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1)

1985年9月13日,美国空军飞行员威尔伯特·皮尔斯少校驾驶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的F-15A战斗机,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向着深邃的苍穹飞去,准备执行一项高度机密的特别任务——击毁一枚在外太空飞行的人造卫星!这将是人类军事航空史上独一无二的纪录,此前从未出现有人驾驶飞机击落太空目标的实例,而皮尔斯少校在座舱中并没有十足把握能够创造历史……

反卫星作战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太空就成为冷战时期苏美争霸的新战场,展开了持续30多年的太空竞赛,除了众所周知的载人航天和登月竞赛外,苏美军方也积极研究太空航天器的军事应用及其反制措施,都致力于发展摧毁对方卫星系统的技术和武器。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2)

■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是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于1957年10月发射升空。

美国的反卫星武器研发计划启动于50年末,其第一项成果就是“大胆猎户座”导弹,也称199B武器系统,这是一枚长达11米、由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驱动的大号导弹,由B-47“同温层喷射”携带,由高空向外太空发射,并在1959年10月13日以“探险者-6”号卫星为目标进行了拦截试验,导弹从距离目标6.4千米处飞过,拦截失败,美军据此得出结论,反卫星导弹只有配备核弹头才能对卫星造成有效杀伤,这也成为此后十多年间美军反卫星武器研发的基本思路之一。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3)

■美军B-47轰炸机挂载“大胆猎户座”导弹起飞(上),这枚导弹尺寸很大(下)。

1960年,五角大楼启动了“太空拦截”项目,统筹陆海空三军的反卫星武器开发计划,除了空射反卫星导弹外,也研发了由地面发射的反卫星导弹,1963年5月,由陆军主导的“奈基-宙斯”导弹成功进行了反卫星试射。进入70年代,随着苏美两国发射的卫星数量日益增加,核弹头反卫星导弹的负面效果也显现出来,在摧毁苏联卫星的同时,也可能让美国卫星同归于尽!因此,美国军方必须转变设计思路,开发能够更精确命中目标的常规反卫星导弹。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4)

■美国陆军开发的“奈基-宙斯”反卫星导弹(左)和美国空军开发的雷神278反卫星导弹(右)。

ASM-135导弹

1978年,情报显示苏联正在发展一系列小型侦察卫星,能够增加对西方的太空侦察频率,从掌握美军及其盟友在全球的军力部署和活动,同时苏联也在推进自己的反卫星系统开发。针对这一情况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要求军方更新现有的反卫星系统,并开发新型反卫星导弹,美国空军于同年启动了相关计划。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5)

■1978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授命军方开发新型反卫星导弹。

新型反卫星导弹将延续“大胆猎户座”导弹的设计路线,采用空射微型飞行器技术,开发一款可由战术飞机携带并发射的反卫星导弹,具体由美国空军系统司令部的太空分部负责,并在技术上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展开密切合作,新导弹被赋予ASM-135的代号。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6)

■ASM-135反卫星导弹,配有三级火箭发动机。

ASM-135导弹以波音公司开发的AGM-69空射核导弹为基础进行开发,为其增加了多个固体火箭动力舱段,达成三级火箭动力驱动,从而获得抵达近地轨道的速度和稳定弹道的自旋速度。核弹头也被动能弹头取代,这就要求导弹必须能够精确锁定并击中卫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设计者为导弹配备了激光陀螺定位系统和红外探测系统,并在弹头周围密集布置了56个全推力和8个半推力的姿态调节火箭,对火箭运行轨迹进行微调,在弹头后部还另有4具火箭用于调节自旋速度。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7)

■ASM-135反卫星导弹弹头的剖视图。

ASM-135导弹全重1180千克,长5.48米,直径0.508米,最大射程648千米,最大飞行高度563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12马赫。虽然导弹尺度相比早期的空射反卫星导弹大为缩小,但对战术飞机而言依然是个大家伙。美国空军考虑采用新服役的F-15战斗机作为ASM-135导弹的载机,仅能在机腹中央挂架上搭载一枚,而F-16战斗机因为采用机腹进气方式,离地净高不足,无法携带ASM-135导弹。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8)

■表现F-15战斗机发射ASM-135导弹的画作。

目标高度555千米

1982年12月21日,一架F-15A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空军飞行测试中心进行了首次AGM-135搭载试飞。1984年1月21日,AGM-135完成首次无弹头发射试验,同年11月13日,又以某颗恒星为模拟目标进行了瞄准发射试验,未能取得成功。1985年8月20日,罗纳德·里根总统批准以一颗真卫星为靶标进行实弹试射,目标选定为“太阳风P78-1”号卫星,这是一颗近地太阳观测卫星,于1979年2月24日升空,在运行数年后因电池耗尽而退役,重量为910千克,在500~55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飞行,很适合充当靶标。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9)

