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产生原因(行尸走肉丧失文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何处才是归宿,何时才是终点。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行尸走肉”这一成语背后的故事。 其实,它最早是出自于晋朝王嘉的《拾遗记》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

行尸走肉产生原因(行尸走肉丧失文化)(1)

故事主人公任末彼时才十四岁,一心求学,时常背着背篓,不顾路途的艰难险阻,寻求不同的老师以满足对知识的渴望。时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句口头禅“人而不学,则何以成?”,当然了,这句话也伴随了他的一生。

大家也都了解,古时候不比现在,城市中的霓虹灯照亮了整个黑夜,使其化为了另一个白昼。那时候苦啊,没有现在富丽堂皇的房屋、没有随处可见的纸笔墨,也没有照亮黑夜的白昼流星。而任末酒凭靠着荆条为笔、树汁为墨、星月辉映完成了自己这句口头禅的知行合一。直到临终前,仍不忘告诫自己的徒弟们,“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走肉产生原因(行尸走肉丧失文化)(2)

此后,行尸走肉这一次也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含义。比如,一个人对生活没有了目标,没有了追求,只是混沌度日,我们可以称之为行尸走肉。而一个人不学无术,整日的放浪不羁,玩物丧志,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行尸走肉。

而到了现代,美国继续将其加以延伸,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丧尸文化,成为了其对外文化输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信喜欢爱看美剧的朋友们都知道,有《行尸走肉》为名的一部电视剧,此外也包括大名鼎鼎的生化危机系列。其中的那些丧尸只是空有人或者动物的外在躯壳,但是缺乏了那么一种灵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灵魂。在他们的世界里,只存在着一种单调的色彩,凭借着本能进行破环与毁灭,彷佛这就是它们存在于世的唯一意义。但究其本质,这种现象,或者说这种文化,都还是从行尸走肉这一词最本源的意思。

行尸走肉产生原因(行尸走肉丧失文化)(3)

总的来说,行尸走肉这一次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也承担着不同程度的文化重担。但究其根本,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内在本源始终如一,就如它诞生之始。

好了,今天的成语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想和我一起了解更多成语的前世今生,请持续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