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育苗

繁殖方法有实生、嫁接、高压、靠接、基尖组培等,以小苗嫁接繁殖最好,掌接法操作麻烦,已渐被淘汰。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1)

1.嫁接育苗

(1)砧木苗的培育以共砧为主,选用生长势强的如白梨、解放钟等的种子,大量育苗可从罐头厂获得种子。种子易丧失发芽力,洗净晾干后即播出苗率高。贮藏时可用洗净阴干的种子--份与干沙两份混合,放置阴凉干燥处贮藏半年后发芽率仍达70%~ 80%。

苗圃地以土层深厚、易排易灌、略带沙质的水稻田为好,早地苗木主根发达,但侧根少。播前上地要经过深翻和施足基肥,整成宽1m左右、沟深15em以上的蛙。播种量撒播

每公顷1500~ 300kg,宽幅条播750~ 1500kgo每公顷种子约360(解放钟)~500 粒(白梨等)。要浅播和适当遮荫,否则发芽率不高。据观察,播种后盖土1cm以上者,发芽率只有75%:如播时把种子压入土中不盖土只盖稻草,发芽率达90%~95%.幼苗期喜荫。怕夏季干热。播后搭荫棚,或在行间套种绿豆,均能明显提高出苗率,幼苗生长也较好。另外,要尽量争取早播。以利越夏。种子发芽后,要逐步把稻草抽稀,以防曲颈和梢枯。当年秋冬季要进行间苗和移苗。经8~12个月的培育,苗木高30~40em.干粗0.8cm以上时,就可嫁接。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2)

(2)小苗嫁接方法热区枇杷小苗嫁接的方法有留叶切接、剪顶劈接,舌接和芽片贴.接等,其中以留叶切接和剪顶劈接法较常用。

➊留叶切接法12 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将一年生以上的砧苗基部留1~2片以上叶片剪干切接,每段接穗长3~5cm、具单芽或双芽。接后用薄膜条包扎嫁接位和接德的上切口,芽眼和其余的穗段不密封。接后约15~20d就可发芽,注意经常抹砧,做好苗地的排水工作,促进嫁接苗生长良好。2~3年生的砧木无法留叶的,则采用“倒砧切接法”。即把离地面20~30cm处的砧干剪断3/4并折下,使上下仍有少量皮部和木质部相连.在断口处切接或插接。待接穗长出的新梢充实后,再把其上的砧术枝叶剪除.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3)

❷小苗剪顶留叶劈接法禍建 莆田果农用此法快速育苗,从播种到出國只需15~16个月。注意早播、施足基肥和加强管理,保证大多数的砧苗在第二二年早春干粗达o.7~0.8em以上。2月中旬到3月下旬,把幼砧上正在萌生、尚未充实的春梢剪顶1/2~2/3(此处的精粗可达1em左右),然后用3~5cm长、具单芽或双芽的接穗在顶端劈接。接后包扎薄膜条保护(方法同切接)。一般接后 10多d就可发芽,成活率约80%~ 90%,当年秋季嫁接苗高度超过60~ 70cm,可供出圃定植。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4)

2.茎尖组织培养育苗方法要点是:

(1)培养材料及其处理剪取 1~1.5em长的嫩芽,把茎尖修成0.8cm左右。用饱和漂白粉澄清液浸洗,然后移入超净台,用0.1%升汞水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后,剥成2~

5mm的嫩梢尖作为接种材料。以夏梢停止生长已--段时期、面秋梢尚未萌发的芽状态成功率较高。

(2)成苗阶段的培养茎尖成 苗经历萌动、展叶和发枝三个阶段。各阶段都受培养基、光照和接种材料米源及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基建在MS 6 BAO.5mg/L. NAA 0.Img/L GA20.1 ~ 0.2mg/L培养基上能顺利展叶,而后转接到MS 6-BA0.25mg/L :IAA0.05mg/L中抽枝。

(3)成苗后的培养及移植无性 苗长到1~2cm时切下,转到不含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20d就可生根。生根后的小苗长到适当大小时移出培养瓶外培养.移出前打开瓶塞,在较强光照下锻炼数天,便苗健壮,然后移入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土培。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5)

(二)建园

1.因地的选择及开垦枇杷适宜在山地 栽培,以坡度不超过25C.上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不过于粘重、含碱植质多的红、黃壤地上生长结果最好。风害和冻害是枇杷分布的限制因子,沿海和海岛地区要选避风的地方建园,并背靠防护林,有冻害的地方建园要注意小气候的选择。山地要修好登高梯田、排灌设施和道路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并做好.挖大穴、施足基肥等工作。平地果园要防止积水,最好深沟高畦或筑墩救培。

2.栽植11月至翌年2月是热区枇杷定植的最好时期。移植时苗木应带上球,或根部沾泥浆保湿,并剪去叶片的2/3,以减少水分挥发。需长途运输的,要做好苗木的包装工作。

株行距一-般为 4~5m,每公顷种植450~600株。注意浅植,栽后充分浇水以保证成活。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6)