■挂载ASM-135反卫星导弹的F-15A战斗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1985年7月得知了军方的试射计划,并对卫星被毁后产生的碎片表示担忧,经过模拟计算,航天局认为卫星碎片可能会在太空中漂浮超过10年,并建议与军方联合开发一种专用模拟靶标卫星取代真卫星,以最大限度降低碎片的隐患。然而,有消息称美国国会已经注意到反卫星试验的潜在危险,并准备出台一项禁令制止此类试验。军方决定抢在禁令生效前进行实弹射击,至于模拟靶星自然也没有必要开发了。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10)

■作为导弹靶标的“太阳风P78-1”号卫星。

1985年9月13日,一架编号76-0084、绰号“天鹰”的F-15A战斗机在皮尔斯少校驾驶下腾空而起,机腹下挂载一枚ASM-135导弹。这架F-15用了三个小时缓慢爬升到范登堡基地以西320千米,高度9000米的预定发射位置,等待卫星临空。在得到地面指令后,F-15A以1.22马赫急速爬升至11600米高度,之后减速至0.93马赫,当倒计时结束,他按下了发射按钮,释放了导弹。皮尔斯后来回忆道:“导弹悬浮在空中,火焰从火箭发动机喷嘴里喷射而出,那景象真是美极了!”ASM-135导弹最终以6.7千米/秒的超高速度准确撞击了P78-1号卫星,将其击得粉碎!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11)

■ASM-135导弹从F-15上释放和点火的连续照片。

皮尔斯没有看到导弹击中目标的场面,因为卫星还远在他头顶数百千米的太空中,超出目视所及的范围。不过,他与地面指挥所已经约定了成功命中的暗号。皮尔斯在返航途中打开通信频道,立即听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即使没有暗号他也知道自己成功了,他成为史上第一位击中外太空目标的飞行员!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12)

■ASM-135导弹弹头进行姿态微调,准备撞击目标卫星的画作。

1985年12月,国会禁令生效。ASM-135导弹又进行了两次试射,都是以恒星为目标的模拟射击,均取得成功,这表明该型导弹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

无疾而终

ASM-135导弹的成功试射为美国军方研究空间目标跟踪和高速碰撞提供了真实案例,但它最大的效果却是对苏联人的冲击。当相关信息被莫斯科获知后,苏联军方以为美国空军已经具备强大的反卫星能力,从对自身的卫星计划产生了疑虑,但他们并不知道,ASM-135导弹实际上被没有被实际部署!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13)

■今日在美国空军博物馆内展示的ASM-135反卫星导弹。

美国空军原计划指定驻华盛顿州麦科德空军基地的第318战斗机中队和驻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的第48战斗机中队作为反卫星单位,共20架F-15A在1988年之前进行了搭载ASM-135导弹的改装,同时计划采购112枚导弹。然而,相关计划最终因为国会的反对而在1988年被取消,总共只制造了15枚,进行了5次试射。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14)

■地勤人员正在搬运一枚ASM-135导弹。

项目取消的原因主要是成本高昂,预计完成实战部署需要耗资53亿美元,远超最初的5亿美元。另一个原因就是卫星碎片的隐患,实际情况比航天局的计算更糟糕,P78-1号卫星被击中后,地面探测到有258块碎片飞散在太空中,它们环绕地球游荡,最后一块碎片直到2004年5月9日才坠入大气层烧毁,此时距离射击试验已经过去了将近19年!

探测器发射到哪两个星球(距地555千米高度的人造卫星竟被F-15击毁)(15)

■2007年,已经退役的威尔伯特·皮尔斯少将(左)和儿子托德·皮尔斯少校(右)站在“天鹰”号F-15之前。

作为史上唯一击落过卫星的飞行员,威尔伯特·皮尔斯继续在美国空军中从事试飞工作,官至美国空军飞行测试中心司令,于2005年以空军少将衔退役。值得一提的是,皮尔斯之子托德·皮尔斯子承父业,成为战斗机飞行员,并担任第493战斗机中队指挥官。2007年,托德·皮尔斯亲自驾驶了当年发射ASM-135的“天鹰”号,以纪念父亲的特殊纪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