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何物让人生死相许(问人世间情为何物)

我为什么已近六十岁,还要在这里奢谈爱情?那是因为,爱情并不仅仅是爱情,爱情也是人生的重要的内容,是人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点是石野正五郎告诉我的石野正五郎书上谁?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石野正五郎是姿三四郎的师傅我年轻的时候,上演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与姿三四郎恋爱的一个姑娘叫早乙美,有一天,早乙美到姿三四郎练柔道的武馆去找姿三四郎,姿三四郎正在和伙伴们在石野正五郎的指导下联系柔道,不好意思出去,石野正五郎却对他说:去吧,爱情也是柔道的一部分,柔道就是教人怎样生,怎样死石野正五郎的话让我思考:他为什么说,爱情也是柔道的一部分,柔道就是教人怎样生,怎样死我后来想出了答案,石野正五郎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柔道,一种武术,一门技艺,而是人生石野正五郎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不要孤立地去看待人生中的许多事,人生是由各种事组合成的,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所有的事都可以从人生的整体的角度去思考我讲爱情也是一样,不仅仅是讲爱情,更是讲人生我后面的文章还要从更多的方面讲人生现在,先讲爱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情为何物让人生死相许?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情为何物让人生死相许(问人世间情为何物)

情为何物让人生死相许

我为什么已近六十岁,还要在这里奢谈爱情?那是因为,爱情并不仅仅是爱情,爱情也是人生的重要的内容,是人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点是石野正五郎告诉我的。石野正五郎书上谁?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石野正五郎是姿三四郎的师傅。我年轻的时候,上演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与姿三四郎恋爱的一个姑娘叫早乙美,有一天,早乙美到姿三四郎练柔道的武馆去找姿三四郎,姿三四郎正在和伙伴们在石野正五郎的指导下联系柔道,不好意思出去,石野正五郎却对他说:去吧,爱情也是柔道的一部分,柔道就是教人怎样生,怎样死。石野正五郎的话让我思考:他为什么说,爱情也是柔道的一部分,柔道就是教人怎样生,怎样死。我后来想出了答案,石野正五郎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柔道,一种武术,一门技艺,而是人生。石野正五郎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不要孤立地去看待人生中的许多事,人生是由各种事组合成的,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所有的事都可以从人生的整体的角度去思考。我讲爱情也是一样,不仅仅是讲爱情,更是讲人生。我后面的文章还要从更多的方面讲人生。现在,先讲爱情。

爱情的现象十分复杂,但是它的本质却很简单。不仅爱情是这样,许许多多的事物也都是这样,无论何种事物,一旦达到了本质的认识,就都会变得简单。有这样一句话:真理就等于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也包含这样的意思,真传的那一句话,就是本质的认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话想必许多人都看到或听到过,这句话实际上是提出了几个问题: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能教人生死相许?

似乎自这个问题提出后,就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那就让我来给出答案。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爱情,是指纯粹的爱情,所谓纯粹的爱情,是指不掺杂任何条件的,诸如身份,地位,财产等等。爱情是男人和女人的诸多关系中的一种,不是男人和女人的全部的关系。人们为什么那么希冀着,憧憬着,热烈的追求爱情,

原因之一,就在于爱情的纯粹性。

现在,我从纯粹的爱情来揭示爱情的本质,只要用两句话来表达就够了,第一句话:在爱情的世界里,爱是最具有决定的意义。这句话不难理解,当一个人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所有的条件都无关紧要,即使没有较好的条件,心中依然会充满幸福。那又是什么决定爱呢?第二句话:决定于爱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A=M+X。公式里A代表爱,M代表满足感,X代表幸福感。实际上,这个公式还可以进一步简化,我们可以将满足感归入到幸福感里,公式可以表达为:A=X。这样表达,是不是更简洁,更简单。

  我相信:天下无论什么样的爱情,只要是真正的爱情,纯粹的爱情,就必不能逃脱这一简单的概括。

我们以《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华筝为例,来说明:郭靖为什么只爱黄蓉,不爱华筝,就是因为郭靖和黄蓉在一起的时候,有那样一种幸福感,故而产生爱,黄蓉同郭靖一样;华筝则不同,郭靖能使华筝产生幸福感,故而华筝爱郭靖,而华筝却不能使郭靖产生幸福感,从而让郭靖也爱他,郭靖不只一次地对华筝说:我只是把你当妹妹。

