卷。)宋麻沙坊本《附释音纂图重言重意互注毛诗》(德辉按:兼刻《笺》。)二十卷,附《毛诗举要图》、《毛诗篇目》,见《张志》。(云传、笺释文俱双行小字,每叶二十四行,行大字二十一,小字二十五。)《京本附释音纂图互注重言重意周礼》十二卷,见《天禄琳琅》一、《吴跋》、《陈跋》、《黄记》、《瞿目》、《陆续跋》。(跋有二部,一云宋刊巾箱本,每叶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一云每叶二十四行,每行大字二十一,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宋巾箱本《纂图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礼郑注》十二卷,见《森志》。(云半叶九行,行十七字,或十五六字,注双行,十八字。长三寸一分,幅二寸。)《京本点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礼记》二十卷,见《森志》、《杨谱》。(《谱》载:半叶十一行,每行大字十九字,小注双行。长三寸半,宽二寸半。)《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礼记》二十册,见《丁志》。(云宋刊本,存卷九玉藻、明堂位,卷十丧服小记、大传、少仪,两卷。)南宋麻沙本《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礼记举要图》一卷,见《陆志》。(云每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郑注下附陆氏释文,释文之后为重言重意。“让”字阙笔,盖孝宗时刊本也。)《京本纂图附音重言重意互注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一、陈编《廉石居记》、(云序后有“绍定庚寅垂裕堂刊”。)《莫录》。(云南宋本,半叶十一行,行大二十字,小二十一字(小字双行)。)《监本纂图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见《丁志》。(云附释文,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夹注小字,行二十四字。中有重言重意似句互注诸例,俱加方围。)《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二十卷,见《杨谱》。(《谱》载: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行二十四五字。)子有《纂图互注荀子》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二、(云标题为纂图互注,书中于亻京注外又加重意重言互注诸例。)《孙记》、(云宋版,重意重言俱用墨盖子别出,每叶二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吴跋》、(云元版,每叶二十二行,每行大字二十一,小字二十五。)《陆志》、《陆续跋》。(云行款字数皆与《互注重言重意道德经》同。德辉按:《续跋》宋椠本《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字,宋景定刊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见《孙记》、(云重意重言互注俱用墨盖子别出,黑口版,每叶二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瞿目》、(云元刊本。)《丁志》、(云元刊本,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森志》、(云明代覆元刊本,每半版十一行,行二十一字,注二十五字。凡重言重意互注,皆以白字为识别。)《陆志》、《陆续跋》。《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二卷,见《孙记》、(云宋版,卷中有重意重言互注,用墨盖子别之。黑口版,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吴跋》、(云宋本,每叶二十四行,每行大字二十,小字二十三。德辉按:此别一宋刻,故与《孙记》不同。)