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筷公勺和分餐(知微见箸看餐桌)

经久不衰的古装剧,在中国历史丰富的朝代背景下算得上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而如此多的人们喜爱并沉迷于此,很多都是被古人的装束、剧情中体现的文化深深吸引,而且,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十分不寻常的特点。甚至,很多人最喜爱看到的就是剧中与饮食有关的剧情,真是一种享受。

一图读懂筷公勺和分餐(知微见箸看餐桌)(1)

还记得中国文坛瑰宝《红楼梦》中的很多剧情更是如此,对于古代礼仪的坚守与严格执行,虽然其中有很多传统糟粕所在,还是依稀给了后人无限的美感。说到饮食,就以《红楼梦》为代表,我们会发现古人的饮食礼仪文化永远会高于饮食本身,这也是古代最重要的社会风气,当然,餐桌上也是体现礼仪最重要的地方。

但是,就连如此描绘细腻的《红楼梦》中,人们依旧忽视了餐桌上最重要甚至承载起餐桌礼仪活动展开的小物件,然而,知微见著下,却更能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饮食礼仪发展之路,这枚物件就是筷箸。

如果,非要国人说出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怕是单从筷箸这一点就能由此引发很多方面的延展。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筷箸背后的历史及意义,也将筷箸视为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经过漫长的研究,筷箸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古代中国礼乐文明和巫卜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社会伦理秩序和个体教养的彰显。知微见“箸”看餐桌,我们日常手中一定会用到的筷箸足以带我们探寻中国饮食礼仪的发展与变化。

一、筷箸文化的起源

“筷箸”中的“箸”就是筷子的意思,也是古代人们对于筷子的称谓。当然,不同的朝代对于筷子的称谓还是不尽相同的。在先秦时期,人们称之为“挟”,也叫做“荚”,秦汉时期,人们称之为“箸”。在当时,人们也只是把筷子当做饮食的一个小巧的工具而已,没有太多有关于筷箸的记载,我们也只能从一些古诗词和史实记载的只言片语中或许些许知识。

在《史记》中记载,商纣时期,称筷子为“箸”,也称“木箸”两汉时期和隋唐时期,人们又称筷子为“筋”,就在诗人李白的《行路难》中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诗人杜甫也在《丽人行》中写道“犀箸厌饮久来下,鍪刀镂切空纷纶”但是,从唐代之后,人们就统一称筷子为“箸”。

而今天,我们惯称的“筷子”也不是没有渊源的,其中的寓意也有着对于祝福的祈求。在明代,有古籍《菽园杂记·卷一》曾记载,吴中船民特别忌讳“箸”的发音,因为,渔民在打猎的时候最大的祈盼就是能够顺风顺水,所以,他们也最忌讳行进中遇到“住”,一旦船在海面上停住了,也就意味着没有了生意,除此之外,他们还很忌讳船“蛀”,因为蛀船同样是无法打渔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渔民开始反其意名之,起名为“快子”。又因大部分的筷箸都是由竹子制成,所以,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就有了“筷子”的称呼。

所以,从筷箸的发展史来看,中国才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也是筷子的发源地,很多人如此评价:筷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外的又一发明。追本溯源,人们运用筷箸进餐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人们一日三餐均离不开筷箸,早就习以为常。

一图读懂筷公勺和分餐(知微见箸看餐桌)(2)

相对来说,中国筷箸文化成为了食文化的范畴,筷箸也就成为了人类三大餐具中最灵活的餐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是因为筷箸能挑、能翻,也可以完成很多餐桌的动作,而且,面对大部分的食材都是“筷到擒来”的状态,而且,筷箸对于人们的手部肌肉的锻炼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都十分有益,且随身携带,人们甚至可以随地取材。

所以,就在这样的发展衍生中,筷箸成为了中国人手中满足日常口腹之欲最重要的工具。

二、筷箸文化背后承载的中国经典餐桌礼仪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来,筷箸文化背后承载的中国经典餐桌礼仪甚至已经名扬海外。而且,随着每一代人对于筷箸文化的层层深入,我们也会发现,筷箸文化才算真正以一条主线的姿态牵动着中国经典餐桌礼仪的发展。哪怕在现今,筷箸文化依旧承载着中国的经典饮食文化。

在不同时期的人们使用筷箸的礼仪中,筷箸不仅是进餐的工具,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饮食中的直接体现,在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使用筷箸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约定成俗的禁忌的。

比如,中国自古的餐桌习惯:吃饭时不能用两只筷子互敲,是对同食者的不尊重;吃饭时筷子也不能插在米饭上,这是祭奠死者的方式;使用筷子一定是一对,不能用不同的两根筷子,更不能存在长度不一的情况;吃饭时禁忌将筷子放在嘴里吮吸;吃饭时也不能用筷子敲碗,是对厨者的不尊重;更不能用筷子快速的夹取食物。由此也能看出,筷箸文化中,很多也是中国餐桌饮食文化的禁忌,筷箸的存在更是在规范餐桌人员的行为。

与此同时,运用筷子,保证了中国古人一直都是同食的状态,如今的国人也喜欢同食,共同的参与感才会保证餐桌上的热闹氛围。由此,很多西方人很是不理解为何一副不起眼的筷箸居然能够完成如此复杂的餐桌文化。

在中国餐桌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礼让,展现出来的基本动作就是用筷箸夹菜给坐对面的人吃,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现尊亲睦友、融洽感情的左右。当一席人共同用餐时,以筷挟菜是主人尊敬宾客最主要的方式,也是体现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的方式。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敬我让、转敬、回敬,自然就会引发很多话题,也更加能调节餐桌的气氛。

一图读懂筷公勺和分餐(知微见箸看餐桌)(3)

