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陈华


寇即强盗或外来侵略者,古往今来,无论谁引寇入室或挟寇自重,一定会被汹汹民意骂个狗血喷头。为何这个不祥的字眼用在他的身上,反而成就了他一生的荣耀。他是“借寇”一词的本尊,凭着文武备足、军政双优的多面手,为人厚道的大格局,被刘秀倚为萧何2.0,百姓生怕他离开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官,争着向秀哥请求续任。他出自上谷大族,一出仕便担任郡功曹。在别人看好王郎的时候,他主动为刘秀说项。归刘后,他的才能令邓禹倾倒,赞为奇才,荐为河内太守,这才让刘秀有了征战天下的稳固后方。他曾临危守温县、斩使定高平,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再后来,他两镇颖川,安地方、和上将,书写了新版的将相和传奇。他就是东汉初年能吏美政的典范,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在封建专制长达二千多年的中国,官本位无处不在,人们对清官廉吏的渴盼不啻大旱之望甘霖。清官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循吏列传》,这些循吏无一不是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地方长吏,他们安靖地方,打击权贵,为民作主,振兴经济,对农业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良多,所以清官循吏在历朝历代都是网红顶流。本文的主角恰是一位在改朝换代之际出现的循吏典范。

本文主角的寇姓,在中华姓氏榜上是排名第二百七十二位的多源多族小姓,现在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寇姓出自官职司寇(古代主管刑狱的高官),得姓始祖为西周初年的司寇苏忿生,苏忿生本与苏妲己同族,却坚定地站在了周武王一边,绝对是位站队正确的明白人,他的司寇当得也挺明白,其子孙便骄傲地以寇为姓。可惜,寇姓虽经过近千年的传承,一直没能发扬光大,到了两汉之际,愈发式微,多亏出了一位文武备足的牛人,将此姓彰显了一下。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1)

这个牛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其执政能力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百姓争相向刘秀请求“借寇”一年,希望他能留下来,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对此,读者大大都是深谙历史的,自然不会以为当地百姓要开门揖“寇”。此公就是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行第五的心月狐、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大族子弟慧眼识人

寇恂,字子翼,生年不详。寇恂虽是上谷望族,但族中子弟众多,要想越众而出,寇恂必是凭着过人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让族中长辈见识了小寇的本事,这才将其推为族中翘楚。

史书中对寇恂早年的事迹没有任何记述,笔者只能从新朝末来说起。

寇恂应邀出仕后,凭着家族势力的支持和自身能力的展现,直接担任了本郡功曹。功曹是郡县长官的主要佐吏,顾名思义就是负责考察记录郡县其他属吏工作业绩的官员,有点类似今天的组织部,重要不重要读者大大心里自然有数。

寇恂办事老成持重、顾全大局,很快就受到了同为望族出身的太守耿况的器重。他的那个“有志者事竟成”的军事天才儿子耿弇也非常喜欢小寇叔叔,总是找他交心,诉说成长中的烦恼。传统剧中总爱上演的土客矛盾在耿、寇之间竟然全无踪迹。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2)

公元23年,新鲜出炉的更始皇帝刘玄派出多路使者招抚天下,其中到达河北的使者许诺“先降者复爵位”,吸引了一大拨畏惧刘玄势大的持币观望者投资更始股。

更始使者来到上谷,对着耿况就是一顿降者保官爵的忽悠。耿况曾是王莽堂弟的同学,但与王莽其实并不熟,自然不会为已经逝去的莽哥卖命,更不会抱着前朝的“朔调连率(改名狂王莽自创的上谷太守)”不放?于是,耿况态度无比端正地向使者汇报工作,并按要求上缴旧版太守印信。

按照规矩,接下来使者的正确操作应该是,将印信留个档,然后再以更始政权的名义颁发给耿况,此后一切照旧。至于是不是重新制作一款印信,书上没说,笔者也不敢妄断,想来像更始政权这样君弱臣强的草台班子,是不愿费那功夫的。

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使者大人没有收够红包,还是有什么特别算计,竟然没有丝毫发还印信的意思。这下,上谷郡就连“坚决拥护更始皇帝英明领导”的红头文件都因无法用印而不能如期下发了,郡里的其它工作也瞬间停摆。

对于此事,使者丝毫不急,耿况却急得火上房,他担心使者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更怕自己的官位不保,就找寇恂紧急磋商。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3)

