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的来历或者是习俗(清明的由来和风俗)

四月清明,正是春阳洒暖,风送花香的美好时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清明的来历或者是习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清明的来历或者是习俗(清明的由来和风俗)

关于清明的来历或者是习俗

四月清明,正是春阳洒暖,风送花香的美好时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怎么来的?清明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呢?这要从一个失传多时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相传春秋时期,忠臣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割自己的肉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当上老大后,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便携老母隐居于绵山中。为请介子推出山为官,晋文公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不料介子推和母亲都被烧死。晋文公后悔内疚,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逢该节都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故人之意。

恰好清明节在寒食节的第二天。宋代后,寒食扫墓的风俗逐渐延至第二日,融入到清明之中。加之踏青等习俗也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渐渐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节日。

清明还有很多习俗,比如:扫墓、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等。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地方对现场祭扫按下了暂停键,纷纷推出免费代祭服务、开通网络祭扫平台等,方便群众寄托哀思。我们要遵守当地祭扫规定,让文明祭扫成为新风。

踏青为春日郊游,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是清明另一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春暖花开迎希望,“疫”消霾散踏青时!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哀与乐并存,而这其实也是一种提醒:当你享受春光之时,因想到逝者而不至于浮躁放浪;当你寄托哀思之时,又因春光可贵不至于太过沉重。请相信,待到战“疫”胜利时,我们都可以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华与共,共享春光灿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