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抗战中的西南联大)

全面抗战开始,高校内迁。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随后,长沙遭到日机轰炸,学校被迫西迁昆明。1938年4月,学校改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其前后存在8年多,口号“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何兆武、许渊冲等大师,也曾是西南联大的学生。

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抗战中的西南联大)(1)

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抗战中的西南联大)(2)

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抗战中的西南联大)(3)

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抗战中的西南联大)(4)

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抗战中的西南联大)(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