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在发热门诊挑大梁(那盏灯一直亮着)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潇繁 通讯员 满阳 枣庄报道

凌晨两点,山亭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仍旧灯火通明。星空下,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医院的“大白”们无暇顾及这院中的美景,而是全神贯注地忙碌着:查看三码、登录个人信息、检测核酸及发热病人治疗、隔离、留观......这是发热门诊经常遇到的场景。

这群年轻人在发热门诊挑大梁(那盏灯一直亮着)(1)

作为战“疫”的“哨点”,发热门诊工作量可想而知,高峰期发热患者剧增,一天平均要接诊400多人次,上完白班上夜班,“夜班不能休息是常态,吃不上晚饭也很正常。”发热门诊主任张宗龄介绍说。

在发热门诊里的服装标配是:一次性帽子、鞋套、手套、护目镜、手术衣、隔离服,穿完这一整套麻利点也得花上十分钟左右,人还没开始工作早已汗流浃背了。密闭的隔离服透气性十分差,长时间坚持下来,全身衣物都能拧出水来。时间久了,有的医护人员全身都被捂出了疖子,又疼又痒。对此,他们一声不吭,只能忍受着,用他们的原话说:“在里面没有办法处理,如果痒的话,只能耸耸肩、蹭一蹭,也不能脱了隔离服伸手去抓痒,再说了也怕弄坏隔离服。”

这群年轻人在发热门诊挑大梁(那盏灯一直亮着)(2)

在发热门诊,核酸采集也不是个轻松的活。一天下来,腿站麻了,嗓子喊哑了,不仅要冒着风险为各类人群采集样本,还有解答各种疑问,核酸结果什么时候出来、有没有电子版、核酸检测结果能管几天、人已经上了高速为什么结果还没查到回答......这类千律一篇的问题不胜枚举,一天下来翻来覆去要解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几百遍。

张宗龄介绍说,遇到紧急情况和任务,他们还要承担为周边学校全体师生定期核酸采集的任务。由于科室人员紧张,只能抽调值完夜班的同志去,这就需要大家白天黑夜连轴转了。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能休息、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些同事由于长时间戴着乳胶手套,再加上身体出汗,最后出现了皮疹、瘙痒等症状。无奈之下,大家想了个“土办法”,只好在里面先戴上一层塑料手套,再在外面戴上乳胶手套,这样就可以减轻皮肤过敏等症状了。穿着厚重的护隔离服,连续几个小时下来,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人早已是头昏脑胀了,这样的感觉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

在发热门诊,现在每天几乎都要接诊百来位患者,每一位病人的接诊时间都需要半个多小时,进行详细的预检分诊:测量体温、指脉氧、血压、登记信息……一系列的工作让医护人员无暇休息。为了不浪费防护服,饿了不能吃点心,渴了不能喝水,急了憋着不上洗手间,太累了也只能坐在冷板凳上打个盹;连续佩戴数个小时的N95口罩,生生勒得他们的耳朵阵阵痛楚。

这群年轻人在发热门诊挑大梁(那盏灯一直亮着)(3)

特别累的时候,科室里的人也会跟张宗龄“抱怨”:“主任,再这样没黑没白下去,黑眼圈熬夜熬地更黑了,腿采核酸站的更粗了。”

张宗龄一笑,风趣地说道:“依我看,腰好像显得细了。”

“主任的一句玩笑话,让大家瞬间好像又不那么累了。”李玉婷说:“玩笑归玩笑,可疫情面前,我们责任在肩啊。”

“疫”在当下,“情”在心中。疫情发生以来,张宗龄和医护同心协力,完成了医院交给的一项又一项艰巨任务。自2020年6月16日至2022年4月3日,他们科室共采集核酸468277人次,其中本院职工96657人次,患者及陪护人员106437人次,其他人员241396人次,接诊发热患者23814人次。

这群年轻人在发热门诊挑大梁(那盏灯一直亮着)(4)

郭良欣,发热门诊副主任,为人老实,从来不多言多语,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发热门诊里是有名的“老黄牛”。今年初流感爆发,每天发热病人都在三、四百人,郭良欣作为科里的中坚力量,常常要忙碌到深夜。他是一个不识闲的人,一有空就去预检分诊叮嘱同事们要仔细询问流调史,唯恐遗漏重点人群,用他的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疫情不可麻痹大意。”遇到有些患者不理解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向他们宣教当前疫情防控重要性,叮嘱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由于患者剧增,他经常是早上6点多钟到岗,晚上忙到10点多钟才回到家中。

郭良欣老家在外地,在家里兄弟中排行老小,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父母年事已高,不能在身边孝顺,实在想念了就打个电话过去问候一下。年过八旬的父亲偏瘫多年,行走不便。一个月前,父亲彻底瘫在床上,几天不吃不喝,天天念叨着自己最小的儿子。郭良欣只好上完夜班,连夜回了老家一趟。年迈的老父亲见到他,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有了一丝亮光,那目光分明是一种疼爱、一种挂念,一种发自内心的父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此刻,郭良欣再也忍不住了,不由自主地流了一行行热泪。疫情不等人。第二天,郭良欣不得不硬着心肠告别父母,又回到了自己神圣的工作岗位上。

有人问他,累吗?这何止是累啊,下班回到家里又困又乏,常常累的连句话都不想说,躺在沙发上就呼呼睡着了。他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可是忙起来却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没时间按时吃饭吃药,血糖控制的不理想,自己只有偷偷地加大药量,不敢让爱人知道,怕她为自己担心。

有人问他,值吗?他毫不犹豫回答:“很值!疫情当前,我们山医人毫无畏惧,越是险阻越向前,涌现出很多舍小家顾大家的最美逆行者。肩上有责、身上有光,所有疲倦、委屈和牺牲都是如此值得的,这就是我们山医人的责任、担当与使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