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喝茶(梦华录里那叫分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梦华录》要是设定在平行世界,我就能安心接受了。非得以真实世界的历史为背景,我受不了。

《梦华录》一火,还把分茶给带火了。可你倒是分哪,拿油茶面拉花蒙谁呢?

电视剧《梦华录》里说“点茶”,其实更通俗的说法叫“分茶”,又号称“汤戏”“水丹青”。咱也不知道电视剧为什么用了最不知名的说法,

估计是打哪抄来的资料,纯粹蒙事的。那个分茶的情节,一派胡来,都是假的。

为什么“点茶”这个说法不出名?因为它指的是沏茶方式,而非那个花里胡哨的拉花过程。

梦华录喝茶(梦华录里那叫分茶)(1)

分茶不是简单的在茶沫上拉花。电视里那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这点传统文化不作践个罄尽不罢休吗?

宋代流行玩分茶,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里说“矮低斜行闲作草,暗窗分乳戏分茶”,宋代那时候沏茶用的是龙凤团饼。

电视剧里那玩意,在我们村叫油茶面。

龙凤团饼为什么能拉花?因为茶饼本身就有图案的痕迹。分茶的人,是按照茶饼上的痕迹慢慢调整,用点茶法来沏茶,茶饼一点点膨胀,打出来的茶沫,是以茶饼原有的图案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作出图画来。

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里说得清楚,“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 影落寒江能万变”,分茶最开始出现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在沏茶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了。

茶饼上啥也没有,一般也就不分茶了,不费那个劲了。如果把茶饼捣碎了再拉花,那就是胡来了。

在油茶面上拉花,那不叫手艺。

真正的分茶玩的就是个高精尖,突出的就是手艺高超。要既打出沫来,还要不破坏茶饼原有的图案结构,再精细作画。如果它要是像咖啡拉花那么简单粗暴,人人都能摆弄,那它就不值钱了。

把茶饼捣碎了打出沫来再画……那不就是在粥上画画吗?这还值得写诗夸赞?陆游、杨万里是没喝过粥还是怎么着?

《清异录》记载,分茶是“近世有下汤远匕,别施妙诀, 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在粥上画画也叫“妙诀”,这妙诀怎么这么没含金量呢?

还有,如果茶饼上图案痕迹像卤煮,这边分茶再厉害顶多也就画出炖吊子来,不可能画出一锅鸭架子熬白菜来。

分茶这事本身就是当时上流社会才玩的游戏。也只有上流社会才会琢磨茶饼印花茶沫拉花,不特别讲究的人就算喝茶,那也是喝完就拉倒了,不耍多余的花活。

若是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喝茶,喝不起。所以说,电视剧里,小茶坊玩分茶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小茶坊的客户都是什么人?一个印花茶饼抵半间铺子,普通百姓能跑小茶坊来当冤大头?

梦华录喝茶(梦华录里那叫分茶)(2)

倒水的时候跳跳舞还可以理解。这小茶坊里玩高大上,是不是找错客户群体了?

这就好像小老百姓哼小曲,他哼个《红绣鞋》就正常,谁能哼大内祭天的古乐呀?能哼《霓裳羽衣曲》吗?那正常吗?

当时的普通百姓喝什么?你看《清明上河图》里那个“香饮子”,另一个叫法叫“熟水”。南宋民俗学家陈元靓著有一部《事林广记》,里边就收录了很多熟水,什么香花熟水、沉香熟水、紫苏熟水、豆蔻熟水,一堆。与之类似的,将花果拿过来晒干、磨粉,喝的时候一冲,这才是一般人喝的。当时有干木瓜汤、水芝汤、莲实汤、无尘汤、荔枝汤、木犀汤、橙汤、香苏汤、乌梅汤等等,“凡四时之内所开之花,嗅之香、尝之甘者,皆可依法为之”。

换句话说,其实当时出现个“小”茶坊都很奇怪。上流社会那些人压根不去小茶坊,普通老百姓又喝不起茶,弄个小茶坊根本就不合理,开个大茶楼还差不多。

宋以后分茶逐渐消失,也是由于后世都喝炒青散茶了,饮用方法随之而改,沏茶时不再用点茶法,改成了沸水冲泡茶,即泡茶法。方法变了,分茶也消失了。

梦华录喝茶(梦华录里那叫分茶)(3)

电视剧里,小茶坊里玩分茶,纯属头天晚上宿醉未醒产生的幻觉。还拿油茶面拉花冒充分茶,当真是欺负俺们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不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