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说故事,端午节传说

端阳节和寒食节各是我国两大纪念节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五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元宵、中秋、重阳),更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名称最多的一个节日其节名有:端阳节、端午节、端午、重五、蒲节、解粽、龙船、粽包、女娲节、天长节等称呼古人於这天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道教又称此日为“地腊 节唐宋时,此日午时为天中节,抗战时曾称“诗人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端午节传说故事,端午节传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传说故事,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传说故事,端午节传说

端阳节和寒食节各是我国两大纪念节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五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元宵、中秋、重阳),更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名称最多的一个节日。其节名有:端阳节、端午节、端午、重五、蒲节、解粽、龙船、粽包、女娲节、天长节等称呼。古人於这天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道教又称此日为“地腊 节。唐宋时,此日午时为天中节,抗战时曾称“诗人节”。

端阳节的由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其起源就有十种说法:一说源于三代(夏商周)的兰浴。所以,周代以来,有朱索桃饰门,艾人悬户,系五彩楼,挂赤灵符等禳灾避邪风俗。二说:源于春秋越国,勾践在这天操练水军计划战胜吴国。三说:是纪念晋大夫介子推。四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含恨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江祭之,并命舟揖拯之。后来演变为投粽子于江,龙舟竞渡。五说:纪念吴相国伍子胥。伍子胥尽忠于吴国,后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在民间传说中,伍子胥死于五月初五日,所以:江浙一带至今仍有迎涛神之俗。六说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浙江会稽上虞人。其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初五于县迎涛神溺死水中,不得尸骸。曹娥沿江号哭,七昼夜不绝声,并投江而死。所以江浙一带有五月初五纪念曹娥之说。七说是祭“地腊”。八说是龙的节日。九说源于“恶日”。十说:有文学可考的端午始源于夏代。

无论何种说法:龙舟竞渡之俗始于南方。把五月初五视为恶月,恶日起源于北方。但由于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及其诗的巨大影响,秦汉以后,屈原一说由楚传播到全国,并为国人所公认,成为了今天一个风俗活动十分丰富的传统节日。

端阳节活动:太平、襄陵两地民俗相同,都悬艾虎。1包粽子:五月初四,村人把泡好的糯米或大黄米用苇叶包裹,内放两至三粒红枣,包为三角形等,煮熟,经凉水浸泡即可吃。粽子的香味正向唐代词人郑谷描写:“风动角粽香”。②襄陵人佩朱砂袋,系五色丝;太平人缝制香包,初四晚上,妇女们缝制形式各样的香包,内装芳香四溢的中草药,挂在衣襟或屋内某方。并选用五色线经雄黄酒浸泡后捻成绳,带于儿童胸前衣襟之上可避邪除五毒。③采艾:初五当日清晨,太阳未出来之际,村人四出采艾,折桃条,柳条挂于门上以驱邪。艾草晒干后泡水洗澡,有利于清热解毒和去风湿。干艾还可夏天薰蚊驱虫。实则五月五日相传为药王生日,故也称药王节。④煮鸡蛋:初五清晨妇女们煮好多鸡蛋,家中人人可随意吃,并把粽子与鸡蛋在亲朋之间互相馈赠,以增进情感。⑤饮雄黄酒:把雄黄研末置于酒内为雄黄酒。其酒有消毒作用。古人认为:辰时属龙,辰时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设雄黄酒以饮宴祈雨,从而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关于雄黄酒的功效,在传统戏的“白蛇传”里可以看到:五月端午日,许仙听信法海,设雄黄酒与爱妻白娘子宴饮,共渡佳节。白娘子因盛情难却,饮了少许而原形毕露。许仙惊见巨蛇被吓的魂飞魄散死去。后经白娘子从昆仑山盗回灵芝仙草,给许仙服下,许仙才得以还阳。据说:五月端午日,蛇、蝎、蛤蟆都要躲避这一天。当地民谚:旱蛤蟆也要避五月端午,说明了五月端午切实是个特殊日子。

当今,端午日也成为了订婚后青年男女相互沟通、增进了解的大好时机。在端午日早饭后,男青年不顾疲劳,带上礼品急不可待地骑上摩托车,赶赴未来的岳父家,奉上带来的礼物,稍作停歇后就驮着未婚妻返回自己家中做客。男家父母除了准备丰盛的午餐,还要赠送相应的过节礼金。一天的你来我往,伴随着激荡燃烧的心情,结束在难以忘却的记忆中。

现奉上友人胡振纲诗一首:

“端午吊伍员”

龙舟竞渡忆伍员,

城郭诤臣怒目悬。

家恨难平生白发,

韶关险过入吳垣。

赤心未泯平虜志,

白浪应洗抉眼冤。

安得一语成谶日,

天道兀自辨忠奸。

岁在戊戌端午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