《瞿目》、(云元刊本,书中句字与经籍相合者,标出之为互注。)《莫录》、(云巾箱本,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德辉按:此又别一元刊本。)《陆志》、《陆续跋》。(云宋椠本,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字,宋景定刊本。其书先河上公注,次解,“解曰”二字以黑质白章小字别之。次互注,“互注”二字以黑质白章小字别之。次音释,以圜围之。次重言重意,以黑质白章大字别之。音切皆本陆氏释文而不全录。所称“解曰”者,不著作者姓名。遍考各注,乃知出林希逸《[C160]斋老子口义》。)《纂图互注南华真经》十卷,见《天禄琳琅》二、《孙记》、(云宋版,重意重言互注俱用墨盖子别出,黑口版,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陆德明音义。)《瞿目》、(云元刊本,附刻陆氏音义于注中。)《丁志》、(云元刊本,盖宋时麻沙本而元代重刻之。)《陆志》、《森志》。(云明初依闽中元版重雕,重言重意附释音,每半板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纂图互注列子冲虚至德真经》八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五、(云建阳麻沙本。)《孙记》。(同前。)《纂图互注文中子》十卷,见《吴跋》、(宋本,与前《纂图互注老子》同。)《孙记》。(同前。云:“自《老子》以下巾箱本六子,皆南宋坊间所刻。据《法言》序后木印,纂图互注监本大字止有四子。后改巾箱本,又添入重言重意,暨《列子》、《中说》,共为六子。此册六子犹全。”)大抵经有七而子则四。(《四库全书提要。子杂家存目》,《五子纂图互注》四十二卷,云:“宋龚士Ι编,是书于《老子》用河上公注,凡二卷。于《庄子》用郭象注,附以陆德明音义,凡十卷。于《荀子》用杨亻京注,凡十卷。于《扬子法言》用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司马光五家注,凡十卷。于《文中子中说》用阮逸注,凡十卷。每种前各有图,而于原注之中增以互注,多引五经四书及诸子习见之语,未能有所发明。其于《文中子》则并无互注,体例殊未画一。”德辉按:《文中子》为后加,故体例独异。)《仪礼》、《孟子》非场屋所用,故置之。老、庄、荀、扬外,加入《列子》、《文中子》,亦出当时坊估重刻之杂凑,非原有也。

○宋刻书之牌记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其牌记亦谓之墨围,以其外墨阑环之也。又谓之碑牌,以其形式如碑也。元明以后,书坊刻书多效之,其文有详有略。详者,如宋刊《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卷末有墨围识语八行云:“谨依监本写作大字,附以释文,三复校正刊行,如履通衢,了亡室(”室“当为”窒“之讹。)碍处,诚可嘉矣。兼列图表如卷首,迹夫唐、虞、三代之本末源流,虽千载之久,豁然如一日矣,其明经之指南欤。以是衍传,愿垂清鉴。淳熙柔兆滩中夏初吉,闽山阮仲猷种德堂刊。”(按:“柔兆滩”为丙申,孝宗淳熙三年。)见《杨谱》、《缪续记》。一、宋刊《东莱先生诗律武库》三十卷,前集有碑牌四行云:“今得吕氏家塾手校《武库》一帙,用是为诗战之具,固可以扫千军而降敌。不欲秘藏,刻梓以(原空)诸天下。收书君子,伏乞详鉴。谨咨。”见《黄记》、《陆志》。一、宋刊本《后汉书》一百二十卷,目录后有木记云:“本家今将《前后汉书》精加校证,并写作大字,锓版刊行,的无差错。收书英杰,伏望炳察。钱唐王叔远谨咨。”见《杨录》。一、宋刊本《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目录后有碑牌云:“麻沙镇水南刘仲吉宅,近求到《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比之先印行者增三分之一。不欲私藏,庸木以广其传,幸学士详鉴焉。乾道端午识。”见《杨录》。一、宋麻沙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后有木记云:“本宅今将监本《四子》纂图互注附入重言重意,精加校正,兹无讹谬,誊作大字刊行。务令学者得以参考,互相发明,诚为益之大也。建安(下空三字)谨咨。”