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绿色田园生态(非凡十年城市面孔)

栖霞市绿色田园生态(非凡十年城市面孔)(1)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跨越换新颜。

过去的十年,是栖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是栖霞上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十年,是思变思新、勇于探索的十年,是人民至上、积极作为的十年。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驱车栖霞,你会惊讶于果都的城乡巨变,你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在齐鲁泉源的豹山口苹果基地,这里曾产出“太空苹果”,让栖霞苹果香飘寰宇。如今,果农们正在精心打理宇航员王亚平吃的同款苹果,欣喜地期盼着苹果丰收季的到来!

栖霞市绿色田园生态(非凡十年城市面孔)(2)

在烟台首个“类飞地”园区——松山产业园区里,沉寂多年的园区被繁忙的建设生产景象取代,污水处理厂、工业蒸汽站、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改造,同兴实业、杭园新材料等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在栖霞的母亲河——白洋河改造现场,挖掘机轰鸣、脚手架林立。昔日蓬头垢面的白洋河将旧貌换新颜,成为景观长廊和沿河带状休闲公园。

在老城区的文化广场,整修一新的场地让在此休闲娱乐健身的老百姓连连夸赞。音乐喷泉、灯光秀,让栖霞的夜色更加璀璨迷人。

在栖霞市美丽乡村——庙后镇后许家村,刚刚打造完的55面红色主题原创壁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打卡留影,霸屏朋友圈。

砥砺前行,华彩蝶变。苹果红、产业旺、工业强、城乡美,一个“山清水秀的幸福新栖霞”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01苹果更红“栖霞苹果”成色十足04

苹果是栖霞最大的富民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十年来,栖霞坚定不移培育“栖霞苹果”这一优势特色产业,纵深推进苹果全产业链提升,打通一二三产,全方位打造“产供销仓配运”六维一体的“天下果仓”,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栖霞苹果产业链相加、供应链相通、价值链相乘。

目前,栖霞市苹果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优质苹果210万吨,苹果产业年产值160亿元,“栖霞苹果”品牌价值达到68.29亿元。2021年,“栖霞苹果”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培育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计划。2021年11月,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公布,栖霞苹果全产业链成为全国63个全产业链典型之一。

栖霞市绿色田园生态(非凡十年城市面孔)(3)

放眼栖霞果园,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苹果将进入摘袋收获期。前些年,栖霞这座“被苹果托举的城市”面临着果业发展“树老、人老、技术老”的瓶颈。为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目标,栖霞市出台实施了《栖霞市加快推进苹果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意见》,重拳推动苹果产业革命。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型升级。

——提升老龄果园产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栖霞市积极推行“红色党建 绿色革命”模式,以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路径,探索创新“党组织 合作社 农户”“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和“产业化联合体”等多种联农带农机制。其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三资”入股等模式,678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85个,流转土地4.5万余亩,带动群众增收4251万元。对低效落后产能,按照伐老建新、“三改三减”等路径,推进老龄果园更新改造,仅2020—2021年就更新改造老龄低效果园32.1万亩,亩产增益在500-12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2030元,增长到2019年的17155元,涨幅42.6%。

——打造栽培模式样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等采用投资入股、订单农业等方式,成方连片打造建设高质高效现代生态果园。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主导产业产值130.86亿元,比建设前增长70.01%。2020—2021年建设“市县镇”三级示范园1.35万余亩。通过示范带动,示范带动新种管模式下土壤修复、更新换代、种植模式、科学管理、品牌打造、销售经营“六统一”。

——壮大多元社会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企业等经营性和公益性服务组织,开展农资集采集供、水肥一体设施安装、机械施肥、飞防服务、测土配肥、金融保险、产品收购等七项“菜单式”服务,探索“互联网 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等服务新模式。目前,163村设立果园托管服务工作站,开展测土配肥、飞防服务、机械施肥托管果园3.5万余亩。

——建设特色果品基地。布局“一区域一特色”和“一村一品”,建设“雪果”、富硒果、SOD果、贴字艺术苹果等特色苹果基地,“栖霞雪果”,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亮点。“栖霞苹果”入选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大中城市建立烟台栖霞苹果品牌形象体验店35家;加大国际宣传推介,巩固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开拓欧美、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栖霞苹果已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02产业更旺松山产业园动力澎湃01

曾几何时,栖霞县域经济发展一直后继乏力,徘徊不前。没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采用‘类飞地’模式合作共建松山产业园,构筑栖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思路一变天地宽。2021年8月30日,栖霞发展迎来了高光时刻:栖霞市与环渤海新区携手共建松山产业园。

栖霞市绿色田园生态(非凡十年城市面孔)(4)

根据协议,双方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商引资、统一政策供给、统一运营管理,按照“一年拉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成体系”的目标,坚持高境界编制规划、高标准配套设施、高质量提供服务、高效率运营管理,全力推进松山产业园建设。

