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如何让家长更认可我们(教培行业如何撬动家长互动参与意愿)

关于教培行业不管是活动策划还是产品设计,我们最后的目的都是围绕着如何提升活动和产品的运营数据,最后利用回收的大数据来支撑这类型的模式持续发展。

教培行业如何让家长更认可我们(教培行业如何撬动家长互动参与意愿)(1)

接下来要讲的这8个方法,可能很干。我觉得,这几个原则性的东西你要是了解清楚了,至少会让你对各种运营的思路更加的清晰。一个优秀的市场运营,应该是可以熟练掌握很多“杠杆点”,以便更好地给用户创造短期价值,借此撬动更多长期价值确立的。这些杠杆点,一部分偏内在的修为和工作习惯,而另一部分,则偏外在的技巧和方法。

教培行业如何让家长更认可我们(教培行业如何撬动家长互动参与意愿)(2)

教培行业如何让家长更认可我们(教培行业如何撬动家长互动参与意愿)(3)

八个方法分享如下

方法1:物质激励

第一个方法最为简单粗暴------以直接物质奖励刺激用户参与某个行动的意愿。比如,某机构产品刚刚上线,现在明确告诉你,你只要认真发一条自己此刻关于看见这个产品的想法,就能获得某价值20元的复仇者联盟英雄精致玩偶。试想,如上在这种情况下,你完成和参与相应行动的动机会不会更强一点?

方法2:概率性事件

人似乎天然喜欢相信命运的裁决。然而人也总是憧憬自己会有不错的好运气。二者累加在一起,决定了大部分人在面临一个“抽奖”这样结果不太确定的慨率性事件时,总是愿意去尝试一下的------毕竟,要是结果不佳,自己损失不大;要是结果良好,那必然是赚了啊(这个时候几乎不会有人去考虑自己中奖的几率有多大)

所以,这样基于概率性事件而设计的机制,往往也很容易引发用户的参与,也住往会有人用这种形式来做一个诱饵。例如,淘宝3.18大促的一个首页活动,就是个老虎机,用户可以点一下按钮立即参与,摇摇老虎机看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一这样的活动形式,我相信有大量用户都是愿意尝试一下的,毕竟自己又没什么损失。

但是,其实尝试过后会发生什么就不太好说了,比如想象一下,如果你“很幸运”地中了一个500块的手机代金券,你会不会真的就考虑赶紧下单买个手机?

方法3:营造稀缺感

用户对于充裕的东西天然无感,但具备稀缺感的东西却往往能带给用户更强烈的刺激。

所以,假如你发现一个东西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有限,潜在的一个思路是:你可以试着给它添加一些边界,通过让它变得更加稀缺来带给用户更强的行动动机。

比如,试考虑感受一下以下几种情况,哪一种会让你的行动欲望更强:

1.某机构《绘话世界》正式上市了,快来买吧!

2.某机构《绘话世界》正式上市,限时两天抢购八折,两天后立即恢复原价!

3.某机构《绘话世界》首批精装版抢先上市,仅300名额!参与XX活动立即获得,错过本次,再等6个月!

方法4:激发竟争意识

弗洛伊德有过一句精辟之论:“一个人有三大硬性需求一一求生本能、性冲动和渴望伟大。”可谓至理。

因此,假如你想让用户参与某件事的动机更加强烈,不妨在其本身的基础之上为它赋于一点点“竞争”的意味。有很多产品功能都是如此,仅仅只是因为加人了对比和竞争,用户就开始瘋狂了起来。

比如说,我们很熟悉的“微信运动”排行榜。我身边曾经有过大量那种为了要在这个排行榜上排得靠前,每天掏出手机来反复看上五六遍,甚至一旦发现自己排名低了,真的会跑到外面去走上个两万步的人。甚至是,这样的背景居然催生出了“摇步机”这种“保证每天能帮你摇出几万步的奇葩产品……

