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古代名人骂人(渤海居士冯志亮)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厚葬微信微博》,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零四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盘点那些古代名人骂人(渤海居士冯志亮)(1)

盘点那些古代名人骂人(渤海居士冯志亮)(2)

盘点那些古代名人骂人(渤海居士冯志亮)(3)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

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原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

中国古代经常用的一句诅詈语叫“无后”,也就是断子绝孙。《孟子·梁惠王上》里说:“仲尼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孔子说,最早发明用人俑殉葬的人会断子绝孙,不得好死,因为太缺德了。

还有一种骂人的活叫“不没”,就是不得好死。不是寿终正寝、该活多少活多少,正式死在自己卧室里。“不没”这话骂起来也是很严重的,因为古人都希望自己“得死为幸”“死得其所”,能够活到什么时候就活到那个时候,该死的时候才死,这是一种幸福。《左传》里讲:“楚王其不没乎?”“不以寿终”楚王他不得好死吗?本来应该寿终正寝的,结果不得好死。

人们常说“文人相轻”,鄙夷耻笑于自古文人相互轻谩,彼此菲薄的文坛现象。虽然文人多好面子,但“文人相轻”却也说出了文人的一分特性。毕竟,最会骂人,骂出了门道,且将骂人弄成一种文化的,还是他们。

孔老夫子,在国人眼里,最为温文尔雅心性和善的长者,怎能料到倡导君子之风者骂起人来也是刻毒至极。据说他有个弟子宰予,一天中午犯困睡着了,孔子对着其他的弟子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这话成为千古骂人绝句。

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

后来,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贼,杀了他,得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都咬定说自己干的。

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或许是最早流传下来的骂人故事了。

其实这还是文雅的,要说到文人骂人的刻毒,就不得不提到三国时候陈琳的檄文了。官渡之战时,陈琳在袁绍手下当差,为袁绍起草檄文,对曹操破口大骂,从曹操的祖父到父亲一直到曹操自己,因为曹操的祖父为太监,父亲是祖父养子,陈琳骂曹操:操赘阉遗丑。气得曹操头痛病发作,战败袁绍之后,曹操审问被俘的陈琳,骂他也就够了,为何还要骂他祖宗三代。

相比较而言,三国时候另外一人,就没这么好的心里承受能力了,活生生的被孔明一骂至死。据说孔明带领部队与汉魏军队两军对峙,战前一番唇舌之辩,可怜那老臣王朗被孔明一番痛骂后,气得肝胆俱裂,死于马下。骂死一个大臣,赢得一场战争。

还有就是如袁术说刘备“织席贩履之徒。”周瑜说曹操“曹贼”。这都是姓加贬出身或身份的。

古代骂人的话也有很多,有些如今我们也在用。《孟子·滕文公下》里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禽兽也是骂人的话。还有骂人的话叫“食其肉”,恨得要吃你的肉。

古人说:“吾食其肉,不以分人?”我一个人吃你的肉还不够吃呢,还不满足呢,不能分给别人。还有一个“尔何知”,也是骂人的话。意思是“你懂什么!”还有“划尔类”,意思是干掉你这一票人。“残竖子”,意思是你这个浑小子!还有“厉鬼”“死鬼”“役夫”“贱货”“役人”“役臣”等等,都是骂人的话。

鸿门宴的时候,范增一再暗示项羽要把刘邦干掉,项羽当场没做到,最后范增发脾气了,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你这个幼稚无知的人,我没办法跟你共事,以后抢你天下的人肯定是刘邦。

后来汉高祖刘邦“骂郦生为竖儒,谓此儒生竖子耳”,你们这些知识分子是竖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公,高祖自谓也。汉书作‘乃公’,乃亦汝也。哪乃公就是你老子,自称你老子,骂你是竖子。所以汉高祖一边骂你是竖子,一边捧自己是老子。

为何“竖子”就会是骂人的话了呢?按照《说文》的解释,“竖”指的是“直立”。“竖”的读音和“孺”很近,所谓竖子也就是“孺子”,那就是黄口小儿的意思。和我们今天说“小子”差不多,但是又有不同,以前的“竖子”是不管你年纪多大,只要他觉得你是傻瓜呆子,就可以这样叫。

刘邦骂人,一般是骂“竖儒”的时候多,骂“竖子”的时候少。刘邦在世时骂了无数人是“竖子”或者“竖儒”,可是他死后四百多年,也被阮籍赠送了这顶帽子。他在游山玩水时,屹立于楚汉相争的战场大发感慨:“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还有就是《史记伍子胥》列传,白公胜与子西对骂,白公胜自磨剑说:“欲杀子西”,子西听后笑道:“胜如卵耳,何能为也。”这句话其实非常毒,不解释了,大家体会体会其中的意思吧。

相比较起来,文人骂人更加自成一体,甚至出一篇文章来骂人。此处就不得不提到骆宾王那篇《为徐敬业讨武墅檄》。

骆宾王在檄文里,指控武则天弑君鸩母,包藏祸心;窃窥神器,并张扬后宫隐私,污辱个人人格,把武则天骂得狗血喷头,但武则天非但没有因此而怒火中烧,还为他的才干没有得到发挥而惋惜,由此责怪宰相有失察之过。骆宾王断难料到的是,这篇精彩的檄文居然被后世选进《古文观止》,成为后来者学习的范文。