见《陆续跋》、《陆志》、《瞿目》。(并云元刊本,《陆志》脱“谨咨”二字。按此宋季麻沙坊本,建安下脱刻人姓名,因版转鬻他人,故尔剜去。《四库存目》子部杂家《纂图互注五子》,亦云宋刊本。)此皆文之详者也。略者,如宋刊本《新编近时十便良方》十卷,末有墨图记云:“万卷堂作十三行大字刊行,庶便检用,请详鉴。”见《瞿目》。(宋刊残本。)宋建安魏仲立刻《新唐书》二百五十卷,目后有牌记云:“建安魏仲立宅刊行,士大夫幸详察之。”见《缪记》。此文之至简者,然未若蔡琪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目录后有碑牌云:“时嘉定戊辰季春既望,蔡琪纯父谨咨。”见《黄书录》。其牌记不言事实,但纪年月,而亦曰谨咨,则诚不知其取义。大抵此类木记牌识,见于坊肆刻本为多。其近于官刻者,有宋刊本胡致堂先生《读史管见》八十卷,目后刻有长木记四行云:“时淳熙壬寅中夏既望,刊修于州治之中和堂。奉议郎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兼南外宗正簿赐绯鱼袋胡大正谨识。”见《陆志》。此亦仅记刻书年月姓名之例而识之,与“咨”义正不同。然则蔡琪刻《两汉书》,仅记年月姓名而亦曰“咨”者,偶尔效颦,未之深考耳。以后元明坊刻,见于各家目录题跋者,大要不出此详略二牌。今但举宋刻为例,馀皆不具录焉。

○宋刻本一人手书宋时刻书,多欧、柳、颜体字,故流传至今,人争宝藏。然当时有本人手书以上版者。《瞿目》有宋刊本吴说编《古今绝句》三卷,后自跋云:“手写一本,锓木流传,以与天下后世有志于斯文者共之。”《陆志》有宋岳珂《玉楮诗稿》八卷,后自记云:“此集既成,遣人誊录,写法甚恶俗不可观。欲发兴自为手书,但不能暇。二月十日,偶然无事,遂以日书数纸。至望日访友过海宁,携于舟中,日亦书数纸。迨归而毕,通计一百零七版。肃之记。”按肃之,珂字也。又有杨次山《历代故事》十二卷云:“宋刊宋印本,其书乃次山手书付刊,书法娟秀可喜。”《张志》有《文苑英华》一千卷,后有记云:“吉州致政周少傅府,昨于嘉泰元年春,选委成忠郎新差充筠州临江军巡辖马递铺权本府使臣王思恭,专一手抄《文苑英华》,并校正重复,提督雕匠,今已成书,计一千卷。其纸札工墨等费,并系本州印匠承揽,本府并无干预,今申说照会。四年八月一日权干办府张时举具。”此以一人之力写千卷之书,较之肃之自书己集,尤为难得。惜陆所藏为传钞本,今并售之东瀛。使当时有一卷之存留,不知藏书家于宋版甲印上,更将以何字别之。惜乎其不传也。

○宋刻书著名之宝宋板书自来为人珍贵者,一《两汉书》、一《文选》、一《杜诗》,均为元赵文敏松雪斋故物。《两汉书》牒文前叶有文敏小像。明时归王州世贞,跋称:“班、范二《汉书》,桑皮纸白洁如玉,四傍宽广,字大者如钱,绝有欧、柳笔法。细书丝发肤致,墨色精纯,奚、潘流沈。盖自真宗朝刻之秘阁,特赐两府。而其人亦自宝惜,四百年而手若未触者,当是吴兴家物。入吴郡陆太宰,又转入顾光禄,失一庄得之。”后归钱氏绛云楼,后有谦益跋,称:“以千金从徽人赎出,藏┑二十余年,今年鬻之四明谢象三。床头黄金尽,生平第一杀风景事也。此书去我之日,殊难为怀。李后主去国,听教坊杂曲挥泪别宫娥一段,凄凉景色,约略相似。”又跋云:“景山李维柱,字本石。本宁先生之弟也,书法模颜鲁公。尝语余,若得赵文敏家《汉书》,每日焚香礼拜,死则当以殉葬。余深愧其言。”二跋载《初学集》。又跋称:“赵吴兴家藏宋椠《两汉书》,王州先生鬻一庄,得之陆水村太宰家。后归于新安富人,余以千二百金从黄尚宝购之。崇祯癸未,损二百金售诸四明谢氏。今年游武林,坦公司马携以见示,余耸臾劝亟取之。司马家插架万签,居然为压库物矣。”此跋末题戊戌孟夏,盖在顺治十五年矣。乾隆时进入内府,甲子御题云:“雕镌纸墨,并极精妙,实为宋本之冠。”又《文选》亦在内府,二十三卷后有吴兴小行楷书跋云:“霜月如雪,夜读阮嗣宗《咏怀诗》,九咽皆作清冷气,而是书玉楮银钩,若与镫月相映,助我清吟之兴不浅。至正二年仲冬三日夜,子昂识。”亦有州跋云:“余所见宋本《文选》,亡虑数种。此本缮刻极精,纸用澄心堂,墨用奚氏,旧为赵承旨所宝。往见于同年生朱太史家,云得之徐太宰所。几欲夺之,义不可而止。”又有万历甲戌人日王稚登书云:“此本纸墨锓摹,并出良工之手,政与琅琊长公所藏《汉书》绝相类。《汉书》有赵魏公小像,此书有公手书,流传至今仅三百年,而卷帙宛然。今归朱司成象玄,出示谛赏。此本视《汉书》,亦犹蜀得其龙吴得其虎矣。”又董其昌跋云:“颜真卿书送刘太冲序后,有‘宋四家书派皆宗鲁公’之语,则知北宋人学书,竞习颜体,故摹刻者亦以此相尚。其镌手于整齐之中寓流动之致,洵能不负佳书。至于纸质如玉,墨光如漆,无不各臻其妙,在北宋刊印中亦为上品。”乾隆御题云:“此书董其昌所称与《汉书》、《杜诗》鼎足海内者也。纸润如玉,南唐澄心堂法也。字迹精妙,北宋人笔意。《汉书》见在大内,与为连璧,不知《杜诗》落何处矣。”按《天禄琳琅》目载宋版书甚多,而御题又云若此者,亦不多得。嘉庆二年,武英殿灾,目载之书同归一烬,神物久归天上。留此题跋,可见宋本书之精妙,古今人之爱护,心理相同。《文选》今尚有明袁仿宋裴氏本,国朝胡克家仿宋尤丞相本,可作虎贲中郎。《汉书》则形影无存,尤令人追思无已矣。