我们还做过一个面向家长们孩子参加表演的一个排名投票最初我们以为这些都

很忙,估计是没什么时间来参加投票的,但结果大大出乎意料一一有大量家长

为了让孩子在排行榜上排名靠前而疯狂地传播自己的投票页,求人来给他们投票。

只要有家长发现有一名在他之前而又相差不远的排名,他此时一定会更加卖力地找来一群人为他投票,超过这些人,并且超过之后往往一定会再截图发一个朋友圈出来…

这是某种很微妙的心理:我要超过这个看起来比我牛的人。

所以,竞争和比拼,永远是人的天性。你只要为它创造一个空间,这种天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方法5: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可能性

当一个产品被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时候,这种方式的它的核心有且只有两点:

1.这个东西能给用户一个“炫耀、秀自己”的理由,让用户愿意把它分享

到自己的社交媒体;

2.这个东西发到朋友圈这样的地方,能够让看到它的人产生好奇,进而与发布者产生互动,为双方都带来社交价值,进而带来新一波传播。

想要让用户基于自己的社交媒体形成传播,“炫耀 猎奇”,永远是不变真理。

方法6:营造强烈情绪&认同感

比如说,对比以下两种表述:

某机构提供3-12岁孩子艺术特长课程,行业最牛,特别厉害,快来报名上课吧!

我们是几名教授艺术特长的老师,从业7年,从不知名的社区小机构一路成为当地商圈内一流的艺术培训中心,这7年生涯,我们全靠自己摸爬滚打走过。其中尤其记得,在我们创业的前2年里,从没有人跟你系统讲过……

经历了这些的我们太知道对于新人来说,拥有一套成体系,能把课程体系讲清楚,且还富有一定实践指导性的学习内容,是多么迫切,多么需要。这成为了我们想要做好艺术培训中心的初心。如今,历时7年,在读学员超过800 ,我们终于把它变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希望它能够帮到你一点点。你会觉得哪一种表述能使你行动的动机可以变得强一点点?

所以,激发用户参与动机的另一个思路,就是可以依靠细节的刻画和理念的传递等,赢得用户的认可,或是激发他们的某种强烈情绪。

方法7:赋予尊崇感&被重视感

例1:今年某个时候,某组织在北京举办一个大会,邀请你去参加,专门私下给你发了个高逼格的邀请函,你收到后受宠若惊,虽然无法分身前往,但还是发了个朋友圈表示感谢 帮助扩散,你是不是因为这种被重视的“尊崇感”而更有意愿与对方进行一些互动?

例2:小米早期的米粉之狂热和给力,人所周知。但很多人不太清楚的是,小米为这样米粉们做了些什么。

小米用户们在论坛中提出的反馈建议。而针对这些建议,小米早期会保证在24小时内几乎一定会给出反馈,1周内确认解决,且每一个问题当前的进展,都会实时更新。

请问,假如你作为一个小米用户,看到自己不经意间可能最早只是出于吐槽动机提出的问题居然受到如此重视、如此认真的对待,你对这个品牌会不会更忠诚一点?会不会有更强意愿与这个品牌进行互动?

方法8:通过对比营造超值感

这一方法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一系列对比,突出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的超值感,进而给予你一个进行决策的理由。

试问,假如你是一个用户,有意愿购买相应套餐,你会优先考虑哪一个?我猜,大部分人会把几个套餐形成一个对比,一看就能看出优劣势,如果只有一个套餐放在你面前,你还能判断出这个套餐好吗?

所以,好东西往往都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有一些商品放到线上,目的可能不是售卖,而是为了突出另一些商品的超值,进而帮助用户更快速有效地做出决策。

教培行业如何让家长更认可我们(教培行业如何撬动家长互动参与意愿)(4)

以上8个方法就分享完了,需要说明的是,这8个方法往往需要叠加组合起来使用,才能实现其威力最大化。

教培行业如何让家长更认可我们(教培行业如何撬动家长互动参与意愿)(5)

此文来自澳维一站式教育总部市场运营经理Rat的分享,有没有给你带来全新的思路呢?小白一路走来不易,都是从0到有,从懂到精,期望教培同仁们都能够多维经营,收获满满!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