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不执于心外不执于物(悟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内不执于心外不执于物(悟不为福先不为祸始)(1)

内不执于心外不执于物(悟不为福先不为祸始)(2)

澄净心曲古筝 - 传灯

内不执于心外不执于物(悟不为福先不为祸始)(3)

✎ 肖岩悟史

内不执于心外不执于物(悟不为福先不为祸始)(4)

《庄子·外篇·刻意》载,“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意思说,许多情况下,处理事情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而与时机的选择关系重大。如何准确分析机会是进退、取舍的关健,选对时机就能成功,时机不对就会失败。因为人生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放弃某些东西。

读着庄子《刻意》,让我想起《朱枫林集·卷九》中的一则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在起兵之初采纳部下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元末众多义军互相厮杀的时候,他选择在金陵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高筑墙”,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加强金陵防御工事,对城内兵士、百姓也是诸多优待;“广积粮”,就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囤积足够多的粮草;“缓称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自己的军队与元朝军队正面交战,也不会成为其它势力的攻击目标,同时,利用自己的诚信争取更多的支持。朱元璋就是靠着这九个大字,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了天下。

当时,朱元璋的势力的确不容小觑,但不能说沒有危机。左有陈友谅,右有张士诚,南北都驻扎着元朝军队,在这样四面夹击的局面下,他只有处处示弱。时机不对,朱元璋便不会贸然出动,有敢于放弃与天下争先的智慧,才使他有了后来的成就。

我们要懂得分析时势,在合理的时机,我们积极进取;时机不对,即使诱惑再大,我们也要勇于放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