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

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

文/刘傅位明 2013年8月

国有史,族有源。我始祖本姓傅,美称鸾,名鸣凤,原籍福建省汀洲府上杭县人,共六兄弟,其排行二。明朝弘治年间,广东都堂公榜到福建省汀川府招新民,开拓疆土。我始祖鸣凤和盟兄刘荣应招,携妻儿万金及胞五弟傅鸈和刘荣妻孩一起。迁途中经历悲痛,终到粤西高凉府地域,被安置于高凉府石城县山底乡,拓土开垦创业,至今已历五百多年,氏族繁衍遍及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和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总人口已有十万。

按我国历史的变革过程,结合刘傅氏沿历史变革而发展的过程,概略分三个历史时期:一、应招迁途,开基立姓创业初期;二、开拓中兴期;三、近现代发展期,分叙于后。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

一、应招迁途,开基立姓创业初期(公元1488年至清初年间)。

明朝时,南国地广人稀,尤其是桂东粤西交界地域更甚。明.弘历年间,广东都堂得朝廷允许,到福建省公榜,招新民至粤开拓疆土。我始祖傅鸣凤,抱膝有六兄弟,其排行第二。他秉性宏图大志,与盟兄刘荣商讨应招拓疆之事,正合盟兄之意,于是确定应招,承垦高凉(即粤西高州府)地域。领取公文,于明.弘治戊申年(公元1488年),刘荣、傅鸣凤携妻带子女,并胞五弟傅鸈一起,离开上杭向粤迁徙。经赣南、梅州,到粤北韶关府翁源县蓝青铺时,鸣凤突染恶疾不治,临终时嘱咐大家一定要坚持到达承垦地。始祖仙逝,始祖妣杜氏悲伤含泪和刘荣夫妇、鸈弟在悲痛之中,把祖尸骸火花,将骨灰盛入小瓶,继续长途艰辛跋涉,经端州过西江,终于到达高州府交接公文,被安置到石城县山底乡。荣公择居竹山;而我杜氏祖妣与叔鸈公,择与荣公相邻的山塘尾老屋场而居,自此之后,孤儿寡母,与叔鸈公共艰苦相依为命。先是葬始祖骨灰于附近的蕉埇之后,早起晚息,劳苦开辟田地,建屋舍,饲养禽畜,种植五谷杂粮蔬菜,开始过着居有所,衣食无忧的稳定农家生活。此期间得到刘荣公无微不至的关怀扶持和指教,家业一年比一年好,正期盼创蕃昌之业。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3)

刘傅位明(图片收集于2013年10月)

然而,叔鸈公笃信青鸟术,好览山水,四处行游,在邻近的化县平定乡,寻得圣地陆传岭,又拟带嫂侄迁居。但是,我祖妣认为从闽长途跋涉,艰难悲痛才安定下来,夫君之骨灰也在山底入土为安,所以不愿与叔再迁。叔鸈公只身再迁陆传岭。自后,孤儿寡母,在盟伯荣公的协助下,早起贪黑地勤奋耕耘,节俭持家。

万金本性聪慧,坚持日耕夜读,览阅四书五经,深得传统文化的熏陶,练就胸怀大志,深思熟虑,谋划蓝图的智慧,深得母亲、盟伯夫妇的爱戴加勉,家业蒸蒸日上。但是,不幸厄运又降临,母亲因劳积成疾,不幸逝世。悲痛中,在盟伯及鸈叔的协助下,尽礼厚葬母亲……。我二世祖万金公却没有沉浸于悲痛之中,相反,很快就振作精神,兴家之志更坚强,精心持家,刻苦研读诗书……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4)

创立新姓,展蓝图。我二世祖万金公,在盟伯父夫妇慷慨仗义的扶持监督下成长,心*犹深。适时盟伯父膝下无嗣,自身又是孤苗,正踌躇之中。一日雨天,万金公在家重读《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结义”章节,突发奇想:能否一姓承两姓?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万金公高兴得不得了,即取斗笠,冒雨赶去盟伯父家。刘荣夫妇一听盟侄的主意,心里就万分乐意,即时赐其名为“丽川”,复姓“傅刘”。

