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8元5角钱寻找33年的恩人(北京阿姨给安徽少年20元救急钱)

“你好,请问是王阿姨吗?”一名小伙子小心地问道。

“是啊,我是。请问你是哪位?”一位阿姨温柔地回答道。

“我可找到您了,我是18年前找您帮我讨要工资的汪明明,您还有印象吗?”小伙异常兴奋,开心得手舞足蹈。

“额……我不记得,没印象了,时间太长了”阿姨呆怔了一会。

“您当时还给了我20元吃饭钱了”小伙看阿姨没记起,赶忙补充道。

“我确实不记得了,时间过得太久了。嗯……如果我真借了你,你也不用还我了,记得把善心传递下去就可以了。”阿姨面带微笑慈祥地说道。

“不不不,这可不行,我一定得还你。但我只还您19元,剩下的一元我不还您,我有我的道理。”小伙略带神秘地说道。

“啊?”阿姨有点懵,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伙借了20元,为什么只还19元呢?很多人却赞扬小伙做得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了8元5角钱寻找33年的恩人(北京阿姨给安徽少年20元救急钱)(1)

生活变故

小伙名叫汪明明,是安徽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因家庭贫困,汪明明15岁便辍学在家。

帮父母做了一年农活后,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根本原因就是赚不到钱,赚的钱还不够补贴家用。

第二年,汪明明便来到了北京,在一家羽绒服的加工厂上班。这一年,他年仅16岁。

年轻小伙儿,多的就是活力与干劲。心想只要自己肯出力气,工作认真,就一定会被领导看见。

但缺少社会经验的他,处事过于实诚,不够圆滑,经常让人下不来台。

有一次,工厂里的师傅让他帮忙做点事。因为这不是他的工作内容,做的时候态度消极了一点,正巧这一幕被老板看到。

“你怎么做事的?工作不认真就赶紧走人,工厂不养闲人。”老板异常愤怒。

“你了解清楚了吗?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指指点点。而且你是谁啊?凭什么说我?”正在气头上的汪明明冲着老板吼道。

汪明明的几个老乡,见这情况,赶紧拉着汪明明走了。

一个年长些的老乡连声道歉:“不好意思,老板,他还小,而且今天这事不能全怪他,您别往心里去。”

“哼!”老板的气还没消,瞪了他一眼。

“不生气,不生气,我替你说他,保证不会再犯,嘻嘻。”老乡连忙地赔笑着,一边用手顺着老板的胸口。

老板见他这样,一时也没了脾气,笑出声来。

老乡见老板气消了,立马找到汪明明:“你赶紧去和老板道个歉,说清楚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我没错,我不去,让老板自己去找那个偷懒的工人。仗着自己是老工人,来指使我。活我干了,挨骂是我,道歉还是我。我不干。”汪明明涨红了脸,卯足了力气朝墙壁猛锤一拳。

老乡们都被这一声闷响吓到了,知道他一定不会去道歉的,只好就此作罢,不再提这件事。

后来发生的这件事,让汪明明彻底在工厂待不下去了。

为了8元5角钱寻找33年的恩人(北京阿姨给安徽少年20元救急钱)(2)

有一天,老板来他们组借调工人,去其他组帮忙。因为干的都是比较重的活,汪明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自然在内。

“要我去帮忙可以,但老板你必须得先为上次的事情向我道歉,否则我就不去”。汪明明眼睛紧紧地盯着老板。

“我是老板,这个厂是我说了算。你拿我的工资,替我干活,有什么不对?”老板脸色已经不好,明显压着火气。

“我就不做,这不是我的本职工作,除非你道歉。”汪明明咬定地说。

“行,那你走吧,现在直接收拾行李,给我走。”老板双手叉着腰,望着厂门,示意他赶紧离开。

“走可以,但工钱得给我,一天的工钱都不能少。”汪明明轻松地说着。

“不可能,就你这种工人,我还给你工资?做梦吧!”老板显然被气得不轻,话赶话地说道。

汪明明听老板这样说,更愤怒了。攥紧两个拳头冲上去揍老板,还好工友们拉得快,老板伤得并不严重。

回到宿舍后,汪明明再也绷不住了,把委屈一下子全倾泄了出来:“老实人就活该被欺负吗?老实人就活该多做事吗?为什么?”

