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900元)

齐鲁壹点记者 孔茜 康岩

泗水县戈山片区曾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历经戈山一役,当地居民历经磨难,几乎家园尽毁,一度“贫中之贫”。穷则思变,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如今位于戈山片区的金庄镇卞家庄村,踔厉奋发展新貌,形成工业、农业、旅游业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村子也从之前的“空壳村”变身村集体收入百万的富裕村,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6100元提高至21000元。

即墨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900元)(1)

曾经困顿

温饱无保障

4月16日,春和景明,自日兰高速而下沿327国道一路前行,绿意盎然的街景、整齐划一的厂区、错落有致的村居映入眼帘。如此养眼的新农村面貌,很难想象这里曾一度家园尽毁。

泗水县戈山片区,屹立于曲阜、泗水交界之间的红色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当地居民曾英勇抗击日伪军五次大规模进攻,后因频繁袭扰敌人交通线被疯狂报复。在戈山一役中,敌人残忍清剿,致使200余名群众被屠杀,房屋烧毁1200余间,烧死牲畜近300头,酿成骇人听闻的戈山惨案。

自那以后,村民无家园,温饱无保障。“吃不饱”曾贯穿于卞家庄村60、70后们的儿时记忆。“60后们背着煎饼上学,一天只敢吃一两个,不敢多吃。”48岁的金庄镇卞家庄村党支部委员卞玉柱坦言,身为70后,自己五六岁时日子仍不好过,想吃上一顿炸素丸子都要等家中来客。

曾经的困顿让当地居民为温饱而奔波,整个戈山片区最初种植地瓜、高粱为主。“地瓜结得大的有二斤,小的时候二两就挖着吃,能养家糊口。”卞玉柱说,地瓜生长周期长,且能不断产出,一亩地就能产三四千斤。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落地,地里农作物的种类也随之增加,种上了小麦,村民到过年时能吃上一口白面馒头。

即墨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900元)(2)

穷则思变

村民有存款

卞家庄村可谓是泗水最穷的村。除了温饱问题,婚嫁也曾是难题。因为经济条件差,上世纪80年代之前,外村女孩宁愿挑长得丑的、傻一点的,都不愿意嫁来这里来,村里可有不少光棍汉。改革开放后,村委会新领导班子上任,卞家庄村发展迎来新机遇。

“1975年,我回到村里当大队干部。党史光种地可不行,因为穷、没人愿意嫁来我们村。”为改变现状,时任金庄镇卞家庄村第四任村党支部书记卞长江开始琢磨共同致富的路子。

卞长江曾随父生在江苏生活,当时江苏的钢球生产生意兴旺,他便有了引入卞家庄村的想法。村集体没有资金,卞长江引人才、学技术,以一家7千入股为基础,筹齐村内12家,成立当时济宁市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开起钢球制造厂。

厂子走上正轨后,更多的村民加入,那时村里最多时开了13家民营厂子,产品销往全国。产品有销路,收入有保障,相关行业也悄然兴起,一时间拉废钢、废品回收等个体经济在村内盛行起来。“那时,国企正式员工一个月四五百元,村里夫妻档拉废钢一天能赚一百。”卞长江说,那时国家重点扶持民营企业,村里人做生意的多了,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家家有存款。

吃水不忘挖井人,民营企业主们也反哺村集体,无偿为村里掏钱出力,打井、修路样样参与。就这样,村庄的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水、电、通路、客车、广播电视、有线无线通讯、宽带网络、连锁超市、环卫设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等“十通”,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标准的卫生室、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残疾人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贫困村有特色优势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劳动力至少有一项致富技

能等实现“十有”。

即墨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900元)(3)

求变之路

布局产业园

村民有了存款,可村集体的收入寥寥无几,近乎“空壳村”。2011年,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孔庆亮一门心思谋求卞家庄村的求变之路。

为村里做顶层设计与施工图,成为孔庆亮上任后的首要事情。与新一届村两委成员走街串巷、入户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制定卞家庄村的2011—2015年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重点依托村庄现有资源,在村南建设卞家庄产业园区,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将园区产业干起来,我们到处找办法、找出路、研究政策。”金庄镇卞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庆亮回忆称,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日夜后,在企业参观学习途中,偶遇到两名南方人,为产业发展之路打开了新契机。

“他们想要租用厂房,我们有地,自己建厂房不就可以租了吗?”有了想法,说干就干,孔庆亮一边找专业人员做规划设计,一边筹措资金。两个月后,卞家庄村第一个厂房动工兴建。历时两个月,第一个厂房竣工,孔庆亮也拨通那个南方人的电话。

“那个南方人是做实木家俱的,看完厂房后,当天就签订租赁合同,年租金26万元。”孔庆亮说,这不仅成为卞家庄村的第一桶金,也让村民看到产业园区的前景。孔庆亮还打破常规、开拓思路,制定“谁建车间,谁出资,谁有所有权”的政策,建成后租金的10%—15%归村集体,剩余的收益归投资人。体制的创新,激发了村民们的投资热情。

经过近4年的努力,如今的卞家庄产业园区占地已达260亩,建成标准厂房11万平方米,已有26家企业入驻,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

即墨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900元)(4)

以工养农

致富再加速

有了厚家底,卞家庄村又开始“以工养农”之路,试图在农业发展上做文章。

“我们以工业反哺农业,以327国道南为工业为主,国道北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卞玉柱说,村里党员、代表先后前往新泰、肥城、沂源、兰陵等地学习“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经过系列学习考察,村里决定搭建集樱桃、草莓、冰葡萄等近千亩的“百果园”种植基地。让基地一年四季能产出新鲜瓜果,村民四季有活干。

村里还制定“土地入股每亩保底1000元 分红”的收益政策。对于村内部分赚钱没门路的人,基地优先录用,按天发钱。66岁的孔庆同是享受这一红利的村民之一。

“在这活不累,干一天给60元。”16日,正在草莓智能大棚忙于疏花、疏果的孔庆同,提及现在的生活,喜上眉梢。他说,年轻时因拉石头伤了腰,就落下腰间盘突出的病根,外出务工成难事。在家务农,一亩二分地种好了两季落一季,一年最多落千把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土地流转后,一年保底就有一千元,平日在基地还能再赚份工资,日子越过越舒心。

与孔庆同不同,村民乔友红当上卞家庄村党支部委员起,便放下了个体生意,决心为村里发展出份力。身为卞家庄村农业发展负责人,可谓是与“百果园”同成长。“草莓智慧大棚是去年5月份开始建设的,我们交叉施工赶在8月份正常采摘。”乔友红说,由于草莓大棚是立体高架种植、无土栽培,采用臭氧杀菌,浇得是净化后的纯净水,价格虽比普通草莓价格贵,一到采摘季节,挡不住前来采摘居民的热情。

2019年栽植的523亩樱桃基地,也将迎来盛果期。“等樱桃到了盛果期后,我们将以15亩为单位承包给种植大户和农业能人管理,合作社收取承包费用。”孔庆亮坦言,届时,樱桃基地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00万元。

就这样,卞家庄村人凭借“不畏风险 敢闯敢干”的精神,从十年前的“空壳村”,到如今的富裕村。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100元提高至21000元,更多村民搭上乡村振兴的这趟“快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