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

前言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到达北京,成为第一位到访新中国的在任英国首相。此次前来,她有一项重要任务:与中方协商解决香港问题。

彼时英国刚刚在与阿根廷进行的马岛战争中获胜,仿佛恢复了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荣光。撒切尔夫人此番访华可谓信心满满,誓要捍卫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1)

撒切尔夫人

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出乎了英方人员的意料。

香港问题的历史背景

中英两国此次谈判的香港问题,背景较为复杂,要从140年前说起。

1840年,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与上升势头迅猛的英帝国爆发鸦片战争。面对英国提出的贸易通商要求,清政府最终迫于军事压力,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当时的香港岛杳无人烟,一片荒芜。在英国统治后,岛上商业开始发展,并逐渐繁荣。

1856年,清政府又与英法两国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四年之后,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与香港岛隔岸相望的九龙半岛也被割让给英国。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又于1898年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到九龙界限街以北的新界区域外加235个岛屿租借给英国,租期99年。

至此,现今香港的三大区域皆落入英国之手。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2)

香港问题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于1941年攻占香港,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当时国民政府本有机会收回香港,但由于内战爆发等原因最终未能实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也有机会趁势收回香港。但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在新中国面临国际孤立封锁之时,香港可以作为同世界进行交流与发展贸易的窗口,便也没有采取行动。

进入70年代后,随着离《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约定的新界99年租期越来越近,香港政府在出售土地时面临土地租期跨越1997年之后的问题。与此同时,香港多项基建项目的投资回本期也超过新界原本的租期。香港政府开始考虑新界租约到期后的定位问题。

中英谈判前的准备

1979年3月,时任香港总督麦理浩第一次前往中国大陆,向时任副总理邓小平提出香港前途问题。

在此之前,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央已经实现了路线的拨乱反正。而在国际上,中美正式建交,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在前不久刚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初步构想,为两岸统一与香港、澳门的回归制定了解决方案。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3)

邓小平

麦理浩这次访问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进程。眼看距离1997年英国归还新界的日期越来越近,中英双方决定进行正式谈判。

“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的专机降落在北京。几个月前的马岛战争胜利后,她在国内的声望如日中天。对此番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撒切尔夫人也是势在必得。

按照双方的约定,9月24日是正式谈判的日期。这天,撒切尔夫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却没有直接与邓小平会面,而是先去见了一位老朋友。

原来,早在1977年她就曾来过中国,只不过当时她还不是首相,而是反对党的领袖。当时,她受到了邓颖超的热情接待,两人相谈甚欢。四年后的今天,她先前往新疆厅与邓颖超叙旧。邓颖超向撒切尔夫人送上了鲜花,两人愉快地交谈了一阵。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4)

邓颖超向撒切尔送花

接下来就进入了重点。撒切尔去往福建厅,邓小平已经在门口等待着她了。两人友好地握手,邓小平开玩笑说:英国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他们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啊!

寒暄过后,双方就坐开始正式会谈。很快,气氛就由之前的轻松愉悦变得严肃紧张起来。

撒切尔夫人直指英国是根据历史上那三个条约来管辖香港的,那三个条约至今依然有效,按照国际惯例不能单方面废除。

她还强调:三个条约里前两个都不用谈,只谈第三个就好。

这里面大有文章。根据《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是被清政府永久性地割让给英国,只有新界是租借,租期到1997年6月30日。

撒切尔的意图很明显,只要遵循条约的规定,英国就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但她没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盘这次打错了。

面前这位小个子的中国领导人面色沉静却铿锵有力地说道:在主权问题上,中国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1997年不仅要收回新界,还要收回整个香港。

政治经验丰富,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听到这番强硬的表态,也不由有些措手不及。

邓小平接着说道:如果中国政府在1997年不能把香港收回来,中国政府就没法向人民交代。中国政府就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5)

