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成立大汉王朝和他知人善用脱不开关系,他手下最有名的三大将就是用兵如神的韩信,韩信月下追回的萧何,以及刘邦的“智谋之脑”张良。

张良如此聪慧,定然是知道韩信平日里在军中威望甚重,手下拥趸极多,韩信被刘邦杀掉之后定然会有一批人产生不臣之心,虽然这些人的存在不会动摇大汉的根基,但却足以让刘邦头疼。

可是在韩信遇难之时,张良为何不在一旁劝阻刘邦,反而选择了袖手旁观?

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1)

刘邦对韩信生出嫌隙

韩信最初效忠于项羽的叔父项梁,项梁此后由侄子项羽继承了他的大业,项羽为人勇武有加,最大的缺点却是刚愎自用,不善于用人。

跟在项羽身边的韩信觉得自己壮志难酬,此时萧何已经是刘邦的谋臣,他干脆选择将韩信拉拢到刘邦的阵营里,刘邦立即封韩信为大将军,让他带兵打仗,给了他极高的发展空间。

韩信此人有才华,深知带兵打仗中的奥妙,用兵如神的他深得属下信任和追捧,这样的人不可能一辈子折服于刘邦手下。

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2)

而且当初韩信选择背叛项家,就是因为项家给不了他发展空间也给不了他想要的功名和地位,刘邦固然知人善用,却不容许有人踩在他头上,数次冒犯他的威严,尤其是在实力已经壮大的情况下。

刘邦建立汉朝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霸王项羽,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在固陵大战,当时的韩信可谓是刘邦和项羽决战的底牌。

刘邦能够从无名小卒一路走到汉军首领完全靠他礼贤下士请来的这群谋士,在谋士和下属的面前,刘邦很多时候都不像是一名君主。

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3)

也正是刘邦对身边人的态度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主弱臣强的局面,韩信自认为领兵作战帮他开疆拓土,身上功劳颇重,尤其是数次带兵重创项羽,他需要刘邦给他相应的封赏才能继续为他办事。

赏赐功臣对于任何一名君主来说都非常正常,但是臣子主动伸手要和君主赏赐就变成了两个概念,韩信的拥兵自重也因此成了刘邦的眼中钉。

毕竟刘邦并不确定韩信是否对自己心悦诚服,若是有朝一日韩信不再愿意在自己手下做事,出了取而代之的心,那么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一定会毫不犹豫倒戈。

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4)

刘邦设计除掉韩信

最重要的一点是韩信屡次顶撞刘邦,更是不止一次在刘邦需要韩信帮忙的时候迟迟不到,还提出了封王的要求,这样的行为几乎就是在明面上告诉刘邦,若是不愿意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不会派兵支援。

刘邦哪能忍得这种挑衅,兵是刘邦的兵,如今看起来倒像是韩信的私人财产,但是固陵之战却又非常需要韩信的帮忙。

张良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刘邦,“韩信跟随在主公身边多年,一直想要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如今主公大业将成,韩信依旧没有收到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封赏,心中自然不满,主公应该答应他的封王请求。”

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5)

张良这句话说得非常漂亮,一来点出了韩信如果得不到实质性的利益,就绝对不会帮忙,韩信不来的话项羽很有可能翻盘,希望刘邦不要因小失大。

二来也暗示了刘邦可以先答应韩信的请求,等到除掉了项羽以后,可以选择冷落韩信,张良见刘邦参考了自己的意见后非常开心,可他却没想到刘邦此时已经对韩信动了杀心。

果然,韩信在收到了刘邦为他封王的消息后立刻带兵前来相助,这样的行为就已经坐实了韩信压在刘邦的头上。

大战结束,刘邦坐稳了大汉天子的位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卸掉了韩信的兵权,将韩信囚禁在皇宫中。

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6)

韩信对于刘邦的做法自然不满,于是联合了自己外面可以信任的部将准备里应外合,可以韩信虽然用兵如神,但实在是棋差一招。

他在攻打皇城之前,吕后和萧何二人设计骗他刘邦在外打仗大胜,暂且稳住他的反叛之心,韩信一直被困在宫中与外边的世界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并不确定刘邦是否真的大胜归来。

于是在去长乐宫为刘邦“庆祝”的过程中身边并没有带自己的人,被杀死在长乐宫,这件事情张良从头到尾都是知道的,他并没有提醒韩信。

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7)

张良不提醒韩信长乐宫有埋伏的原因

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他投奔到刘邦手下就当了大将军。

虽然刘邦领兵作战的才华不如韩信,但毕竟是韩信的主君,身为臣子不想着如何才能为主公分忧,反而为了自己是否能够得到的利益,在大战之前对主公进行威胁,就已经僭越了。

张良如果这次帮助了韩信,就势必将自己划到了韩信的势力范围中,再加上刘邦的囚禁以及吕后和萧何想要谋害韩信,后者很有可能会做出造反的事情,张良不可能和他一起成为反臣。

而且张良非常聪慧,跟在刘邦身边多年,早已研究清楚刘邦的脾气和性格,他不愿意仗着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恩情邀功,也不想刘邦因此对他生出猜忌。

张良足智多谋为什么不救韩信(张良足智多谋韩信遇难)(8)

于是在公元前202年,张良就开始以身体不好的理由经常闭门不出,并且先后多次向刘邦提出想要告老还乡,言语之中还感谢刘邦帮他给家人报仇。

刘邦并没有放他离开,汉朝六年刘邦赏赐给张良3万户,张良连忙推辞,“主公若是当真想赏赐我,就把我们当时相识的那块封地给我吧。”

刘邦听后果然非常感动,再如何小心谨慎的人也不可能不顾念旧情,张良这个时候提出要他们二人相识的那块地,表达了他多年来一直惦念着和刘邦的相识,感谢刘邦给了他一个发展平台,也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张良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一生除了在为刘邦出谋划策以外,更多的却是在明哲保身,无论何时都想着如何才能将自己从权力倾轧中摘出去,最终做到了善始善终。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张良传》

《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