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翠亨新区工改情况(翠亨新区争当排头兵)

8月12日,中共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召开,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动员讲话。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展欣宣读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通知》。

作为中山镇街代表之一,中山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代表翠亨新区上台作了表态发言。

中山翠亨新区工改情况(翠亨新区争当排头兵)(1)

中山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梁克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中山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对全省改革开放大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翠亨新区作为省赋予的特色平台、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东承”战略桥头堡,有条件、有决心,更有责任在中山建设实验区的新征程中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作表率,争当改革创新的探路者。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建设好实验区的金钥匙。在市委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翠亨新区将全面对标深圳转变思想作风,大力弘扬中山先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聚焦制约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障碍、深层次问题,加强系统性学习、前瞻性思考,用好用足省级下放的权限,形成一批有改革创新、能攻坚突破的硬招实招。只要是有利于新区突破瓶颈、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都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向上争取,坚决打破一切瓶瓶罐罐,为中山建设实验区“杀出一条血路”。

二是在“六个一体化”上作表率,争当融合互动发展的排头兵。翠亨新区将坚定不移实施“东承”战略,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深入分析论证实施路径,联动深圳前海、东莞滨海湾新区,努力在建设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中取得实效。

在营商环境方面,学习复制前海经验,探索与前海人才的职业资格、职称等事项互认,推动与深圳实现更多“跨城通办”“湾区通办”,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产业方面,围绕深圳“20 8”产业集群,优化新区“4 X”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重点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实现东西岸产业优势互补、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创新方面,在中山对接深圳多个创新平台的同时,加快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港,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在理念、体制、制度等全面提升新区创新能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在规划方面,充分依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国家(深圳)智库资源,加强与深圳前海等地规划的对接研究,合作布局融合互动发展平台,积极构建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一体化融合发展规划体系。

三是在自身建设上作表率,争当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翠亨新区将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以实验区建设牵引带动其他工作齐头并进、共同提升,努力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全力腾挪发展空间,总结前期“工改”经验,充分借鉴佛山顺德、东莞先进经验,系统解决“工改”的资金、技术、人员不足等关键难题,走出新区“工改”新模式。

全方位提升环境品质,坚决完成水污染治理硬任务,全力打造兰溪河生态人文示范片区,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底蕴,打造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对标学习深圳在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理念,深化与深圳在教育、医疗、文化、人才服务等领域合作,力争布局一批湾区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提速建设香海路、新客运码头等基础设施,积极参与“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接下来,翠亨新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部署要求,以更强的政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更昂扬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推动实验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更好助力中山在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中走在前列。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苏芷妍 雷海泉

【通讯员】王锡炎

【作者】 苏芷妍;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