○宋刻书字句不尽同古本藏书贵宋本,人人知之矣。然宋本亦有不尽可据者,经如《四书》朱注本,不合于单注单疏也。其他《易》程传、《书》蔡传、《诗》集传、《春秋》胡传,其经文沿误,大都异于唐、蜀《石经》及北宋蜀刻。宋以来儒者但求义理,于字句多不校勘。其书即属宋版精雕,只可为赏玩之资,不足供校雠之用。南宋刻书最有名者,为岳珂相台家塾所刻《九经三传》,别有《总例》,似乎审定极精。而取唐、蜀《石经》校之,往往彼长而此短。(唐《石经》在西安。蜀《石经》有《毛诗传笺》卷一卷二残本,刻入陈宗彝《独抱庐丛书》。《左传》杜注残本、《公羊》何氏解诂残卷、《谷梁》范宁集解残卷,旧藏福山王文敏所,后归他氏。缪艺风老人曾取以校注疏本,义长者最多。又黎庶昌《古佚丛书》中刻《尔雅》郭注三卷,原本亦出蜀《石经》,胜于宋元诸刻。)故北宋蜀刻诸经之可贵者,贵其源出唐、蜀《石经》也。宋本中,建安余氏所刻之书不能高出俗本者,为其承监本、司、漕本之旧也。至于史、子,亦以北宋蜀刻为精。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见于各藏书家题跋所称引者,固可见其一班。子如《荀子》,熙宁吕夏卿刻本,胜于南宋淳熙江西漕司钱佃本。《世说新语》北宋刻十行本,注文完全,胜于南宋陆游本。此固未可概以为宋刻而遂一例视之,不复知辨别也。

○宋刻书多讹舛王士祯《居易录》二云:“今人但贵宋椠本,顾宋板亦多讹舛,但从善本可耳。如钱牧翁所定《杜集》‘九日寄岑参’诗,从宋刻作‘两脚但如旧’,而注其下云:陈本作‘雨’。此甚可笑。《冷斋夜话》云:老杜诗‘雨脚泥滑滑’,世俗乃作‘两脚泥滑滑’。此类当时已辨之,然犹不如前句之必不可通也。”吾谓不特此也。如卢文召《抱经堂文集》所跋《白虎建德论》,宋刻二卷本开卷即讹“通德”为“建德”。《陆志》载宋刻任渊注《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二十卷,前序称绍兴鄱阳许尹叙,绍兴下脱年月。均为可笑。又《陆跋》宋本《王右丞集》十卷云:“卷六末有跋,凡七十馀字,为元以后刊本所无。卷五《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半雨’,不作‘山中一夜雨’,与《敏求记》所记宋本同。惟卷二《出塞作》,脱二十一字,不免白璧微瑕耳。”然如此类,岂仅微瑕,实为大谬。《钱日记》载宋蔡梦弼刻《史记》,目录后题识称“乾道七月春王正上日书”,七月“月”字,为“年”之讹。《缪续记》载宋阮仲猷种德堂本《春秋经传集解》,前牌子方印文“了无窒碍”,“窒”误作“室”。此虽小误,则其校雠不善可知。且又安知书中如此类者,不为佞宋者所讳言乎。古今藏书家奉宋椠如金科玉律,亦惑溺之甚矣。《陆续跋》有宋椠宋印建本《北史》一百卷,云:“光宗时刊本,纸白如玉,字体秀劲,与福建蔡氏所刊《草堂诗笺》、《史记》、《陆状元通鉴》、《内简尺牍》相似,当亦蔡行父文子辈所刊。校雠不精,讹羼所不能免,在宋刊中未为上乘。”《陆志》有《管子》二十四卷,为陆敕先贻典校宋本,其后跋云:“古今书籍,宋板不必尽是,时板不必尽非。然较是非以为常,宋刻之非者居二三,时刻之是者无六七,则宁从其旧也。余校此书,一遵宋本,再勘一过,复多改正。后之览者,其毋以刻舟目之。康熙五年岁次丙午五月七日,敕先典再识。”然则前辈校书,并不偏于宋刻,是又吾人所当取法矣。

