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

2017年年底,饱受病痛折磨的“中国激光陀螺之父”高伯龙院士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既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又是一名伟大的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43年把中国的“激光陀螺”技术带到世界前沿,当年面对西方的重重封锁,举步维艰,是他带着一腔不服输的精神突出重重包围,“外国有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有。”

最终成功让中国的激光技术超越美国,为国之重器赋予一颗强有力的心脏,真正实现了东风导弹指哪打哪,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点睛人”。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1)

高伯龙院士

高伯龙是如何走上激光陀螺研制的这条路的,当年面对艰苦的条件,周围的质疑,外部的封锁,他又是如何顶住压力,出色完成任务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激光陀螺研究领军人物高伯龙院士厚重且灿烂的一生。

层层封锁,举步维艰

上世纪60年代初,针对激光陀螺方向的研究,美国人率先突破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随后便紧锣密鼓的开启了激光陀螺仪的研究。

消息一出,在国际导航领域引发了强烈的震动。

其实我国在那时也进行了这个技术的研发,当时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国家虽整体趋于稳定,但是国力依旧很弱,在西方虎视眈眈的威胁下,我们必须手中掌握着尖端技术才能更好的为国内的发展提供保障。

可是现实摆在面前,当时的我们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许多研究领域都是空白的,再加上美国在激光陀螺这项技术方面对我国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我们当时的研究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但科学家们并没有想过放弃,失败100次,就再努力101次。

在所有人都深感希望渺茫时,1971年,事情出现了转机。

在当时所有的研究人员一筹莫展之际,国防科技大学收到了两张纸条,这是钱学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上边写着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和光路图信息,众人如获至宝。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2)

钱学森

但是纸条上的内容并不详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原理都是国内关于激光陀螺能查到的所有资料了,仅仅凭着纸条上知识点,就想研制出激光陀螺,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研究再一次陷入了僵局,止步不前。

沉寂五年后,在1975年,一个人的加入,从而打破了僵局,他带领研究小组突破重重技术难关,20年后成功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激光陀螺。让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世界上第四个独立研制激光陀螺仪的国家。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3)

不仅如此,我国当时研制出的还是“全内腔四频差动技工陀螺工程样机”,当时其他三个国家用的还是二频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研制出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这个人就是高伯龙,受命于危难之际,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点睛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1928年,高伯龙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幼年时表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或许是受到了家庭氛围的熏陶,在学习方面他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但由于当时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要辗转各地,年幼的他也不得不跟着父母四处迁徙,因转学而时常插班,但是他天资聪颖,并未因四处转学受到很大影响。

每到一个学校,他的悟性和天资都被老师时常表扬,就是在这种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小学六年的知识他用了五年就完成了,小学毕业时仅10岁半。

父亲考虑到高伯龙年纪还小,便让他先在家里自修两年再去读中学,在家的两年间,他看完了整套的《小学生文库》,其中他最感兴趣的是科学家传记和科普类的文章,从小便埋下种子,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

1940年,高伯龙12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宁汉民中学,在中学期间,他在理科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天赋异常惊人,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成绩全部都是满分,四年中学生活,他时刻都没有放松,勤学苦练,不断上进。

但他也并未完全沉浸在校园生活里一心只读圣贤书,他还时刻关注着当时国内的形势。在这四年里,他勤学苦练,不断上进,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赞赏。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4)

上世纪4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争阴霾中,战争给国人带来的痛苦和绝望,高伯龙都看在眼里,为此,在这个十几岁的青年心里就种下报效祖国的种子。

在汉民中学刚读两年,日军就攻入广西,时年16岁的高伯龙决定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然而这个满腔热血的少年来到军中,并未实现自己保家卫国的雄心,他目睹着国民党军中的腐败,深感无力,他从戎抗敌的愿望破灭,但也更坚定了他科学报国的决心。

抗战胜利后,高伯龙立即提出想继续回到学校学习。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他随后去了上海中学学习,接受了更加系统的数理培养。

1947年,不负众望的高伯龙以理科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5)

大学期间,他的学习热情更加强烈,经常去向当时国内的一流学者讨教问题,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学习态度。

四年后,在清华毕业,同年八月进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百废待兴,他科学报国的志向终于能够得到施展,此时的他醉心研究,拒绝了很多待遇十分优厚的机关大院的邀请,一心要在学术科研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1954年,高伯龙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选调到该校,担任物理教学工作。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6)

在繁重的工作里他依然不忘研究,尽力抽出时间攻关难题,在执教两年后,高伯龙报考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得知这一情况后,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将军专门把高伯龙请到家里吃饭,想要劝高伯龙留在学校继续任教。

直到1970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高伯龙也带领全家随学校迁往了长沙。

1971年,钱学森将两张写着激光陀螺大致技术原理的小纸片交给哈军工。(哈军工就是如今的国防科技大学)

