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abc理论(教会我们3个处事方式)

有一种方法如果可以让你的坏心情瞬间变好,或者让你从一个消极被动的变成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你想知道这个方法吗?它就是ABC理论法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A指的是事情的前因,C指的是事情的后果,有因必有果,但相同的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果,原因就在于中间的B,我们对待事情的信念和看法。

心理abc理论(教会我们3个处事方式)(1)

也就是说,事情本身没有意义,你对事情的看法才赋予了它的意义,如果你想让事情有个好的结果,不妨改变下B,你的信念,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只要稍微转变一下思维,事情的结果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一、改变信念、赶走坏心情

昨晚我在下班路上,骑车经过一个三叉路口时,差点被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撞到,司机经过我的时候,还连按了两下喇叭,心都跳到嗓子眼了。

明明是司机开车太快,经过路口不减速,还加速。当时我很生气,心里头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心里骂骂咧咧的想着“开那么快!赶着去投胎啊!”,接着又一个声音出来“除非是救护车,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开很快,我可以理解,可其他的车开那么快干嘛?”

紧接着很神奇的是,我的大脑自个儿在自问自答了,“也许这个司机也有急事,如果我因为不了解他的情况,而对他妄加评价,这似乎不太好。”

”好吧,也许我不应该怪他,电视上也遇到过家里人生病或者其他的急事,司机开太快的情况。“

就这样,经过2分钟不到的自我对话,我已经没有了一开始的怒气,慢慢变的平静了,要是在以前,我会因为这样的事情,生气好几天呢。

心理abc理论(教会我们3个处事方式)(2)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听樊登老师讲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的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次,作者去餐厅吃饭,隔壁桌坐着2个孩子和一位父亲,孩子们很吵闹,父亲坐在旁边不管不问,于是作者带着怨气跑过去跟这位父亲说“麻烦你管一下你的孩子们,可以吗?”,这时候父亲才意识到,说了句”“不好意思,孩子的妈妈1小时前才刚刚去世,我们才从医院出来,所以现在孩子们可能跟我一样都有点手足无措,所以抱歉“

当这位父亲说出这句话之后,作者立刻转换了思维模式,转而向这位父亲道歉。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用固有的信念来判断眼前遇到的这件事,从而容易造成对事件的误判。

二,改变信念,让我们更积极乐观

就我昨晚遇到的这件事,不管司机是真的有急事,还是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我对他的看法,对他来说一点也不重要,因为他车早开走了,我无论怎么想都影响不到他,但是我对他的看法,对我来说却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我接下来的状态。

如果当时我被司机的行为所迁怒,一路上心怀怨气的骑车,甚至越想越生气,会有什么后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肯定不会有好事发生。可当我转换一种思维,站在司机的角度,替他想各种超车理由时,我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之后所有的时间,我都不会浪费在一个陌生人身上,照样开心的骑我的车,唱我的歌。

同样的半杯水,A看到后说“唉,只有一半了”,而B看到了说“太好了,还有一半!”,看,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看到的结果完全不同。在现实生活中,A一定比B更积极更乐观。

心理abc理论(教会我们3个处事方式)(3)

三、改变信念,减少矛盾冲突

生活中,有很多争吵,甚至悲剧,皆因ABC理论中B这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导致。如果我们了解了ABC理论,并且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意识到这个理论的存在,并及时改变自己的信念和对事情的看法,一定可以大大减少矛盾的发生。

《名侦探柯南》里,有六个最悲情的故事,其中4个都是因为误会导致。

浴室密室杀人事件

这起事件的主角是一对姐妹,姐姐因以为妹妹抢了她男朋友而将她杀害。但其实妹妹并没有抢她男朋友,恰恰相反,妹妹十分的关心姐姐,处处都在为姐姐着想,但只是因为这样的小误会,姐姐亲手杀死了妹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信念,对于她/他处事的方式有多么重要。如果姐姐不是坚定的认为妹妹抢了自己的男朋友,她也许就会主动跟妹妹沟通,如果姐姐认为妹妹并没有在抢她男朋友,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她,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心理abc理论(教会我们3个处事方式)(4)

信念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想改变结果,先从改变自己的信念开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