“为什么那些偷工耍滑的,领导看不到?我们认真工作的,因为一个小错误,就被无限放大,这还有道理可讲吗?”汪明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着。

工友们看他这样,赶忙安慰道:“你一个人出门在外的,不容易。这个厂子也不适合你,赶紧换个地方吧”。

“但我工作了两个月,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结,我咋办啊?吃饭都成问题,何况找个睡觉的地方。”汪明明无奈又无助地解释道。

这时候,一个工友给他出主意:“你去劳动监察大队打听打听情况,你找他们反映情况,一准给你要回来。”

“真的吗?”汪明明不可置信地看着工友。

“真的,劳动监察大队就是管这档子事的,找他们准没错。”工友拍了拍汪明明的肩膀笑着说道。

说完,工友从口袋里拿出几个钢镚子递给汪明明:“你先打车去那里问问情况,实在要不到,我们再借些钱给你。”

汪明明开心地笑了笑,打了个招呼,立马朝劳动监察大队赶去。

为了8元5角钱寻找33年的恩人(北京阿姨给安徽少年20元救急钱)(3)

汪明明也没有想到,在劳动监察大队还有一段特殊的缘分等着他。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也是在那一刻,他决定成为能影响别人一生的人——传递善意,饱含温柔。

初遇恩人

汪明明离开工厂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走了不到一会儿,眉毛已经结起了白霜。

汪明明牢牢地把钢镚子攥在手里,不敢放进口袋里,因为那是他全部的希望。

走在路上,逢人就问:“请问您知道劳动监察队该怎么走吗?该坐什么车呢?”

几经周折,转了几趟车,步行几公里,他终于来到了劳动监察大队的门口。

他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晚上8点多了,所有的办公室基本都熄灯了,只有一个办公室还有灯光。

汪明明看到了希望,立马赶到办公室门口,急冲冲地敲了敲门。

“马上就走,保安大哥,我马上锁门,您别急,知道您想快点回家呢。”里面的声音,边说边赶到了门口。

说话的正式影响汪明明一生的人。

“咦,不是保安大哥,你是谁啊?孩子。”阿姨关切地问。

“我…我…我来找管事的人。”汪明明结巴地说出了一句话。

“来来来,先进来坐,这么冷的天,先赶紧进来暖和暖和。你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慢慢说,我能做到的话,一定帮你。”阿姨把汪明明的手捧着,不停地哈着暖气。

汪明明不知道多久没有感受过如此温柔的关心,一时之间竟忍不住哭出声来。

“别哭,别急。阿姨听着呢。有啥事尽管说,好吗?”阿姨一边用手搓着他的手臂,搓着他的背,一边安慰。她想孩子可能冻麻了,得先让他热和一点。

汪明明低着头,调整了下呼吸,说:“我从羽绒服加工厂来……,后来我和老板……”

汪明明把自己在羽绒加工厂的所有经历一股脑全说出来,他觉得自己说得有点绕,有点多。加重音调哽咽地说道:“我只想要回本该属于我的那份工资,您帮帮我。”

阿姨听后,松了一口气,笑着说道:“这件事,我能管,而且我管定了。我是这个劳动监察大队的队长,我叫王群。明天上班,我立马派人去帮你要工资。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王阿姨坚定地说着,用炽热的眼神安抚着他。

“谢谢,谢谢王阿姨,那我先走了”汪明明紧紧地握了握王阿姨的手就要离开。

王阿姨拉住了他,问道:“你还没吃饭吧?这么冷的天不吃饭可不行。”

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20元钱给了他。

这20元对于王阿姨来说不算大事,但对于汪明明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并深刻的影响着他的一生。

王阿姨的温柔与善意,让汪明明体验到人间值得。

第二天,天刚亮,汪明明便早早的等在工厂门口,等着王阿姨派来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的介入,让汪明明很顺利的拿到了工钱,但王阿姨因为有其他事要处理,没能亲自前来。