邓小平和撒切尔会谈

眼看对方立场如此坚定,原来准备了大量材料的撒切尔夫人不得不改弦更张,以退为进。

英方试图“以主权换治权” 邓小平强硬回应

事实上,在此次出访前,英国方面就谈判作了非常充足的准备。他们设定的底线是可以将香港的主权归还中国,但要维持英国对香港的管辖权。

撒切尔夫人决定转变策略,提出如果香港未来不能由英国继续管理,将会对香港的繁荣和信心造成灾难性的结果。大批资金将外流,金融中心的地位将毁于一旦。

面对对方的再次发难,邓小平依然表现得十分沉着。他先是表明香港的繁荣并不是必须由英国管辖才可以实现,重点是中国收回香港后在当地采取什么的政策。

接着他阐释了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构想,即在香港维持原有的制度,保证香港的稳定。

邓小平还提到,要保持香港的繁荣,需要中英两国共同合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大的波动。

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可以等一年两年,但最多两年后就不能再等了,就要向世界宣布要收回香港。如果宣布收回香港后,这十几年的过渡时间里香港发生了严重的动荡,那我们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不管是什么样的灾难后果,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

撒切尔夫人自然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不甘示弱的她暗示,如果情况需要,英国皇家海军会开赴太平洋,保证英国对香港的继续管辖。

在马岛战争获胜的背景下,这番表态很有些威胁的意味。

没想到邓小平镇定地说:中国人虽然穷,但打仗可不怕死!

当时的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民众生活还比较贫苦,同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但说到打仗,自从建国后,无论是朝鲜战争,还是与苏联、越南、印度等国的作战,都表现出坚韧顽强的战斗力。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6)

朝鲜战争

而这一点撒切尔夫人也十分清楚。她意识到中国不是阿根廷,现在也不是1840年。如今再想像140年前那样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是行不通的。

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拿出了另一张“底牌”,他对撒切尔说:毛主席早就料到这一天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60年代的时候,香港爆发了严重的供水危机。1963年最严重的时候,只能向民众每四天供一次水,一次四个小时。

而当时英国只能通过海水淡化技术进行解决。但由于成本高昂,普通香港民众难以承担。

大陆方面得知情况后,毛主席非常重视,下令给香港修渠引水。当时的港英政府虽然不大情愿,但碍于缺水情况过于严重,只得同意与大陆进行合作。最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下,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修建完成,解决了香港淡水短缺的问题。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7)

毛主席

在当时香港尚未回归的情况下,大陆方面依然把香港民众视为同胞,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是谁都无法切断的。

邓小平提到这句话,意在提醒英国:虽然你们对香港如今的繁荣贡献很大,但在供水这样的关键民生问题上,大陆的参与至关重要。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香港的繁荣。

再次碰壁的撒切尔夫人意识到双方目前想要达成共识很难,但她依然不愿让步。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能在男性主导的政坛脱颖而出,就因为她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硬的作风。

已经在交锋中占据主动的邓小平此时提出,双方可以就此次会谈达成一个协议,表明在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前提下,中英两国将以外交途径对香港问题进行磋商,讨论今后15年过渡期间以及香港回归后的各种安排。

但撒切尔夫人对此坚决反对,特别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这个前提,她表示自己一个人无法决定,需要同英国议会进行商议。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8)

邓小平和撒切尔

在一番争论后,双方最终决定发表一个没有任何实质性承诺的会谈公报。而新华社在后面进行了一番补充:中国政府关于收回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的立场是明确的、众所周知的。

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和决心。

会谈结束 撒切尔夫人意外摔倒

这次会谈原本预定时长一个半小时,但由于双方争论十分激烈,最后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而等在人民大会堂外的各国记者们翘首以盼,想知道究竟什么原因让会谈时间延长了这么多。

终于会谈结束,撒切尔夫人出来了。记者们一拥而上,向她提出各种问题。由于在刚才与邓小平的交锋中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心情不佳的撒切尔夫人面色凝重,只想快步离开。

突然,在听到一位荷兰记者的追问时,有些分神的撒切尔夫人一脚踩空,整个人倒在了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