爱情是表面上的不平等,而内在的实际上的平等。怎样理解这句话,华筝和郭靖就是这样一种表面上的不平等,而内在的实际上的平等。华筝生生死死地爱着郭靖,对郭靖千种柔情,万般心意,而郭靖却唯恐避之而不及.是不是太不平等,实际上,从他们的内在而言,却是平等的。华筝能以郭靖为幸福,故而爱郭靖,而郭靖却不能从华筝那感受到男人与女人才有的幸福感,故而没有产生爱,是不是很公平,很平等。

我们在影视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好?这也是表面上的不平等,而内在的实际上的平等。

在实际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都会有这样不平等现象,那时因为,两个人的内在的幸福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再看“直教人生死相许”,为什么会“教人生死相许”,很简单,还是因为幸福感。

热恋的人,往往都会将这种幸福看做是人生的全部的幸福,最高的幸福,唯一的幸福,如若得不到爱着的人,得不到这种幸福,往往就会感到极大的痛苦,就会对人生产生绝望,会觉得了无生趣,不可能再有别的幸福。也有一些人,在得不到这种被他们认为的人生中唯一幸福的时候,往往会做出过激的反应,甚至采取极端的举措。

我们这里三十年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青年小伙和一个姑娘谈热恋,却遭到姑娘父母的极力反对,姑娘的父母强力地要将这对鸳鸯拆散,于是这个小伙心向横处想,恶向胆边生,手持利斧,杀了这个姑娘家的一家九口,除了这个姑娘以外,然后逃之夭夭。

还有一则故事是从书上看到的:有一个有夫之妇与另一个男子偷情,这个有夫之妇就抛夫弃子,不顾一切地要嫁给这个与她偷情的男子,结果受到村里人的强力指责,而与她偷情的男子却不敢承受那样大的压力,向她一样抛妻离子,与她结合,这个有夫之妇,绝望之下投水自尽。

象这样的悲剧,自古至今不胜枚举。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我看来,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得到与失去,幸福与痛苦。

爱情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只是怎样看待得与失,幸福与痛苦。

有一些人,总是喜欢表面的,孤立的,机械的这样去看待事物,看待问题,这样的看待事物,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是很难正确的看待事物,看待问题,正确地理解问题,也就很难正确地解决问题。得到了就一定好吗?得不到就万劫不复,坠入万丈深渊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想必许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就是教人怎样看待得与失,得到,不见得都是好事,得不到也不见得都是坏事。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爱情的看法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非常完美的想法,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就会一路幸福,一直幸福,一生幸福吗?实际上并不都是如此。

我们看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渥仑斯基和安娜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渥仑斯基对安娜说:要么是永远的快乐,要么是终生的痛苦。当时,他们两人由于重重的阻隔,不能完全在一起,故而有此一说,可是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后来,他们不顾一切地冲破重重阻碍,完全在一起的时候,却不是象他们热恋时想的那样永远的快乐,渥仑斯基对安娜始乱终弃,而安娜则被逼入绝望的境地选择自杀。实际上我没有看过这本巨著,电视连续剧就只看了一点点,就是我说的那一点内容,他们的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剧情发展我都是不知道的。举这个例子来说明问题,就我而言,并不是很恰当,只是由于他们的故事比较典型,比较突出,才举这个例子。

还有一个小故事,我以前看书,看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作家(他是哪个国家的,叫什么名字都在他不记得了),在他白发苍苍到了垂暮之年的时候,竟然与他的老伴过不下去,两人天天吵架,无法共同生活,最后到了两人要离婚的地步。但他们最终没有离,是什么挽救了他们频于崩溃的婚姻呢,不是别人的劝说,也不是什么别的原因 ,挽救了他们频于崩溃的婚姻的竟然是他们的情书,他们将他们年轻时,热恋时的情书重有找出来翻看,他们被那些他们自己写的情书所感动,连他们自己也无法弄明白,为什么当初那样热烈相恋的两个人,竟至于到了感情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虽然他们最终还是无法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的原由,但他们被当初的情书感动之后,各自检讨了婚后的生活,重又和好,共同生活。

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但却很能说明问题。这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唯一能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的,就是《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小说中的一段话:“.....初期的爱情只需要极少的养料,只消能彼此见到,走过时轻轻碰一下,心中就会生出一股幻想的力量,创造出她的爱情,一点儿极无聊的小事就能使她销魂荡魄,将来她因为逐渐得到了满足而逐渐变的苛求的时候,终于把欲望的对象完全占有了之后,就完全没有这种境界了。”我相信,上面那两个例子都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因为逐渐得到了满足,终于把欲望的对象完全占有了之后,就完全没有这种境界了。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很不好听,但也不是全无道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基于那样的原由。我以前看过的一本书里这样说:为什么人世间令人回肠荡气的爱情都是偷情?为什么? 那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把欲望的对象完全占有”。