(三)果园管理

1.幼树管理及整形幼龄果园管理的目的是促进营养生长、提早投产,同时形成良好的树冠,为今后高产、优质和便于管理创造条件。幼树以氮肥为主勤施薄肥(大约每隔两个月施肥:一次),以加速树冠形成。幼龄果园宜间作套种,春季种大豆,花生,夏、秋季栽甘薯、蔬菜等作物。

我国台湾省果农多采用杯状形或空心圆头形整枝,以增加结果面积、减少风害和便于管理。①杯状形:多用于坡地风大地区和适合开张性的品种(如田中等)。苗木定植后,离.地面高40~60cm处留4~5个侧枝培养主枝向四面伸展并拉成与主干呈40°~50°的角度。

第二年在主枝的适当位置留3~4个亚主枝,并将主干截顶,培养成无中心干的杯状形。以后需在主干中央保留若干侧枝遮荫,以免主干或主枝发生日灼;②空心圆头形:适宜于平地深厚土壤果园和直立性品种(如“茂术”等)。苗木定植后在主干离地面30~ 40cm处留3~4个主枝,以后同样留2~3层,层间距约60cm,各层主枝需保持均衡生长。最后主干截顶,使植株不再增高。形成空心圆头形。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7)

2.成年树管理要点

(1)施肥和土壤管理成年树年施肥 4次,其中采果后和春梢萌发前要施重肥约占全年施肥量的70%~ 80%。肥料的种类常用的有人粪尿、饼肥,堆肥、垃圾土、火烧土、鸡粪和化肥等。氦肥多时果较大,但色泽风味较淡:钾肥较多时,糖分增加,但肉质较粗。因此要适当搭配,-般山地果园每公顷可用氮180-220kg.磷150~ 180kg.钾180~ 220kg.

成年树的土壤管理多用清耕法,每年除草松土6~8次。使土壤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和吸收,并有保墒防旱的作用.秋冬季在树冠外围地面上翻耕(深10~15cm),增加透气性和保水能力。雨季枇杷园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烂根和树头附近茎干的病害发生。秋冬季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引水灌溉一,二次。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8)

(2)修剪采果后(5月)和花芽分化结束时(9月)进行。剪除衰弱、病虫、重叠、交叉,下垂的枝条和枯枝等,剪口要平。对采果枝或短截枝长出的新芽疏留2枚,徒长枝也应剪除或短截。(3)疏花穗和疏果疏花德和疏果是枇杷增大果实和防止大小年结果的有效技术措施。在10月上向至11月初花穗已明显、但尚未开花时疏折花穗,有冻害的地方也可不疏花糖,而等到疏果时一-并进行,通常一个枝条上有4德者,需疏去1~2穗,有5穗的要疏去2穗。大果形品种要适当多疏。先疏叶片少和发育不好,或有病虫害的花穗,并掌握去外留内、去迟留早、去弱留强和树冠上部多疏的原则,抽穗率高的“大年树”要多疏。疏花穗一般用手从基部把花糖折除,叶片尽量保留。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9)

在日本有疏花耆的做法,分以下三种方式:①摘除花穗的上半部;②摘除基部两个支轴和顶部两个支轴,保留中部3~4个支轴:⑧在上面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把留下支轴上的先端花蕾摘除。通常大果形品种每穗仅留2~3个支轴,中小形品种每穗留3~5个支轴,保证以后每亩有4~6个果。

枇杷坐果率高,即使已疏花糖,还存在结果过多的问题。疏果有明显增大果实、使果实大小均匀、成熟期一致、提高果实质量和便于采收的作用。福建莆田疏果多在二月下旬前后,当残花落尽、幼果有蚕豆大小时进行。先折去部分过多果穗,然后连穗疏果粒,将病虫果、畸形果、小果,过密果疏去。大果形的品种(如解放钟等)每亩疏留4~6粒,小果形的品种(如森尾早生等)每穗疏留6~10粒。树旺、叶片多的粗壮结果枝可适当多留,:要留下果穗中段的果实,并注意选留大小均匀的幼果,使将来的成熟期--致,便于采收。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10)

(4)套袋套袋的目的是为 了防止果面出现锈斑,预防裂果、日烧和病虫鸟害。以1月上、中旬至2月进行套袋防锈效果最好。纸袋用旧报纸制成,并涂上植物油(如棕榈油)以延长纸袋的寿命。袋角留有通气口,防止果实腐烂。套袋后,在纸袋上部用小铁线缚扎,可提高效率。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11)

(四)采收

枇杷成熟的标志是果实 充分长大,果面和种子充分着色,果肉组织软化、酸量降低和糖分迅速增加。枇杷花期长,要分期分批进行采收。枇杷果肉柔软多汁、皮薄、易脱毛,易被碰伤而降低贮藏性能和商品性。采果用的篮、箱要铺垫草纸或其他柔软材料,要有果梯和采果钩,工人采收前把指甲剪平,采果时要手摘果柄,防止触摸果面,并轻放轻拿,浅装轻挑,以防止碰压。外运和出口的果实,在果园就地选果、包装,减少机械仿和绒毛脱落。套袋的果实最好连袋运回室内打开分级包装。

枇杷营养及施肥技术(枇杷的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