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1)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2)

牡丹为啥叫“卯丹”?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3)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4)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5)

牡丹为啥叫“卯丹”?

秦风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6)

今天水市秦州区西南路有牡丹镇,岁数(年龄)大的人均念成卯丹(mǎo dān),至今未受普通话的影响,把牡丹花叫卯丹(mǎo dān)花儿。比如人们常说走到牡丹(mǎo dān)跟集去。今天水、定西等地仍谓关系不和、关系不好为“不卯”,又说“不卯的很”。猛一听土得掉渣,其实该读音非但不土反而渊源有自,有其来历。早在明清文献资料里有记载。清·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呼物土名》:“卯丹,牡丹。”谓“卯丹”即通语“牡丹”。《红楼梦》第二一回:“你两个不卯,又拿我来作人。”不卯:关系不好、不和。或作“不牡”。明·李实《蜀语》:“交情不合谓之不牡,言语不合谓之不对牡。牡,簨牡也。凡木石凸为牡,凹为牝,以相受。俗作榫卯,非。”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不牡,不合也。”按:明·周祈《名义考》卷四《榫卯》:“杨用修谓榫卯当作簨牡。按……卯固当作牡,榫亦当作牝,盖牡与卯,牝与榫声相近,遂讹也。”“牡”今四川方言音mào,今天水方言亦音mǎo(卯),牡丹即音mǎo dān,而不读为mǔ dān。李氏谓“簨牡”俗作“榫卯”,证明“牡”在明朝时期当时确实读音为mào,今天水方言与之相合,只是声调不一样而已。如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卯榫》:“或云卯榫当作牡簨,盖俗呼牡丹有讹呼为卯丹者,卯、牡音相近。”又,“卯”谓器物上安榫头的孔眼,作“榫卯”本也可通。清·翟灏《通俗编》卷十二:“卯眼,见《木经》。按《程子语录》:‘榫卯员则员,榫卯方则方。’卯盖即卯眼。”

与天水壤土相交、风俗习惯相通的关中是否也有这个发音?带着这个疑问,笔者今天打电话请教了著名方言学家陕西省社科院孙立新研究员,他说他的家乡户县农村也把“牡”发成了“卯”音,据他所知,关中的好些农村都有此发音。但查阅青海师范大学张成材教授《商州方言词汇研究》没有此音,“牡”的发音与普通话相同。北方民族大学教授林涛《宁夏方言概要》第三章《词汇·宁夏方言代表点词汇比较》云,固原话、隆德话、泾源话也把牡丹发成卯丹。(林涛《宁夏方言概要》第104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拙著《魅力秦源》早已留意了“牡”字的发音,在第二辑《方言俗语》第一节《文白异读》将“牡”列成文白异读字,云:“牡,白读音mao”。(赵文慧《《魅力秦源》第56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事实上方言常有此类现象,例如“毛”字,一般情况下方言文读作máo,读ao韵母,白读u韵母,即读mu(木),白读语境如把桃子表面的毛叫做“桃毛毛(mù)”,把柳絮叫“柳毛毛(mù)”,这些语境里“毛”字即为白读 mù(木)。另外,天水方言把心烦意乱叫做“瞀(mu幕)乱”,“瞀”普通话念mào,这个“瞀”字也白读为mù(幕)。顺便提及一句,“牡丹”的“牡”字读“mǎo(卯)”音,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方言读音代表词,但作为天水地区第一部专门研究天水方言的书籍《天水方言》(王廷贤、马建东、雒江生《天水方言》,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里却没有注意到这个较为独特的发音现象,而未将此音收入,甚为遗憾。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7)

牡,在《广韵》里的记音为“莫厚切,上,厚韵,明。幽部”。在《集韵》里记音为“满补切。幽部”。《康熙字典·牛部》:“牡,《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莫后切。音母。”上述记音与普通话相合,而与天水西南路一带方言不合。

“牡”的这个“卯”音,比较有趣。查阅韵书,元明以来,始有此音,今日各地,存量不多。翻书可知,会不会是元明以前,“牡”就早有“卯”音?不同时代的韵书,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读音。但是某时代的韵书所记,并不一定只是该时代才有的读音,也不一定就囊括了该时代的所有各地读音。任何时代都有方言。但也不能走向音韵虚无主义,那样的话,就该“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了。天水西南路人把“牡”发成“卯”音,是承自近古时期。

因编著《天水方言词语考释》一书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天水方言既受到关中方言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四川方言的影响,后者的影响也许比前者还要大还要深远,四川方言词汇与天水方言词语有一部分词汇意思读音一样,至今天水西南路一带的村庄口耳相传其祖上是从四川大槐树或大柳树下搬迁过来的,这儿保留的方言读音可能就是很好的例证,另外,老家天水人爱吃酸辣,可能受到陕西人的风俗习惯影响多一点,而喜食麻辣则可能是受到四川人的饮食习惯影响大一点的缘故。

秦风,本名赵文慧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8)

原名赵小如,笔名秦风、秦源、文慧。男,1974年生于天水市秦州区秦岭镇虎皮沟。现定居烟台。系甘肃省秦文化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水华夏赵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9)

9月25日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10)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11)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12)

为什么甘肃的牡丹都是大棵的(在天水牡丹为啥叫)(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