除此之外,筷箸的存在,可以让食客们良好的掌握用餐的节奏,而且,筷箸不同于汤匙,人们无法运用筷箸快速进食,由此,在古人看来,更是会让饮食的动作显得尤为高雅,更会放慢餐食的时间和节奏。众所周知,中国人的餐桌上可以承载很多社会活动,由此,在这一方面,筷箸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也正因为这一点,和筷箸有关的一切都成为了中国经典饮食文化的写照。

在如今,筷子居然可以成为很多人规范健康饮食的重要工具,这一点广泛运用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以刀叉为主要饮食工具的过度。在他们看来,筷箸进食可以减慢进食者的进食速度,对于有减肥需求的人来说,没有比筷箸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要好的饮食节制方法。

所以,虽然没有很多经典文化那般绚丽,筷箸文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自身成为了牵动中国饮食文化前进的动力和承载,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三、筷箸文化经历的传承与发展

当然,筷箸体积很小,人们也没有办法在这其中做更深入的拓展,而在其附加文化上,筷箸文化则一直都没有停下传承与发展。

在漫长历史进展中,因为筷箸和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也就被人们冠以了太多美好的寓意,就如同前文所说“筷子”的由来一般,这一点十分符合中国人想要运用日常物品求得吉利的好彩头一般。而且,中国人大多重大的社会活动都会设宴,在这其中,筷箸虽不显眼也十分的重要,古人当然还要对其大做文章。

所以,在被古人视为吉祥物的筷箸通常是方顶圆神的外貌,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八双筷箸寓意大吉大发,十双筷箸寓意十全十美、团团圆圆。筷箸寄托了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

(一)、筷箸寓意美好的婚姻与爱情

在婚礼上,筷箸是吉祥物的存在。在二人感情的各个阶段,筷箸都有自身独到的作用。议婚阶段,筷箸就已登场,是男女之间馈赠的重要礼物之一,在宋代开始,就有了“回鱼箸”的习俗,当男方送给女方定礼之后,女方要回礼“鱼”和箸。在宋代古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在婚俗中,鱼代表生殖,而鱼和筷箸的组合作为回赠礼物,就是表示姻缘中祝殖生子的寓意。在一些地方,筷箸就是求亲的标志,女方父母见筷箸必是求亲之事。

与此同时,筷箸也是爱情的象征,有人把爱情比喻为一双筷箸,男人、女人各是一根,想要幸福,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不离不弃才能共同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承载起生活的风风雨雨

一图读懂筷公勺和分餐(知微见箸看餐桌)(4)

(二)、筷箸寓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很多文人对于筷箸也有着高尚的情感,在很多人看来,正是宁折不弯的外表更像是刚正不阿的君主风范。筷箸寓意无私奉献,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平等而不独大,合作而不争功,同苦而不逃避,双赢而不缺一,这才是人们心中真正无私奉献的写照。

很多诗句中,也对于筷箸的这一特点有着很经典的传送,比如《咏竹箸》中记载“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在这一点上,也能看出筷箸在中国餐桌文化上的经典体现,虽然,身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位置,但是,筷箸依旧以自身娇小的样貌出现,任何重要的寓意都没有让筷箸在人们的心中感觉很是奢靡。

以上两点只是最经典的筷箸文化在历史中的传承与发展。除此之外,送孩子寓意“筷长长,快长快长”,送老人,寓意“快乐永久,福寿无疆”,送老外,寓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这些都是后人赋予筷箸对身边人无限的祝福。

一图读懂筷公勺和分餐(知微见箸看餐桌)(5)

四、知微见“箸”中的华夏骄傲

筷箸体积的微小注定筷箸文化需要人们的精雕细琢,而且,在筷箸功能、材质的不断开发,算得上是华夏经典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哪怕是其他国家在历史中效仿也并没有达到中国筷箸文化达到的建树。

据记载,再造殷代末期,纣王就曾制作了象牙筷箸,虽然,这也是奢靡帝王家的典型,但是,也足以见得越是位高权重的古人对于筷箸文化的更加重视。而且,当时制作的这一对象牙筷箸,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双极尽奢华的筷箸。从此之后,以帝王家为代表,在筷箸的精雕细琢方面越来越深入,也成为了经典文化与王权的象征。

唐代的银筷极负盛名,而且,王公贵族都会用金质筷箸彰显自己高贵的身份,也被皇家垄断。当然,如今一些用其他材质制成的筷箸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也只有真正愿意尊崇中国礼仪的人士才愿意在这些方面潜心研究,更是社会上的名流与佼佼者。

一图读懂筷公勺和分餐(知微见箸看餐桌)(6)

最为经典的,筷箸也彰显了中国自古就有的大国气度,比如,主人摆好宴席要赴宴者全部入席才能动筷,而第一位举筷者多为东道主,哪怕不是东道主,应主人之请动筷的人也是席间最德高望重的长者。所以,筷箸文化真的很是深远、高尚,一直传达着中国文化中敬老尊贤、谦恭有礼的精髓。所如此深远的筷箸文化,当然是华夏文明的骄傲所在。

结语

穿越古今,我们无法亲身感受曾经历朝历代的辉煌,但是,中国的古人对于后人的教诲始终是最智慧的,无论从古籍还是古迹,最让人惊叹的是,不起眼的筷箸也有着如此深意,让人感叹。

一图读懂筷公勺和分餐(知微见箸看餐桌)(7)

知微见“箸”才能真正做到知微见著,餐桌文化上,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而这一切都源于筷箸文化的存在。所以,当我们再次拿起筷箸,席间最不能忘的就是中国最经典与美好的筷箸文化,守着这一点,我们都会是刚正不阿、吉祥护体的华夏子孙,更会在最真切之处感受中国饮食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