如今,曾黯然失色多年的松山产业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规划编制擘画园区蓝图。按照“高标准、重实用、提亮点”的原则,松山产业园已完成园区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产业规划和园区提升规划4大项、20个子项的规划编制,构建立体式、多层次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打造“一核、两轴、四板块”的空间格局。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包括道路、雨污水、燃气、防洪等13个子项,全面提升园区配套设施短板。产业规划坚持先工后商、以产带研,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谋划打造黄渤海新区松山加速器、工业邻里中心、特色微型产业园、深化食品产业升级。提升规划包括园区城市设计、园区更新、园区近期建设3大部分,打造松山园区新形象,激发新活力。目前园区路网、管网、5G基站、新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全面起势。

——招商引资托起园区未来。松山产业园确立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矿产资源、全域旅游、苹果全产业等六个产业,建立了“链长制”,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动能转换,构筑强劲支撑。目前,已落户装备制造项目3个,特色食品项目2个以及基础设施类项目1个。其中,研发制造动力电池底盘等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的丛林精密轻量化合金部件项目、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线束和BMS核心部件的力高新能源汽车电子部品项目,均为黄渤海新区溢出项目,累计总投资6亿元,年产值12亿元,年利税9000万元,亩均产值和亩均税收分别高于园区现有平均值8.6倍和17.6倍。

时间,标注新时代的方位;实践,刻录新征程的足迹。松山产业园将秉持“基础设施先行、项目建设为王,规划适度超前、要素保障支撑”的工作理念,全力突破营商环境优化,建立全员走访企业机制,把松山产业园建设成为栖霞工业经济腾飞的新载体、烟台园区共建的新标杆。

03工业更强吹响“工业立市”冲锋号02

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过去,栖霞有过工业上的辉煌。

上世纪80年代,栖霞工业企业就达1102家,涵盖11大门类、近60个产品,吸纳就业5.2万人,工业总产值跻身烟威地区前列。

反思才能找出发展新路径。如今,栖霞工业为啥一蹶不振?

把生态功能涵养区、永续水源地作为不发展工业的“挡箭牌”和“遮羞布”,这是躺平心态;没有正确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没有辩证分析生态和发展的关系,这是对立思维。

栖霞市绿色田园生态(非凡十年城市面孔)(5)

“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发展壮大,工业化是避不过的一道坎。”今年5月7日,栖霞市召开全市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突破年动员大会,响亮提出树牢“工业强市”的理念:既要守住绿水青山,又要打造金山银山。

抓工业就是抓就业、抓工业就是抓财政、抓工业就是抓民生、抓工业就是抓稳定上统一了思想,栖霞市配套工业突破三年行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到2025年力争工业经济财源贡献率达到45%以上。

栖霞市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尊”的工作理念,狠抓招商引资,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扶持办法,制定项目联审机制,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聘请6名招商顾问,全力突破招商引资,重点抓好泰和新材产业园、同兴产业园建设,力争年内落户高质量项目10个以上。同时,抓实项目管理。今年共谋划实施了8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12亿元,开复工率达到100%,目前完成投资1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5%,形成了大干快上的建设氛围,为构筑栖霞经济发展的强支撑。

04城乡更美百姓幸福指数急剧攀升03

城市有序生长,“更新”是必答题。

在城市更新这方面,栖霞历史欠账较多:道路破损严重、城区夜景失色、城中河不“水灵”、老旧小区脏乱差、农村破败不堪……对此,老百姓心生期待:被誉为“烟台后花园”的栖霞,啥时能眉目清秀起来?

回应百姓关切,栖霞市市委、市政府多次调研、多次研究、多次论证后,将品质提升、美丽宜居的工作着力点放在了“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乡村振兴”三个重点方向上。

栖霞市绿色田园生态(非凡十年城市面孔)(6)

——抓好老城区改造。高品质实施城市更新,突出宜居性,高标准完成城中村、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一体推进主干路提升、地下管网配套、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老城区14条主干路、4条断头路建设,完成工程总量的70%,10月份全部通车。

——推进新城区建设。高层次建设滨湖新城,构建“四纵五横”路网体系,大力推进新人民医院、新政务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多年想干未干的工程项目,以此为依托,三年内拉起滨湖新城框架,把滨湖新城建设成“胶东会客厅”。

——打造美丽乡村。高质量扮美乡村,在完善农村设施的基础上,集中连片推进美丽乡村“百村示范”工程,突出乡土特色,改善村庄公共环境,留住田园乡愁。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旱厕改造、污水收集处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等10项工程,实施“102030”工程,全面构建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不断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在坚定不移走人民至上、福祉提升之路上,栖霞交出了百姓满意的答卷:下功夫解决好教育问题。统筹推进高中教育整合、义务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普惠、职业教育扩容、特殊教育发展,高标准建设新一中,优化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布局,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下功夫解决好医疗问题。着眼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让医疗更加优质、更有水平。下功夫解决好供热供暖等公共服务问题。大力推动新热源站、新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建设,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取暖,让生活更加舒适、更有品质。

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通讯员 钦程 丙翠 振华 国好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王蕾

审校:赵伟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