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蚩尤原本是炎帝部落里的一位将领或部下,因为某些原因,带着旗下的九黎族叛出并击败了炎帝部落。

由于太过骁勇善战,逼得炎黄两大部落不得不联手共同御敌,最终三大势力在涿鹿展开决战,蚩尤兵败被杀,九黎族也因此融入到了华夏族群中……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1)

然而,就在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蚩尤的真正身份或许会颠覆我们以往的认知——他既不是炎帝的部下,也不是独立于炎、黄两大势力之外的另一方诸侯,他真的身份,很可能是黄帝之子

“黄帝战蚩尤”,其实是一个父子相争的故事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2)

这份研究成果来自哪儿呢?

清华简,即清华大学所收藏的一批战国简牍。

关于清华简的来历,我想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这是2008年由校友赵伟国出资从香港购得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的一批珍贵简牍,共2500余枚。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3)

它们应该是被不法分子从古墓中盗出来倒卖出去的,如今,已无法知晓其具体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但从碳14检测来看,这批简牍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从文字风格来看,应该来自于楚国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4)

战国竹简,郑州博物馆藏

由于它是撰写于秦始皇焚书之前典籍,其内容以经、史为主,并且有许多是传世文献中并未记载的,因此价值非凡,借用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的话来说:

“这是连司马迁也没看过的典籍。”

“对它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和四书五经一样,可以再研究几千年。”

关于清华简的真伪已有定论,我就不再多说。

现在言归正传,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及的“蚩尤”的身份问题。

过去十几年中,清华大学的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对清华简进行修复、释读和编造成册,如今,已整理出版了10辑。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5)

最近,研究人员整理出了一篇长篇文献,共4450字、126支简(推测原来应有130支),通篇内容基本围绕着“日、月、星、辰、岁”展开。

这与《尚书·洪范》中记载的“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相似,故而研究人员就暂时把它命名为《五纪》

《五纪》竹书以上古“大洪水”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后帝”通过“修历五纪”平息了洪灾,并以此展开,分别对天文历法、山川地理、人伦道德、人体结构、上古历史与传说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可以称得上篇一套庞博精深的战国“百科全书”。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6)

其中,文章的后1/4篇幅里,主要记载了“人王”黄帝是如何利用“五纪”治理国家的,里面涉及到不少相关的上古传说,最为著名的当属“黄帝战蚩尤”。

然而,简文中对于“蚩尤”身份的记载,却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黄帝又(有)子曰寺蚘(蚩尤),(蚩尤)既长成人,乃作为五兵。”(简98-99)

蚩尤作五兵,这在已知的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中,都能找到印证,比如《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1993年湖北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中也有“昔者蚩尤卜铸五兵”。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7)

但蚩尤是黄帝之子的说法,却是头一次看见。

简文后面,还提到了蚩尤与黄帝作战时,出现了反常气象:

“逆气乃章(彰),云霓从将,□色长亢,五色焚(纷纷),海雾大盲。”(简100-101)

这就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使得天降大雨,狂风肆虐,差点趁机打败黄帝部落”的说法相印证。

当然,《山海经》之说多少带了些神话色彩,蚩尤不可能真的有呼风唤雨的本领。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8)

如果结合简牍内容,就可推测出当时的真相:蚩尤借着风雨大雾的掩护突袭了黄帝部落,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但好在,黄帝一方应对得当,很快就重整旗鼓,进行了有力的反击。

此外,《山海经》中提到的“女魃”,简文中也提到了,但在里面写作“鬼魃”,按照传说,黄帝请来了女魃助战,女魃成功止住了大雨,让黄帝赢得了这场战争。

个人推测,女魃或者鬼魃,应该是黄帝部落的一位巫师或祭司,她通过祭祀,祈求这场大雨能止住。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9)

后来雨果真停了,只能说这是一个巧合,风雨雷电只是自然现象,或早或晚都要停止的,和祭祀又有什么关系呢?但对于尚处于蒙昧时代的古人来说,这往往会被视为鬼神之力。

除此之外,简文中还详细记载了黄帝对蚩尤的最终处置,即使是父子至亲,黄帝也没有丝毫的心慈手软,他对蚩尤处以了“肢解”甚至“烹食”的极刑:

“黄帝既杀寺蚘(蚩尤),乃向(飨)寺蚘(蚩尤)之身,焉始为五芒。以其发为韭,以其眉须为蒿,以其目为菊,以其鼻为葱,以其口为藭,以其亦(腋)毛为茨,以其从为芹,以其骸为干候股,以其辟(臂)为桴,以其胸为鼓,以其耳为照笯。”(简109-111)

类似的记载在魏晋的文献《皇览》和马王堆出土的《十六经·正乱》中都可以找到。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黄帝的处置手段无疑是非常残忍、可怕的,但如果放在四五千年前来看,就多少可以理解了,因为,这种对待战俘或敌人的严酷手段,直到商朝,也仍然存在。

比如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中,考古学家就曾不止一次出土过一些盛放着人头的青铜“甗”,而且还是被蒸煮过的。

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过程(躲过秦皇焚书的清华简)(10)

殷墟博物馆里的青铜甗

换言之,黄帝对蚩尤的处理方式,结合时代背景来看,简文中的记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反而,如果是换成“宽大处理”,以体现黄帝的“仁爱”与心胸,那估计就是后世某个酸儒编的了。

当然了,清华简虽然比司马迁的《史记》更早,但里面所载内容也不能完全当作史实看待,毕竟它所记载的故事,距离编写者所处年代已经过去了至少2000年,里面有多少是传说,有多少是史实,又有多少是经过后人的篡改缘饰,都需要我们去一一去仔细分辨,而这,不也正是研究历史的乐趣所在么?


本文章参考资料:

-“清华简关于战国时期‘百科全书’的新发现”,《光明日报》,2021年10月30日11版;

-程浩,“清华简《五纪》中的黄帝故事”,《文物》,2021年第9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