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驾崩殉葬多少人(朱元璋借地葬父)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他本一介布衣芒屏,白手起家打天下,攻大都,灭元朝。复汉人衣冠,推儒家思想,轻徭薄赋、任贤任能,不论世人对其是谤是誉,他的功绩千秋万代,名载史册。他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本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当过放牛娃,也当过乞丐。父亲过世时,朱元璋借地葬父,却被地主无情拒绝。朱元璋称帝后回乡,地主对其高呼:皇上万岁!

朱元璋驾崩殉葬多少人(朱元璋借地葬父)(1)

出身贫农,一介布衣

朱元璋,1328年10月出生,濠州钟离人也。幼时家贫,其父朱五四本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百姓,因染上赌博恶习,四处借了银钱无力还债,便常年搬家,四处东躲西藏。在如此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朱元璋的童年过得格外落魄。

元末年间,各项苛捐杂税日益繁多,朱家更是生活拮据,无以为继。无奈之下,朱父终于痛改前非,一路南下打工讨生活。一家行至凤阳之时,恰逢地主刘家兄弟招聘家从,误打误撞地,朱家父子便这样在刘家安定了下来。

地主家兄弟两人,兄长刘继祖爱财如命,锱铢必较。其弟刘德怜爱百姓,时常乐善好施,人缘颇广。

朱五四主要帮刘家做些耕田种地,清洁洒扫的农活,朱元璋便一起帮着主家放牛。日子虽依然过得清贫,却比以前那般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来得更为安逸、踏实。

日月如梭,驷之过隙。一转眼,朱元璋已在刘家过了六七个年头,彼时已年岁十七。家中两位兄长皆已成家立业,远走他乡。朱父年华已老,时常病痛不断,过没几年便驾鹤西去了。

朱元璋驾崩殉葬多少人(朱元璋借地葬父)(2)

身无分文,借地葬父

哥哥几年前早已背井离乡,而今父亲更是撒手人寰。举目四望,朱元璋眼下竟无任何亲人可依靠。近几年来所攒下的工钱,为父亲买药治病早已花光了积蓄,自顾尚且不暇,哪还有多余的银钱为父亲安葬入殓?

早在朱元璋的父亲病重之时,地主刘继祖便认为这家人早已没有什么可供利用的价值。只是刘德念在朱家在此服侍多年的情分上,才说动了哥哥让朱父在刘家养病。此时朱元璋的父亲一命呜呼,刘继祖便迫不及待要将朱元璋赶出门去,令其自生自灭。

朱元璋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破草席将父亲裹住,眼下自己身无分文,只得央求刘继祖借一块地给自己,好让自己把父亲安葬进去,对父亲的在天有灵也算有个交代。

“您就在看我们一家为刘家做牛做马那么多年的情分上,看山上有哪块您不要的荒地,暂时先借我用一下,让我把我的父亲安葬进去吧。”朱元璋如此苦苦哀求道。

朱元璋驾崩殉葬多少人(朱元璋借地葬父)(3)

苦苦哀求,葬好父亲

刘继祖本就是个铁石心肠、吝啬孤寒之人,对朱元璋有此诉求又怎肯轻易松口应承,更何况朱元璋此人一黄口小儿,无名无分,更无钱财,没有任何可供利用的价值,当下便一口回绝了朱元璋的请求。

“养你们父子在我刘家这么多年我已经算尽了我的本分。我的地都是我的财富我的宝贝,你一个外人有什么资格在这说三道四的。现在你就带着你的父亲走得越远越好,别在这里找我的晦气。”

朱元璋无奈之下,想起平时矜贫救厄的刘德,便转身去刘德面前苦苦哀求。

“您平时就是一个大善人,为百姓们施米布粥,我们也是刘家的一份子啊。看在我们一家忠心耿耿这么多年的份上,也看在我这一片孝心的份上,求求您大发慈悲,借一块地让我父亲好好安息吧。”

刘德见朱元璋如此声泪俱下,字字句句肺腑之言,不免心软,便找了一块山坡上的荒地借给朱元璋:“你先把朱五四好好安葬了,你也不用回来了,以后你自己另谋高就吧!”朱元璋千恩万谢,安葬好父亲之后便收拾包袱离开了刘家。

朱元璋驾崩殉葬多少人(朱元璋借地葬父)(4)

四处漂泊,起义称帝

父母逝去,哥嫂远走异乡,天下之大,可却没有一处地方是朱元璋的家。朱元璋一路北上,走走停停,手里的粮食吃完了,仅有的一点银钱也花光了。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沿街乞讨,沦为乞丐。这段日子,大概是朱元璋人生中最为灰暗的一段时日。

元至正四年,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行至皇觉寺内,在此地出家做起了和尚。虽说每日依旧食不果腹,但总算有了个安身立命之地,不必再饱受风吹日晒之苦。

在这,朱元璋在住持的教导下开始读书认字。在另一个知识的世界里,朱元璋才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他从未接触过的奇异之事。朱元璋二十五岁时,恰逢郭子兴领导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统治。

朱元璋驾崩殉葬多少人(朱元璋借地葬父)(5)

皇觉寺住持劝朱元璋:“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你老在我这个破庙里待着也不是长久之计,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出去闯荡一番,说不定还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咱俩师徒缘分已尽,就此别过吧!”

话说朱元璋拜别了住持后便从了军,随着郭子兴一路杀敌北上。从郭子兴手下一个最普通微末的亲兵,直到副元帅,再从吴国公的身份一路高歌,直到大明王朝的皇帝。这样大起大落的一生,却也是经历了诸多的坎坷与磨难。

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起义军后,直捣黄龙,攻破京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而后平定四川、甘肃等地,最终统一中原。经过朱元璋兢兢业业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天下初定,一片祥和。

朱元璋驾崩殉葬多少人(朱元璋借地葬父)(6)

称帝后回乡,地主:皇上万岁!

虽大局已定,然而朱元璋最念念不忘的还是父亲身故后的那一坡黄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朱元璋此生最大的遗憾,大概便是未能好好孝敬双亲,连死后遗体也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年底,朱元璋便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朱元璋回到凤阳,找到当初安葬父亲的那一块坟地,圈进了整个山头的范围,四周派亲兵把守,将其团团围住,并请来风水大师和瓦工泥匠将其好好地重新修葺了一番。

当初的地主刘家兄弟听闻当初家里的放牛娃成了当今圣上,又想起以前对朱元璋的种种刁难,难免悔上心头,担心自身性命难保。当朱元璋出现在刘家兄弟面前的时候,两人早已吓得连呼“圣上饶命”。

朱元璋驾崩殉葬多少人(朱元璋借地葬父)(7)

朱元璋看着面前自己曾经服侍多年的家主,虽然对家人多有苛待,然而刘家兄弟终究也是给了父亲和自己几年安定的生活,刘德更是给了父亲身亡后一席安身之地。

思及此事,朱元璋赶忙将二人扶起,“过去的种种情况,都不必再计较了。”兄弟两如获重负,对着朱元璋高呼:“皇上万岁!”

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帝,道是无情却有情。刘家兄弟因为一次不经意的善举,也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善恶终有报,便是此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