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真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篇)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什么样的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而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

2019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MERS病毒虽然均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但基因结构存在差异,其传染性比SARS和MERS大,但致病力较弱,病死率较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真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篇)(1)

2

新型冠状病毒从哪里来的?

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但来自蝙蝠的病毒需要进入某种半野生状态的哺乳动物体内继续进化,经过一定的突变和重组后传播到人类。目前对于中间宿主有不同的说法,穿山甲是可能的中间宿主之一。所以大家要拒绝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真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篇)(2)

3

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出现什么症状?

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经过1-14天的潜伏期,可能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根据病情的轻重,该病分为轻症型、普通型、重型(包括危重型),其中80%的患者感染后表现为轻症/普通型。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等一系列症状。但也有一些感染者一直都不会出现症状,也就是只感染不发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初期的很多表现类似流感和普通感冒症状,所以,准确判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流感或普通感冒,需要到医院进行病毒核酸或血清抗体检测才能区别开来。

4

哪些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容易成为重症患者?

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有较大的风险转为重症,所以以上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5

患者痊愈出院后需要注意什么?

刚出院的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有发生其它感染的风险,建议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注意佩戴口罩。有条件者可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居家隔离,与家人分餐饮食,注意卫生习惯尤其手卫生,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四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6

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包括无症状的感染者、轻症患者、普通型患者和重症患者。即只要有感染,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野生动物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比如蝙蝠、穿山甲。

7

野生动物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比如蝙蝠、穿山甲。

首先,近距离飞沫(包括气溶胶)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飞沫就是人打喷嚏、咳嗽等喷出来的唾沫或其他分泌物,大约喷溅距离为2米。第二,密切接触,比如与患者接吻拥抱。第三,手接触了受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比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污染的电梯按钮、桌面、门把手等,然后受污染的手又去摸眼睛、鼻子和嘴,就可能感染上病毒。其他传播途径,比如粪-口传播、孕产妇分娩时传给其新生儿等,目前都还缺乏证据。

8

新型冠状病毒会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吗?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在环境中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但主要传播途径是近距离飞沫(包括气溶胶)传播,远距离空气传播没有任何证据,所以基本不用担心这个病毒会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比如你在大街上走,只要保持与任何人的距离都在2米以上,则基本没有被传染的风险。

9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发病前4天到发病后(治愈前)接触过的人,尤其是近距离接触的人,比如共同生活工作的家人、同事、同学,一起聚餐聚会的人,同乘汽车、轮船和飞机的人,都属于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属于有很高风险的潜在感染者,这其中又以与患者近距离(2米以内正面面对)交谈过的人风险最大。所以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隔离(包括集中隔离和自我居家隔离)观察,隔离时间为该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即14天。

10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热、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没有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作为传染源,所以发现后需要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经两次连续、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可以解除隔离,如果核酸检测仍为阳性,要继续集中隔离观察。集中隔离期间如果出现了临床症状,要及时转为确诊病例,及时转送到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治疗。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

出品 | 武汉市江汉区科学技术协会

编辑 | 小江

来源 | 武汉市江汉区科学技术协会

投稿 | 517051365@qq.com

【版权归“江汉科协”所有 转载请标明来源】

【来源:江汉科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