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史(如何突破限制激发新创意)

学习领域的研究者采铜在《精进2 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这本书中,讲到了关于“限制”的思考和洞察。他指出,面对客观存在的限制,要从反面换个角度来理解,把它当成是激发创造、缩小范围、提供线索的灵感

通常,大家都认为限制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阻力,会束缚我们的手脚,久而久之,就会陷入到惯性的思维中,无法跳脱出来,于是踌躇不前。

但倘若深入去想,现实社会中本身就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限制条件,而如何打破限制,从突破限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可能,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史(如何突破限制激发新创意)(1)

把限制当做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摆脱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才能激发创造。

无论是从事任何行业,我们都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今天谈论的创新,实际上就是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从新的视角和层次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有解决原有问题的可能。而创新,就需要面对限制去创造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史(如何突破限制激发新创意)(2)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克里克和沃森,当年在得到这一重大发现之前,曾经提出过一个三螺旋结构的假设,但就是无法通过实验数据给证实。他们的研究一度陷入困境。

后来,他们注意到另一个研究者查加夫的发现,即DNA的碱基数量有着特定的数量关系,其中碱基A和碱基T的数量一致,碱基G和碱基C的数量一致。这就给到了他们一个重大的启发,倘若DNA是三螺旋结构的话,是无法得到这样的数量关系的。于是,他们果断地调整了研究思路,后来终于通过实验证实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正是这些实验数据之间的限制条件,启发了克里克和沃森的研究方向,表面上来看是阻力,却为得到正确的结果提供了指引。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史(如何突破限制激发新创意)(3)

把限制当成是激发创作和构思的灵感,缩小范围,更有助于聚焦当下已有的资源。

限制虽然有的时候意味着约束条件,但也意味着收敛和聚焦,当排除其他的幻想,摆脱天马行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后,限制反而能让我们缩小范围,找到当下的切入点。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史(如何突破限制激发新创意)(4)

皮克斯最早在推出第一部电脑三维长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之前,曾经有过无数次的尝试。比如最早推出的是一个关于小黄蜂的主题短片,时间非常短,只有区区几分钟,剧情也比较简单,没有炫酷的电影特效。但它却是皮克斯后来能推出90多分钟的长动画片制作的“星星之火”。

为什么?因为一部长电影制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限制条件,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都是不计其数的。倘若一上来就推出这种长动画,资源浪费的风险将非常巨大,皮克斯也许没等到电影上市就已经倒闭了。

而通过这种短片,不仅仅可以极大地缩小投入,还能快速验证电影技术、效果。

后来的事实证明,《玩具总动员》创造了全球5亿多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这背后,则是皮克斯从无数的限制条件中创造出的一套创意过程。

把限制当成是提供线索和即时行动的指南,从舒适区迈向学习区。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史(如何突破限制激发新创意)(5)

“如果我有时间了,我就去做”,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总将某种行为的发生建立在一个设想得很好的前提下。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导致的一个效果就是,很多想法仅仅停留在表面,从未实施过。事实上,由于惯性的力量,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停留在我们的舒适区,对哪怕一点小的改变也本能地抱有恐惧。

以创业为例,虽然很多人都梦想着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自由生活,对创业的憧憬很美好,却参加各种有关创业的讲座和交流,但从内心里来说,总是会感觉各方面没有准备好,条件和时机并不成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限制条件,自然无从下手。

但从另一方面,倘若真的有这方面的想法,就应该及早做准备和打算,为创业项目列一份准备清单,即使自己在工作中,也能早点积累和布局相关的资源。这样即使将来遇到了工作调整和变动,也能积极应对,能抵抗住突发的风险。

与其感慨各种限制,不如大胆面对,转变思路,从限制中寻求突破的可能。因为牌烂,所以打得更加精彩。

点赞是一种支持,各位网友你们怎么看,希望帮助多多转发和关注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