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

花格子大象艾玛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大象艾玛出门散步时,顺便救了一个被堵在洞里的蝴蝶。

被救出来的蝴蝶特别感激艾玛,表示自己以后会报答艾玛,但艾玛却觉得,你一只小蝴蝶,拿什么来报答我一头大象呢?

但没过多久,艾玛就遇到了难题,外出散步时他不小心走上了一条岔路,后来岔路倒塌,他被困在了悬崖边的山洞里,出不去也上不来,因为离伙伴比较远,所以尽管他使劲喊救命,却无人回应。

他灵机一动想到蝴蝶,于是喊了蝴蝶几声,没一会蝴蝶就飞来了,然后艾玛请他叫来自己的伙伴们,帮忙把他拉出山洞。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1)

蝴蝶很快喊来了艾玛的伙伴,于是大家齐心协力把艾玛救了出来,艾玛感慨道:“没想到一只蝴蝶,竟然能救一只大象。”

这个故事是艾玛系列里,我女儿最喜欢的,每次翻出这本书,都要反复再三让我给她读。

而这个故事的原型是伊索寓言的一则故事《狮子和老鼠》,所以当女儿读到南希 • 埃克霍尔姆 • 伯克特和兰德 • 伯克特这对母子重新演绎的《老鼠和狮子》时,她特别兴奋,于是我陪她又反复再三读了无数遍。

《老鼠和狮子》的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是一对母子。文字作者是兰德 • 伯克特,这是他的第一本书。在这本书中,兰德 • 伯克特用温暖的语言演绎了《伊索寓言》中这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图画作者南希 • 埃克霍尔姆 • 伯克特是美国著名画家。她最受欢迎的插图作品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72年),该书荣获当时的《纽约时报》畅销书及凯迪克奖银奖。

其实我一直不理解女儿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直到我俩反复阅读《老鼠和狮子》时,我突然就理解了她。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2)

在年幼弱小的孩子眼里,蝴蝶和老鼠因为体型娇小,和他们形象相似,而这个和他们形象类似的动物,竟然能去拯救一个庞然大物,这种强烈对比,刷新了孩子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自信。

所以这个经典的故事,无论情节怎么变幻,无论那个年代的孩子,只要阅读一次一定会爱上,因为他们在故事里能看见自己,看见未来。

我想这大概也是南希 • 埃克霍尔姆 • 伯克特和儿子兰德 • 伯克特选择共同演绎《伊索寓言》里这则经典故事的初衷:希望用绘本里的真善美来喂养孩子,丰盈他们稚嫩的心灵。

经典故事被重新演绎,很容易被认为“新瓶装旧酒,不伦不类”,但联合低音出版的这本《老鼠和狮子》却在原版故事基础上,多了一丝人情味,更适合孩子阅读。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3)

下面我就来介绍下这本经典寓言故事改编的绘本《老鼠和狮子》的3大优点:

一、绝妙逼真、惟妙惟肖的插图,培养孩子的美感

凯迪克大奖评审团曾说:“绘本图画首先要具备优秀的艺术技巧,图画能够巧妙完整的呈现出书的故事,风格要与书的主题相契合。”

所以曾获凯迪克银奖的南希 • 埃克霍尔姆 • 伯克特,作为《老鼠和狮子》的插图作者,书里的每一页插图,单独拎出来都可以当做艺术品欣赏。

而且因为是母子合作,所以插图和文字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孩子阅读时,书里老鼠和狮子灵动跳跃的形象以及对周边环境的细致勾勒,除了让孩子感到趣味,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美。

而这种美的感受是潜移默化的,父母不用多说插画多么美,只要孩子多看兼具美感的绘本,审美自然会慢慢提升上去。

南希 • 埃克霍尔姆 • 伯克特的绘画注意光、影与深度的把握,既注重现实的细节,又在内容上呈现出奇幻、永恒之感。而这一特点在《老鼠和狮子》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老鼠被狮子抓到时,狮子毛茸茸的尖爪子,上面的毛发用肉眼都能看清楚,这种细致逼真会给孩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4)

