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

2005年3月5日的凌晨,福建省福安市还在夜幕一片寂静,居民们大多数还未醒来。

而有一支队伍正整装待发,要执行一项特殊任务。

这些人正是福建省厅的禁毒大队、刑侦大队和武警,此次三方联合要展开一次秘密抓捕行动,代号为“啄木鸟”。

大致在凌晨四点,指挥部下达出动指令后,9辆警车载着全副武装的警员出发了。

警车来到目的地后,六十余名警察将27号住宅重重包围,狙击手也在指定高地准备就位。

十分钟后,特警强行破开这间民宅的门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进房内……

福建省公安厅用如此大的阵仗来执行“啄木鸟”行动,那这位抓捕行动的目标是何人呢?。

这次行动的目标人物名叫刘招华,已经被全国公安机关追捕整整9年了,多次侥幸逃脱。

而现在,他就在这间民宅内,被福建省公安人员牢牢锁定。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

那么这个刘招华到底何许人也,会让公安机关如此劳师动众地追捕?

此次“啄木鸟”行动是否能成功?他又有怎么样的结局呢?

今天,给大家聊一聊刘招华这个“谜”一样的人物。

一、“能人”刘招华

刘招华的家乡就是福建省福安市。

16岁那年,因为家里贫困又父亲早逝,母亲承担不了刘招华的学费,他只好中专辍学跟着他大哥去做了一段时间修车工。

刘招华实在忍受不了他大哥的暴脾气,就只好另谋出路,把目光投向了军队。

那年部队招兵,刘招华谎报年龄,成功应征入伍,成了福州边防支队的一名士兵。

由于他在部队表现积极,被上级领导赏识,两年后给他提供了前往福州武警学校学习的机会。

从武警学校毕业之后,刘招华还被提干成为了排长。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2)

(武警学校时期的刘招华)

年纪轻轻便被提了干,而且还是当年那批学员当中最早被提干的,也是唯一一个。

刘招华此时前途似锦,可见他当初有先见之明,没有选错道路。

可就当刘招华的前景顺风顺水之时,在1988年,他被武警福州边防支队行政记过处分和团内严重警告处分。

原来,刘招华在此期间担任代理司务长,竟然贪污了145.15元的公款被发现。这样的处罚合情合理,但也给他军旅生涯添上了污点,前途尽毁。

在外人看来这是件很可惜的事,可刘招华并不这么想,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精心计划。

刘招华做司务长期间做账时,故意暴露自己贪污的事情,好被核查人员发现。这是为什么?他岂不是自毁前途吗?

性格决定一切,刘招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他见识过福州这个大城市的繁华之后,已经不满足部队这“可怜”的待遇了。

但是当时部队规定,服役满15年才能转业,而他才在部队待了7年。

23岁的刘招华迫不及待地去“花花世界”大展拳脚,于是出此计策,让自己提前离开部队。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3)

不得不说刘招华头脑足够灵活,但是没用到正途上。

如他所愿,第二年便转业成功,被分配到了老家福安的市人民法院成为了一名法警。

刘招华确实很有能力,两年时间内表现优异,凭借自己出色的交际能力,被调去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

这一下刘招华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可以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了。

他很快在招商引资期间,与一个台湾的合伙人,一起开办了一家“宏发塑胶有限公司”的工厂。

刘招华似乎很有经商的头脑,短时间内就赚了不少钱,在工厂旁边盖了一栋三层别墅。

这栋别墅花费了共70多万元,在那个年代的福安算得上是顶级的奢华。

有了豪宅,豪车自然不能少。刘招华为自己置办了三辆豪车,每天上班都换着开车到法院里,久而久之,自己都觉得过于招摇了。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4)

(刘招华的别墅与工厂)

短短三年,刘招华从一个小法警摇身一变成为富商,发家致富的速度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难道他真的是一个天才,样样都行的能人?

刘招华为了能一心一意下海经商,更是辞去了在法院的工作。

之后几年,刘招华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财富越来越多,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一切看起来都似乎那么的平静,直到有一天……

一日,警方收到了线报——毒贩在此地出没。

缉毒警将计就计,假冒买家和毒贩接头。

这次“做生意”的两个人,是长期贩毒为生的陈文印和张明辉。

他们急于出售手上的5公斤冰毒,被警方人员查实。

双方在约好的地点进行毒品交易时,早已在四周布下天罗地网的警察突然冲出,一拥而上将陈文印和张明辉逮捕。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5)

(左:陈文印和右:张明辉)

法院立刻对这二人走私冰毒案进行审理。人赃并获,二人无法抵赖。

但是对于毒品来源,他们却拒不交代。

当庭,二人被判处死刑。

这时,在法庭听众席的一个角落,有一个人正在默默地关注着整场审判过程——这人就是刘招华。

或许大家会觉得奇怪,刘招华一个做塑胶生意的商人怎么会如此关注一宗走私冰毒案?这和他能有什么关系?