正值丽川公意气风发时,适逢高州府年榜科考,刘荣公勉励儿赶考,并在府上报姓为“傅刘",名为“丽川”,籍石城县山底乡。府尹阅后存疑而问“何之谓也?",丽川公便一一陈述姓氏来源,府尹觉得既合情谊,却不尽美,因而道:“此感恩之举不尽美,因生父之功不如养父大,应取姓刘傅,尤善美!"丽川公欣然接受。科试公榜时,石城县山底乡刘傅丽川考中秀才,获府、县、乡三级贺喜。

自此,中华姓氏中又增添了一个新姓氏——刘傅。

在三级贺词中有一贺联写道:文傅姓氏弘扬感恩载德中科举,光耀两宗繁播忠孝立业举千秋。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5)

兴家创业,蒸蒸日上。二世祖丽川公配罗、吕二氏,生育两儿:本清、本宁。本清居老屋场之东,又称东泉;本宁居老屋场之西,又称西池。本清育五男,本宁育四男,至五世裔孙,东泉、西池已有二十三户,人口已达两百多人。垦荒拓展到山底的东南化县同志堡、塘梨根、公居、中垌等乡堡,北面垦荒至广西陆川县的清湖、古城等地。实旅耕、读、商、武并举的策略,以垦殖耕耘为基础,兴修水利,旱涝保收。山底筑有鳌陂,同志堡的坡塘,梨根的水响陂,公居陂等都是这一时期兴修的,还筑了不少的山塘。以人为本,自办私塾学堂,少年儿童入堂读书习文。冬季闲春青壮年习武练功,保村护乡。开发资源,经营商贸,利用山底东边的罗江流域,将山底丰富的木材、山竹、山茶等收购采集,顺江而下至鉴江,在化县城、鉴江出海口梅碌设木栏、商铺销售。又在当地采购山区百姓生活缺乏的海盐、纱布、咸鱼等日用品。急百姓之所急,满足百姓之所需,生意越做越兴隆,布及两广的石城县中北部和陆川县西南部的山区。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6)

晋科中举,一鸣惊人。明朝天启二十七年(公元1627年),五世祖玉梅公高中丁卯科举人。威震石城、化具、陆川三具。玉梅中举后,筹谋修谱建祠立庙,兴修水利之大略,可惜笃志未酬英年早逝,只遗宏愿令兄弟子孙和族亲来实现。

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玉梅公之弟玉仑公,依哥之遗愿,编写族谱,并纂写《山底刘傅复姓原委考》。清·康熙十三年间(公元1674年),玉梅公之子傍三,依据先叔玉仑篡写的族谱原稿,修辑成《刘傅氏族谱》,后人寻查有依了。与此同时,傍三公聘请高明地师,择得榕树头圣福之地,修建刘傅宗祠(又称大宗祠)和恩祖祠(在宗祠左边上方),每年春秋二祭。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7)

然而,建祠后不久,山底却遭广西地界的贼寂草鞋三一伙的打劫。傍三公率全族之力和山底乡全体乡民团结一致,英勇顽强抗击,终于击杀了贼首草鞋三,贼徒溃败即散,取得了护乡保家的完全胜利。从此,刘傅氏族在山底乡已成为七姓(古、郑、肖、胡、罗、唐、刘、林)中的望族。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8)

开拓中兴期(清初至民国初年,约300年)。

山底乡捕杀贼首草鞋三,战胜贼寇后,刘傅氏族的名声传遍广东的西南部及广西的东南部,赢得各氏族的热心爱戴和大力拥护。为开拓、发展经济打下了坚实的人缘、地缘基础。刘傅氏族子孙所到新地,承筑有方,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拦沟洼为水塘,蓄水防旱;截溪筑陂,凿渠引水,开拓新耕地。其中六世祖傍三公在化县中垌修筑最有名牛牯陂,历经三代人的努力才完成。工程量之大,开凿引水渠之艰难,灌溉面积之广,都居当时高州府域内之最,影响最广最深远,被载入州府志。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9)

恩祖祠

进一步拓展商业贸易。在原来罗江沿岸商贸业的基础上,又开拓山底西部九洲江至南海北部湾安铺出水口沿岸的商贸业,择地专设商业贸易行或铺,逐渐拓展濂州、雷州、琼州三府地域。随着商贸发展的需要,氏族宗亲也跟着迁移,传承先祖和客家人“四海为家”的传统,与当地原居民融洽相处,在那里定居创业,繁衍生息。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0)