此时的寇恂也急,印信是他恭恭敬敬地捧着交上去的,现在使者不发还,几个意思啊?别看寇恂人如其名,平时一副恂恂(恭谨温顺、小心翼翼)如也的样子,可一到关键时刻,立马变得果决异常,像长了翅膀一样会飞起来。他请耿况放心,印信自己能够交出去,就能够收回来,绝对完璧归耿。

寇恂点齐郡兵前去面见使者,请求他立即归还印信。使者看到馆驿内外全是上谷精兵,不免心中害怕,但自恃天使(皇帝派出的使者)身份,仍倨傲地问:“汝想咋的?”寇恂平静地说:“我不想咋的,只是觉得您是天使,宣示的是天子威信,怎能出尔反尔,难道是想让天子失信于天下吗?”见使者没有回声,寇恂立刻以使者名义传召耿况。早就在驿馆外候着的耿况一进来,寇恂也不和使者废话,直接抢过印信授于耿况,分分钟完成了交接。使者虽是天使,却没有长翅膀,自然飞不出上谷军汉的包围圈,只能乖乖地按照流程承制拜官,让耿况成功改换了门庭。

从这件事中,耿况和寇恂都嗅到了危机,都对更始朝廷充满了疑虑。耿况决定派儿子耿弇去面见刘玄求证其是否为应命之主?寇恂由使者的作为觉察到更始朝廷极不靠谱,未心能够再造乾坤。

在去面见刘玄的路上,耿弇巧遇刘秀,两人一番神聊,耿弇这才知道面前的刘秀才是天下之主,于是倾心相交。

不久,耿弇回到上谷,第一时间找到寇恂,和他细说了见到刘秀后的情景,强烈表达出欲归刘秀之心。耿弇注意到寇恂听得很认真,并不时点头,知道老寇与自己心有戚戚焉,就请他去劝老爹拥护刘秀。一直苦盼明主的寇恂不是没有动过投奔刘秀的主意,但他是个谨慎的人,在没有和刘秀直接打过交道之前,他宁肯多观望一下。今天听了自己颇为看好的耿弇称赞刘秀“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寇恂不觉心动。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4)

寇恂约上同僚闵业等人一起劝说耿况拒绝王郎的招揽。在他们将耿弇讲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正为前途发愁的耿况后,见其仍为王郎势大犹豫,寇恂厉声道:“王郎凭空起事,毫无根基与威信,虽然一时得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和渔阳郡一起,共率精兵南下拥戴刘公,必能轻易消灭王郎这样的跳梁小丑!”耿况见一向老成持重的寇恂、闵业等人都站在刘秀一边,特别是上谷大族寇氏的代表寇恂又如此说,当即下定决心拥护刘秀。

说动顶头上司后,寇恂又受命前往渔阳做彭宠的工作。彭宠早就被吴汉等人说动,与寇恂自然一拍即合,双方绕开挺谁的原则问题,很快就如何挺刘等具体事项达成一致。寇恂马不停蹄地赶回上谷后,第一件事就是从驿馆中薅出王郎的使者,咔嚓一刀了事。然后,寇恂就和耿弇一起率军南下,沿途斩杀王郎委任的官僚将校,打包送给刘秀当投名状。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5)

寇恂一行在广阿(在今河北隆尧东)追上刘秀。对于雪中送炭的幽州突骑,刘秀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自然不吝赏赐。当即拜寇恂为偏将军,赐号承义侯。就这样,寇恂顺利地加盟了刘秀集团,开始追随刘秀平叛创业。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6)

寇恂是个颇有学问的世家子弟,在刘秀军中,他与邓禹最谈得来。两人可谓一见如故,相交甚厚。这主要是因为,两人皆出身望族,都是学问渊博和理想丰满的人,且都曾干过组织工作深谙识人之术。邓禹给寇恂的评语就是“身负奇才,足当大任”。

后勤主官饷馈不绝

刘秀在平定河北后立即挥师南下,抢占了位于今天河南北部的河内郡,开始与更始政权隔河对峙。这里也曾是寇氏先祖苏忿生的封地。当时,更始大佬儿朱鲔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洛阳,与刘秀针锋相对。同时在并州地区也驻有数以万计的更始军,双方互为呼应,对河内郡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可以说,河内郡的形势不是不利,而是相当不利。