然而接下来的真相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二、“面具”下的真相

背后的真相是,刘招华便是陈文印和张明辉走私冰毒的“供应商”!

这二人被判死刑后,才将刘招华的名字抖了出来。

原来,刘招华当初兴办工厂全都是为了掩人耳目。

他之所以把自己的工厂与别墅都建在了赛岐镇苏阳村,是因为这里紧邻赛江,顺江而下就是去台湾最快捷的霞浦海港。

刘招华借用此地利优势,一直在暗地里做着走私的不法生意。

这正是他能在两三年积累巨额财富的原因。

如果一旦东窗事发,别墅内有一条密道,刘招华只需要90秒就能登上赛江上的一艘快艇,便可逃之夭夭。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6)

可刘招华不是转业军人嘛,还做过警察,怎么会成为毒枭呢?

这还得从他被武警支队处分那年说起。

刘招华在一次外出工作中结识了一个台湾人。二人一见如故,结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刘招华将自己童年的不幸经历,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

这个台湾人意识到刘招华是一个不满现状,一心想要发大财、衣锦还乡的人。

后来,这个台湾人给刘招华上了一节冰毒制造的“启蒙课”,告知冰毒在台湾非常受欢迎。

此外,他交给了刘招华很多关于冰毒制造的相关资料。

这是刘招华第一次知道冰毒这种东西,对它充满了好奇。

于是这个台湾人就拿了制造冰毒的原材料麻黄素,进一步诱导他来制作冰毒。

几天后,刘招华在一家宾馆,用自己买来的化学实验器材,两三个小时就成功制造出了冰毒。

这使这个台湾人惊讶万分:刘招华一个中专都没毕业的人,竟然会有如此的天赋。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7)

(冰毒)

前文有讲到过,刘招华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交学费才辍学,并非是学习不好。

他在学校非但成绩优秀,尤其是在化学方面的竞赛还拿过奖项。

一定程度上讲,刘招华就是化学方面的天才。

这时的刘招华还没有认识到冰毒能带来多大的利益,将制造出来的冰毒全都交给了这个台湾人。

但首次尝试便轻易成功,大大满足了刘招华的虚荣心,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罪恶的种子。

之后,刘招华一手策划自己贪污专业,招商办厂。

这都是他棋盘上走的“重棋”。心思之狡诈,可见一斑。

刘招华和台湾人合伙,开办了“宏发塑胶有限公司”。

这个公司表面业务是进口塑料加工,实际上一直都在走私龙骨酒、汽车等物品。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8)

而刘招华真正开始做冰毒生意,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大陆严打走私活动时期。

当时,海外塑料的进口被严格控制。这让刘招华的工厂损失惨重,他的收入也直线下滑。

那个台湾人也在这敏感时期,与大陆断绝了联系。

虚荣心强烈的刘招华不允许自己的“事业”就此毁于一旦,决定另寻出路。

也就在这时,陈文印走进了他的视野当中。

在刘招华当兵时,两人便相识了。

陈文印主动找到刘招华,问他能不能搞到一批冰毒,自己要走私到台湾、日本等地。

正是通过陈文印,刘招华这时才知道冰毒居然能带来这么大的利润。

刘招华震惊了:怎么自己以前就没有察觉这是个赚大钱的“机会”?

于是,刘招华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制造冰毒。

当时,国家对制造冰毒的原材料麻黄素的监管非常严格。

但刘招华这个化学天才另辟蹊径,绞尽脑汁找到了代替麻黄素的化学物质,研发出了新型的冰毒。

这个冰毒的对人体的危害性,要比之前的更加猛烈。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9)

刘招华一口气就制造出了30公斤的冰毒,并将一部分交给了陈文印。

凭借几年的武警和法警经验,刘招华深知大陆对毒品打击力度,在内地销售太冒险。

他让陈文印只能与台湾人做交易,毒品只在台湾贩卖。

然而“猪队友”陈文印赚钱心切,把刘招华的嘱咐当了耳旁风,立即将其中一公斤的冰毒转手卖给了一个长乐人。

正因为如此,陈文印才被警方给盯上了。

这才有了前文警察假扮“买家”引蛇出洞的抓捕大戏。

当得亲眼目睹陈文印与张明辉被宣判死刑后,刘招华这才意识到了大陆对毒品的打击力度不是闹着玩的。

他料定陈、张二人会为了自保出卖他,回家后带着20万现金从密道逃跑,扔下了刚和自己结婚的女大学生和孩子。

不出刘招华所料,陈、张在狱中供出了毒品来源,戴罪立功以换取减刑。

当警察破获刘招华的毒工厂,并冲进他的别墅时,早已人去楼空不知去向了。

三、一代“毒王”

刘招华逃脱之后,警方在大街小巷都洒满了他的通缉令。

但是两年过去了,刘招华如人间蒸发一样,依然不明踪迹。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0)

那他藏哪了呢?