刘傅戈和刘傅位明(图片收集于2013年3月17日)

以人为本,兴教办学堂。由于人口的繁衍越来越多,居住地的扩展,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突显,仅靠原有的私塾启蒙教育,解决不了培训人才的需要。然而单靠本姓氏的力量又很不足。所以,先祖向其他氏族倡议联合办学的谋想。这一倡议,首先得到张、李两氏族的赞同。在化县中垌的张德先带头捐资,结果于清.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张、刘傅、李三姓氏联合,在化县中垌竹颈村建立“文光书院”。三个姓氏的优秀子弟首选进院就读。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1)

恩祖祠大门口

第二次续修族谱。清.乾隆乙卯年(即公元1795年),育堂、迏三、明经、明华等诸贤,仿欧阳式样,按旧谱纂修成新谱,谱貌焕然一新,上承源流,下分支脉,有条不紊。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2)

公居金坑的孔公祠

第三次续修谱。二次续修谱后一百四十多年,刘傅氏族枝繁叶茂,从高州府域迁居濂州、雷州、琼州等府域,散居广西的横州、贵县、北流等地。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贡生泽洲,恩科举人东湖等贤士,四处联络,搜集刘傅氏的分支脉络,第三次纂编成新谱,由十世元公等续稿但未校附印;十三世泰公再续笔,十四世东湖公谱序,才校印成谱。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3)

榕树高塅子的廷爵公祠

重修大宗祠。清.嘉庆庚申年(公元1800年),傅洗、傅镗、绍琏、傅洲、宗上等宗亲捐租,翻修一次宗祠的顶面;又经风雨约百年,宗祠上的桁、桷已有些被虫蚁侵损,瓦片坠落,上漏雨下积水。清.光绪丁亥年(即公元1887年),在宗亲傅创、傅安、傅泰、傅柱、傅梅、傅辑等的倡议和主持下,把宗祠重修为上中下三座相连,每座五间,宗祠右边修建丽川公祠,宗祠前座门面改修成半圆拱门,顶墙高出,遮挡瓦面。恩祖祠重修为上下两座三间过相连。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4)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5)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6)

刘傅宗祠门联:上联为“藜然启祚”,下联为“版筑兴宗”;

恩祖祠门联:上联为“恩推版筑”,下联为“祖述陶唐”;

丽川公祠的门联:上联为“基开两粤”,下联为“庙食千秋”。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7)

山底北埇的德惠公祠

与此同时,刘傅氏各分支宗亲,都先后修建各分支各房的祠堂,如:

田头村大旺山的东泉公祠

山腰山塘尾的际泰公祠

山腰大塘排村黄桐坡的建阳公祠

中垌白水坡的玉梅公祠

榕树高塅子的廷爵公祠

山腰田寮村山背的玉葵公祠

山底北埇的德惠公祠

山底北埇的德毅公祠

山底天堂嶂的六公祠

公居金坑的孔公祠

中垌白鸠地的敬轩公三门祠

广西防城那良的庭凤公祠

广西陆川横山骑马垌的勤创公祠

广西陆川横山的宏基公祠

廉江石角谷堆的宾奇公祠

化州中垌大窝的祖祠

中垌兰山福岭的筠亭公祠

中垌石岭的冰瓜塘祖祠

中垌西村的仁佐公祠

化州平定水口竹根围仁厚公祠

廉江和寮朱埇德毅公祠

……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8)