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来自于人性,莎士比亚说:人总是忘记已有的,而去追求没有的。这句话似乎很平常,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句话却让我很震撼,我稍微想象一下:过去的人,现在的人,未来的人,无数无数的人,都在莎翁这一看似极其简单的概括之中。不仅人在爱情上是如此,在所有的方面都是如此,金钱,权力,学识,才华,事业,精神......无不是这样。

人性,并不是“食色性也”这样简单,也不仅仅只有善恶方面的内容,人性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人的无限的欲望,永不满足,无限追求,和无限的精神。人生最大的矛盾是自己与自己相冲突,自身与自身的人性相遭遇,就是有限的生命,有限的能力与无限的欲望无限的追求,无限的精神相矛盾。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不仅仅是由于激情的消失,也还由于相互的了解,在恋爱时,被想象编织的种种美丽动人的光环,在婚后不长的时间里大都消匿无踪。有人说,因不了解而相爱,又因了解而分手,这虽不是必然的,但也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热恋中的人,看不见对方的缺点,在想象中对象十分完美,当终于走到一起,全部的面目一览无余,或许会发现原来的意中人,热恋的人竟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种人,因了解而分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不一定就会一路幸福,一直幸福,一生幸福,得不到是不是就一定会,一路痛苦,一直痛苦,一生痛苦,好像是这样,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这样,“千里万里的风云 怎能阻隔爱的人在路上 时光无言流转 岁月因爱而美着”,这是《我的娜塔莎》电视连续剧主题曲中的两句歌词,“岁月因爱而美着”,岁月不仅仅因爱而美着,岁月也因爱而痛并快乐着。《我的娜塔莎》这部连续剧演绎的就是爱而得不到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他们一生相爱,却始终不能在一起,两人坚持不懈地苦苦寻找对方,寻找自己爱着的人,难道在他们的一生中就只有分离之痛,相思之苦吗?他们一生都得不到,却一生相爱,一生相爱难道不是一种许多人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一种人生的企望吗?假如他们没有那千里万里的风云重重的阻隔,顺利地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他们还会不会爱的那样铭心刻骨呢?他们会不会也像作家夫妇那样天天吵架,过不下去呢?我只能说不一定。

  虽然我并不反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也不认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最好的,相反,我倒认为《我的娜塔莎》这一种爱情也不是最不好的。《我的娜塔莎》这样的爱情故事,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的存在着的。

  对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而言这种激情往往都不会很长久,《我的娜塔莎》中的两个人的这种激情却能贯穿始终,原因就是“千里万里的风云” 的阻隔,。

  我并不是反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说,不要将得与失看的那么绝对,特别是在不能得到的情况下,不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心灵,情感都陷入不可自拔的绝望境地。

今天的社会,由于较大的生存压力和人的内心欲望的较大的冲突,使许多青年男女,已不再把恋爱,把爱情,当做人生追求的重要内容,而是把婚姻,条件,主题放在了更靠前的位置。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若有机会轰轰烈烈,铭心刻骨的恋爱一次,能有机会品尝上帝所给予人的那种只有男女之间才能有的最甜美的圣果,体验到对许多人来讲最为重要的激情,就已经比那些不能恋爱,不敢恋爱,没有机会恋爱的男女,在人生的体验上,在人生的收获上要多了很多。

我倒是比较赞成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我看来,曾经拥有要比天长地久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不曾爱过,被爱过,不曾有过一场真正的恋爱,那将是人生的不可弥补,也无法替代的遗憾。

青年男子那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那个不善怀春?当人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渴望爱情,追求异性,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追求爱情有点象飞蛾扑火,这种火还是要扑的,实际上当一个人被丘比特神箭射中的时候,也会身不由己的去扑这种火的,只是不要让起初以为只是温暖的火,将自己烧的比较惨就行了,不过这个度也不是很好把握的,生活也是需要学习的,爱情也是需要领悟的,爱情也是需要智慧的。

