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支持的什么教(林丹汗也被尊为成吉思汗)

戴鸿义曾说“林丹汗对内实行统一漠南各部、重树宗主大汗的权威,对外实行联明抗金,以挽救危局,竭力维护北元政权和蒙古民族的利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林丹汗支持的什么教(林丹汗也被尊为成吉思汗)(1)

其实在史书中对林丹汗的评价都不高,明朝认为他沉溺酒色而清朝对其也是全面否定。就连蒙古史书,也认为他“心中生嗔,而化六国为乌有”。直到建国以后,对于他的评价才有所改观。

(一)、蒙古统一的后行者

林丹汗的称号是“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可以说他与铁木真同被称作为成吉思汗。而其本人也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十三岁便即大汗位也是蒙古的末代大汗。

自元朝以后,蒙古帝国四分五裂,各自为政,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统一。所以也面临着逐步的衰弱与瓦解,林丹汗找准契机,想要再重现属于自己民族的荣耀。

1. 余威尚存,举步维艰

只有内部形成铁板一块,才能有多余的精力和实力去征战四方。他与铁木真所处的境地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同样是民族分裂,同样面对着的是女真政权。只不过一个是金国,而另一个则是后金。相对而言,林丹汗的境遇还要占领优势。

因为他是黄金家族的成员况且本身又是大汗,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已然不复蒙古帝国之荣光,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力。还有一点就是,后金的实力要远远弱于金国。再者,汉人政权明朝之实力也要远远高出南宋。

林丹汗支持的什么教(林丹汗也被尊为成吉思汗)(2)

在明朝兵部尚书萧大亨的奏折中曾写道“幼憨嗣立,懦弱未威”,在林丹汗初任时,只有察哈尔部以及漠南蒙古听从其支配。而北方的喀尔喀蒙古以及西方的卫拉特蒙古,还有东部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以及南方的明朝都是其敌对势力。

2. 攘外必先安内

“虎墩兔憨为虏中名王,尤称桀骜”,这是林丹汗二十三岁时率领喀尔喀诸部劫掠明朝时,大臣所上的奏疏。以此不难看出,林丹汗已然开始了统一蒙古之路。为此,他还在赤峰兴建了都城又颁布了《图们汗法典》以约束蒙古各部。

在获得明朝的互市权以后,林丹汗的野心逐步显现。他开始为自己上尊号,第一个就是成吉思汗,第二个就是金轮法王。这些举动,都表面林丹汗有着想要统一蒙古各部的野心。但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一直在挖蒙古的墙角。

比如科尔沁以及内喀尔喀,纷纷选择与后金联姻。对于想要恢复霸业的林丹汗而言,这无异于当头一棒。明朝开始用“以西虏反制东夷”的套路,用金钱收买林丹汗,想让他帮着自己钳制努尔哈赤。

但因为林丹汗的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所以他的能力非常有限。而且,又不停的猜忌手下各部与后金的往来活动。科尔沁部正式转投后金阵营,而孝庄太后正是蒙金联姻的牺牲品。“塞外霜早, 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林丹汗开始逐步的西迁并且进一步控制漠南。

林丹汗支持的什么教(林丹汗也被尊为成吉思汗)(3)

各部落均不愿忍受其统治,于是纷纷都倒戈向了后金。此时的林丹汗,真可谓是孤家寡人。蒙古各部集结数十万兵力再加上后金的武力支持,准备讨伐林丹汗。他逃到青海,部下损失殆尽。而当其试图再次东山再起之时,却死于了天花。

(二)、只识弯弓射大雕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说,这三样林丹汗都不具备。铁木真起兵之时,人口不过百万而军队则只有十余万众。数年之间,便打垮了拥有千万人口,百万之军的金国。林丹汗则拥有四十余万铁骑,而后金就算是入关之时兵力也不过十余万。拥有一副好牌的林丹汗,就这样打输了。

1. 民心之所不向

《孟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如果林丹汗没有意图统一蒙古,那么各部的台吉都是土皇帝。而且也不用派出兵丁,为其攻伐。而想要统一,必定会触动其利益。毕竟,谁也不愿意受人管束。

后金崛起以后,各部的首领为了抢先下注,纷纷与努尔哈赤建立联系。这使得林丹汗,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他着手对各部的台吉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这等于自己将手下之人,逐步的向外推去。

“服从者养之,拒敌者被杀”,因为内喀尔喀部朝秦暮楚所以林丹汗开始洗劫他们的部落。一时之间,各部人人自危。随后,后金与其手下的两个鄂托克建立联系。林丹汗想要讨伐之际,他们顺势归属后金。

