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

论起来,秀秀书院创立已颇算得时日匪浅。忆初时相交,友朋学人辈皆呼吾曰:“薛老师。”

“老师”初指年老资深学者或传授学术之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

其后日久,人渐将教学生之人泛称“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

“薛老师”之称流传既久,后因我辈传道受业解惑之外,又还著书立说,直播论诗,学问日深,是故人又皆曰“薛先生”。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2)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3)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4)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5)

“先生”者,本指学问、德行兼善之长辈。

《孟子》中云:“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国策》中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后“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之人。如《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6)


如今每日“吟诗唱赋,品茗抚琴,焚香习字,长安雅士生活”之势引领“潮流”,大约更因“年岁与胡须共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得新号曰“薛山长”。

山长,学官名。又称院长、山主、洞主、主洞、掌教等,古时书院“第一人”。

山长之名始于五代,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众多,皆号其曰“山长”。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7)

宋初学者依山林名胜创办书院教授生徒,其掌教者称山长。南宋后期,多由州学教授兼任。理宗景定年间改由吏部选派,待遇同州学教授,遂皆为朝廷命官。元朝由学录、教谕中选充,任满经考试合格,升任府或上、中州教授。明、清两朝仍置,总领书院事务,并兼讲学之事。乾隆时改称院长,清末复旧名。光绪二十四年,各省书院改为学校,山长之称遂废。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8)

书院历任山长大多是德高望重之辈,如王守仁、吴道行、王闿运、黄彭年、吴汝纶、王韬、丘逢甲均皆曾任过山长。

可知担任山长一职者,或德才兼备,或科举出身,选拔甚严。

明代以前,对于书院山长的任职资格虽无明文规定,但亦将山长人选与书院管理、声誉等皆视为至关重要之事。如岳麓书院历代山长,皆是满腹经纶的名士。岳麓书院第一位山长周式,以“学行兼善,尤以行义著称”,在他苦心经营下,岳麓书院学生由60多人增至数百人,开启湖湘一脉浓厚学风。清代,岳麓书院的张栻、罗典、欧阳厚均等人,均善为人师,名扬当世。

清代自乾隆元年以后,对书院山长之任职资格逐步明确。乾隆元年的上谕特别指出:“凡书院之长,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请。”可见担任山长之职者,必得通晓经学、品行端正之士。乾隆三十年又规定,丁忧在籍的官员不得充任书院山长,道光二年明确规定,书院山长必须是科第出身之人。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9)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0)

元代时,书院山长多数是由朝廷直接委任,冠以行政级别,领取朝廷俸禄。明代的书院山长有为地方官聘请者,有为地方绅士公推者,亦有书院创办人自我任命者。清朝时期,山长的选聘程序大致同明朝。地方州县书院的山长人选由地方官会同乡绅“公举”,乡绅的话语权增大。

清代山长的任期大致为一年一任,或三年为一任。此时朝廷尤重书院山长管理,要求每年对其教学成绩进行考核,对成绩显著者予以奖励。地方州县要把所聘请的山长姓名、籍贯、到达书院的日期等造册详报抚藩衙门察核,以杜徇情延请之弊,书院山长常年不在书院居住、滥竽充数以及学识与品行不达标的人,将会立即被斥革。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1)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2)

怨不得。山长因其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既是书院最高行政领导,亦是首席教学主管和“学术带头人”。

山长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参与一线教学工作。如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朱熹、张栻等名儒大师,在主持书院日常教学时都是亲自进课堂给学生授课。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3)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4)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5)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6)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7)

日常教学中,山长授课一般放在每月的一、三、六、八日。书院一般每月有三次课试,从出题到评阅,均由山长负责。兴办于南宋淳祐元年的建康明道书院即规定:“每旬山长入堂,会集职事生员授讲、签讲、覆讲如规,三、八讲经,一、六讲史,并书于讲簿。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8)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19)

北宋教育家范仲淹当时于应天书院执教时就曾“勤劳恭谨,以身先之”,据《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记载,范仲淹“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

山长授徒择人,则遵循孔夫子所倡“有教无类”。如四川文昌书院“文昌书院记”中曾记:“凡越隽生童,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业,按月观课。捐廉奖赏,作育人材,大公无类。”

白鹿洞《洞学榜》则曰:“自今凡奉公移来者,慎于所选,从游之后,洞师验与可拒者则拒之,上司不必挠其权。其四方有志之士,听其肄业。”

约束学生言行,促其认真学习,奖惩分明,亦是山长之职。如清代湖北归州丹阳书院规定:“学长稽查在院肄业生童,有不勤学励行者,正言规劝;如其不从,禀明山长,加以惩罚”。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20)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21)

诸学人要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栋梁之才,如今虽无需

“不分冬夏,每日早五时头鼓,五时半二鼓,六时三鼓上课”,而严于律己,学而时习之,温故纳新,虚心求教,广求博取却必不可少,自古皆然。

关注“秀秀书院”直播间,紧随薛山长之后,“2020年,让我们一起直播吧。每日下午四点,我们一起在直播间吟诗唱赋,品茗抚琴,焚香习字,谈经论道。一介书生,终有一用。”

一介书生,终有一用。“德才兼备”如薛山长既如此说,自然是不错的不是?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22)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23)

古代文人房子的雅称 古时书院不称院长叫山长(24)

直播间见,不见不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