我们不仅不要简单地看待得到与失去,也不要简单地看待幸福与痛苦。爱情不仅仅是幸福,幸福中也包含着痛苦。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谈谈心恋恋爱》,剧中的男主角刘得华感叹地说:原来能给人带来巨大幸福的东西,也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他在这里感叹的其实就是爱情能给人带来巨大幸福,也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在我很早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只要是真正的,严肃的爱情,带给 人的痛苦要比快乐多对多。为了找到值得爱的人而苦,之后,是为了得到爱而苦,之后,是为了爱的完美而苦,之后,是为了爱的保持而苦。爱不是盈利投资。怕苦的人就不要去爱。只有不负责任的放纵和寻欢作乐才不会留下痛苦的指纹……可是,正因这样,爱才崇高,才使人感到最深邃的,哪怕是很短暂很短暂的快乐,而放纵才显得渺小。”其实,不负责任的放纵和寻欢作乐也会留下痛苦的指纹。

我十七岁时开始思考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对这样的问题,对人生的学习和思考。在这几十年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在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和对生活的观察中,我发现,就人生的各个方面而言,幸福与痛苦这几个字是人生中最不易深入理解的。

360图书馆有一篇文章这样说:“有人常说,我现在不幸福,等我结婚或买房子......就会幸福。事实的真相是,幸福的人在哪都幸福,不幸福的人在哪都不幸福。所以要先培养自己的幸福力,不论发生什么,别人都动不了你的自在开心。”的确是这样,幸福与痛苦在大多数时候,还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还取决于怎样看待得到的和失去的,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的主观的感受。

有个小姑娘在网上发文问:爱情究竟是什么?是幸福还是眼泪?

爱情既有幸福也有痛苦,爱情,因幸福而产生,因为怕失去而痛苦。

因为爱而幸福,也因为爱而痛苦。人们本是为追求幸福而追求爱情的,然而,这种幸福也必然地伴随着某种痛苦,爱情是快乐而痛着,痛并快乐着。人生,也是如此,幸福不仅是爱情追求的目的,也是人生追求的目的,区别仅仅在于对幸福的认识和看法的不同。

  最高的艺术就是做人,最深奥的哲学著作就是生活本身,最高的人生智慧不在与没有痛苦,而在于苦中作乐。因为人生的真相是苦比乐多,多对多。生活是需要学习的,幸福是需要努力争取也未必能得到的,而痛苦则是与生俱来,且又如影随形的。

人生是苦比乐多,能从别人眼中的苦中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快乐,那就是比别人得到了多对多的快乐。苦中作乐,在我看来不失为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而怎样追求爱情的幸福,人生的幸福也是需要学习的。

幸福与痛苦不仅不要简单地看待,也不要孤立的看待,认为幸福就是幸福,痛苦就是痛苦,幸福和痛苦往往都是紧密相连的,而痛苦有时却不与幸福相连。我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我们可以找到不包含有任何幸福的痛苦,却无法找到不包含任何痛苦的幸福。

人类的任何幸福都将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某种痛苦,不负责任的寻欢作乐,会有空虚的痛苦,沉入庸俗的泥沼,会用琐事烦忧的痛苦,而“高层次的幸福,它是通过高层次的烦忧、苦闷、悲奋和搏斗而达到的”(赵鑫珊语)。

幸福,是以痛苦为代价的,有着肤浅痛苦的人,其幸福也必定肤浅,而能追求到高层次幸福的人,其痛苦也必定深刻。

人只有两种选择:肤浅的痛苦与肤浅的幸福,高层次的幸福与深刻的痛苦。

爱情,也是这样,如若很容易就得到的话,其幸福的含量也容易少,而痛苦的含量多的话,其幸福的含量也会相应的多。就像《我的娜塔莎》中的一对恋人,他们的痛苦贯穿始终,但那种痛苦中包含着的幸福也是一生相随。痛苦的天长地久,也必定会幸福的地久天长。不过,人大都不喜欢追求这种痛苦的天长地久,和幸福的地久天长。

辩证法无所不在。对痛苦与幸福的辩证关系,讲的最正确,最简洁的莫过于老子的两句话,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长时间里,我对老子这句话中的祸与福理解的都比较狭窄,把福仅仅看成福气之类,而把祸看成祸事和飞来横祸,这样的理解也许不太正确,也可能不符合老子的本意,较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痛苦是幸福之所伏,幸福是痛苦之所倚。

人人都想生活的幸福,然而,激情确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元素。我在《壮怀激烈》这篇文章中说到:没有激情的人,无论拥有什么,也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感。爱情,就是一种最普遍的激情。那些热恋中的人,即使没有很好的条件,心中也会充满幸福。爱情,之所以被很多人看做比其他享受都高的多的幸福,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这种激情。