○宋刻书行字之疏密萧山王端履(晚闻先生宗炎子,嘉庆甲戌翰林。)《重论文斋笔录》五云:“或谓余曰,宋人刻书,每行字数如其行数。如每叶二十行,则每行各二十字;每叶二十二行,则每行各二十二字。此亦不尽然。如《钱竹汀日记钞》所载宋板《仪礼注》,每叶二十八行,行二十四字;宋刻《汉书》,每叶二十八行,行二十四字;宋刻《司马温公集》,每叶二十四行,行二十字;宋刻《史记》,每叶二十六行,行二十五字;又一本每叶十八行,每行十六或十七字;宋刻《列子》,每叶二十四行,行二十五字。(略举一二,馀不备载。)则其说不足据矣。近日书贾,无不作伪以欺世,新进后生皆当慎之。”又小注云:“先君尝言,书贾惟吾可与周旋,尔等慎无与交,未有不被其愚弄者。不特书贾也,即同学中如何梦华元锡、赵晋斋魏辈,亦莫不沾染其习气。小琅仙馆藏书,皆伊二人代购,恐将来半是不全之本也。嗣后何、赵以书来售,余皆婉辞谢之。”按王氏云云,门外语也。宋本行字两较,不甚参差。以全版计算,行多少二字似觉相悬,以半版计数,则出入仅一二字而已,于行式无损也。况彼所据《钱记》所载,乃宋本之少者乎。版片一事,自为专门,文章家言向多隔膜之语。如《陆志》宋蜀大字本《三苏先生文粹》七十卷,末有李申耆先生手跋云:“此书有宋刊密字本,绝精美。此本疏朗,乃宋刊之别体,明时东雅堂、奇字斋所依仿也。补写诸卷,雅洁足以相称。珍赏家之于古书,如君子善成人美如此。李兆洛过眼因识。”按李氏举奇字斋与东雅堂并论,亦非能识板刻之言。东雅堂出自宋廖莹中世彩堂,字体不如原刻之工,而行款一仍旧式。若奇字斋刻虽精美,字体扁方,不如《韩集》之劲古。余藏其《王右丞文集》及《王右丞诗集补注》二种,所见《补注蒙求》一种,皆自出心裁,非仿宋也。至所摘何梦华、赵晋斋之事,此类行径亦寒谋生之常。一代巨公如毕镇洋、阮文达诸公,何尝不精于赏鉴,而必假手于门生门客,岂非别有用意乎。近世宜都杨惺吾守敬,前则依黎莼斋星使于日本,后则依南皮相国于鄂中,殆亦士人之习惯。与其为钱遵王、季沧苇一辈人之刻薄,毋宁为毕、阮、黎、张诸公之浑涵;与其为杭堇浦床下积青铜钱,又不如汪容甫以鉴别字画分鹾使盐估之膏腴,为取所当取也。宋板书,行少者每半叶四行,行八字;(如宝五年陈兰森所刻《干禄字书》。)行多者每半叶二十行,行二十七八字至三十字不等。(南宋刻《九经》白文。)吾友江建霞标,著有《宋元行格表》二卷,余为校补,刻于长沙,言版片者当奉为枕中鸿宝也已。

○宋刻书纸墨之佳先文庄公《水东日记》十四云:“宋时所刻书,其匡廓中摺行中,上下不留黑牌,首则刻工私记本板字数,次书名,次卷第数目,其末则刻工姓名以及字总数。余所见当时印本书如此。浦宗源郎中家有《司马公传家集》,往往皆然。又皆洁白厚纸所印,乃知古人于书籍,不惟雕镌不苟,虽摹印亦不苟也。”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论藏书》云:“藏书以宋刻为善。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著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元刻仿宋,单边,字画不分粗细,较宋边条阔多一线。纸松刻硬,用墨秽浊。中无讳字,开卷了无臭味。有种官券残纸,背印更恶。宋板书以活衬纸为佳,而蚕茧纸、鹄白纸、藤纸固美,而存遗不广。若粘褙宋书则不佳矣。”孙从添《藏书纪要》云:“若果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之矣。”按《天禄琳琅》一,宋版《周易》十卷云:“是书不载刊刻年月,而字法圆活,刻手清整,且于宋光宗以前讳皆缺笔。琴川毛晋藏书,于宋本印记之下复加‘甲’字印,乃宋椠之最佳者。”又二,宋版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元椠本,乾隆甲子御题云:“是书字体浑穆,具颜、柳笔意,纸质薄如蝉翼,而文理坚致,为宋代所制无疑。”又宋版《南华真经》十卷云:“此书版高不及半尺,而字画倍加纤朗,纸质墨光亦极莹致。乾隆御题云:”蝇头细书,纸香墨古,诚宝迹也。‘“又三,《新刊训诂唐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卷一下标’临邛韩醇‘四字,《训诂柳先生集》亦出醇手。书后有记,作于孝宗淳熙丁酉,称’世所传昌黎文公文,虽屡经名儒手,余昔校以家集,其舛误尚多‘云云,则醇为愈之裔可知。其家在临邛,当即蜀中所刊。宋叶梦得以蜀本在建本之上,观此书字精纸洁,刻印俱佳,洵不诬也。“乾隆乙未御题云:”字画精好,纸墨细润,《天禄琳琅》所贮《韩集》,当以是本为第一。“又宋版姚铉《唐文粹》一百卷,北宋宝元二年临安孟琪刻。乾隆御题云:”字画工楷,墨色如漆。“观此知有宋一代文化之盛,物力之丰,与其工艺之精,断非元以后所能得其仿佛。《黄记》校宋本《姚少监文集》六卷,前录陆西屏写《梅花草堂笔谈》云:”有传示宋刻者,其文钩画如绣,手摸之若洼窿然。故出绍兴守家,其先副宪藏书也。问故,将质以偿路符之费,且诫售者勿泄,有是哉。“此等宋刻,求之今日,诚如凤毛麟角之希见。近年京师、沪渎偶出一宋季元初麻沙坊刻,动估千金。虎贲以代中郎,可充和璧,时无英雄,竖子成名。世间事何莫不然,岂独阮籍有广武之叹哉。

