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吃啥鱼(年年有鱼二十三)

年年有余吃啥鱼(年年有鱼二十三)(1)

清蒸刀鱼

长江自古有三鲜:刀鱼、鲥鱼与河豚。

而如今,鲥鱼与河豚已基本绝迹,仅剩的刀鱼数量也在逐年减少,而且价格惊人。去年据说一公斤要卖到上万元,普通人根本吃不起。我在想,刀鱼会不会有一天也会消失,再无踪迹。

小时候生活在皖南池州,就在长江边。那时候,刀鱼与其它江鱼的价格区别并不大,只在清明前价格稍贵些。因为刀鱼虽然多刺,清明前的鱼刺却是软的,那时的刀鱼肉最鲜嫩,过了清明,刺变硬,刀鱼就变成了老刀。

写到这里,忽想起初中时,男生给闺蜜萍儿起的外号叫“大刀”。我至今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想想,会不会是因为萍儿美,又正值豆蔻年华,犹如早春的刀鱼那般鲜嫩之意呢。也未可知。

春天的刀鱼一般是清蒸,肉质鲜美、细腻至极,鱼肉入口即化,抿抿嘴,鱼刺便顺势吐出,齿颊留芳。但刺太多的鱼小孩子不太爱吃,有时妈妈买了小刀鱼回来,就用面粉裹一裹,油炸了吃,又香又酥,连骨头都吃了。

除了清蒸、油炸,江浙一带还有刀鱼馄饨和刀鱼面。剔去鱼刺,只剩细腻的鱼肉做馅,薄皮里盈满汤汁,一口咬下是饱满鲜美的肉馅,鲜得连眉毛都要跳舞。

刀鱼面是将刀鱼去骨炒成鱼茸,加入骨头汤和鸡汤慢火熬煮,得出乳白色汤汁,面条浸在刀鱼汁里,充分吸收汤汁之后,面条口感十分软糯,鲜美至极。

年年有余吃啥鱼(年年有鱼二十三)(2)

刀鱼盛产于长江中下游,因应市最早,故列三鲜之首。刀鱼名如其鱼,身长而狭薄,大的有一尺多长,银白色,正如一把薄刃刀。《尔雅·翼》载:“刀鱼长头而薄狭,腹背如刀,故名。”

刀鱼最早记载于《山海经》:“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鱼。”鮆( jì )鱼,即刀鱼的古称。又名鲚鱼、刀鱼、刀鲚。陶朱公《养鱼经》云:“鮆鱼身体狭薄而头大,长者盈尺,其形如刀,俗称刀鲚”。宋人因其“貌则清癯,身材俊美”而称之为“白圭夫子”。

自古很多文人喜食刀鱼。陆游《花下小酌》曰:“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鮆鱼莼菜随宜具,也是花前一醉来。”

宋代诗人梅尧臣《邵考功遗鮆鱼及鮆酱》云:

“已见杨花扑扑飞,鮆鱼江上正鲜肥。

早知甘美胜羊酪,错把莼羹定是非。”

“早知甘美胜羊酪,错把莼羹定是非”是个典故。《世说新语·言语》载: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陆机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吴郡人。吴亡后入晋。王武子就是王济,才华横溢。西晋骁骑将军,又是驸马,

说陆机去拜访王济,王济面前放着几斛羊奶酪,他指给陆机看,说:“你们江南有什么东西能够跟这个相比的吗?”陆机说:“我们那里有千里湖出的莼菜羹,不用下盐豉就足以媲美这个了!”

这就是羊酪莼羹的成语由来。梅尧臣说,刀鱼比羊酪莼羹还要美味。

年年有余吃啥鱼(年年有鱼二十三)(3)

油炸刀鱼

刀鱼多刺,人们便研究去刺之法。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了两种去刺方法:“用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袁枚在书中也提到了油煎或是油炸,看来油炸刀鱼还有不少同好。

喜欢吃蟹的美食家李渔,将刀鱼誉之为“春馔妙物”。李渔说:“食鲥报鲟鳇有厌时,鲚则愈甘,至果腹而不释手”。

宋代李昉撰写的《太平广记》里,记载了一个叫郝姑的女仙故事。

长江边一户人家有个女儿叫郝姑。一日,郝姑与邻家女子十来个人,在水边挑菜。忽然来了三个青衣童子,走到郝姑面前,说:“东海公要娶郝姑为媳妇。”说完,就把垫子、褥子铺在水上。三个青衣童子陪在郝姑旁边,顺流而下。

邻女慌忙跑回去告诉郝姑家人,家里人去到水边,没找到她。后郝姑托人带消息告诉家人说:“我有幸能够成为水仙,希望不要忧愁害怕。”还说每到四月,就送刀鱼作为凭证。

从古到今,每年四月就有人送刀鱼上来。乡人每到四月就向她祈祷。

年年有余吃啥鱼(年年有鱼二十三)(4)

刀鱼是洄游鱼,每年冬天积攒能量,春天开始从海里溯江而上洄游,游到安徽、湖北等地的湖泊中产卵,小鱼又顺着长江出海,到海里成长,周而复始。也有的小刀鱼没有继续出海,而是选择了湖泊定居下来,便成了“湖刀”。

家乡巢湖也有刀鱼,味道虽比不上江刀,却也非常鲜美。驰名中外的上海“五香凤尾鱼”就是以湖刀加工制成的,凤尾鱼罐头远销国内外,深受人们欢迎。有一年去巢湖中庙,云端的哥哥请我们吃全鱼宴,其中就有刀鱼,很鲜,很像小时候吃的江刀。

虽然湖刀适应了湖水,变成湖鲜的一员,但基因还是有刀鱼的特性。而那些洄游的江刀,历经不同水域,赏过各种风景,味道自然也就更鲜美些。

年年有余吃啥鱼(年年有鱼二十三)(5)

上文推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58687218687705631/

年年有鱼(二十二):银鱼蒸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