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0,完成教科书P43“练习八”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在体验过程中发现组成比例的规律,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一个比例的多种组成形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照片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逐次呈现原图片与放大后的三幅图片。

师:这是一张小动物的图片,我想把它放大,出现了下面的三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只有第3幅图没有变形,其他都变形了。

师:第3幅图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它是由原图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2.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经验。

师:很多新的概念都是和原有知识有联系的,你认为“比例”会和什么知识有联系?

【学情预设】学生能从字面上感觉到“比例”和“比”有联系。

师:对,我们是在“比”的基础上研究“比例”。“例”在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符合某种条件”,那“比”要符合什么条件才可以成为“比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比例”的学习基础是“比”,教师通过对“例”字的解释,使学生对“比例”的思考深入到“比要符合某种条件”。

新旧知识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移位”或“模仿”,而是要探寻新旧。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观察放大后的三幅图片,体会按比例放大与没按比例放大的不同的视觉效果。

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二、求比值,探规律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

师:先求出每个图形长、宽的比值,再汇报。(教师将学生汇报的结果逐一板书)

【学情预设】

18∶12=3∶2 15∶10=3∶2 6∶4=3∶2

16∶12=4∶3 14∶12=7∶6 18∶4=9∶2

师:观察每一个图形的比值,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我发现第一组的三个图形的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

预设2:第二组的三个图形的长和宽的比值都不相等。

师: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没错。第一组中每个图形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第一组中的三个图形大小变了,但形状不变;第二组的三个图形的比值不相等,所以三个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也变了。

【设计意图】求比值,目的是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规律,目的是让学生将两数的比值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直观图结合起来,从而发现“变与不变”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挖掘比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初步的铺垫。

三、归纳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

1.归纳概念。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8∶12=15∶10 18∶12=6∶4 15∶10=6∶4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几组比例。讨论:符合什么样条件的比才是比例?比例与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思考并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比例要符合“两个比”和“一个等式”,且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预设2:我们认为比例与比的区别和联系是:比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比例是由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成的。

预设3:两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而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预设4:比由两个数组成,而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设计意图】直接揭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并找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丰富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

(1)学生观察教科书P40的主题图。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按比例缩放的现象。请你们看看这三面国旗的尺寸,它们的长与宽的比是不是也能组成比例呢?

(2)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记录找到的相同比值的比,并写成等式。

(3)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2.4∶1.65∶=60∶402.4∶1.6=60∶40

师: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情预设】预设1:这三面国旗宽与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

预设2: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的比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

师:对呀!从这三幅按比例缩放的国旗图中,我们可以组成许

【教学提示】

理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充分让学生观察、发现、表达。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写出各种比时,要有不同的相对的比,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理解。

多个比例。(板书)

例如:1.6∶2.4=40∶605∶2.4=∶1.61.6∶40=2.4∶60

【设计意图】概念的建立应该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但这个“具体”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组数据,提供国旗的不同尺寸成比例情境,给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研究和体验的机会,从特殊到一般,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

3.冲突质疑,深化理解比例的意义。

师:既然国旗尺寸是按比例缩放的,那是不是国旗尺寸中任意两个数据组成的比都能组成比例呢?

例如:天安门国旗的长∶天安门国旗的宽,学校国旗的宽∶学校国旗的长。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教师追问:为什么不相等?)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是长∶宽,一个是宽∶长,要想比值相等,另一个也应该是长∶宽才行。

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要注意,只有相对应的量之间的比值相等,才能组成比例。老师还要告诉你们,虽然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但是并不是每一组数据都可以作为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的。《国旗制法说明》对国旗的制作有明确规范。国旗尺寸分5种规格(单位:cm):甲,288×192;乙,240×160;丙,192×128;丁,144×96;戊,96×64。也就是说,只有符合这5种规格的才可以作为国旗的尺寸。

【设计意图】要形成完整的概念,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到概念的显性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发现概念的隐性特征。通过巧妙的引导,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介绍国旗尺寸的知识,让学生对国旗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巩固概念,知识应用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0“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会通过求比值的方法来进行判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巩固比例的意义。学生出现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规范解答,教师要示范规范的解题格式,还要注意能组成比例的答案不唯一。

2.独立完成教科书P43“练习八”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第1题:表格呈现的相对应的量很清楚,学生可以通过计算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来判断。在汇报时要注意让学生说说怎样理解相对应的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表示什么实际含义。

第2题:题目中每一组的四个数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需要学生两两配对,计算比值,比较并判断。在处理这道习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组成的比例是多样化的,可以以一组为例,试着写出8个比例。

第3题:这道题开放性很强,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汇报时重点说说,只要是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3.课件出示教科书P40“做一做”第2题。

师: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能发现组成比例的规律吗?

【学情预设】预设1:4∶3=2∶1.5。

预设2:4∶2=3∶1.5。

预设3:反过来也可以成立。

课件出示所组成的8个比例。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练习,紧紧围绕“比例”的意义,明确组成比例的条件和标准,感受比例知识的生活价值,巩固理解比例的本质。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提示】

先让学生找出四个数组成的所有比,除了通过写出比并计算比值来判断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只要是相对应的边的比就能组成比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在理解情境、发现规律、表征关系、揭示概念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一系列的体验过程中,深入理解了“比例的意义”,发现了比值相等的两个比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只有相对应的量之间的比值相等,才能组成比例。学生首次运用比例的概念将四个数组成不同的比例,可能在熟练程度上有所欠缺,教师不要着急,要给学生充分的尝试时间,开阔学生的思路以及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