刘秀当时的敌人多如牛毛,暂时腾不出手来对付洛阳之敌,可又不愿放弃河内郡这个战略要地,就想选择一个足以胜任河内太守重托的干才,他为此征求邓禹的意见。

邓禹想都没想就说:“昔日汉高祖让萧何守关中,从此专心山东之事,再无西顾之忧,这才能够最终战胜项羽。如今河内北通上党,南压洛阳,地险民富,就是明公的关中后勤之地,必须找一个能文能武的人坐镇,才能确保无虞。寇子翼文武备足、军政双优、牧民有方,足当此任!”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7)

一向信服邓禹阅人眼光的刘秀立即召见寇恂,和他详谈一番后就拜其为河内太守,准其代行大将军事,将河内之地的军政大权统统交付给他,并郑重其事地叮嘱道:“河内富足安定,孤业将兴。昔日高祖以萧何镇关中,今孤以河内授子翼,转运馈饷、训练士卒、击破外敌,一切皆拜托汝了!”寇恂并不推辞,郑重地接过太守印信,含泪辞出。

走马上任的寇恂知道军情紧急,一刻也不敢耽搁。他下令河内各县立即将青壮组织起来,讲武习射,作为预备役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随时准备支援前方作战,保障河内安全。他还命人砍伐山中竹条(彼时气候与今时不同,山中仍有大片竹林),制造箭羽百余万支,同时还在山坡草泽处养马二千匹,用于军需。同时,他还想方设法发展生产,收取实物地租四百万斛,统统解运前线,努力做到馈饷不绝。

公元25年初,朱鲔听说刘秀再次北上平叛,致使河内空虚的消息后,立即派遣讨难将将军苏茂和副将贾强率军三万人渡过大河进攻温县,企图一举拔掉河内郡这颗威胁洛阳安全的眼中钉。

时刻关注着洛阳动静的寇恂,听说苏茂出兵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前往温县救援,同时,他还让各县召集兵壮,一起会师温县。手下将佐见寇恂一副急急火火的样子,就劝他等各县兵壮集齐后再出兵温县。寇恂却说:“救兵如救火!温县是河内郡的屏障,一旦失守,河内就守不住了。我等受主公重托守卫河内,岂能因为兵少而不敢击敌?”说完,他率先驱马冲向温县,众将士感念太守平日恩义,也毫不迟疑地催马跟上。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8)

见到援兵在第一时间赶到,温县守军士气大振,苏茂只得停止攻城,转而准备与寇恂激战。

第二天早晨,两军刚一交锋,偏将军冯异率部与各县的兵壮先后赶到了,一下子就让寇恂的腰杆子壮多了。不过,寇恂深知自己一方人数虽众,但大多是没有训练几天的民壮和新兵蛋子,面对苏茂的精兵强将,赢面并不大。于是,寇恂决定借助援兵之势,诈一下敌军,争取能收到奇效。

于是,寇恂让手下士卒一面大声鼓噪“刘公兵到”,一面打出刘秀临走前给他留下的旗帜。这下,绿林旧将苏茂有点毛了,他可是知道刘秀本事的,打死他也不敢和刘秀面对面较量。就在苏茂犹疑之际,寇恂率军冲向略显松动的敌阵。冯异见状,也率军助战,最终一举击破苏茂。

随后,寇、冯二人率军猛追。苏茂一路狼狈逃回洛阳,贾强死于乱军之中,手下的数千士兵不是被杀死,就是做了河伯的甜点,还有一万人当了俘虏。寇恂和冯异二人遵从刘秀的安排,将敌人赶走后就得胜回军。那边厢的朱鲔不明底细,还以为刘秀真的找他来报杀兄之仇了,赶紧关城闭户,小心防守。

捷报传至河北,刘秀大喜道:“寇子翼真是不负所托,凭着那么点兵真就守住了河内!”

诸将听后,也非常高兴,有了河内这个稳固的兵源补给地和后勤供应地,何愁大事不成。于是,他们纷纷乘机劝刘秀称帝。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当时的情势下,河内定则天下定,刘秀称帝的一个重要倚仗正是寇恂如约守护了河内安全,搞好了河内建设,确保了河内供应。

主政一方相忍为国

刘秀称帝是高兴一时的大事,日常军需才是必需长久操持的难事。刘秀军四出征战,需要的粮食自然多多益善,摊到河内的供应压力绝对不是一般的大。对此,寇恂从不抱怨推诿,而是亲自督促粮秣转运工作,发现畜力不足(战争年代,好一点儿的牲口都从军了),就组织人力拉车,奔走于各个战场,确保粮秣络绎不绝地如期送到,让前线将士不愁吃喝,甚至那些文武百官的禄米也常由他接济。没办法,谁让刘秀除了名声好外,家底实在太薄了,只好能者多劳,让寇太守操心呢。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9)

