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

超级地球的说法可能大家都听腻了,但每一次新发现,都会震动整个天文界,毕竟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的跟地球环境相似的星球,那它们就有可能像地球一样演化出生命,所以,人们都把寻找超级地球当做一条寻找外星人的途径。

在距离地球20.4光年之外,有一颗名叫格利泽581的红矮星,它的质量是太阳的三分之一。

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1)

超级地球

2007年4月,天文学家在格利泽581附近同时发现了两个超级地球,其中一个就位于宜居带内,这颗星球获得的热量虽然只有地球的30%,但由于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大,有可能拥有大气,而且可能存在温室效应,表面可能还存在较大面积的海洋。

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2)

格利泽581g

到2010年,夏威夷凯克天文台通过11年的观测,将格利泽581g这颗系外行星的发现公诸于世。

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3)

它是格利泽581行星系中发现的第六颗行星,距离地球20.5光年远,直径约为地球的1.2-1.4倍,质量约是地球的3.1-4.3倍,与主恒星的距离平均不到1000万公里,不过主恒星格利泽581是一颗红矮星,发出的光并没有那么强,所以这个行星的宜居带也靠近主恒星。

因为处于宜居带的外侧,格利泽581g的表面温度较低,平均温度在-31℃到-12℃之间,它的重力也比较大,能够吸引的大气更多,所以这颗星球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温室效应。

它的公转周期是37个地球日,由于它已经被主恒星潮汐锁定,所以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在格利泽581g上没有日夜的变化,生活在向阳的一面,是永远的“日不落”,温度在几十摄氏度左右。

另一面则是永远的黑夜,太阳永远不会升起,温度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所以说,这个星球上,要真的有生命,大概只能生活在晨昏线附近。

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4)

天文学家分析认为这个星球上有大气层和液态水,表面有些地区是适合生命生存的。

格利泽581g的发现者史蒂芬·沃特更是肯定地认为,格利泽581g上存在生命的机会是100%。但他也表示,存在外星生命也并不代表就会有智慧文明,但即使是发现一个单细胞生物或霉菌的存在,也足以撼动地球生命的唯一性。

由于科学家只是在观测少量的恒星后就发现了格利泽581g的存在,因此可以确定这样的行星在宇宙中会比以前所认为的还要普遍,在发现格利泽581g后,发现宜居行星的几率上升到10%-20%,这意味着银河系1000~4000亿颗恒星中,可能有数十亿颗宜居行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5)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帮助我们发现超级地球,其中有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一份功劳。

2009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它的目的很直接,就是专门为了寻找能够支持生命体存在的类地行星而设计的。

这是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

每当恒星系统中的行星运行到开普勒和恒星之间时,由于行星的遮挡,开普勒的光度计传感器收到的恒星亮度会变弱,地面科学家就是根据恒星亮度这种周期性的微弱变化来推算出行星的大小和轨道周期等数据的,这种方法也叫做“凌日法”。

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6)

2012年,开普勒就利用凌日法,发现了第一个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轨道上运行的行星开普勒-22b,它位于天鹅座星座中,距离地球638光年,它的一年相当于地球的290天,大小约是地球的2.4倍,可能具有富含挥发物质的液态或气态外壳。

它的母恒星和我们的太阳非常相似,大约有40亿年的历史,表面温度是5245℃,所以开普勒-22b的表面温度是21℃,非常适合生命生存。虽然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它的组成是岩石还是气体,但NASA认为它的表面应该存在液态水,也不排除会有外星生命的存在。

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7)

截止到 2017 年 8 月,综合NASA 提供的数据,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将近 5000 颗系外行星候选者,超过 3200 颗已被确认。

其中的 80%以上都是由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所发现的,而被确认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有 53 颗。发现的速度和质量越来越高,以至于现在再宣布发现系外行星都不是什么新闻了。

2018年,NASA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正式“退休”,它在太空中工作了9年多,一共发现了2662颗系外行星,其中许多都可能孕育生命,它用一生告诉我们:地球可能并不孤单。

太阳系八大行星50亿年后的未来(第二个地球行星格利泽581g)(8)

但这些超级地球更具体的物理状况,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动辄就在几十光年开外,要想真的找到生命的迹象,只能依靠科学的不断探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