汪明明脸上透着遗憾,工作人员看到后,立马安慰道:“不过,我们队长让我们亲自把你送上回安徽的列车,嘱咐我们一定要看着你安全离开。”

汪明明听后,紧紧的攥了攥钱,他知道手上拿着的不单单是钱,还是一份情谊。

他立马从工资中抽出20元钱给工作人员,拜托他们转交给王阿姨。

“我们有纪律,这个钱,我们不能帮你转交。等你下次来北京,亲自给她吧。”工作人员笑着拒绝道。

就这样,汪明明带着遗憾离开了北京。

借20元,还19元

回到安徽后,汪明明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并且积极地学习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传递着善意。

他经常在年龄稍大的老年人那里买菜,有时,会偷偷把找的零钱留下。有时,会故意买一些他并不喜欢的菜。

随着生活转好,他终于有一些精力来打听王阿姨的消息。但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加上城市改建变化大,一直没有王阿姨的消息。

直到后来的一次工作变动,让他重新联系上了王阿姨。

为了8元5角钱寻找33年的恩人(北京阿姨给安徽少年20元救急钱)(4)

2020年,新年刚过完,汪明明接到了公司安排的最新工作任务,需要前往北京出差,洽淡一些合作事宜。

来到北京后,他立马想起了王阿姨,那天晚上的一幕幕接连浮现在眼前。

他头脑中立马闪现出一个念头:“我必须去找她,现在!马上!”

他询问路人:“劳动监察大队在哪?搬到哪里去了?我该怎么走?”

交通的高速发展,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地方。

他感叹:“国家现在强大了,人民有福了。还记得18年前找这个地方,都是强撑着精神,身上很多地方冻得没有知觉”。

说着说着,他便走到了劳动监察大队大门口。

“保安大哥,我想请问一下,你们这有没有一个叫王群的工作人员?哦~对了,她是个队长,您有印象吗?”汪明明急切的向保安问道。

“额…没听说过。我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在这上班的人,基本都知道。她是不是退休了?”保安大哥问道。

“哎,还真有可能,现在过去快20年了,她也该退休了。”汪明明嘀咕着。

“那麻烦您帮我问问,谢谢了。”汪明明见保安大哥要走,赶忙拦住他。

“我不确定能不能帮你问到,你在着稍等一下吧。”保安大哥和蔼的笑着。

不一会儿,保安大哥便打听到了王阿姨最新的联系方式,递给汪明明:“给,你自己联系吧。”

接着,就发生了文章最开始的那一幕。

“王阿姨,您把您的支付宝发给我。我给您转过去,会备注我给您只转19的原因。”

“小伙啊,我已经老了,是个老太太了,以前的事记不清了。我做队长的时候,来找我们帮忙讨要工资的人很多,我不知道你是哪一位。”阿姨轻轻的解释着。

“钱真不用还了,记得帮助更多的人就好,这可比20元的价值更大”阿姨用略带拜托的口吻说着。

“嘟…嘟…嘟”还没等汪明明开口,阿姨便挂断了电话。

等他再打过去的时候,阿姨已经不接电话,只有一句略带冷漠的电话提示:“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既然要转支付宝,总得有手机号吧,我先搜搜阿姨这个手机号”汪明明心想。

果然,通过电话搜到了王阿姨的手机号,并给王阿姨转了19元。

为了8元5角钱寻找33年的恩人(北京阿姨给安徽少年20元救急钱)(5)

备注:

王阿姨,18年前,您借了我20元钱,让我吃口热乎饭。今天我把钱还您,但我只还您19,是因为我想那1元钱,我永远欠着你。让我能永远记住您的恩情,并且提示我: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人。谢谢您!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事情至此也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争议

后来,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也一直在。

部分人认为:汪明明记住这份恩情,已然是对王阿姨最好的报答,一个不求报恩,一个不忘感恩。这份美好,治愈了很多人。让人拥有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相信人间更多的是美好。

另外一部分人认为:汪明明说的比做的多。18年前的物价没法和现在比,这是金钱方面的。另外还有18年,认为他可以去探望王阿姨,给她精神上的恩情。综合物质和精神上的判断,认为他的感恩只停留在言语上。

对此,你怎么看呢?认为汪明明的感恩做得对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