然而,爱情的这种激情比起人的无限的精神来,也还是很有限的,爱情所能给予人的幸福也还是很有限的。任何有限东西都无法使人感受到真正的充实。人,只有拥有比爱情更广大,更宽阔,更深远的激情,才能拥有更多,更博大的幸福感。一如我在《壮怀激烈》这篇文章中所说:让无限的精神在无限的疆域中无限的飞驰,才能有更辽远,更深邃的幸福感,又或如李白所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有一位网友,他给自己起的网名是:生命是燃烧的热情。这个名字起的太有水平,这样令我赞叹的名字竟然出自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生命就应该是燃烧的热情,只有这种燃烧的热情,才能使人有更多的幸福感,才能让生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我以前看的书上说:爱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这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到处都是爱情,而且,以后以至于永远爱情都是永恒的主题。

为什么会是这样?我终于想出来其中的原由:是因为许多人都将爱情看做是人生,人世间的最高的幸福,最巅峰的人生体验。

更有一篇文章说:性是人生的终极的快乐。我不太同意这样的说法。

一个人,将自己所爱的对象,看成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整个的世界,这种想法,在我看来是十分有限,还是十分危险,甚或是有害的想法。

现在人们都讲究追求巅峰体验,然而,爱情还不是最巅峰的体验,比爱情更高的巅峰的体验又是什么样的体验呢?请看纪伯仑的《完美》这篇文章,他的文章虽然讲的是完美,实际上讲的是人生体验,是真正称得上巅峰的人生体验。

《完美》

“兄弟,你问我人怎样才算完美?

我的回答是:当一个人至臻完善的时候,会感到自己是广褒无限的宇宙,是浩渺无边的大海,是始终在燃烧的烈火,是永远璀璨夺目的光焰,时而呼啸,是时而静默的大风,是裹着电闪雷鸣,滂沱大雨的云彩,是浅吟低唱或如泣如诉的小溪,是春天繁花满枝,秋天卸下盛装的树木,是高耸的峰峦,是深沉的山谷,是有时荒芜的田野。

倘若这个人,感受到了这一切,那他已经走完了完美的一半,如果他要达到完美的道路的尽头,他还应当在内省的时候,感到自己是依恋慈母的儿童,是对子嗣负有责任的长者,是在希望和爱情中彷徨的青年,是正在同过去和现在进行搏斗的中年人,是幽居茅舍的隐士,是身陷囹圄的罪人 ,是埋头与书斋的学者,是黑夜,白昼均无的愚人,是置身在信念的鲜花和孤寂的蒺藤之间的修女,是一位正受着利爪獠牙的撕咬,软弱而怀着需要的娼妓,是贪得无厌而又谦恭备至的富翁,是在暮霭和朝霞中徘徊的诗人,倘若这个人有了上述的体会,明白了这全部的事理,那他就达到了完美,会成为上帝的一个影子。”

这里说的:“感到自己是广褒无限的宇宙,是浩渺无边的大海”,是指在有限的生命里感受到精神的无限;:“是始终在燃烧的烈火,是永远璀璨夺目的光焰”,是什么在熊熊燃烧,是激情在熊熊燃烧,一个人只有当激情如烈火般熊熊燃烧的时候,才会璀璨夺目,纪伯仑这里讲的是始终,是永远,而爱情的激情一般来说还够不上着两条;“是裹着电闪雷鸣,滂沱大雨的云彩”,其实是讲一个人还应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那种腹中空空如也的人,其人生的体验将会少的可怜,更不可能拥有人生的巅峰体验,一个人的心灵如若是荒芜的田野,有多大的可能在这样荒芜的田野上生长出繁花似锦的幸福的花朵?“是置身在信念的鲜花和孤寂的蒺藤之间的修女”,我简直就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这句话所给予我的感受。

纪伯仑的这段文字并不是多么深奥,但若没有一点那样的体验,要想明白他说的那种境界还是不容易的。

讲了这么多,好像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对人们的恋爱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那就说点稍微有点实际用处的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我看过的一本名人名言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情,不是首先找到一个值得爱的人,而是首先做一个值得爱的人。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但却不被许多人所了解。这一句话,可以看成是爱情的最重要的秘籍。

360图书馆里有一篇泡妞秘籍,一共讲了四十多条,最后一条是:

“泡妞的最高境界是让妞泡你。”

讲的很正确。这里的泡,可以理解为追求,为什么别人会追求你呢?因为你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首先做一个值得爱的人,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因为怎样做一个值得爱的人,又是一篇不太好写,没有结尾的大文章。虽然,不太好写,也不妨啰嗦几句。

怎样做一个值得爱的人呢?我在这里只讲男人,不讲女人。因为我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细微的感受还是不太了解,缺乏做女人的体验,说怎样做一个值得男人爱的女人,恐怕也是隔靴搔痒。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女人要比男人复杂很多。

怎样做一个值得爱的男人呢?