刘秀捧着寇恂千方百计筹措来的粮食,每每感动不已,他可是实打实地种地小能手,自然知道眼前的一粥一饭,皆来之不易的道理。为此,他多次赐书慰劳嘉奖寇恂,俨然将其视作萧何2.0。这让寇恂在刘秀集团的威望愈来愈高,寇恂左右的人走路都有点发飘了,寇恂本人也不免沾沾自喜。

由于寇恂平日里注重儒学,所以在儒生中口碑极好,一个叫董崇的儒生见寇恂最近有点喜不自胜,就善意地提醒道:“皇朝初立,四方未定,人心难测。君侯跨据大郡,内得人心,外拒强敌,威名传于天下,未必是福,恐有小人谗间,不免惹祸上身。君侯应该向萧何当年镇守关中那样,遣子弟随陛下出征,以安上下之心!”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顿时让寇恂清醒过来。他对董崇的话深以为然,先是上表称病请求引退,正在用人之际的刘秀对此当然不准。接着,寇恂又请求调任军职,刘秀还指着河内的粮食给官员发工资,哪肯自断财路?最后,寇恂将一直跟着自己历练的侄子寇张和外甥谷崇派到刘秀军前听命,这个可以有,也让刘秀非常高兴,当即量才录用,擢升二人为偏将军。

即便如此,生性谨慎的寇恂依然不放心。第二年,他又使出一招杀手锏,主动拦截了一次越级上访,刻意对上访者打击迫害。按说,这种事只要寇恂想捂住,完全可使出72般手段将其消弥于无形,可此事偏偏让刘秀很容易就知道了。关于上访内容,史上只字未提,显然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抑或是吹毛求疵无中生有的事。寇恂拦访的深意不难理解,就是效仿自己的爱豆萧何刻意搞的一次自污秀。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10)

刘秀接到举报后不得不处分,就如刘邦听到萧何贪占民田后不得不处分一样。但是,刘秀已从寇恂之前的一系列作为中感受到了寇恂此举的用意,于是,他对寇恂的处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是免职休养了事。一些对寇恂羡慕妒忌恨的人见寇恂这个方面大耳的正面角色也有吃瘪的时候,内心不免小小的激动了一把,也就不再抓住不放了。

不久,颖川人严终、赵敦和密县人贾期一起聚众起义,这给了刘秀重新起用寇恂的机会。于是,他力排众议,当即任命寇恂为颖川太守,让其和破奸将军侯进一起率兵前往镇压。几年来,寇恂走南闯北,见过的大场面多了,对付这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毛贼还不是手到擒来。果然,寇恂一招破敌,顺利斩杀贾期(前有贾强、后有贾期,难道这些贾姓族人是约好了来给寇恂送人头的吗?),连带着荡平了颖川郡,让这个两汉时期的智库顺利归入刘秀治下。刘秀接报大喜,封寇恂为雍奴侯,食邑万户。

公元27年,刘秀又遣使拜寇恂为汝南太守,并命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助寇恂讨伐汝南盗贼。对于汝南平叛,寇恂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一面积极进剿平叛,一面发挥自己向来好学的优势,在汝南郡内广建乡校,聘请能讲授《左氏春秋》的老师,教授生徒,他自己也时常客串学生,在公务之余到乡校聆听老师讲学。千万不要小瞧教育的作用,很多人就是读《春秋》而明大义的,时间一长,郡内教化大行、风气歙然,盗贼之事竟消弥于无形了。

当然,寇恂之所以在汝南能行教化而治民,主要是刘秀一方的形势日益向好,有更多余力得以兼顾长治久安的大事了,作为一位有大格局的能吏,寇恂提前擘划并力行推进教育治郡,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笔者曾经说过,汉时的文武分野并不明显,出将入相才是当时士人的最高理想。寇恂也不例外,满腹才华的寇恂虽然在地方长吏的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但一刻也没忘记为将的理想。这不,当公元31年执金吾朱浮转任他职后,寇恂就愉快地接任了这个曾令刘秀梦寐以求的职务。之后,他又带着这支仪仗鲜明的京城卫戍部队,追随刘秀远征陇西军阀隗嚣。

听到刘秀忙着得陇望蜀的消息后,位于中原腹地的颖川郡又乱起来了,那些藏匿于深山荒野中的盗贼纷纷出来冒泡,这让刘秀有点不淡定了,毕竟那里离他的老家南阳太近,万一战火再度波及南阳和洛阳,岂不又要震动天下吗?

