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该怎么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与夏至相对,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冬至后便开始数九了,天气寒冷。冬至节气的养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保暖

随着冬至的到来,气温越来越低,此时正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阶段。一项研究发现,冬天每当气温下降到10摄氏度,相对应的发生心脏病的危险会上升7%左右。因此,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有利于保护我们的血管,避免因血管剧烈收缩而引起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防止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如果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要注意室内的温度,中老年人室内温度需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另外,很多中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建议这些人不要外出太早,最好等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再外出锻炼。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为两个相对最佳锻炼时期。

2.正确进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后天寒地冻,此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进补当选温补类食物,如羊肉、韭菜、桂圆、大枣等。很多人进补会喝各种肉汤,如羊肉汤、牛肉汤、鸡汤、鱼汤、骨头汤等等。健康的人群可以适量喝一些,但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脂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等患者,过量喝反而会因为里面的嘌呤、脂肪含量过高,加重病情,因此这类患者要少喝。在肉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脂肪少的瘦肉,有利于机体减少热量摄入,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

冬至该怎么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1)

3.注意养藏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过食大辛大热之品,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黄帝内经》中有“秋冬养阴”之说,因此冬季要注意滋补阴精,冬季应肾脏,保养肾精最为重要。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故要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言,男子应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即告诉我们要节房事,不可纵欲过度,节欲保精,以免伤及肾精。

4.动中求静

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运动的类型不宜太过剧烈,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升发阳气太过,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可选择如瑜伽、慢走、八段锦、太极拳这类平和的运动,在动中求静,以达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

北京小汤山医院

医保号:14110019

电话:010-61781818

扫码关注我们

冬至该怎么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2)

冬至该怎么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