广西防城那良的庭凤公祠

修建关帝庙,是刘傅氏与“关帝”有情义缘。相传故事:刘傅氏五世祖玉梅公于明·天启初年间(约公元1620年),在化州县城宝山石龙书院就读期间,某年夏季,连续几天下雨,雨停的当天晚饭后,玉梅公独自一人去江边,观赏涨水景象,忽然看见江边有一漂浮物,就靠近江边详细察看,发现是一个小型的木雕像,于是把他捞上来,一看原来是关羽的木雕像。玉梅公毫不犹豫,把他带回书院,用净水把雕像洗刷干净,带回宿舍,端放在床头的木箱上,第二天早晨,去上课前,玉梅公把雕像放进木箱里,并上锁。玉梅公下课后回到宿舍一看。雕像依然端立于木箱面上,又细看铜锁仍然锁着。这奇异之事连续发生三次。玉梅公感悟了,就不再把雕像放进箱里,而让他威武地立在箱面上。关羽帝君的木雕像一直在石龙书院陪伴玉梅公就读。就读书院结束后,玉梅公请木匠专做了一个木龛放置关公雕像,并把木龛立在书房正壁的中央位置,夜晚明香烛,通宵达旦。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19)

山腰大塘排村黄桐坡的建阳公祠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玉梅公中丁卯科举人,自此之后,每逢关公诞辰之日,玉梅公率子设香烛、金元宝和贡品拜祭。

后来,刘傅氏族人认为玉梅公中举,与关帝庇佑是分不开的。清乾隆年间,玉梅公的后裔子孙,在修建玉梅公祠的同时,在长湾河西岸边的简头坡择了一块圣地,修建关帝庙,与玉梅公祠同时落成,同时开光进祠。自此以后,每年春秋二祭,成为传统。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0)

山腰田寮村山背的玉葵公祠

尚武健体,保乡护村。刘傅氏族传承客家人的优良传统——勤劳节俭,崇文尚武,包融四海。刘傅氏族山底开基创业后,继承发扬客家精神,勤俭创业,崇文登科,尚武健体,与其他氏族和谐相处,排难解忧,共同发展。山底乡自排除贼首草鞋三一伙的侵扰后。尚武自保的信心得到进一步加强,利用冬闲季节,加强习武术练功夫,成立乡自卫队和护村组,对保护山底一方的平安,起到关键作用。

清咸丰、同治年间,刘傅氏族率领山底乡自卫队,协同官兵,两次击败广西“败军”的侵扰。尤其是同治六年(即公元1862年)的那一次。当时,所谓“南兴王陈金缸”已败军成匪,他的部下黎东九奉命会同广西容县败军首领杨三大、曾五大到粤西抢粮劫饷。

这三个人洗劫了化县的平定、合江、林尘三乡之后,信言山底的粮食丰厚,就图谋经中垌乡进山底抢夺。

我先祖获此消息后,就立即联合山底乡其他氏族和中垌乡的张、李、赖等氏族的力量,周密部署在长埇扣、牛牯陂出水口的石头岭、飞蛾岭下埋伏阻击,并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把蜜蜂、黑白两色的野山蜂和黑黄色的山蚁,装进有谷壳的小布袋里,每个弓箭手配置几小袋蜜蜂及山蚁;又在两个岭放飞两个挂有关公画像的风筝。

当军匪进入伏击圈后,两个风筝乘着东南风飞向军匪头顶的空中,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弓箭手,一齐向军匪队伍里发箭,瞬间匪军队伍乱成一团,不知所措,呼爹喊娘,中箭的倒地,未中箭的却被散发出来的蜜蜂缠住头部猛蛰,头痛脸肿难受倒地打滚;散发出来的蚂蚁,专往人体隐蔽处乱窜乱咬,也使匪军全身痛痒难受,也倒地打滚;趁敌阵大乱时,手持刀斧、梭、镖、长矛、棍棒等武器的乡勇,即从埋伏的灌木丛中跃出冲向敌阵......。

杨三大、曾五大见势不妙,立即下令撤退。败军成匪再败,不可收拾,八九成的匪兵被蜂蛰伤、蚁咬伤,狼狈逃命。匪军感慨:“不怕山底人,就怕山底神,山底木叶都咬人。”刘傅氏族和其他氏族团结一致,又一次取得保护山底乡的重大胜利。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1)

在2020年端午节期间的6月26~27日,培育千户书香家庭委员会执行会长刘傅永熙、主席刘傅仕南、总务长刘傅永达、还有刘傅国利,以及各家小孩等家属一行,在惠州西湖举行了交流学习和会议活动。并拜访了德高望重的原中华刘傅氏宗亲联谊会主席顾问刘傅位明宗亲,给大病初愈的刘傅位明宗亲带去宗亲们的亲切问候和关怀。

