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删掉(教材中为什么要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

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删掉(教材中为什么要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1)

《卖油翁》是语文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已经删掉了最后一句,那我们先看看原文与译文吧~(划线部分为教材删掉的内容~)

《卖油翁》

[宋]欧阳修

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善射一作:尧咨善射)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以上是关于卖油翁的故事,原文中,等陈尧咨听完老翁说熟能生巧之后,还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那教材中为什么要删掉这句呢?

说到这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吧~

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删掉(教材中为什么要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2)

"庖丁解牛"典出《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就能得心应手,无往而不利!

"轮扁斫轮"典出《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这个故事有点意思,轮扁认为齐恒公所读圣贤之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真正的学习就应该像他做轮子一样,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欧阳修将"轮扁斫轮"这一典故放在全文最后一句,本意是要点明"熟能生巧"的主题,但深究之下,有些"了解知识并不一定要从课本中了解,还要通过实践来了解"的意思。若是将最后一句话也选入教科书,教师在授课时必然要解析这一典故,这相当于向学生传授"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从而对他们造成误导。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老祖宗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数之不尽的瑰宝,其中的很多即使放到现在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甚至历久弥新。

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删掉(教材中为什么要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3)

然而相较于过去,我们现在的社会背景以及时代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可能放到现在仍然完全适用,这就需要我们睁大双眼,增强分辨能力,不可全部照抄,当然更不能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此外,欧阳修所述的“熟能生巧”,就是造成中国古代“技术”胜过“科学”的根源,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固然重要,但若是我们只注重经验,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陷阱,这也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强调经验的获得,又注重科学的总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