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之城的时代意义(一半山水一半城)

双奥之城的时代意义(一半山水一半城)(1)

昨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石景山区委书记常卫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二届委员会作了题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 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的工作报告(简称《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区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报告》指出,五年来,十二届区委坚决落实“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全力服务保障冬奥筹办,服务冬奥、参与冬奥、借势冬奥效应彰显,“双奥之区”金名片越擦越亮。倾力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引领了城市发展深刻转型,昔日的工业锈带蝶变为城市活力秀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基本无违建城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石景山样本”。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蝶变……在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的同时,《报告》全面分析阐释了今后五年石景山区发展方向和目标。未来五年,是石景山区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和城市复兴的关键期。今后五年石景山区将牢牢把握服务保障冬奥筹办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城市治理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

此外,《报告》也指出了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努力走在前列。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四个中心”“四个服务”能量充分释放。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承载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再展新彩,品质之城基本建成。产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产业园区形成集群示范,高精尖产业竞争力全方位提升,经济形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山水文化融城取得显著成效,“秀水石景山”基本建成,城市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民生保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七有”“五性”水平达到新高度。城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符合新时代首都治理规律、具有石景山特色的城市精细化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崇尚实干、勇于担当、争创一流在全区蔚然成风。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服务保障冬奥会举办,持续放大冬奥带动效应;二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三是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四是全面落实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全力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五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建设品质之城;六是深化城市治理创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同时,《报告》强调,实现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解读案例

蓝图五年路 奋斗在当下

蓝图五年路,奋斗在当下。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集了大量精彩案例,这些真实的场景,正是对《报告》部署的生动注脚。

“微改造”建品质社区

报告原文: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扩大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成果,推进“品质社区”建设,推动街巷长、“小巷管家”和网格员、协管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基层力量整合融合,擦亮“石景山老街坊”品牌。

场景案例

“建设 ‘品质社区’应该做什么?社区品质应该怎样提升?”在老山街道东里北社区召开的“老街坊”议事会上,物业、企业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围绕石景山区的热门新话题“品质社区”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老山东里北社区南侧有个小花园,里边的花草因无人打理,加之长凳少之又少,逐渐被居民“冷落”了。在这次品质社区的建设中,很多居民提议要对小广场进行“微改造”,加装凉亭和长椅。“改造过程中,我们也多次征求了居民意见”,老山东里北社区书记赵红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本来规划方案中有加装健身器材这一项,后来居民们提议给老人改造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晒晒太阳、聊聊天就挺好。于是,今年十一后,挂着“居民议事园”牌坊的小花园重新出现在百姓眼前,木质结构的长亭和冬日里仍然翠绿的万年青,成了小区最靓丽的一景。

打造“中交·生态智慧城”

报告原文:

统筹推动西部地区规划建设,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以五大更新组团为代表的城市更新行动,建设中交生态智慧城,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活力,打造区域型城市更新示范样板。

场景案例

在五里坨街道秀府路东侧,多栋楼房已经拔地而起,尽管现场还在施工,但据中交城市更新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涛介绍,房子主体已经建好,目前已启动预招商工作。该项目地处1601街区的053号和055号两个地块,其中,055号地主要以商业为主,053号地汇聚产业办公、人才公寓、酒店、商业等多个业态。中交·智慧公元的建成是中交·生态智慧城未来重要的产业载体,同时也能为周边提供高品质的配套服务。

2020年10月,石景山区与中交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并签订了《石景山西部地区开发合作框架协议》。中交集团将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优良的自然资源以及企业全产业与外部协同的优势,积极营造山水生态、人文生态、产业生态。同时用智慧赋能城市,将石景山西部地区打造成为“中交·生态智慧城”。

千年古道浓缩地域文化

报告原文:

坚持“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改善民生是重点、提升业态是关键”的理念,持续精心打磨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

场景案例

今年十一前,石景山模式口千年“驼铃古道”正式开街。“邂逅京西·遇见美好”第二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模式口文化嘉年华暨2021文创市集也在这一天同时举办。如今走进模式口大街,可以沉浸式地感受不同时期的文化味儿。作为模式口的序章,古道斯存是模式口第一个亮相的展览加咖啡空间,由原有的文保单位“老爷庙”改造而成,引入博物馆展陈模式及精品咖啡业态,将模式口沉甸甸的历史及文化浓缩精炼,通过图文与实物、智能互动技术与声光电陈列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巧妙而生动地将京西驼铃古道过去的商贾繁华和历史积淀向观展者们一一展现。

如今被改造后的“庆春斋”老舍主题纪念馆,也引入冰鉴宫廷药茶,将宫廷药茶系列与模式口承恩寺的燕京八绝相呼应。在这里,品一壶香茗,聊一聊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便能感受到历史变迁。