文人之骂,在古代,更多的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戏谑。《宋书·谢灵运传》中,何长瑜嘲笑陆展曰:“陆展染鬓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本来是拿同僚的年龄开玩笑,说他好一把年纪了,还不怕麻烦地把头发染黑取悦于新娶的小妾。可惜官场中人缺乏幽默,开这样的玩笑便被当成了“骂”,骂人的人也因此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一代大文豪杜甫,在墓前见妄人的题诗乱批评李白,勃然大怒,于是说:“尔曹身形俱泯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圣出手果然非同凡响,虽骂的不脏但积恨所发,酣畅淋漓,古今难及。

王安石年老归乡时偶住一乡民家,村妇人唤猪、鸡都是:“嗟夫,荆公,来食!”粗贱的农妇都如此侮辱自己,也无怪乎王老先生仰天长叹,心如死灰了!

当然,古代文人“骂街”也不见得都不带脏字,大文豪苏轼说佛印:“我修行时,观君如一泡屎!”而佛印却说:“我参佛时却看君是一尊佛!”苏小妹的解释是:心中所想便为外物所化,即:佛印心中有佛,东坡心如臭屎。

继续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尚书和绅和侍郎纪晓岚在花园饮酒。突然,一条狗从他们身边经过,和绅故意指着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从容不迫地答道:“尾垂为狼,上竖(尚书)为狗。”

文人之间爱骂人,皇帝更是常常忍不住就开骂,喜欢骂人的皇帝远不止刘邦一人。雍正皇帝是个“折子控”,常常每天批十几个小时的奏折,乐此不疲,还在折子上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回复”。

雍正皇帝会在折子上讲一些浅显的笑话来揶揄人,比如他在折子上说别人坏话:“此人乃天日不醒的一个人,朕当日在藩邸骂他玩,都叫他‘球’,粗蠢不堪,于登极后不记出仕何地。”“朕将王嵩调到,看伊竟是一不堪弃物,满面鄙俗之气。”雍正骂人也很有一套,痛骂之中带着讽刺挖苦:“你是神仙么?似此无知狂诈之言,岂可在君父之前率意胡说的!”“朕这样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这样人!”“多赏你些,好为你夤缘钻刺打点之用。”

其实在中国的四大名著里也有许多骂人词汇,例如:《西游记》里悟空骂八戒是“夯货,呆子”;《红楼梦》《金瓶梅》里骂的“天杀才,狐狸,蹄子”;《水浒传》里“金钱豹子”杨林初遇戴宗,在“火眼狻猊”邓飞来劫时,骂了一句“我来结果这呆鸟!”;鲁达骂镇关西“阿咂泼才”、“狗一般的人物”,都充分展现了古人市井间的谩骂之语。

说了这么多古代骂人的事例,那被骂怎么办?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骂,那个人前不骂人。当自己被别人骂的时候,应该怎么对付呢?

一者有时对骂,这种对骂的方法只适用于文骂或酸骂,也就是文人骂人的时候,应该用的这种。表现的结果是言论镇压,如果别人骂得自己都很在理,自己不吭声就表明了被骂之人是心虚了,只有通过对骂,把骂人的人用言论压下去才可以真正算作被骂的人有理。

二者有时沉默,俗话说“沉默是金”,谁最能沉得住气就是最有理的,记得当年王朔大骂金庸的事情还刻记于心,王朔那种武骂,看似有理,但却没有现实根据,所以那种骂法是占不住脚的,金庸表现出不理不睬的沉默方式就是对待这种武骂的最好办法。虽然骂的有理,但大家却普遍认为王朔是个泼妇,金庸虽然不是古人,但是颇有古人之风。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与骂王朗时,用的是武骂,借用了类似有文化的泼妇骂人技术,可王朗太糊涂,竟然和诸葛亮对骂起来,一个骂不过,竟然骂死在两军交战的大旗下,可见,对付骂人同样也是一种艺术,如果处理的不好,也会和王朗一样被人骂死的。

骂人看来是件容易的事。但骂人之道,要有修养、有学问。有哲学、有艺术……骂人要骂得典雅,有风度、有幽默。如果张开血盆大口,赤裸裸开门见山,什么祖宗八代、猪狗牛羊、死鬼杀千刀,如是等而下之乱搞两性关系,这是村头拨妇式骂街,不必深谈。

再者,如骂人骂得不痛不痒,不即不离,口中喃喃而不知所云,被骂者一头雾水。这是黄口小儿念经式,亦谓之不人流也。故骂人之道,最忌生吞活剥,心浮气躁,骂得人七窍生烟,斩得人刀痕累累,虽是痛快,但总谈不上艺术。故骂人之道,最似武家功夫,有深有浅……

《四十二章经》中有言:“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堕其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飞其身。”骂人,不是不可骂,但要出于好意,出于爱心、善意,不要从否定他人的立场来骂,最好是从积极面来说,古人如此,当今人更是应该如此。比如:你要有良心,要学圣贤,要讲究做人的道理,如此,就能让人接受与受用了。总之,还是少骂人的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