○宋造纸印书之人《天禄琳琅》二宋版类,《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嘉五年提举曾公亮等奉敕刊印,纸坚致莹洁,每叶有‘武侯之裔’篆文红印在纸背者,十之九似是造纸家印记,其姓为诸葛氏。考宣城诸葛笔最著,而《唐书》载宣城纸笔并入土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亦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模写,则宣城诸葛氏亦或精于造纸也。”《瞿目》宋刻《西汉文类》五卷残本云:“纸面钤‘清远堂’三字朱记,当是南宋时纸铺号也。”至建安余氏勤有堂之纸,远在北宋初,迄于国朝乾隆时。经高庙谕闽督钟音考查,而得其家世造纸印书之人,洵楮墨之至荣,亦太平之佳话也已。

○宋印书用椒纸宋时印书纸,有一种椒纸,可以辟蠹。《天禄琳琅后编》三宋版类,《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后序又刻印记云:“淳熙三年四月十七日左廊司局内曹掌典秦玉祯等奏闻,《壁经》、《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多为蠹鱼伤牍,不敢备进上览。奉敕用枣木椒纸各造十部,四年九月进览。监造臣曹栋校梓,司局臣郭庆验牍。”按此可考宋时进书之掌故。椒纸者,谓以椒染纸,取其可以杀虫,永无蠹蚀之患也。其纸若古金粟笺,但较笺更薄而有光,以手揭之,力颇坚固。吾曾藏有陆佃《埤雅》二十卷,旧为汲古阁、季沧苇、陈仲鱼诸家收藏,每卷有诸人印记。相传以为金源刻本,似即以此种椒纸印者也。又县人袁漱六芳瑛卧雪庐散出残书中,有《史记》表传数卷,亦是此纸印成。色有黄斑,无一蠹伤虫蛀之处。是书今并归吾架上,岂椒味数百年而不散欤。是皆与蝴蝶装之粘连不解,历久如新者,同一失传之秘制也。

○宋人钞书印书之纸五代之季,江南李氏有国,造澄心堂纸,百金不许市一枚。然其幅狭,不堪草诏。及李氏入宋,其纸遂流出人间。程大昌《演繁露》(九):“江南李后主造澄心堂纸,前辈甚贵重之。江南平后六十年,其纸犹有存者,欧公尝得之,以二轴赠梅圣俞。梅诗铺叙其由而谢之曰:”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萎苔。但存图书及此纸,弃置大屋墙角堆。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粗使供鸾台。‘因梅诗以想其制,必是纸制大佳而幅度低狭,不能与麻纸相及,故曰’幅狭不堪作诏命‘也。然一纸百金,亦已珍矣。“顾此纸本出江南,而江南反不甚用。宋王明清《挥麈后录》云:”李煜有国日,樊若水与江氏子共谋。江年少而黠,时李主重佛法,即削发投法眼禅师为弟子,随逐出入禁苑,凡国中虚实尽得之。先令若水赴阙下献下江南之策,江为内应。其后李主既俘,各命以官。江后累典名州,家于安陆。江氏名正,字元叔,江南人。尝为越州刺史,越有钱氏时书,正借本誊写,遂并其本有之。及破江南,又得其逸书,兼吴越所得殆数万卷。书多用由拳纸,方册如笏头,青缣为标,字体工拙不一。《史记》、《晋书》或为行书,笔墨尤劲。“据此,则元叔江南人,不用澄心纸而用由拳纸,则澄心之不便用,概可知矣。又陈师道《后山丛谈》云:”余于丹阳高氏见杨行密节度淮南补将校牒纸,光洁如玉,肤如卵膜,今士大夫所有澄心堂纸不逮也。“然则澄心徒有虚名,故北宋本书从未有用此纸印者,殆不独幅狭不合用也。(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论藏书》云:”余见宋刻大板《汉书》,每本用澄心堂纸数幅为副。“是止用以副书,未尝印书也。王世贞跋赵松雪藏《文选》云”纸用澄心堂,墨用奚氏“,恐是过誉之辞。乾隆御题云”纸润如玉,南唐澄心堂法“,斯为得之矣。)当时又有一种鸡林纸,鸡林即高丽。黄伯思《东观余论》跋章草鸡林纸卷后:”政和丁酉岁五月二十一日,于丹阳城南第曝旧书,得此鸡林小纸一卷,已为人以郑卫辞书盈轴矣。顾纸背尚可作字,因以索靖体书章草《急就》一卷藏于家,庶几颜文忠牒背书藁旧事云。“明张萱《疑耀》:”长睿得鸡林小纸一卷,书章草《急就》,余尝疑之。幸获校秘阁书籍,每见宋板书多以官府文牒翻其背印以行,如治平《类篇》一部四十卷,皆元符二年及崇宁五年公私文牒笺启之故纸也。其纸极坚厚,背面光泽如一,故可两用,若今之纸不能也。