于是,刘秀对身边的寇恂说:“颖川迫近京师,必须早日平定。子翼做过一任颖川郡守,熟悉那里的情况,也只有你才能迅速破贼!”寇恂也不推辞,回道:“颖川之民素来剽悍轻捷,虽人才辈出,但也不乏狂狡之徒行险取利,他们一定是听说陛下远征陇蜀,一时不能回京,致使京师空虚,这才乘机作乱。一旦听说陛下回军南下,这些家伙必然惶惧归命。臣愿请命为王前驱,誓破此贼!”果然,听说刘秀和寇恂双双驾临颖川,那些盗贼瞬间变得各种不好了,可想了想也没地方去,就洗净脖子投降了。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11)

刘秀进入颖川,召集父老叙家常。父老们听说刘秀还没有任命新的颖川太守,又看到前任哥寇恂正在皇帝身边,立刻争相请命:上次寇君在颖川呆得时间太短了,请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好好打造一个全郡无贼的模范颖川。

刘秀见状,也乐得顺水推舟,就将寇恂留在长社(在今河南长葛东),命他镇抚当地官民,并接收安置降人。一向任劳任怨的寇恂深感父老厚爱,立即脱下戎装,借鉴在汝南的经验,大兴教化,发展经济,使百姓安居乐业、知礼明道,逐渐走上了一条和谐发展之路,为颖川文教兴隆、人才辈出埋下了伏笔。寇恂美政在颖川遗惠久远,“借寇”一词也因此成为后人挽留循吏清官,称美其政绩的著名掌故,一点儿没有开门揖盗、引狼入室的意思哟!

两次治颖的寇恂留下不少可圈可点的美政,后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一则相忍为国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寇恂第一次主政颖川的公元26年,当时,寇恂听说执金吾贾复的部将在郡中杀人,立即下令将其拘捕。那个家伙杀了人也不害怕,大咧咧地跟着郡卒进了牢狱。在他看来,国家初建,制度很不完善,面对军人犯法,大多将将相护,充其量关几天或打几军棍也就算了。哪知道寇恂却将这家伙押到闹市明正典刑,再次让乱了许久的颖川百姓知道了什么叫律法无情。

杀人偿命,此事寇恂做得没错,可是却让年轻气盛的贾复受不了了。他怒冲冲地对左右说:“我和寇恂都位列将帅,他凭什么因为此事杀我手下,莫不是有意针对我吗?如果让我见到他,一定和他单挑!”寇恂知道贾复不会轻易和自己善了,更担心与贾复的矛盾会激发河北、南阳两派的潜在矛盾,就决定从此不再和贾复照面。

听说贾复带兵要经过颖川,他就提前率众出迎,还没等到贾复,他就称病先回,让手下代为迎候。他还专门给贾复的部队准备了足够的酒食,命手下热情接待。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颖川官吏释放出来的十足善意,那些披星戴月的军汉们也很满意,一个个吃得酒足饭饱,哪还有心气去找寇恂的晦气?贾复对此也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像对待敌人那样匹马单戟地杀进郡中去找寇恂吧?他只是生气寇恂不给面子,和颖川官吏又没仇。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12)

寇恂的苦衷后来被他的外甥谷崇上报给刘秀,刘秀很担心,决定出面调解。他让人召寇恂觐见,寇恂来后,发现贾复也在座,刚想回避,刘秀却抢先道:“如今天下未定,你们两个都是朕的爱将,为何要私相争斗?今日,朕愿意当个和事佬,希望你们能够忘记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并力为国!”说完,他挽起两人的手握在一处。

贾复其实已从朋友处听说了寇恂的态度,知道他杀部下是为了严明法纪,并非针对自己,相比之下,自己太小家子气了,如今皇帝出面调解,还不就坡下驴,更待何时?于是,君臣三人痛饮一番。随后,寇恂与贾复共乘一车回家,前嫌尽释,结为挚友,上演了一出东汉版的将相和。

也正因为此事,很多人都钦佩寇恂的格局与气度,认为这才是宰相应有的风范。

劝降使者斩将下城

中原形势一片大好,陇右一带却仍是烽火连天。当地军阀隗嚣负险抗命,刘秀派出几拨能臣猛将都未竞全功。寇恂作为河北派的老人,也多次随军出征。

公元34年,刘秀率军亲征隗嚣旧将高峻。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13)