原来,刘招华逃出福安后,就到了雪峰寺里烧香拜佛躲避警察追捕。

谁会想到一个毒贩会去寺庙呢?

他在求佛期间,为自己想出了一个惊天的大计划。

刘招华离开雪峰寺后,来到了当时中国毒品重灾区的广东省普宁市。

到了之后,他发现这里的街道上也有通缉令。

无奈之下,他只好前往海南的三亚,躲了一年之久。

一年后,刘招华判断普宁那边的风头没那么紧了,再次回到普宁寻找自己的“生意伙伴”。

一番打听后,刘招华得知当地的最大毒枭是陈炳锡。

陈炳锡本来一直有一个固定的毒品来源,是缅甸“金三角”那边的大毒枭谭晓林。

这个谭晓林在缅甸“黑白”两道都很吃得开,还有一支270人的私人武装,实力雄厚。

可恰巧此时,全世界都在严控麻黄素的使用。

这给了刘招华与陈炳锡搭线的机会。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1)

谭晓林主要是制作海洛因的,对冰毒这种新型毒品兴趣不大。

海洛因成瘾性更高,但是冰毒的利润要更大。

没有了麻黄素制作出的冰毒,陈炳锡一下子断了“货源”。这让他陷入了苦恼。

正在陈炳锡发愁之际,刘招华主动上门了。

得知刘招华能不靠麻黄素生产冰毒,两人一拍即合。

由此,新一代“毒王”诞生了!

陈炳锡给了刘招华强有力的经济支援,刘招华也没有让陈炳锡失望。

短短两个月内,刘招华制作出了1吨的冰毒!

不过,这远远不能满足刘招华庞大的野心。

他有更高的“志向”:建一个能制造出10吨毒品的巨型工厂。

1吨的冰毒很快就通过陈炳锡脱手,销售到了海外。

有了这一大笔巨额资金,二人马不停蹄要干一场更大的生意。

几个月后,刘招华走火入魔一般疯狂的生产冰毒,竟然生产出了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30多吨冰毒。

刘招华看着自己制作出的堆积如山的冰毒,甚是有成就感。

心中暗暗琢磨起来:一个属于他的“毒品时代”到来了!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2)

正在刘招华为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之时,一个令他惶恐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谭晓林贩毒集团在大陆运输毒品途中,被我公安干警截获并抓捕。

警方通过谭晓林顺藤摸瓜,发现其中一批108.85公斤的海洛因进到了陈炳锡在广东的仓库里。

广东警方用雷霆之势,丝毫不给陈炳锡反应机会,便冲进了广东的仓库,将他与贩毒集团一干罪犯一网打尽。

警方从仓库中收缴了那批海洛因,又发现了旁边一间可以的仓库。

当警察撬开了那间仓库的大门后,眼前的一切让多年经验的缉毒老警惊愕了——仓库中竟然堆满了大约12.36吨的冰毒。

要知道,之前缉毒警查获的冰毒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几百公斤。

这12.36吨可是全世界所有查获的冰毒数量总和的两倍之多,价值55亿美金啊!

可警方不知道的是,这还只是刘招华制作的冰毒的三分之一。

而其他19吨的冰毒,已经在第一时间被陈炳锡卖了出去。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3)

(缉毒警销毁毒品)

经过警方鉴定,这批冰毒是用新型的合成技术生产而成的。

这与两年前福安市的“刘招华冰毒案”,使用的技术相同。

毫无疑问,那个在逃两年的“毒王”刘招华再次浮出了水面。

警方在仓库中找到了一张印有“刘森”名字的货物保管单,上面的地址在“广东总统大酒店88号”。

警方断定,这个“刘森”很有可能就是刘招华的假名。

便衣警察立刻出动,前往该地址进行核查。

与此同时,警方派出大量武警对市区的交通要道、进出关口采取戒严,排查每一辆过往车辆。

刘招华做过武警,具有一定反侦察技巧。

在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之时,他带着装满20万元现金的密码箱,骑了一辆不起眼的自行车,急匆匆地从小路逃出了普宁市。

四、法网恢恢

狡猾的刘招华再次逃过了警方的“法网”。

他为躲避追捕,一连更换了多个落脚点,几经周转来到了青岛。

此时,刘招华已经掉入“钱眼”,逃亡中依然无法不低调,还在找机会发大财。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4)