三、与时俱进,沿着历史潮流前进。

十九世纪末,清朝经中英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后日益衰落,国内矛盾重重,国外列强又虎视眈眈。反封反帝、求民主、争共和的浪潮一个接一个,各氏族民系都面临着在动荡中如何求生存的问题。刘傅氏族的优秀分子,选择了团结、联合、培养人才,反封反帝之道。

办学培养人才。民国十六年(即公元1927年),张、刘傅、李、赖四户姓氏的优秀贤士联合捐资,将中垌的文光书院扩建成立经正初级中学;民国31年(即公元1942年),又扩建扩招高中班,这样,经正中学成为粤西地域第一间私立的完全高级中学;同时,刘傅氏族又建立山底群城中学、丽川小学,又与林氏族人办公居小学等。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2)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中华大地掀起了反封反帝反军阀割据,争民主,求共和统一的革命浪潮,革命运动遍及南北东西中。刘傅氏族修建的祠庙、学校和联办的中学,逐渐成为仁人志士培养革命种子的摇篮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

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中,刘傅氏族的仁人志士,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去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并积极参加战斗。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有:

刘傅琪1921年考取去法国留学,认识了周恩来,并参加了共产党,回国后,1942年任广西陆川县长,满届后的1946年回化县第一中学任校长至解放;

刘傅元在中山大学读书时参加共产党,后在东江纵队任连的政治指导员,解放后转业惠阳地区政府任职(后调入佛山地区任职至离休);

刘傅饶在国民政府“三青团中央”任职,参加抗日战争,全国解放后在广东韶关教书,1986年后在国务院统战部、省、市政协任职;

刘傅勇、刘傅秀英、刘傅锦、刘傅桐、刘傅屏等在粤桂边界的廉、化、陆参加革命游击队坚持战斗直至解放,其中刘傅秀英(女)被捕英勇就义牺牲。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3)

第四次纂修族谱。1987年至1989年,十六世孙刘傅锡、刘傅宥、刘傅钊等人主持筹资,第四次纂修族谱,并把族谱发放到宗族聚居的自然村,以当时的生产队为单位,每个单位一套,22本。这样,能供更多的宗族研读,了解刘傅氏族的沿革史,对加强本族的团结互助,和谐社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4)

第五次重修刘傅宗祠、恩祖祠、丽川公祠。在2001年,在刘傅宜、刘傅春权、刘傅禄光等主持下,全体宗亲捐款出力,第五次重修“三祠”,整体修缮已完成进祠。但宗祠内设置的沿革史馆、革命传统馆和发展图书馆仍在继续进行中。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5)

第五次重修族谱。2005年,宗亲委派十六世孙刘傅曲、刘傅鸣两人前往山西省平陆县参加鼻祖傅说公3340年周年华诞庆典(又中华傅氏宗亲首届联谊总会成立大典),寻根问祖,塑源迁途路线。2006年,以刘傅建为顾问的第五次修谱委员会成立。此后,在修委会主任刘傅海其的主持下进行编写工作,得到海内外宗亲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历时三年,于2009年春胜利完成,刊印发行。《刘傅族谱》的新特点有:一是改欧阳式版为现代横排版;二是成年刘傅氏未婚或已嫁的女性一律入谱(已嫁的自愿),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三是姓源血脉世系清晰;四是三千多年来的迁途线路清楚;五是图文并茂,发放面广。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6)

随着祖国的飞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进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刘傅氏宗亲与其他氏族一样,积极投入到这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在政府、农牧业、工企业、商贸业、教育界、军界、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医疗等九大领域中,为强国富民,积极努力施展才华,党政军、商界亦英才辈出。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7)

2013年7月,中华刘傅氏宗亲联谊会筹备会首届代表大会,在广州市番禺正式召开,到会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华刘傅氏宗亲联谊会章程、中华刘傅氏宗亲联谊会组织架构和中华刘傅氏宗亲联谊会财务管理制度等重要文件,努力开拓刘傅氏族新纪元。

刘姓始祖刘累的历史(刘傅氏族沿革史概略)(28)

以史为镜,发扬我族精神,传承光大,永世千秋。

注:本文首刊于《刘傅家园》第二期,首发于公众号“刘傅家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