说起这个高峻,也不是个善茬。他是隗嚣部将,拥有陇西精兵万人,占据高平第一城(在今宁夏固原)。本来,刘秀派遣马援前去招降,有了同是出自隗嚣阵营的马援现身说法,高峻觉得投降也不错,就竖起了降旗,大汉连接河西的道路就此通畅。

刘秀的表兄、中郎将来歙很高兴,就承制拜高峻为通路将军,爵封关内侯。此后,高峻隶属大司马吴汉麾下,一起围困隗嚣于冀县(在今甘肃甘谷)。如果就此发展的话,高峻虽然加入革命队伍较晚,但革命不分先后,应该可以顺风顺水地做个功臣。然而,在汉军退兵时,高峻这货却因为舍不得自己的老巢,乘乱逃回敌营,一番声泪俱下后得到隗嚣的原谅,受命拒守陇山。等到隗嚣死后,这货又来了精神,杀回高平关,坚守城池与汉为敌。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兵围困高平,打了一年也未能攻下。也不知道是高平太难打呢,还是耿大将军的手艺退化呢?

如今,刘秀要亲征高平,持不同意见的寇恂诚恳地进谏:“高平只是一座孤城,早晚是汉军碗里的菜。陛下身系国家安危,岂能为了一个区区高平而劳动大驾,一旦有事,天下震动。陛下不如坐镇长安,这里介于洛阳与高平之间,一旦有事也好居中调度。然后,由臣等将兵平叛,方是正理!”哪知道,马上天子刘秀对自己的武力值过于迷信,拒绝了寇恂的老成之见,亲自带兵进攻高平,结果除了证明耿大将军确实没有偷懒外,基本一无所获。

这下,刘秀知道硬打成本太高,决定还是招降高峻为上。他诚恳地对寇恂说:“子翼以前制止朕攻城是对的。朕决定招降高峻,请你去办好此事。如果高峻坚决不降,那么朕率耿弇等将哪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攻下来!”

就这样,寇恂带着刘秀的旨意来到了高平第一城。听说城外的汉军改主意了,高峻不明就里,也派自己的军师皇甫文入汉营,想探个究竟。这个皇甫文是当地世家出身,本该知书达礼的,却仗着打过几场硬仗,丝毫不把寇恂这位汉家天使放在眼里,不仅礼数不周,而且出言不逊,这让同为世家子弟的寇恂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其推出斩首。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14)

看着一向温文尔雅的寇恂好像秒变了一个人似的,诸将还以为寇恂是被皇甫文气着了。他们虽然同样生气,但总觉得不至于因此就斩杀敌使,这也太不讲究了。哪知道,这次寇恂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根本不听众将劝解,严令将刚才还洋洋得意的皇甫文斩讫报来,还冷冰冰地让其副使带着新鲜出炉的首级回城告诉高峻:“皇甫文无礼,已被本使斩杀。你愿降,就速降,不愿降,继续战好了!”副使吓得魂飞魄散,忙抱着首级回城传话。汉军诸将见状无话可说,只得约束众军准备继续强攻。

谁知,第二天一早,令众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高峻以标准的投降动作,惶恐不安地举着降旗到汉营请罪,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叛之心了。

众将都来祝贺,顺便像个好奇宝宝似地询问原因。寇恂笑道:“这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因为我听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一向对他言听计从。此次高峻派他入营,本意是探听我军虚实的,如果他能够举止有礼,说明内心已有降意,偏偏这厮无比张狂,表明其并无降意。既然如此,我以其失礼斩之,一则让高峻失去智囊,二则让他畏惧天威,如此一来,高峻丧胆失智,如何还敢再战?”众将闻言,对寇恂随机应变之能无不叹服。

寇恂是干什么的(寇恂借寇)(15)

公元36年,寇恂不幸病故,谥曰“威”。这个谥号大有深意,由于他的治事能力较强,因此长期担任地方长吏,失去了很多临阵机会,所以不能像吴汉、耿弇等河北名将那样统带千军南征北战,甚至因为早卒,也未能像萧何那样得到燮理阴阳宰执天下的机会。但一个“威”字美谥,说明皇帝懂他,知道他有“服叛怀远”之能,夫复何憾!而且作为二十八宿中的心月狐,寇恂主政一方,向来喜欢成人之美,与心月狐的人设颇为相似,相传心月狐常给人间的情侣制造机会,供奉他的人可以得到美好姻缘。这也使寇恂愈发得到后人的喜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