当时的国防科技大学正在研制激光陀螺仪,这是一项十分棘手和复杂的课题,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国家研制成功,但为了我们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立足,加强我国的国防事业,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外部形势发生了变化,美苏两国都曾视我们为眼中钉,我们拿不到任何一手资料,虽然有钱学森教授的两张纸条,可研究也一度陷入停滞。

当时的高伯龙研究的方向并非是激光陀螺的这一领域,直到1975年,全国高校撤销基础课部,高伯龙被迫从物理教研室转到了承担激光研究任务的教研室。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7)

终于,激光陀螺研究领域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高伯龙放弃多年来坚持的理论物理研究,转而从事应用物理研究。

心之所善兮,九死犹未悔

在“无实物、无图纸”的情况下,高伯龙依旧毅然接过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告诉所有的研究人员,别人不给我们,我们就靠自己,难道中国人就造不出来吗。此后,“做出激光陀螺仪,保证导弹精确打靶”就成为了研究小组唯一的目标。

一开始,他们先从理论入手,根据激光陀螺仪的性能、要求,一遍遍在脑海中构思它的细节,日夜颠倒,废寝忘食地忙碌着。一张张草稿上写满了公式,一本本笔记记满了参数,一页页日志记录着每一个操作细节。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8)

没有实验室和设备,高伯龙就把废旧食堂改造成临时实验室,再从废旧仪器上拆下备件做加工;大理石膨胀率低,适合做光路系统的支撑平台,高伯龙就推着板车去建筑工地捡大理石废料……

很快高伯龙就写出了《环形激光讲义》,破解了激光陀螺仪的秘密,成为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而这本书至今仍被认为是该领域研究者及高校有关专业学生的入门必读书。

在当时的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研究分歧,高伯龙在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凭借我国当时国内的制作水平和材料根本无法满足二频抖动激光陀螺仪的研究要求。

凭借自身对这方面深厚的理论储备,高伯龙大胆地提出了“自主研制四频差动陀螺方案”,毫无疑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研究小组大多数人的强烈反对。

但这种反对情有可原,因为当时的美国刚宣布停止研究四频陀螺仪,认为这项技术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一些科研人员就认为“四频陀螺仪”的这一方案是不可行的,极力反对高伯龙的观点。

很多人劝他,按照我们国家眼前的情况还是要先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先效仿美国把“二频激光陀螺仪”研制出来才是“正路”。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9)

高伯龙不轻言放弃,他决定拿实际数据来证实自己的设想是正确的。

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了美国否认“四频”可行性的关键问题,是因为美国当时的方案犯了理论性的错误,导致研究一直无法实现质变,迟迟得不到进展,他们不得不放弃。

但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说明“四频陀螺仪”的这个方案是错误的,高伯龙拿着研究数据对众人说道:“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

之后美国又重拾“四频”的研究,证明了高伯龙的研究主张是对的。

高伯龙早在刚开始进行激光陀螺领域的研究时,就认识到了光学薄膜对于激光陀螺仪的极端重要性,但可惜的是,当时国内对光学薄膜方面的资料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他们又要从零开始,先从理论设计方面入手,之后再结合实践。

当时的高伯龙已经年过半百,面对步步艰难的研究之路,他并没有被难倒,他开始自学编程,尝试着膜系设计工作,然而由于我国的设备和制作工艺都十分落后,这条路走的异常艰难。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10)

实验室里堆着一张张报废的膜片,很多研究人员不止一次地产生退缩的心理,有人绝望地说:“工艺不行,再怎么努力也是白干,要我说还是放弃算了。”

坐在机器前的高伯龙听了以后,就扔下了一句话:“就算死,也要死在工作上,拿不出成果我死不瞑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00多个昼夜的努力,研究团队终于掌握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腔镜光学加工技术,成功制造出了四频差动激光陀螺仪能用的膜片。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11)

之后,高伯龙继续带领团队攻克下一个难题,从物理原理到技术路线、从原理样机到实验样机。

终于在1994年研制出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并检测可用。

让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仪的国家!

但高伯龙也并未就此停止自己研究的步伐,2002年,高伯龙又率领团队研究出全新的激光陀螺,再后来此项技术成为了我国海军的重要力量。

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硕果累累的高伯龙很少公开发表论文,因此国内认识他的人并不多,直到晚年才走入公众视野。

2014年,激光陀螺创新团队在电视上亮相。86岁高龄的高伯龙院士穿着白背心依旧挺立在研究第一线,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两根弯曲的手指慢慢敲击着键盘……

世界上最厉害的陀螺是哪一种(大国重器点睛人高伯龙)(12)

有网友评论:高伯龙院士穿五块钱的背心,干上亿元的大事。

他常常说:“任何人都不能瞧不起我们中国人,我们想干成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干成,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2017年12月,89岁高龄的高伯龙院士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离开之前,他没有任何悲观情绪,只是对无法继续参与研究而深感遗憾。回顾高院士如陀螺一样的一生,他不灭的人生“激光”,永远照耀着后辈砥砺前进的道路,终将永远闪耀在历史长河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