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差点发现大庆油田吗(大庆油田险先被日本人发现)

文/李海军

日本人差点发现大庆油田吗(大庆油田险先被日本人发现)(1)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整个国家。

工业革命的发展“石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到了今天“石油”这种资源依然是无可代替的!

“资源”,永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现在的世界,谁拥有资源,谁就掌控世界。尤其是石油这种资源,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可以说没有石油现代工业要想发展基本没有可能。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命脉这是毫无疑问的!

说起石油,不得不提我国的“大庆油田”建国初始,国内石油匮乏,外购又有限制。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国家举国之力在东北寻找石油,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不但在大庆找到了油田,还是个大油田(位于世界十大油田之一)。

日本人差点发现大庆油田吗(大庆油田险先被日本人发现)(2)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959钻探成功,次年正式投产。已探明储量56.7亿吨,截止目前为止,大庆油田共计产油超20亿吨,上缴利税上万亿。历经60年的开采,大庆油田已不复当年(产量下降)由高峰期的年产5000千万吨下降到今天的4000余万吨,但依然老当益状,仍在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大庆油田是由铁人“王进喜”带领的老一辈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三年自然灾害)仅用三年时间就让中国摘掉了石油贫国的帽子可谁能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对中国战略意义如此重要的大油田,险先成了日本的油田。

30年代,日本入侵东北,占领了东北全境,为了搜刮东北境内的各种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日本对中国东北可以说是不惜血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东北全境找矿。其中石油是重中之重,从1926一1941年间,日本在东北多地打井钻探希望获得石油资源。可能是老天也看不惯日本人的这种“倒行逆施”吧!最终日本是无功而返。

日本人差点发现大庆油田吗(大庆油田险先被日本人发现)(3)

其实,当年日本人也曾在大庆打了一口井,这口井与后来出油的"松基三井"相隔只有1.78公里,好在当年日本人打的这口井井深是一千米,而我们的“松基三井"井深是一千三百米,300米你没看错,如果当年日本人继续打井300米,历史还真的要重新考证了。

其实,更加“危险”的还不是这一处,而是在"萨一井",这口井是大庆油田的主力产油区,当年仅下钻到680米左右的时候就喷油了,而与其相隔一公里的地方就是日本曾打过井的地方,可以说但凡日本人当时再多打几口井或是打井深度再增加一点,历史都有可能改变。

如果“大庆油田”变成“日本油田”細思极恐,不敢想。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吧!既然这地方是中国的,那就只有中国人才能发现和命名。

日本人差点发现大庆油田吗(大庆油田险先被日本人发现)(4)

也许有人问了,那日本人为什么不多打口井呢?

一个是日本的“小国寡民”思纬,日本国土贫瘠,对比当时的中国日本是富裕的,但相对欧美各国日本则是贫穷的。因此日本人做事,都是精打细算,一分钱当两分钱花,财政不是那么太富有,而矿产勘探往往十有九空,极不稳定。投入也非常大,可能正因为如此,日本人都是点到为止,除非有实足的把握,不然他们不会冒险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所以当年的日本再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停下的原因。

再有就是受美国的影响,在日本人来中国之前,美国人早就在东北进行勘探了,可最终也是无功而返。美国人也因此断定中国是个“贫油国”没有石油,以美国当时的国力和科研水平,自然有资格说这话,而中国是“贫油国”也是这么来的。美国的这一言论不知别国信不信?反正日本人是信了,其实不止日本人信了,咱们中国当时相信的人也大有人在!

正是因为美国的误判,日本人当年在大庆打了一口油井没见出油,便放弃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信邪,组织自己的地质学家和勘探专家在东北多次钻探试验,最终在1959年未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萨一井”。大庆油田的成功也打破了国外关于中国没有石油的论断。

当大庆发现石油这一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人那是相当郁闷。日本统治东北14年,投入巨资多次勘探,可最终还是于他们失之交臂,这就是命,别不信。

日本人差点发现大庆油田吗(大庆油田险先被日本人发现)(5)

如果当年日本人在大庆发现了油田,会怎么样?历史会有变化吗?

历史变不变,我不确信,但我相信一点,无论历史再怎么变,中国还是中国,不会因为这一点变化,中国就变成别的。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自成一脉,如果真有那么脆弱好改变,中国五千年不知变了几何!之所以五千年一脉传承,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变的。说白了,别国的文化是以一变应万变,才会中途有变传承断开。而中国的文化则是以万变应一变,吸收转化让外来的文化成为自己的,从而传承不断!

所以说,即便当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对历史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最多可能也只是时间上有改变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