六工汇成发展新引擎

报告原文: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突出新首钢园极核地位,持续打造“一核三圈多点”国际消费空间布局。

场景案例

六工汇位于首钢园北区核心区域,占地22.4万平方米,由6幅互通的地块组成,这是一个由首钢工业厂房提升改造而来的集合低密度的现代创意办公空间、复合式商业、多功能活动中心和绿色公共空间的城市更新地标项目。目前六工汇购物广场主体建筑已竣工,预计冬奥会期间会对外亮相,提供配套服务。

“我们开业的长期目标是打造以Z世代和家庭消费为核心客群的新业态城市更新综合体项目”,据六工汇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欢迎更多优质商业和产业租户入驻”,该负责人介绍说,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及2022年冬奥会筹备的双轨驱动下,六工汇也通过“产业 商业”的融合模式,持续反哺板块经济,影响区域的生活方式,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记者观察

立足“双奥”区情 系统擘画“新局”与“先机”

梳理此次石景山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长达1.6万余字的《报告》给人强烈的感觉是在发展意识中求“新局”,在创新意识中觅“先机”,用系统和辩证思维擘画出一幅双奥之区“蓝图五年路、 奋斗在当下”的奋进图景。

准确识变开先局

过去五年,石景山最大的变化在何处?《报告》从“全力保障冬奥筹办”、“倾力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城市治理上下绣花功”、“围绕七有五性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党的建设全面进步”七大方面描述了“历历在目”的奋斗足迹,并且用“丰硕成果、来之不易”八个字做了深情总结。毫无疑问,“过去五年,擦亮了双奥之城的金名片”被列在首位。《报告》指出,作为“双奥之区”,五年来,石景山全力服务保障冬奥筹办,冬奥组委总部、首钢滑雪大跳台、主运行中心、交通指挥中心、电力运行中心等“1 6 1”场馆建成投用,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M11冬奥支线、锅炉厂南路、北辛安路南段、高井规划一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北京冬奥公园、冬奥景观大道精彩呈现。

顺应这一变化,冬奥也让石景山城市更美好。《报告》指出,石景山滚动实施改造 62个老旧小区共计 713 栋、400 万平米,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石景山样本”。同时,持续推进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等 4 个重点棚户区改造,共拆除城中村、平房区及非住宅房屋建筑面积 400 余万平米,竣工安置房 1.6 万余套,1.5 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作为石景山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最大的衙门口地区,今年10月,2139套回迁安置房正式交付,这个春节,4400余户居民将在新房里暖暖和和度过。

应该说,上述的变化正是石景山服务冬奥、参与冬奥、借势冬奥的结果,在这一奋斗过程中,石景山觅得了城市发展走入“快车道”的先机。

科学应变开新局

“先机”与“新局”总是相向而行。抓到了先机,就有了开“新局”的前提,而找到了实现“新局”的路径,“先机”自会结出硕果。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梳理《报告》发现,在“持续放大冬奥效应”、“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全面落实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不断增强人民福祉”等方面,《报告》都给出了“科学应变”的有效路径。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在全力保障冬奥筹办、持续放大冬奥带动效应方面,《报告》提出将提前做好冬奥遗产再利用规划,研究探索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和运营模式,打造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奥运遗产。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落实新版城市总规方面,《报告》提出,全区将统筹推动西部地区规划建设, 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以五大更新组团为代表的城市更新行动,建设中交生态智慧城,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活力,打造区域型城市更新示范样板。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报告》提出,石景山将认真落实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深入实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同时,坚持“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改善民生是重点、提升业态是关键”的理念,持续精心打磨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

主动求变融大局

通读《报告》,能够强烈感受到那种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在五子联动中寻求定位、展现作为的“大局观”。《报告》指出,在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石景山将加强央地协同、产学研用协同,吸引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落地,不断优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布局。

在紧抓北京“两区”建设契机方面,石景山将坚持“产业开放 园区开放”并行突破,以吸引和聚集国际投资为主线,加强政策集成优化,滚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办好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工业互联网论坛和“侨梦苑”北京论坛,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联盟落户,积极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在借势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方面,石景山将加快5G通信、千兆网络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硬科技、深科技等应用场景建设为导向加强成果转化,在5G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布局落子,打造北京市VR/AR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在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石景山将突出新首钢园极核地位,持续打造“一核三圈多点”国际消费空间布局,建成苹果园大悦城、金安环宇荟等现代消费圈,培育模式口驼铃古道、古城南路商业步行街等特色消费街区,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释放冬奥国际消费的潜力和韧性。推进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形成全国先进示范。

通过以上部署不难看出,石景山把推动产业升级作为全区战略支撑的重要发展思路,而这也正是打造京西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肯綮所在。

双奥之城的时代意义(一半山水一半城)(2)

《北京青年报》12月7日见报版面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刘婧

摄影/赵昂

编辑/谭卫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