正是因为林丹汗的猜忌,使得许多部落都开始变得惶恐万分。他们害怕有朝一日,林丹汗的铁拳会朝自己身上挥舞。在一步步的过程中,大家开始与其貌合神离,离心离德。这也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林丹汗支持的什么教(林丹汗也被尊为成吉思汗)(4)

当时斡难河源头大会时,铁木真率领各部起誓,大家都是带着国仇家恨。因为金国实行的减丁政策,令其痛苦万分。反观后金,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压榨蒙古各部。反倒是林丹汗,不断的得寸进尺将他们推向了敌手。

2. 利益分配不均衡

林丹汗明里暗里的从明朝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而这其中有一部分还是经过互市得来,就像一块蛋糕如果一个人全部侵吞,那么必定会引起众人的不满。这无异于自掘坟墓。蒙古右翼各部与明朝通好,因此能够得到其“市赏”。

林丹汗西迁以后,将所有的市赏尽归己手。这引起了崇祯皇帝的不满,也使得各部落有许多怨言。而且还逐步的废除了当地的许多官员,致使他们带着自己的部落投靠后金。此时,林丹汗所辖属的五个鄂托克都归降了后金。

在军事方面,右翼各部自然不是林丹汗的对手。但是他的倒行逆施,几乎将蒙古的王公大臣悉数得罪。既然自己没有能力讨伐,那么便可以利用后金来牵制林丹汗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被动摇。此时的他,便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三)、离心离德,难以服众

在铁木真的推动下,蒙古放弃了原始宗教萨满而转信藏传佛教。但是大部分人都信奉格鲁教派,而只有极少数的部落信仰噶举教也就是红教。宗教对于蒙古的影响根深蒂固,而黄、红两教的冲突也是由来已久。就像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与逊尼派,冲突不断。

林丹汗支持的什么教(林丹汗也被尊为成吉思汗)(5)

1. 改变宗教信仰

公元一六一七年,在西藏喇嘛呼图克图的劝说下,林丹汗宣布改信萨迦派也就是红教。但此时黄教在察哈尔部以及漠北蒙古中的影响,已然根深蒂固。所以此举,自然是难以服众。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都有些许的抵触情绪。

信奉黄教的蒙古各部,对林丹汗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管理左翼的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因此数次与林丹汗发生冲突,最终其率领三千部众归顺后金。这在当时,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开始陆续的有人步其后尘。

既然决心统一各部,就不应该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首先顺应各部族的利益,既然大家都信奉黄教,那么自然是不会允许一个红教的支持者对自己吆五喝六。可以说宗教改革,为林丹汗后来的覆灭埋下了很深的伏笔。

他既想使所有人都听从自己的命令,还不愿意将自己的蛋糕分割出来。那么这自然是难以服众,当改信红教之时他就应该想到以后的结局。果不其然,此后各部落与其貌合神离经常是阳奉阴违。

2. 外交政策是失利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他与林丹汗之间起初并无很大的矛盾。反倒是林丹汗因为觊觎明朝给的封赏,所以开始与其交恶。在书信中,他的口气非常之大。称自己是巴图鲁成吉思汗,并且还不断的蔑视努尔哈赤。

如果一昧的与明朝交往,或许也不至于沦为众矢之的。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来就是被人利用的棋子,反倒想要自己做主这自然是天方夜谭。“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我当先处里后处外”。

林丹汗支持的什么教(林丹汗也被尊为成吉思汗)(6)

他想要先解决内部矛盾,但明朝每年花费数百万两白银以使其钳制后金,明朝皇帝自然不愿意。林丹汗霸占了右翼的市赏,这令明朝“尽革其赏”,而后他又开始进犯明朝边境。逼迫其恢复市赏。

虽然得到了眼前的利益,但林丹汗却失去了一个军事同盟。在斩杀明朝军民数万人后,崇祯皇帝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所以,在后来皇太极率军攻打林丹汗时,他们自然是坐山观虎斗,不再愿意为了这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白白葬送士兵。

结语:

不可否认,林丹汗具有一定的执政能力。但是他太过于计较眼前的利益,太过贪财。同时,急功近利,不能步步为营。

同为成吉思汗,他不但不能灭亡女真政权反而死于敌手。这与民族矛盾也存在着部分关系,当时的金国对于蒙古高原各部而言都是面部可憎的。两者拥有很深的民族矛盾,反观后金他一直采取的是与各部交好的政策。所以,林丹汗的势力,先从内部瓦解殆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