说复杂也很复杂,要说的简单一点,也很简单,只要按照一首歌中唱那样做就行了。这首歌十分有名,我想大家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也都会唱,而且这首歌一唱起来,就会让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这首十分了得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呢?我一说大家就都知道,这首歌就是《男儿当自强》。虽然大家都知道,也有很多人都会唱,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将那让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的歌词抄录在这里,这首歌的歌词写的真是太好了,太激励了。我想用那么精湛,那么激励的歌词,来装饰一下我的这篇让人枯燥而又让人不知所云的文章:

傲气面对万重浪 热血像那红日光

胆似铁打 骨如精钢

雄心百千丈 眼光万里长

我发奋图强 做好汉

做个好汉子 每天要自强

热血男儿汉 比太阳更光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去开天辟地 为我理想去闯

看碧波高壮 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

我是男儿当自强

仰步挺胸大家做栋梁做好汉

用我百点热 耀出千分光

做个好汉子

热血热肠热

比太阳更光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去开天辟地 为我理想去闯

看碧波高壮 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

我是男儿当自强

仰步挺胸大家做栋梁做好汉

用我百点热 耀出千分光

做个好汉子

热血热肠热

比太阳更光

做个好汉子

热血热肠热

比太阳更光

我想做男人的秘诀尽在这首歌之中了。按照这首歌去做,做一个堂堂正正男子汉,威风凛凛大丈夫,这样的一个男人如果不被你想爱的女人爱,你也就不必去爱那个女人了。

这首歌虽然很容易唱,但要做到那样,也绝非易事。

最后在啰嗦几句有情人终成眷属,前面更多的讲的是:如若有情人难成眷属该怎样,现在再来谈有情人成了眷属,又该怎样。

两个相爱的人,只要没有太大的阻碍,步入结婚的殿堂,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然而,步入结婚的殿堂,才是两个人真正的开始,“为了找到值得爱的人而苦,之后,是为了得到爱而苦,之后,是为了爱的完美而苦,之后,是为了爱的保持而苦。”爱的保持要比找到爱,得到爱都要不容易多对多。

怎样保持爱呢?这也是个很复杂的话题,只能简单地说一下,360图书馆里有一篇文章《一位母亲在女儿的婚礼上震撼全场的讲话》

“……虽然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但是作为母亲,我不想说什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好合,天长地久”之类祝福的话。我想对女儿、女婿叮嘱几句,说三句“不是”:

第一句,婚姻不是1 1=2,而是0.5 0.5=1。结婚后,你们小两口都要去掉自己一半的个性,要有做出妥协和让步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完美的家庭。现在的青年男女们,起初往往被对方的“锋芒”所吸引,但也会因为对方的“锋芒”而受伤。妈妈是过来人,想对你们说,收敛自己的“锋芒”,容忍对方的“锋芒”,才是两情永久的真正秘诀。

第二句,爱情不是亲密无间,而应是宽容“有间”。结婚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夫妻双方有时模糊点、保留点,反而更有吸引力,给别人空间,也是给自己自由。请记住,婚姻不是占有,而是结合,所谓结合,就像联盟,首先要尊重对方。

第三句,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更不是算账的地方,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所以男女的结合不过是“和稀泥”。婚姻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如果什么事都深究“法理”,那只会弄得双方很疲惫。……”

我觉得这位母亲讲的很有道理,甚至可以说充满智慧,特别是第一句“婚姻不是1 1=2,而是0.5 0.5=1。结婚后,你们小两口都要去掉自己一半的个性,要有做出妥协和让步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完美的家庭。”这是保持爱的第1条.。当然,还可以说很多很多条,我觉得也就不必要说了,说的越多,越容易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做。

爱情,虽然只有两个字,但要完全讲透彻也绝非易事,可以说是不可能的。爱情不仅是艺术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主题。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爱情,爱情的故事就会被无数无数的人无数无数的演绎,爱情的文章,艺术也会无数无数的产生,直到永远……

人生,亦是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