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棉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植保知识棉铃虫的为害)

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常见害虫,其食性比较广,寄主植物可达 200 余种,不仅为害棉花,对其他常见作物,如玉米、小麦、高粱、豌豆、蚕豆、油菜、花生、番茄、辣椒、向日葵等都可进行为害。

浅谈棉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植保知识棉铃虫的为害)(1)

「为害特征」

棉铃虫可在棉花上为害,为害方式是以幼虫钻蛀棉花的蕾、花、铃及取食嫩叶。花蕾被蛀食后,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 天后即脱落,导致不能授粉结铃。棉铃虫将青铃蛀食出孔洞,最终影响其生长并诱发病害造成僵瓣烂铃,叶片被咬出孔洞或缺刻。每只害虫在幼虫阶段一般取食蕾、花、铃 10 个左右,严重时可达 18 个,这严重影响着棉花的生长和产量。

「形态特征」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的害虫,其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对作物造成为害的是幼虫阶段。刚孵化的幼虫为青灰色,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体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大致分为 4 类:体色淡红、体色黄白、体色淡绿和体色深绿。

卵 、幼虫

浅谈棉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植保知识棉铃虫的为害)(2)

蛹、成虫

「气候环境影响」

棉铃虫发生于温度为 25-28℃ 及相对湿度在60% 以上的偏干旱的环境中。15℃ 以下时卵和幼虫会大量死亡,35℃ 以上时卵的死亡率达 44.7%。当秋季低温来临时,末代卵的孵化率和越冬虫口数会降低。北方棉区由于很少积水,有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所以常年发生严重棉铃虫害现象。 而南方棉区发生棉铃虫害现象大多是由于该年份干旱少雨。

「防治措施」

种植抗虫棉:使用转 BT 基因抗虫棉可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在棉花中转入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基因,该基因可在抗虫棉细胞内表达,从而达到防治棉铃虫的目的。

农业防治:切实秋翻冬灌,减少越冬虫源,如冬小麦种植区在收获后及时中耕灭茬,可降低成虫羽化率。

诱杀成虫:主要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杨树枯枝和性诱剂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防治参考指标为 100 粒卵/百株或 10 头幼虫/百株棉花,不同的棉花种植区可有所变化。药剂防治要抓住最佳的防治时期,最好是在卵或初孵幼虫盛期进行施药。可使用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啶脲(抑太保)、氟虫腈、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有些药剂可能存在抗性,要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使用。使用无人机进行防治时,要注意药剂剂型,切记不要使用可湿性粉剂,以免堵塞喷头,影响作业。

「飞防参数」

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主要集中在棉花的蕾期到铃期,取食花蕾和棉铃。针对这段时期的虫害,可使用 MG-1S 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利用无人机产生的下行气流打开棉花植株冠层,使药液到达中下部的花蕾和棉铃,可有效防治棉铃虫为害。MG-1S 作业的建议参数如下:

浅谈棉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植保知识棉铃虫的为害)(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