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画里的趣味故事(明朝广州神笔画仙李子长的神奇故事)

历史名画里的趣味故事(明朝广州神笔画仙李子长的神奇故事)(1)

广州有条九曲巷。这条巷有九个曲,十三个弯,人家又叫它“九曲十三弯”。相传这条巷曾经住过一个老画师,这个老画师的一生有过很多不平凡的经历,因此在人们的记忆里,这条奇特的小巷和那神奇的画师就很自然地联在一起了。

那个老画师叫做李子长。他从小就爱好绘画,年纪大了,绘画的技巧更高。他一心一意要把奇妙的大自然画给老百姓看,因此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很不满足。他想要画到:鸟儿会唱歌,花儿会吐香,彩云儿会飘,月姐儿会放光亮。他整天在揣摩,有时简直连饭也忘记吃。

一天他到西城门外去画画,正在聚精会神,细心观察景色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一面唱着歌谣,一边走过来,那歌谣说道:“浮丘公,浮丘叔,两人同一目,珊瑚担一束。”

李子长抬头一看,果然见有一老一少穿得破破烂烂慢慢行来。那老人是瞎子,肩上担着一担枯枝,那少年果真是瞎一目,在前面拖着老人缓步而行,难怪说“两人同一目"了。当他们走到李子长身边的时候,便停下来。那少年看了一下李子长的画,便问李子长道:“老伯伯,你画这个干什么?”李子长未及回答,那老人便接着说:“是画画的吗?唉,现在画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又不能卖钱,倒不如认真地读读书,考个一官半职,不是比画这些东西好得多吗?”

李子长回答说:“算了,算了!现在这世道,做官的已经太多了。你们看,这山山水水本来是很美丽的,就是给那些官儿们弄得乌烟瘴气。我要把山川的本来面目还给老百姓,而你们还要我去弄脏它吗?”老人听说,呵呵大笑道:“客官的话,怪有意思,只是没有生花妙笔,怎办得到?”

李子长也笑着回答道:“你老人家也问得有意思,俗话说得好:只怕没决心,何愁铁柱不成针呢!”那少年在旁边听着他们讲话,没有作声,

最后从那老人背上那根枯枝里折了一支下来,递给李子长说:“老伯伯,你那支笔不好使了,我送这一支给你吧!”说完,便又拖着那老人慢慢地向前走去,一面行一面唱着刚才的那首歌谣,转眼就不见了。

李子长拿着那枯枝,随手一掷。但奇怪,哪里是什么枯枝,原来真的是一支生花妙笔。那笔杆变得青竹般绿,那笔头赛羊毛也赛狼毛。他拿起笔来,把呈现眼前的那一幅日落西山、百鸟投林的景象,迅速地描绘下来,归家时城里已是万家灯火了。

李子长回到家里,掌上了灯,慢慢观赏一下自己画的画。啊!那确实是一幅精心杰作:夕阳照着一株苍劲挺拔的参天老树,各色各样的鸟儿们,有些要飞到树上去,有些在纵横交错的枝丫上跳跃,有些在交头接耳,有些在叽叽喳喳,有些还在天空中飞翔,那百数十只鸟儿真是神态万千,活现纸上。李子长自己也感到满意,立即把图画挂到厅堂上去。

第二天,天色蒙蒙亮,李子长正想起床,忽然听见庭前一阵鸟声:黄莺在歌唱,百灵鸟在低吟,画眉儿在喧嚷。李子长觉得有点奇怪,赶忙爬起身来,跑到庭前一看,什么动静也没有。他正在暗暗纳闷,回头向那挂在厅堂上的图画一看,奇怪,昨天他不是明明画的“百鸟归巢"吗?怎么现在只剩下那参天老松孤零零地矗立着,半只鸟儿也找不到呢?他有点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戴起老花眼镜来再仔细端详一番。的确,那图画上哪有半只鸟儿的影子?

这一天,他在厅堂静坐,庭前突然又传来同样的一阵鸟声,百数十只鸟儿们,象一阵风似地飞进来,转眼就不见了。再看看那壁上的图画,那归巢的百鸟,不是依然活跃在纸上吗?啊!天下间果真有这种神奇的景象,这是李子长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不由得联想到那神妙的画笔来。

然而李子长的生活却一天天穷困下去,有时甚至粮无隔宿,他又不愿意向亲戚朋友借贷,只得靠典当衣物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李子长依然是毫不在乎的。他的画虽然还没有人赏识,但是他宁肯挨饿,也不肯让自己的画落在那些脑满肠肥的富商巨贾或达官贵人的手里。(文/聂巨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