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批评孩子的错误才最有效(要讲究方式方法)

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您作为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我想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批评孩子。

确实,批评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行为的界限,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教育方式。

但一味地批评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批评也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常常是用打骂、否定、嘲讽等方式让孩子感到羞愧、丢人,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比如:

“这么做丢不丢人?”“笨死了!”“一天天就知道给我惹麻烦!”

如何批评孩子的错误才最有效(要讲究方式方法)(1)

但其实这种方式通常收效甚微,孩子一听就当做了“耳旁风”,不把家长的批评当回事,不愿意做出改变,严重的会产生抗拒、叛逆心理,故意犯错给父母看。

著名心理学专家周梵说:“无论是亲子还是伴侣,人总习惯通过让对方感到羞愧的方式让对方反省以及改变。但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而羞愧感偏偏是扼杀力量最快的方式。所以评判谴责他人,就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

批评孩子时,最不该做的一件事,就是破坏孩子的自尊心。

这些年新闻中,因被父母批评指责而离家出走、动手反抗、甚至跳楼轻生的孩子越来越多。

其根源在于批评没有适度,破坏了孩子的自尊:

贬低孩子、贴标签:“笨蛋”、“懒人”、“什么都不会”、“要你有什么用”……

不分场合地训斥打骂孩子,丝毫不给孩子留面子。

不管孩子如何努力,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忽略不见,始终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

如何批评孩子的错误才最有效(要讲究方式方法)(2)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长期对于孩子的否定以及人格攻击,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对自己的价值感、存在感产生怀疑。

当然,还有一些过激的孩子可能会恼羞成怒,为了维护自尊而奋起反抗,故意不听话。

其实孩子的内心是十分敏感脆弱的,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是父母对他的评价和态度,孩子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

如果父母的批评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反而会破罐子破摔,不听父母的管教,任由不良行为持续。

父母应该注意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维护自己的“名誉”,注意言行,由内而外自发地往好的方向发展。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地铁上,一个小男孩在吃东西。

妈妈看到后问他:“孩子,假如地铁上有三只羊,中途进来了一只狼,那么地铁上还有几只羊呢?”

小男孩自信满满地说:“我知道这个,地铁上没有羊了,因为羊被狼吃了。”

妈妈很神秘地说:“不对哦,还有三只羊,因为地铁不能吃东西。”

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默默地收起了零食。

这位妈妈用智慧的语言,既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启发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所在,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如何批评孩子的错误才最有效(要讲究方式方法)(3)

所以说,批评教育孩子时,要深入孩子的内心,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孩子自我完善的动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犯错误、表现不尽人意的时候。

想要孩子知错能改、变得越来越好,并不是只能用指责打骂的方式。

多给孩子一点耐心与时间,用温和的提醒、暗示,孩子反而能够做到自我反省,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主动自发的改变,比家长说教后再采取行动来得更彻底、更有效。

如果必须要批评孩子,家长也要掌握分寸,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保持情绪的冷静。

如果大声指责、言语难听,孩子只会想逃离“现场”,而不会认真听父母的说教;

其次,批评的言语不宜太多,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就事论事。

不翻旧账、不唠叨、不人身攻击,明确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言简意赅是为了避免孩子出现听觉疲劳,从而把父母的话当做耳旁风。

最后,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肯定孩子的优点。

如何批评孩子的错误才最有效(要讲究方式方法)(4)

家长批评孩子前,可以先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帮孩子发掘心灵深处的那个“正面的自我”,用优点带动不足,孩子更有动力改变。

比如想帮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可以先表扬孩子某次表现出的认真细心;

教育孩子,不能总盯着缺点看。家长要懂得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鼓励和赞赏,会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