“当时张氏所见宋板书式,亦鸡林纸之类。又湖北蒲圻出纸,为当时钞印书籍所尚。宋徐度《却扫编》云:”予所见藏书之富者,莫如南都王仲至侍郎家,其目至四万三千卷。而类书之卷帙浩博,如《太平广记》之类,皆不在其间。闻之其子彦朝云,其先人每得一书,必以废纸草传之,又求别本参校,至无差误,乃缮写之。必以鄂州蒲圻县纸为册,以其紧慢厚薄得中也。每册不过三四十叶,恐其厚而易坏也。此本传以借人及子弟观之。又别写一本尤精好,以绢素背之,号镇库书,非己不得见也。镇库书不能尽有,才五千余卷。“陆游《老学庵笔记》:”前辈传书多用鄂州蒲圻县纸,云厚薄紧慢皆得中,又性与面粘相宜,能久不脱。“按今蒲圻不闻产名纸,由拳即今嘉兴,亦然。古今人物变迁,大率如此。南宋时则以抚州萆钞纸为有名,周密《癸辛杂识》:”廖群玉《九经》本最佳,以抚州萆钞纸、油烟墨印造,其装褫至以泥金为签。“当时廖氏选纸之精,独重抚州萆钞,可见此纸之胜于他产。吾向于丁雨生中丞日昌嗣君叔雅茂才惠康笥中,见所携廖莹中世彩堂刻《韩昌黎集》,纸不甚坚韧而光洁如新,墨若漆点,醉心悦目,如睹欧、褚法书。莹中为似道客,不知所用亦萆钞纸否。今抚州犹产纸,无此等工料矣。

○宋元刻本历朝之贵贱宋元刻本,在明时尚不甚昂贵,观毛《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所列之价目,在今日十倍而廉矣。中如宋版影钞李鼎祚《周易集解》十本,价五两。(其时银串每两不及七百文。徐康《前尘梦影录》云,崇祯十三年,苏城净钱一千值白银五钱零,通行之钱止四钱五六。吾见明无撰人《启祯记闻录》二卷,又六卷,顺治二年乙酉,新铸顺治钱七百文,当银一两。)元板《周易兼义》八本,价四两。绵纸抄本《礼记集说》四十二本,价二十两。名人墨抄,如秦酉岩手抄《太和正音谱》二本,价二两。周公谨弁阳山房抄本《绛帖平》二本,价一两二钱。其余一二本之抄本,皆三钱五钱。其中最贵者,宋板影抄《杜工部集》十本,价三十两。《宋词一百家》精抄,价一百两。然宋词一家合一两,仍不为贵。而当时人称“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可见其收入时能出善价,故人称之云云。若以书目所载数目论之,则售出时固未尝一索高值也。大抵明时宋元本书,本不十分昂贵。《天禄琳琅后编》三,宋板徐锴《说文解字韵谱》五卷,卷后墨迹:“万历乙未年长至日,得于北京城隍庙,价银十两,子孙其世宝之。张诚父藏书记。”(其时银价,每银一两铸钱六百九十文,市止每钱四百五十文换银一两,见明贺仲轼《两宫鼎建记》上,盖记万历三十四年丙辰建乾清、坤宁两宫工费之事。董斯役者贺盛瑞,时为营缮司郎中,即仲轼父也。)可见当日宋本书价不过如斯而已。明王世贞《[[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二十九卷。)前后《汉书》后略云:“余生平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二千余卷,皆宋本精绝。最后班、范二《汉书》尤为诸本之冠,前有赵吴兴小像,当是吴兴家物。入吴郡陆太宰,又转入顾光禄,失一庄而得之。”其书后归钱谦益,《初学集》载跋略云:“赵文敏家藏前后《汉书》为宋椠本之冠,前有文敏公小像,太仓王司寇得之吴中陆太宰家。余以千金从徽人赎出,藏弃二十余年,今年鬻之于四明谢象三。癸未中秋日书于半野堂。”以一书而破中人之产,似乎近于好事,然裒然两巨部,又重以文敏、州之藏,犹非太过。国初康熙时书价渐贵,王士祯《分甘余话》二云:“赵承旨家宋椠前后《汉书》,钱牧斋大宗伯以千二百金购之新安贾人。后售于四明谢氏,后又归新乡张司马坦公。康熙中有人携至京师,索价甚高。真定梁苍岩大司马酬以五百金,不售携去,后不知归谁何矣。”又《居易录》(三十三。)云:“《通鉴纪事本末》,宋刻大字,有尚宝司卿柳庄袁忠彻家藏印及陆子渊、项子京诸印,浙江人携至京师,索价百二十金,留二日而还之。”(是时银价甚贱,《居易录》九云:近自洋铜不至,钱日益贵,银日益贱。今岁屡经条奏,九卿杂议,究无良策。即每银一两抵钱一千之令,户部再三申饬,亦不能行。)钱遵王《敏求记》云:“李诫《营造法式》三十六卷,以四十千从冯鱼山购归。”《黄记》:“《宾退录》十卷校宋钞本,王闻远跋:”今康熙六十有一年岁壬寅孟夏,书估王接三持宋椠五册来,索价十金。无力购之,留案二日,扃户屏客,细加校勘。‘“此由国初至康熙末年书价之可考者。至乾嘉时,宋元旧本多为有力者收藏,其价已过康熙时十倍。(钱泳《履园丛话》旧闻类银价一则云:乾隆初年,每白银一两,换大钱七百文,后渐增至七二、七四、七六至八十、八十四文。