此时,中国的福利事业刚刚起步。

刘招华认定这是难得的机遇,身负巨款之下还是忍不住购买。

之后,他更是索性在当地承包了十台机,做起了福利业务。

谁曾想,他运气着实不错,几个月后居然中了一等奖,一百万元。

一向相信命运的刘招华认为这是上天在眷顾自己,是时候该“东山再起”了。

刘招华一番精心盘算后,来到了广西省桂林市。

刘招华认为自己命中缺木,就用了“刘森”做假名。

在他看来,桂林两字有三个木,将会成为自己的福地。

刘招华花了重金,找人为自己造了一张假的身份证。

从此,他又改名换姓为“李森青”,明目张胆地在桂林露面,甚至招摇过市。

彼时,国家号召西部招商引资进行西部大开发。

“李森青”瞅准了机会,以迫切渴望开发西部的投资商人的身份,与桂林当地的政府要员,以及社会名流接触起来。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5)

李森青”在当地成立了一家名叫“森森”的公司,还与临桂县政府签了一份高达3亿元的投资合同,之后频繁上电视、上报纸风光无限。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毒品一本万利的快感还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本性难移的他利用临桂县政府对自己的信任,索要了当地的一片区域种植红豆杉,并让政府在旁开凿了一个山洞来让自己存放货物和搞科研。

实际上,刘招华把这个山洞变成了自己新的“毒品工厂”。

而在此时,陈炳锡也招供了,再次提供了关于刘招华的线索。

为了打破这个巨大的毒品销售网,公安部发布刘招华的A级通缉令,悬赏金高达三十多万,并在各大媒体与电视台上循环报道。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6)

(刘招华的通缉令)

过于招摇的刘招华终于自食其果。

一次酒店聚会期间,电视上正好播放了这张通缉令。

一人还饶有趣味地对他说:“你看,电视上那个人长得和你真像。”

刘招华笑了笑,点头道:“是啊,是很像我!”

聚会结束从酒店出来后,刘招华回到了自己的别墅马上收拾东西要再次逃跑。

虽然他在酒店时外表从容不迫,实际上内心已经慌乱如麻。

多次上电视的大商人“李森青”很快就被人认出:与通缉犯长得一模一样。

警察得到举报后,立即前往调查,却再次扑了空。

刘招华这次没有第一时间出城,而是在桂林的山上找了个山洞躲藏。

半个月后,狂妄自大的刘招华在逃离山洞时,竟然在洞口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以此来挑衅警方。

正因为他的狂妄自大,也给自己招来了最后的恶果。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7)

(刘招华第三任妻子李晓青)

在与刘招华交手的9年时间,警方早已了解了他的行事风格和犯罪心理。

当刘招华再次逃离后,警方便判断他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也就是他“事业”的起点——福建福安。

果不其然,警方24小时的密切关注下,终于在福安市区发现了刘招华的身影。

而他此时,正躲在自己第三任妻子李晓青所租的民宅内。

目标锁定后,这次刘招华插翅难逃,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始的“啄木鸟”抓捕行动。

这一次,警方没有再给刘招华任何机会,当特警破门而入后,刘招华还在睡梦中便被当场抓捕。

正如刘招华后来所讲,那一刻属于他的“毒品时代”就此结束了。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8)

被捕后的刘招华依然很狂妄,很不配合公安干警的盘问。

他态度嚣张,让警方列出一个想要知道的问题的单子,说想回答的会答复,不想回答的警方不要妄想了。

更令人可笑又可气的是,刘招华在监狱期间毫不知错,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说出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言论:

我的毒品不给国人消费,只给外国人消费。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应该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除此之外,刘招华还认为自己没逼任何人吸毒,这不是他的错。

或许刘招华生产的冰毒没有让中国人吸食,但是他为了自己谋求更多的私利,通过毒品残害了世界上很多无辜的人。

正因为中国人曾经是毒品的受害者,才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在世界其他地方重演。

2009年9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经最高法院审判,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这个不知悔改的“毒王”一生。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19)

【总结】

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长傅是杰曾经这样评价刘招华:

“如果他不走制毒贩毒的道路,而是研究化学方面的东西,应该说是个天才。”

是啊,刘招华本来就是一个化学天才。

他在部队以及法院的时候,本来可以将自己的化学天赋施展在更广的用途上,为国家做贡献。

犯罪分子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血赚3000多万)(20)

(伟大的缉毒警)

而且,他在军队和法院都有优越的表现,足以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的。

“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刘招华始终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他为谋私利甘心堕落走上犯罪道路,到最后仍然妄图用国家民族大义来标榜自己是一个“英雄”,这是可悲的。

毒品使世界上无数的人家破人亡,又有无数的缉毒英雄牺牲在缉毒战场上。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编辑:托马斯

责编:Thali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