全书最美的一幅插图是某天下午狮子想去猴面包树下打盹休息,落日夕阳,映照得整个天空都变得红彤彤起来,古韵盎然、蜿蜒交错的大树在夕阳照耀下,若影若现的光影相互交错。而且多次阅读后,我发现一个细节,夕阳照着那面树有若隐若现的红色光线,而背面却没有,这样明暗对比,可见作者的用心。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5)

松居直曾说:“图画书的画,具备超乎一般人想象的重大意义。”

所以一本好绘本,它的插画比文字更重要,不但要衔接故事,还要让孩子感受艺术美,而这些,《老鼠和狮子》的插图都做到了。

二、绘本里处处隐藏的细节,藏了作者对孩子的呵护

因为《老鼠和狮子》改编自经典寓言故事,所以父母只要带孩子读一遍,就能掌握大概的故事。

但既然重新演绎,必然会加入作者对世界和孩子的全新理解,而作者对孩子的种种用心,就藏在了绘本的细节里。

首先书名,原版故事是《狮子和老鼠》,之后改编的很多版本也是《狮子和老鼠》,这题目没错,但会让我们觉得狮子是主角,但实际上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老鼠。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6)

所以兰德 • 伯克特重新演绎时,把题目调整为《老鼠和狮子》,虽是简单前后调换,但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原本弱小的老鼠变成了主角,更能让孩子感同身受。

为对应这点,封面也换成了老鼠插图,而且作者把封面封底设计成了一幅画,只要摊开就会发现封面封底是一幅完整画面,封面是老鼠,封底是狮子,而且老鼠形象比狮子要大。这样设计对比,更能让我们认识到谁是主角。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7)

说完封面,我们再来看内页,内页部分有大片留白,有父母会觉得留白浪费纸张,但实际上绘本里的留白大有用处。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8)

书里只有三页画面铺满,其他全部有留白。

正如松居直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里说:“绘本的留白处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写着诗。”

《老鼠和狮子》里的留白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孩子在故事外可以编织属于自己的故事。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9)

此外,作者还为这本书设置了灰黑色框线,框线设计为寓言故事增加了一层客观真实的特性。

但整本书如果都加框线,难免显得太沉闷,所以作者特意在最后一页设计了老鼠突破框线的场景,既打破平衡、活跃画面,又为故事增添了一抹意料之外的趣味。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10)

因为最后一页的内容实际是狮子的梦境,但老鼠突破框线这一设计,打破了梦境与现实,增加了奇幻感。

三、经典故事的内核加上作者的重新演绎,让孩子在故事里看见自己

说完插图和绘本里的细节,我们再来看被重新解读的故事。

其实故事讲起来很简单:一只老鼠不小心跳到了狮子身上,狮子一把抓住它,想要吃掉它,但老鼠苦苦哀求,并表示某一天或许狮子会需要它。听到这句话,狮子嘲笑了老鼠,然后放了他。

之后过了一年,狮子去散步时不小心掉到猎人的陷阱,他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闻到狮子气味的老鼠赶到,用尖尖牙齿啃咬了网绳,救了被困的狮子。被救的狮子这才开始正视身躯娇小的老鼠,并表示愿意和它做朋友。

对世界和自我缺乏认知的孩子,往往会通过迁移的方式来学习,比如他们会把玩乐上得到的成就感,迁移到学习上,从而愿意刻苦努力。

母狮子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另类演绎老鼠和狮子)(11)

所以孩子阅读《老鼠和狮子》时,他们会同样运用迁移方式,认为老鼠身躯小小,却能帮助别人。我虽然也弱小,但也能帮助别人。通过认知迁移,孩子会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成就感,从而增加自信。

在绘本里看到自己的孩子,会从绘本里汲取向上的力量,而这也是我们亲子阅读的意义。

这本《老鼠和狮子》虽然是经典寓言故事的重新演绎,但却能给孩子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喜爱绘本阅读的父母们不容错过!


现在这本《老鼠和狮子》参加京东的满减活动,满100就能减50,所以如果凑单,或许半价30就能拿到这本书,超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