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古文写法(治甲金上古文字有三难)

金甲古文写法(治甲金上古文字有三难)(1)

圭鉴录:治甲金上古文字有三难

文/毛天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是谓治学或事功者所达三种诗化境界尔,真正历程哪有这么诗情画意,闲情逸致。知识层次不同,境界亦就不一,因人而异耳。

金甲古文写法(治甲金上古文字有三难)(2)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清人说过著书有三难:成书难、刻书难、而书之流传为尤难。(见《焦氏遗书》徐乃昌序,所谓"刻书难"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出书难"。)此是谓书籍流布之难矣。古人学问即有成,流传亦不易也。

清代戴震说治学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清初汉学发轫,至干嘉时期鼎盛。学者辈出,著述繁富。先驱者有以江苏元和人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安徽休宁人戴震为首的皖派两大流派。吴派学人长于收集汉儒旧说,经过考订以论证其可信,不在哲学义理方面抒发己见。皖派学人或讥吴派淹博而无识见。戴震本人则在淹博的基础上,着力于识断和精审,终有大成就。

金甲古文写法(治甲金上古文字有三难)(3)

清代学者 戴震

哲治先秦史学亦良久矣,虽不敢自谓于甲刻金文、诗书经传等辞章义理、文字训诂、曆法曆算等方面皆能,但我至少于此三者皆有所涉猎,有所新得。治学之余,亦谓甲金上古文字研究有三难,惟在曆算、诂字、句读也。

金文甲骨等上古文字研究中何事最难?曆日也。研究历史,须臾离不开时间标尺。时不明则事不清。顾炎武《日知录》云:"自《春秋》以下记载之文,必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此史家之常法也。"但凡带有曆日叙事性质之铭文,实与"文以系时"编年体史家记事方式同,"时不二指"乃清晰表述历史事件最起码要求。那些认为铜铭曆日"月相"非定点的谬说可休矣,尤其王国维先生的"月相四分说"在学术界荼毒太深,必须扬弃。

金甲古文写法(治甲金上古文字有三难)(4)

毛天哲 古月相定点说跋论

其次为诂字。诂,《说文》:"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人,是之谓诂。"简言之,就是认字。认字易乎,易也。认字难乎,亦难也。君不见"司母戊鼎""司后"之争乎?或以为司,或以为后,歧说纷纭,至今乃不可定夺。中国国家博物馆受某些专家所惑改名称"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国内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它的释名仍为"司母戊鼎"。

金甲古文写法(治甲金上古文字有三难)(5)

商代 司母戊鼎

次之则为句读也。三字经云,"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此人人习诵,然古今句读有误处仍举不胜枚。知名者莫过于误认"受德"为商纣王名,盖源自《逸周书•克殷解》中尹逸所言被后人错误句读故也,至哲,方指误"德迷先成汤之明"应连读,而不是将"殷末孙受,德"连读。句读之误,古今皆有,尤其今人对古文隔膜更深,极易犯下此类错误。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金甲古文写法(治甲金上古文字有三难)(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