这一意外情况出乎了现场所有人的意料。身边的工作人员连忙将狼狈的撒切尔夫人扶起来,她面露尴尬,但还是镇定地表示自己没事。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9)

撒切尔夫人摔倒

这一幕迅速引爆了国际舆论,很多人说撒切尔夫人是被邓小平的强硬姿态所震慑,才让她心烦意乱到不慎摔倒。

有记者分析道:深受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影响的撒切尔夫人行事锋芒毕露,但在绵里藏针的邓小平面前,她还是年轻。

由于毛主席曾送给邓小平一个绰号“钢铁公司”,于是有人戏称这次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

而后来撒切尔夫人自己也对时任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说道:邓小平可真残酷啊!

会谈后当天下午,撒切尔夫人召开记者招待会。她依然坚称中英三个历史条约有效,要求中方遵循条约内容。但有人注意到,在宣读声明时,她的声音一度嘶哑起来。看来之前会谈的阴影还没有在她心中完全消散。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10)

撒切尔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

值得一提的是,撒切尔夫人此次访华不仅有唇枪舌剑的激烈争辩,还有会场外一些有趣的花絮。

英方打算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中方人员,并提供了两种菜单供撒切尔夫人挑选,一种50元人民币,另一种75元。

在外交部的建议下,撒切尔选择了50元那种。当时她正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削减了民众的医疗费用。所以为了避免被认为一边减少民众福利,一边自己却用大量公费宴请,便选定了较为便宜的菜品。

但时任驻华大使柯利达知道后,向撒切尔夫人提议可以将鱼翅等高档食材加入,并无需在酒水方面过于节省,这样可表达英国对中国的情谊。最终,撒切尔夫人听从了他的建议。

冗长谈判 终现曙光

撒切尔夫人结束在中国的访问后,中英双方继续就香港问题举行了多轮磋商。由于英国方面拒绝就相关问题让步,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甚至有消息称谈判已经破裂,引发了香港市民及投资者的恐慌。

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中再次胜出,铁娘子得以继续自己的强硬路线,并在香港问题上坚持英国长期管辖香港。

直到1983年9月,在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一年之后,在与英国前首相希思会面时,邓小平强调英国“以主权换治权”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如果英方还不改变态度,到了明年这个时候,中方就不得不单方面宣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法。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11)

希思

这番时隔一年的再次强硬表态,终于触动了英国。他们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再拖下去,只会让局面越来越复杂。

撒切尔夫人很快致函中国方面,称愿在中国建议的基础上继续会谈。等到1983年底的双方第七轮会谈结束,公报出现了“会谈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的字样,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随着谈判出现进展,1984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访华。在与邓小平会面商谈后,他前往香港,在那里发布声明宣布英国将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的主权,并表示:要达成一份1997年之后仍然由英国管制香港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12)

杰弗里

接下来的几次谈判中,中英双方又就过渡期间的各项安排做出部署。终于在1984年9月,两国代表在北京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英方承诺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移交中国,中国政府承诺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至此,在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会谈的整整两年后,也即邓小平所说的解决香港问题的最后时限前,双方终于在主权和治权的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然而此时,两国在香港驻军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分歧。英国方面提出中国无须在香港部署军队,并指出香港民众对此也抱有疑虑。

但在这样事关国家主权的问题上,邓小平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强硬。他以毫不妥协的立场,最终使英方接受了中方的主张。

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再次抵达北京,前来参加《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与两年前那次不同,这次她不再那么锋芒毕露,更多了几分平和沉静。

12月19日人民大会堂内,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等两国人士参加了签字仪式。当签字完成后,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撒切尔 夫人(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13)

中英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经过双方长达22轮的谈判,香港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祖国150多年的东方之珠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当时一位香港女记者激动地说:现在我深深体会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真的站起来了!

1997年7月1日0时,随着英国国旗缓缓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徐徐升起,香港正式回归中国。很多香港市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天他们等了太久太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