余少时每白银一两,亦不过换钱八九百文。嘉庆元年,银价顿贵,每两可换钱一千三四百文,后又渐减。近岁洋钱盛行,则银钱俱贱矣。)今以诸家题跋考之,惟《黄记》多详载。《记》中如宋余仁仲《公羊解诂》十二卷,价一百二十两;宋板《春秋繁露》十七卷,价百两;朱竹曝书亭藏本《舆地广记》三十六卷,价一百二十两;《新定续志》十卷,价三十两;宋本《吴郡图经续记》三卷,价五十两;宋刻《历代纪年》十卷,价二十两;残宋本章衡《编年通载》四卷,价四十两;宋本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卷,价二十四两;宋本《新序》十卷并宋小字本《列子》八卷,共价八十两;北宋本《说苑》二十卷,价三十两;校宋本《新序》十卷,值番饼四十二枚;宋本《管子》二十四卷,价一百二十两;宋本《棠阴比事》一卷,价番饼十四枚;宋本《史载之方》二卷,价三十两;旧抄本《纬略》十二卷,值十二番;旧抄本《珩璜新论》一卷,值番银七饼;残宋本《太平御览》三百六十卷,价二百四十两;宋本《陶靖节诗注》四卷,价百金之大半;宋本《三谢诗》三卷,价十六两;宋本《王右丞集》十卷,价一百二十两;宋本《孟浩然集》三卷,以京板《佩文韵府》相易,贴银十四两;宋本《甲乙集》十卷,价十六两;宋本《朱庆馀集》不分卷,《目录》五叶、《诗》三十四叶,价番银十圆;宋本《唐女郎鱼玄机集》一卷十二叶,价五番;校宋本《林和靖诗集》四卷,价四两;宋本《温国司马文正公集》八十卷,价一百六十两;宋本《参寥子诗集》十二卷,价三十两;元本《吴礼部集》二十卷,价三十两有奇;金本《中州集》十卷,价五十两;元本《东坡乐府》二卷,价三十两;元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十卷,价五十一番。又《续记》中,如钱谷手抄《游志续编》不分卷,价二十两;影宋抄本《韩非子》二十卷,价三十两;宋本《鉴诫录》二册,价番钱三十三圆;明活字本《曹子建集》十卷,价十两;宋本《[[嘉集]]》十五卷,价四十两;宋本《渭南文集》五十卷,价五十两。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残本六卷,跋云:”仅存三册,索值六十金,中人须酬十金,余未及还价而罢。仲冬尚在某坊,问其直,元易为洋矣。今日遂与议易,给以番饼二十枚,以他书贴之,合四十两。细点叶数共计一百四十四番,合每叶青蚨一百九十五文。近日书直昂贵,闻有无锡浦姓书贾持残宋本《孟东野集》,索直每叶元银二两,故余戏以叶论,此书犹贱之至者也。“又《再续》,宋本《魏鹤山集》一百二十卷,价六十两。又《书录》宋本《杨诚斋易传》二十卷,五柳居主人云昔年某王府许以二百金购此书,又一宋本朱叔英跋索值一百六十金。北宋本《汉书》云:”余之得此,用朱提二百五十金。“宋本《李翰林全集》三十卷,以一百五十金得之缪氏。(德辉按:此即缪曰芑仿宋刻李集之原本。)此外陈《经籍跋文》载影宋本《周易集解》:”《汲古阁秘本书目》以此居首,价银五两,余以三十金购之,较原价已加五倍。“宋本《尔雅疏》,以白金四十两购之。顾广圻批《读书敏求记》,《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云:”宋板,归黄荛翁,维扬得来,元八十两。“严久能元照《悔庵集》书手录《仪礼要义》宋本后,略云:”此书载于《聚乐堂书目》,朱锡鬯所未见者。予才弱冠,好宋刻书。杭州汪氏藏宋刻本二十册,索值五百金。予必欲得之,求之急,议价二十六万钱。议即定,顾无以得如干钱,乃尽买家所有书得钱畀之。年来资用日绌,度此书不能长为吾有,又写此本校而藏之。“此乾嘉时书价见于记录之可考者也。(嘉庆十七八年,银价每两九百文内外,见张廷济壬申、癸酉两年《日记》。)至近时,宋板书本日希见,以吾见闻所及,张南皮以三百金购宋板《诗经朱子集传》,徐梧生以三百金购北宋本《周易正义》,(道州何氏所藏。)此在光绪甲乙间事。年来北京拳乱以后,旧本愈稀。故家所藏,颇罹兵劫。犹闻京师书估以五百金售宋人李璧《雁湖集》,(醴陵文氏所藏,海内孤本也。)贵池刘某以番饼四百圆得汲古旧藏宋本《孔子家语》,县人袁思亮以三千金购宋牧仲、翁潭溪所校残宋本《施注苏诗》。闹富争奇,视古书如古玩,此亦可以观世变矣。

注: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6年1月1日之前出版。(来源:古籍公众号 ID:weiguj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