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相思谁与同(谁将桂花吹散糯米莲藕为伴)

七夕相思谁与同(谁将桂花吹散糯米莲藕为伴)(1)

我初识“桂花酒”三个字,是从《蝶恋花·答李淑一》开始的。伟人的诗词素来走向豪迈,气势磅礴,字里行间藐视一切帝王将相,遣字造句堪有囊吞四海、鲸吐日月之魄。这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柔情感慨则表达了伟人少为人知的另一面。

二十七年了,他未曾忘却结发之妻。那个在最美好的年华来到他身边——不坐花轿、不要嫁妆、不需媒妁之言、不作俗人之举的圆脸少女,与他手拉着手跨进了婚姻生活。此后十年,她与他聚少离多,她为他生下三子,她为他英勇就义。她成了他心目中永恒的白月光。

愈年老,他愈怀念她。他让笔下的吴刚捧出桂花酒来招待她的亡魂。除了借用那遥远的伐桂典故,还因为南宋词人刘过写过一句词:“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桂花的花语有三:一为崇高;二为爱情;三为忠贞。他得到了这世上最难得的、忠贞的、崇高的爱情,哪怕短暂如流星,亦是感觉值得了。

话说回来,一切美好的难得的世间之物,无非是没时间变坏。如桂花新初乍放,总让人觉得它会日久弥香。其实也就起初十天最浓烈,过了二十天还有馥郁芬芳,再过些日子,又悠悠地淡了下来……逐渐杳无踪影,似未出现一般。唯独酿成酒,方才越沉越醇,能长年累月地留在人间。

若想要酿制桂花酒,需得先翻古籍。苏东坡是酿过桂花酒的。他酿出来的酒名叫“桂醑”,更作有《桂酒颂》对自己的酿酒之能吹嘘再三。我是不大信任苏大学士的酿酒本事的。根据他的著作所述,他的一大兴趣爱好就是见到啥都往酒里丢。比如在黄州,他用蜂蜜兑酒;在定州,他用松子泡酒,在海南,他又整起了天门冬酒。但是,身边人尝了他的手艺之后,都再三求饶:老爷你别折腾了,别人酿酒要钱,你酿酒要命啊!就连苏东坡酿出的桂花酒,也让亲生儿子苏迈和苏过尝过一口之后,纷纷崩溃。

苏东坡酿的酒为何这般难喝?我怀疑他是用的米酒。北宋老百姓能喝的酒分为两种,一种是“小酒”,即米酒。还是随酿随卖的廉价米酒。这种酒以糯米或粳米为原料,采用酒药和饼曲酿造三十天而成。因为制作的周期比较短,一旦储存时间略长点,就易发酸与变质。还有一种酒是“大酒”,即蒸馏酒。蒸馏酒又称“烧酒”或“烧春”,将酒料采取蒸馏工艺成酒水,再“酿”、“蒸”出来存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方能饮用。蒸馏酒免不了有些辛辣,度数还高。《物类相感志》中形容"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能让白酒着火,最少也得50度。这么高度数的酒,我怀疑当时是没多少人能够接受的。纵然接受,喝起来也远远不如米酒。后来,后人又发明了新酒的制作法——用新鲜花果浸泡或者熏染酒水。有的用松花,有的用菊花,还有的用梅花。南宋的街市上就卖过“雪泡梅花酒”。那么,桂花作为可以食用的花朵,既可以入馔,也可以入酒。明朝宋诩《竹屿山房杂部》中论及桂花酒的制作方法,直接说:“摘半含桂花浸生酒浆中,密封,用时量多寡滴酒内。”宋诩要求的生酒是没有煮过的酒——很有可能是黄酒。到了清朝中期,《调鼎集》对桂花酒的酿制工艺细致到了精确比例:“天香酒:每碗酒一斗,鲜桂花三升(拣净蒂叶),入酒泥封。”潘荣陛所著的《帝京岁时记胜》描述更为详尽:“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

七夕相思谁与同(谁将桂花吹散糯米莲藕为伴)(2)

只不过,清朝民间喝桂花酒,多是在中秋。我想喝桂花酒,只需淘宝下单足矣。凡事物以稀为贵,若常见就不觉得稀罕。我也试过自酿桂花酒。哪怕使的五粮液,沾了唇也不由得龇牙咧嘴。于是,我对桂花的兴趣多用在做美食。比如做桂花糯米藕。这个就相对简单:只用采取一段莲藕,将外边的老皮刮掉,再将洗净浸泡的糯米灌入莲藕的洞中。莲藕的洞洞虽多,看起来也大,想把糯米均匀地灌入却是细活,需慢条斯理,还得不时拿筷子往里捅捅。灌到七分满的时候,要用牙签将一块藕片封口。再把它捧金锅里注水没过身,洒入适量的红枣、红糖与桂花糖,开火煮上一个小时,再关火放凉才能取出切片。当然炖得越久越入味,切起来也不甚费力。切好的糯米莲藕是褐粉色的,淋点蜂蜜更是甜香逼人,再加上桂花香的加持,极是招惹食欲。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糯米,已经在高温的影响下化成了一个个小糯米球球,吃起来软软绵绵,齿颊留芬。藕片则是脆脆的,能淡化糯米的甜腻。

七夕相思谁与同(谁将桂花吹散糯米莲藕为伴)(3)

我吃糯米藕,喜欢如《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一般,把糖藕中的糯米球一颗颗用筷子顶出来。这一来,糯米与藕皆是分明,丝毫不纠缠。可惜,陈家洛吃糯米藕在《书》中仅有一次,还是在服侍他的丫鬟处。他自己吃一颗糯米球,再在丫鬟嘴里塞一颗。那是他从未在乎过她。面对霍青桐与香香公主,陈家洛反而如那一片片的糖藕,对姐姐举棋不定,又对妹妹心猿意马。金庸先生认为陈家洛是不爱霍青桐的,他用一段心理描写揭示了陈家洛的小心眼:“霍青桐这么能干,我敬重她,甚至有些怕她……难道我心底深处,是不喜欢她太能干么?”但是在民族大业与兄弟情分的抉择前,他又辜负了对他痴心一片的香香公主。总的来说,他最爱的不过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声誉。

霍青桐是不吃藕的。在书里她从来没吃过这种江南人爱吃的小食。江南人爱吃软烂甜糯之物,除了追求口感,估计也能目触藕丝的当断不断生出别样的情怀。只是若要身心愉悦命途好,吃吃藕就行了,别变成纠结易多思的藕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